《元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元史- 第3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士,以九族俱残,不欲北,因与枢诀。枢恐其自裁,留帐中共宿。既觉,月色皓

然,惟寝衣在,遽驰马周号积尸间,无有也。行及水际,则见复已被发徒跣,仰

天而号,欲投水而未入。枢晓以徒死无益:“汝存,则子孙或可以传绪百世;随

吾而北,必可无他。”复强从之。先是,南北道绝,载籍不相通;至是,复以所

记程、朱所著诸经传注,尽录以付枢。

自复至燕,学子从者百余人。世祖在潜邸,尝召见,问曰:“我欲取宋,卿

可导之乎?”对曰:“宋,吾父母国也,未有引他人以伐吾父母者。”世祖悦,

因不强之仕。惟中闻复论议,始嗜其学,乃与枢谋建太极书院,立周子祠,以二

程、张、杨、游、朱六君子配食,选取遗书八千余卷,请复讲授其中。复以周、

程而后,其书广博,学者未能贯通,乃原羲、农、尧、舜所以继天立极,孔子、

颜、孟所以垂世立教,周、程、张、朱氏所以发明绍续者,作《传道图》,而以

书目条列于后;别著《伊洛发挥》,以标其宗旨。朱子门人,散在四方,则以见

诸登载与得诸传闻者,共五十有三人,作《师友图》,以寓私淑之志。又取伊尹、

颜渊言行,作《希贤录》,使学者知所向慕,然后求端用力之方备矣。枢既退隐

苏门,乃即复传其学,由是许衡、郝经、刘因,皆得其书而尊信之。北方知有程、

朱之学,自复始。

复为人,乐易而耿介,虽居燕,不忘故土。与人交,尤笃分谊。元好问文名

擅一时,其南归也,复赠之言,以博溺心、末丧本为戒,以自修读《易》求文王、

孔子之用心为勉。其爱人以德类若此。复家江汉之上,以江汉自号,学者称之曰

江汉先生。

张,字达善,其先蜀之导江人。蜀亡,侨寓江左。金华王柏,得朱熹

三传之学,尝讲道于台之上蔡书院,从而受业焉。自《六经》、《语》、

《孟》传注,以及周、程、张氏之微言,朱子所尝论定者,靡不潜心玩索,究极

根柢。用功既专,久而不懈,所学益弘深微密,南北之士,鲜能及之。至元中,

行台中丞吴曼庆闻其名,延致江宁学官,俾子弟受业,中州士大夫欲淑子弟以朱

子《四书》者,皆遣从游,或辟私塾迎之。其在维扬,来学者尤众,远近

翕然,尊为硕师,不敢字呼,而曰导江先生。大臣荐诸朝,特命为孔、颜、孟三

氏教授,邹、鲁之人,服诵遗训,久而不忘。

气宇端重,音吐洪亮,讲说特精详,子弟从之者,诜诜如也。其高第

弟子知名者甚多,夹谷之奇、杨刚中尤显。无子。有《经说》及文集行世。

吴澄序其书,以为议论正,援据博,贯穿纵横,俨然新安朱氏之尸祝也。至正

中,真州守臣以及郝经、吴澄皆尝留仪真,作祠宇祀之,曰三贤祠。

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其先本刘氏,后避吴越钱武肃王嫌名,更为

金氏。履祥从曾祖景文,当宋建炎、绍兴间,以孝行著称,其父母疾,斋祷于天,

而灵应随至。事闻于朝,为改所居乡曰纯孝。履祥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

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凡天文、地形、礼乐、田乘、兵谋、阴阳、律历之书,

靡不毕究。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

榦,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者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邃。

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

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

海道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

下至巨洋别坞,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

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

德祐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起之,辞弗就。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祥屏

居金华山中,兵燹稍息,则上下岩谷,追逐云月,寄情啸咏,视世故泊如也。平

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

义。有故人子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赀营购,卒赎以完;

其子后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何基、王柏之丧,履祥率其同门

之士,以义制服,观者始知师弟子之系于常伦也。

履祥尝谓司马文正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为《外纪》,以记前事,

不本于经,而信百家之说,是非谬于圣人,不足以传信。自帝尧以前,不经夫子

所定,固野而难质。夫子因鲁史以作《春秋》,王朝列国之事,非有玉帛之使,

则鲁史不得而书,非圣人笔削之所加也。况左氏所记,或阙或诬,凡此类皆不得

以辟经为辞。乃用邵氏《皇极经世历》、胡氏《皇王大纪》之例,损益折衷,一

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

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二十卷,名曰《通鉴前编》。凡

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既成,以授门人许谦曰:“二

帝三王之盛,其微言懿行,宜后王所当法,战国申、商之术,其苛法乱政,亦后

王所当戒,则是编不可以不著也。”他所著书,曰《大学章句疏义》二卷,《论

语孟子集注考证》十七卷,《书表注》四卷,谦为益加校定,皆传于学者。天历

初,廉访使郑允中表上其书于朝。

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且举先儒之言:居敬

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大方也。

及见何基,基谓之曰:“会之屡言贤者之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始。”会之,

盖柏字也。当时议者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静,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

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

履祥居仁山之下,学者因称为仁山先生。大德中卒。元统初,里人吴师道为

国子博士,移书学官,祠履祥于乡学。至正中,赐谥文安。

许谦,字益之,其先京兆人。九世祖延寿,宋刑部尚书。八世祖仲容,太子

洗马。仲容之子曰洸、曰洞,洞由进士起家,以文章政事知名于时。洸之子寔,

事海陵胡瑗,能以师法终始者也。由平江徙婺之金华,至谦五世,为金华人。父

觥,登淳祐七年进士第,仕未显以殁。

谦生数岁而孤,甫能言,世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入耳辄不忘。

稍长,肆力于学,立程以自课,取四部书分昼夜读之,虽疾恙不废。既乃受业金

履祥之门,履祥语之曰:“士之为学,若五味之在和,醯酱既加,则酸咸顿异。

子来见我已三日,而犹夫人也,岂吾之学无以感发子耶!”谦闻之惕然。居数年,

尽得其所传之奥。于书无不读,穷探圣微,虽残文羡语,皆不敢忽。有不可通,

则不敢强;于先儒之说,有所未安,亦不苟同也。

读《四书章句集注》,有《丛说》二十卷,谓学者曰:“学以圣人为准的,

然必得圣人之心,而后可学圣人之事。圣贤之心,具在《四书》,而《四书》之

义,备于朱子,顾其辞约意广,读者安可以易心求之乎!”读《诗集传》,有

《名物钞》八卷,正其音释,考其名物度数,以补先儒之未备,仍存其逸义,旁

采远援,而以己意终之。读《书集传》,有《丛说》六卷。其观史,有《治忽几

微》,仿史家年经国纬之法,起太皞氏,迄宋元祐元年秋九月尚书左仆射司马光

卒。备其世数,总其年岁,原其兴亡,著其善恶。盖以为光卒,则中国之治不可

复兴,诚理乱之几也。故附于续经而书孔子卒之义,以致其意焉。

又有《自省编》,昼之所为,夜必书之,其不可书者,则不为也。其他若天

文、地理、典章、制度、食货、刑法、字学、音韵、医经、术数之说,亦靡不该

贯,旁而释、老之言,亦洞究其蕴。尝谓:“学者孰不曰辟异端,苟不深探其隐,

而识其所以然,能辨其同异,别其是非也几希。”又尝句读《九经》、《仪礼》

及《春秋三传》,于其宏纲要领,错简衍文,悉别以铅黄朱墨,意有所明,则表

而见之。其后吴师道购得吕祖谦点校《仪礼》,视谦所定,不同者十有三条而已。

谦不喜矜露,所为诗文,非扶翼经义,张维世教,则未尝轻笔之书也。

延祐初,谦居东阳八华山,学者翕然从之。寻开门讲学,远而幽、冀、齐、

鲁,近而荆、扬、吴、越,皆不惮百舍来受业焉。其教人也,至诚谆悉,内外殚

尽,尝曰:“己有知,使人亦知之,岂不快哉!”或有所问难,而词不能自达,

则为之言其所欲言,而解其所惑。讨论讲贯,终日不倦,摄其粗疏,入于密微。

闻者方倾耳听受,而其出愈真切。惰者作之,锐者抑之,拘者开之,放者约之。

及门之士,著录者千余人,随其材分,咸有所得。然独不以科举之文授人,曰:

“此义、利之所由分也。”谦笃于孝友,有绝人之行。其处世不胶于古,不流于

俗。不出里闾者四十年,四方之士,以不及门为耻,缙绅先生之过其乡邦者,必

即其家存问焉。或访以典礼政事,谦观其会通,而为之折衷,闻者无不厌服。

大德中,荧惑入南斗句已而行,谦以为灾在吴、楚,窃深忧之。是岁大昆,

谦貌加瘠,或问曰:“岂食不足邪?”谦曰:“今公私匮竭,道殣相望,吾能

独饱邪!”其处心盖如此。廉访使刘庭直、副使赵宏伟,皆中州雅望,于谦深加

推服,论荐于朝;中外名臣列其行义者,前后章数十上;而郡复以遗逸应诏;乡

闱大比,请司其文衡。皆莫能致。至其晚节,独以身任正学之重,远近学者,以

其身之安否,为斯道之隆替焉。至元三年卒,年六十八。尝以白云山人自号,世

称为白云先生。朝廷赐谥文懿。

先是,何基、王柏及金履祥殁,其学犹未大显,至谦而其道益著,故学者推

原统绪,以为朱熹之世適。江浙行中书省为请于朝,建四贤书院,以奉祠事,而

列于学官。

同郡朱震亨,字彦修,谦之高第弟子也。其清修苦节,绝类古笃行之士,所

至人多化之。

陈栎,字寿翁,徽之休宁人。栎生三岁,祖母吴氏口授《孝经》、《论语》,

辄成诵。五岁入小学,即涉猎经史。七岁通进士业。十五,乡人皆师之。宋亡,

科举废,栎慨然发愤,致力于圣人之学,涵濡玩索,贯穿古今。尝以谓有功于圣

门者,莫若朱熹氏,熹没未久,而诸家之说,往往乱其本真,乃著《四书发明》、

《书集传纂疏》、《礼记集义》等书,亡虑数十万言,凡诸儒之说,有畔于朱氏

者,刊而去之;其微辞隐义,则引而伸之;而其所未备者,复为说以补其阙。于

是朱熹之说大明于世。

延祐初,诏以科举取士,栎不欲就试,有司强之,试乡闱中选,遂不复赴礼

部。教授于家,不出门户者数十年。性孝友,尤刚正,日用之间,动中礼法。与

人交,不以势合,不以利迁。善诱学者,谆谆不倦。临川吴澄,尝称栎有功于朱

氏为多,凡江东人来受业于澄者,尽遣而归栎。栎所居堂曰定宇,学者因以定宇

先生称之。元统二年卒,年八十三。

揭傒斯志其墓,乃与吴澄并称,曰:“澄居通都大邑,又数登用于朝,天下

学者,四面而归之,故其道远而章,尊而明。栎居万山间,与木石俱,而足迹未

尝出乡里,故其学必待其书之行,天下乃能知之。及其行也,亦莫之御,是可谓

豪杰之士矣。”世以为知言。

胡一桂,字庭芳,徽州婺源人。父方平。一桂生而颖悟,好读书,尤精于

《易》。初,饶州德兴沈贵宝,受《易》于董梦程,梦程受朱熹之《易》黄榦,

而一桂之父方平及从贵宝、梦程学,尝著《易学启蒙通释》。一桂之学,出于方

平,得朱熹氏源委之正。宋景定甲子,一桂年十八,遂领乡荐,试礼部不敏,退

而讲学,远近师之,号双湖先生。所著书有《周易本义附录纂疏》、《本义启蒙

翼传》、《朱子诗传附录纂疏》、《十七史纂》,并行于世。

其同郡胡炳文,字仲虎,亦以《易》名家,作《易本义通释》,而于朱熹所

著《四书》,用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