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边唐-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喝的乌浒水两岸是绝对安插不下的。必须要在乌浒水以南开设至少三个军镇,把移民的地点向木鹿方向推进。正是因为死了这么多的百姓,所以如今在乌浒水以南便只有蓝田军一个军镇。

其实在乌浒水以南只见到一个蓝田军之后,当时就该猜到有多少折损了。

万里迢迢,移民河中,这一条从安远门到河中的道路,根本就是关中百姓们的尸骨铺成的。

“苦了百姓们了。军镇分布这么拥挤,口分永业够么?”

沉默许久之后,马璘缓缓说道。

“将军放心,土地是早就丈量好了的。每个军镇的土地都足够,大部分都是可以浇灌的泽田。过冬的物资也都齐备了。平安过冬也没有问题。麟城军和华亭军来得最晚,安置的地方距离葱山最近,如今都是刚开始筑城造屋。帐篷是足够的,百姓们一路上都是住的帐篷,暂时也能习惯。”

方文本是个极为干练的胥吏,说起话来简单利索,毫不拖泥带水。

马璘点了点头,涩然道:“辛苦诸位了。”

几位幕僚连忙拱手,连道不敢。

四十五万多的关中百姓,平安到达这里的不过三十六万余人,路上生生折损了两成。知道了这个消息,马璘心中极为沉重。

要想汉家文明永久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彩,大规模的移民势在必行,河中之地肥沃的土地,可以解决关中丁口繁衍过快的问题,这本是一举两得的好事,然而天子的一道乱命,却让好事变成了惨事。

死再多的异族他也不会在乎,死一个汉家儿郎他都极为难受,然而这一次,却是足足死了九万多无辜百姓!

乱命出自天子,然而他却是始作俑者,若非是他提出了移民河中的计划,天子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自开远门直到这里,一路上有多少关中父老的冤魂!

当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如果不是他的执着,想让汉家文明笼罩这片土地,这些百姓们在关中纵然贫穷,却至少能够活得下去。

而如今因为他的缘故,数十万百姓跋涉于道,九万多百姓死于途中!

一腔热血,最终却造成了这种局面。想起安远门外蓝田军将行时百姓恸哭道旁的画面,马璘心中极为纷乱。

段秀实和马璘是多年至交,看他脸色如何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伸手拍了拍马璘的肩膀,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被禁足快半年,这些事情都没能参与,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个消息。他的心情一点儿也不比马璘好,想要安慰马璘,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小马叔,我们立一座碑吧!”牛诩红着眼睛,忽然大声道。

“立碑?”马璘微微一怔。

“立一座碑,记住这些人们!小马叔,八叔跟我说过这次大移民不是你的意思,这是皇帝老儿的意思,你是替他背黑锅了!可是这些百姓们毕竟是死了!我们不该忘了他们,他们都是汉人!”牛诩咬着牙大声道。

“混账小子,你说什么?你这是目无君父!”段秀实吓了一跳,看着牛诩怒声道。

几位幕僚也是神色怪异,都是官场中人,哪有喊天子皇帝老儿的,这个年轻的从四品将军看上去是将军的子侄辈,可是就算是将军也不敢这么称呼天子吧。

“牛诩,不可妄语!”马璘脸色一肃,瞪了牛诩一眼。

“小马叔,我们立一座碑记住他们!将来我们用异族的鲜血来祭奠他们,用胜利的消息来告慰他们!八叔和雷叔跟我说过你的目标。小马叔。我们现在记住他们。将来你带着大军打到天边的时候,我们再来祭奠这些枉死的人们!”牛诩红着眼睛道。

马璘看着方文本道:“这些人的名字,可有记载?”

方文本点了点头道:“河中八军皆是军镇,百姓皆是军籍,自然都有底册。死者乡井为何,道上死于何处,都有详细的记载。”

马璘重重点头道:“那就立一座碑吧,让我们记住他们!”

旋即马璘又是摇了摇头:“不仅立一座碑。我们在这里为他们建一座祠堂,名字就叫忠烈祠!这次死于道路上的百姓,还有战死葱岭两侧的安西健儿们,都将在忠烈祠里受香火供奉!我们要记住这些百姓,也要记住死在沙场上的健儿们。”

“就在这里么?”方文本问道。

马璘点头:“就在这里,在新平军。”

对于逝者已经不能再做其他,唯有立一座碑来纪念他们。那些为了大唐开拓河中战死沙场的安西健儿们,也应该被人们永远的铭记。

汉家子民将会千年万年生存在这一片土地之上,所有为开拓这一方疆土而献出生命的人们,都该在这里被人们铭记。

“文本。这件事情,就交由你来主持。月底之间。完成这件事情,让死去的百姓和健儿们得到血食供奉。”

方文本点了点头:“属下领命。”

……

新平军距离捕喝城已经不远,不过是两日的路程。马璘带着一众幕僚和钦化王咄曷等人离开了新平镇,一路向着东北方向而去,接近捕喝城,看到村落处处,汉家衣冠随处可见。

这些不是河中八军的百姓,这是最早一批来到河中的汉家移民,那些有军功的安西老卒和家人形成的聚落。

捕喝城周围历经战火,安国粟特人已经不多,李嗣业重修捕喝城又累死了大批的安国粟特,所以留下了大片的良田。靠近捕喝城的这些田地多是泽田,最是适宜耕种,安西老卒们到达的最早,所得的田地自然是最好的。

老卒们都是百战之余的精锐,带过来的都是青壮,翻越葱山并没有什么折损。他们得到的除了口分永业之外,更多的乃是勋田,军功最多的几个上柱国足足得到了几十顷土地,少一些的也都有几百亩良田。老卒们都是极为满意,对于马璘极为感激。

捕喝城内的原安国王宫如今是马璘的住处,马璘把康琳儿和马辰安排在王宫之内,来不及享受天伦之乐,便带着牛诩马勇马强和百余名亲兵又离了捕喝城,前往各个军镇去巡视。

捕喝城东侧的龙泉军,是这一路上折损人数最多的,折损了超过一万五千丁口,现在的丁口还不到四万人。龙泉镇之外和各处村落外围,到处都是大片的空坟。

龙泉军来的较晚,镇城刚刚建立起来,土地丈量分配也才完毕,各处村落的房屋正在抓紧修建。百姓们暂时住的都是原先侵占此地的波斯人留下的房屋,还有一部分暂时住在帐篷之内。

这里的百姓们对于马璘一行人的到来并没有表示欢迎,反而是显得颇为抵触。虽然良田已经到手,却没几个人给马璘好脸色看。

在他们看来,自然是马璘这个大奸贼害得他们背井离乡,亲人死于道路的。

不管怎么说,他们亲人的死和马璘终究都是脱不了干系,百姓们心存怨望,马璘自然也能够理解。可毕竟是已经移民到了这里,汉家子民须要人心凝聚才行,任由怨气长存下去是不成的。

马璘选择的化解怨气的法子极为老套,那就是带着亲兵在龙泉镇留下,帮着龙泉军百姓们一起建房造屋。

这样的法子放在后世,只能是被斥为作秀,然而在这个人心淳朴的年代里,却是极为的有效。在龙泉镇陪着百姓一起辛苦了五天之后,百姓们便很少有人再在背后称马璘为奸相了。

第二百二十章马不停蹄

点娘后台抽风,更新稍晚,跳荡向各位书友道歉了。

……

五日之后,马璘在任命马勇为龙泉军使之后,便带着亲兵离开了龙泉军,沿着那密水一路向西,来到了安化军的驻地。

安化军有丁口四万出头,以新建的安化镇为中心,分散在那密水两岸的绿洲之上。

那密水位于药杀水和乌浒水之间,水量比这两条大河都要大,却最终没有流入咸海,而是消失在了沙漠之中。安化军的驻地距离沙漠极近,再往前向西南而行几百里就是那密水在沙漠中消失的地方。

马璘在安化军这里也是呆了五日,帮着安化军的百姓们盖了五天的房子,消解了百姓们的怨气之后,把马强留下来当安化军使,取代了从长安一直跟着来到这里的户部郎官,然后便马不停蹄地再次上路,带着亲兵一路向东,向着飒秣建的方向而去。

飒秣建亦在那密水以南,飒秣建跟前是扶风军,东边是麟城军。河中八军哪一个军镇不亲自去看一看,马璘都不放心。

扶风军没有重新筑城,而是直接把飒秣建当做了镇城,扶风军使的府邸对面就是咄曷的王宫。把镇城设在这里是咄曷的请求,当时马璘正在远征库法的途中,方文本他们也同意了咄曷的要求。

相当数量的扶风军百姓住在了飒秣建城内,遴选出来的几千丁壮军营也设在城市之内,用的就是大食人当年留下的军营和校场。在飒秣建城外分布了大量的军屯点,百姓们正在整修房屋。

飒秣建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这里的土地最是肥沃。粟特人乃逐利之民。大都不喜耕种,好好的田地都撂荒着,后来还是大食势力越过乌浒水,波斯人大规模移居乌浒水以北之后,波斯农夫们才把飒秣建周围的良田给开垦了出来。

而伴随着钦化王咄曷一纸《灭胡令》,飒秣建周围如今已经没有了一个波斯人,波斯人数十年间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大量肥沃的良田,刚好给移民而来的汉家百姓来耕种。

飒秣建处于河中腹地。乃是康国的都城,城内城外的康居人极多,不过从马璘看到的情况来看,汉民们和康国粟特人双方相处得还算融洽,城内城外都是各有各的聚落,并没有听说发生过什么大的冲突。

飒秣建城作为康居王都,城市内外有粟特人十余万,移民而来的汉家百姓人数上不占优势。不过飒秣建的康居百姓是最先见识过唐军的厉害的,在这里没有人敢歧视汉家百姓。

……

任命了扶风军使之后,马璘照旧是在扶风军呆了五天收拢人心。之后才继续沿着那密水向东而行,去了麟城军的驻地麟城镇。

麟城军是河中八军之中倒数第二个到达的。所以麟城镇被安置得距离葱岭极近,位于米国都城片治肯特附近。

米国都城片治肯特在数十年前突骑施苏禄可汗与大食呼罗珊总督争锋时曾被摧毁,如今乃是一座极为破败的小城,城内百姓不过数千。麟城镇尚未建设完毕,规模上看上去却是比残破的片治肯特还要大。

关中百姓们都是淳厚之人,虽然麟城军在这一带占据了人口上的优势,百姓们却都没有欺负别人的习惯,所以麟城镇筑城一事并未强征当地的米国粟特,而都是麟城军汉民自己在进行。

既然赶上了,马璘自然是带着牛诩和一干亲兵参与到麟城镇的修建之中。米国国王默啜是康国国王咄曷的弟弟,和马璘也是旧日相识,知道马璘来巡视了之后,带着大批的礼物亲自前来拜见马璘。

趁着清除波斯人的机会,钦化王咄曷和恭顺王默啜兄弟二人完全控制了整个的河中区域,眼下咄曷带着大军驻扎在捕喝城中,默啜则是控制着片治肯特周围直到药杀水以北的大片区域,虽然不像其兄咄曷那般风光,却在河中粟特中是二号人物。

几十万唐人移民的到来,令河中局势再次发生变化,经历了几年的战争之后,九姓粟特统共只剩下四五十万人,这一次迁移到河中的汉民,八军百姓加上先期到达的安西老卒就有近四十万人,在人数上基本上能和粟特人分庭抗礼了。汉民亦兵亦农,居住的尽可能的集中,每到一地之后,立马便是在当地占据局部的人口优势,唯一例外的大概就是扶风军所在的飒秣建了。

粟特人自然是没有和大唐对抗的本钱的,咄曷和默啜对于天可汗的诏令只能是表示顺从。

马璘此时对昭武九姓已经心怀忌惮,对于默啜也是极为冷淡,收了礼物之后就令默啜自行离开。

默啜不明所以,不免心中惴惴,回到片治肯特城后立马派使者前往捕喝城禀报咄曷。

那密水长度远不如乌浒水和药杀水,是一条源出葱岭的自东向西流淌的大河,河中八军之中,自西向东安化军、龙泉军、扶风军和麟城军一字排开,都是在那密水的两岸。这是河中最肥沃的土地,大量的九姓粟特人也都是生活在那密水的周围,如今和八阵汉军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形态。

过麟城镇再往东几百里,便是莽莽群山了,高寒的山区自然是不适合汉民移居。

……

在麟城镇帮着百姓们筑了五天城,临走时任命李嗣业次子李晟为麟城军使,马璘带着亲兵向南而行,直奔这次巡视的最后一个军镇,华亭军的驻地铁门关。

有唐一代,铁门关葱岭东西各有一个,这个铁门关位于葱岭以西,靠近葱山南麓,距离乌浒水上游的喷赤河也就有几百里距离。安西军越葱岭的路线乃是葱岭南麓,出了葱岭向西北数百里就到铁门关。

铁门关距离乌浒水不远,却不是在乌浒水边上。而是在一个无名河谷之中。两边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