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边唐- 第3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便好!”马璘笑着点了点头。

要想大规模使用,成本还是得控制的。海战之中没法回收武器,消耗自然是越少越好。这种炮弹可以在稍近的距离使用,最远的距离上用带尾翼的炮弹,中距离可以用新式八牛弩,近距离便可使用这种炮弹。其实所谓的近距离,也是有一里多,这个距离对于可能的敌人来说,依然是足够的远。

“其实将军说的线膛炮,将来也不是不能实现,暂时只能用这些了。”李岫道,“将军,我的意思,咱们需要建立一个培养工匠的学堂了。”

“大匠已经累了么?”马璘抛了一下涂了铅的实心弹笑道。

李岫摇头:“倒也不是。我倒没有什么,匠人中不乏技艺高超的,有些东西不传下来,实在太可惜了。”指了指马璘拿着的带尾翼的炮弹,“其实能造出这种炮弹,是方老伯的功劳,没有他精心制作的陶范,我便不可能铸造出这种东西来。方老伯也是有大才之人,年龄毕竟大了,制作陶范的本事,依然没人能比得上他,这种本事若不传承下去,将来老人家不在了,很多东西咱们立马就没法造出来。”

马璘笑着点了点头:“开办一个工匠学堂……其实我也有这个打算。”

李岫说得很有道理,其实安西军能有这般多的新式军械,方老伯也是功不可没的。没有他提供的模具,很多东西根本不可能铸造出来,更不用说量产了。遇到这么一个老人,也是他的幸运,然而老人毕竟是老人,有些事情必须得提前考虑。

不单是如此,便是他脑子里所有的东西,还有李岫的一身本事,也都需要传承下去,建立一间学堂,自然是势在必行。以前一直南征北战,没有时间来做这些事,而对于现在的他而言,这却是一件极为关键的事情了。

李岫道:“有了工匠学堂,便能培养出更多我们需要的人手,将军想要让马家作坊在葱山以西四处开花,也便有了可能。这件事情在我看来,比铸造大炮更为重要。”

马璘点头同意,这一件事情,二人也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说话间最大的一门炮已经做好了射击的准备,炮手过来问马璘是否可以开炮,马璘笑着摆了摆手,和李岫一同张开嘴捂住耳朵。

第四百三十章战争之神(下)

震耳的巨响之后,附近地面猛然一颤,一颗巨大的炮弹飞出炮膛的瞬间,猛然裂成两半,中间连着一条寒光闪烁的铁链,在空中旋转扭曲着向远处飞去。

链弹!

炮弹飞出二里有余,落到地面之上猛然弹起,贴着地面向前飞去。马璘放下捂耳朵的手,看着铁链连着的两个铁球来回旋转,最后撞到了后面的土丘之上。

可以想象,如果对面不是空地,而是密集的敌人骑兵,此时又是何等状况。

这种两千多斤的巨炮,已经是李岫大匠现在的极限,使用链弹射程有所降低,不过用于绞杀骑兵却是最好不过。对于滑膛炮而言,口径越大一般而言射程越大,相应射速也就越慢,这种炮在马璘看来就是用作防御的,用来守卫城市最好不过。将来长安、洛阳这等大城,都应有这种大炮来守卫。当然碛西的大城比如定西城,西海城,万年城,捕喝飒秣建,当然还有各地的马家作坊,亦是会用这种大炮来作为防御。

两千多斤的重量,用来作为舰炮倒也不是不行,不过也只能在船头和船尾各弄上一两门,作为主炮使用了。现阶段倒是没有这个必要,毕竟现在的安西水师,靠着新式八牛弩和希腊火天雷箭已经足以称雄,再加上速射火炮已经足够了,暂时还没有必要用这等大家伙。

链弹射击之后,等到大炮冷却完毕又射了一发常规实心炮弹,四度角的方向直接砸在远处土丘之上。在土丘之上蹦蹦跳跳砸出几个大坑。对于这种巨炮的射程。马璘也是颇为满意。现阶段这些东西已经尽够用了。至于射程更远的线膛炮,至少也得等到十年八年之后,工匠学堂大批出人才之后才行。

总体来说李岫大匠的工作堪称完美,遇到这样一个天才马璘也是感到庆幸,他前世只是读了足够多的书,然而却并没有多少实践的经验,造出骑弩来已是极限,没有李岫大匠便没有今日的安西新军。也没有煌煌大唐今日的格局。

不过要想更快往前发展,那么一座工匠学堂便是根基,而更多的各种各样的学校,亦是需要在碛西建立起来。终归不能只靠李岫一个人,更何况李岫大匠也包括他终有离开的时候,要想让汉家文明向西挤占胡大文明的空间,并非是一两代人就能完成的事情,大唐必须要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对胡大的信徒保持绝对优势,这样才能最终办到。所以使命不能只靠一代人完成,必须要尽可能多的给后人留下一些东西。为后人打下更好的基础。

相比较大婚之事,这等事情自然是更为重要。婚事自有七伯和高芊芊二人操心。既然李岫大匠提出来了,他便开始和李岫讨论建立学堂的事情。

几种已经成为制式的大炮轮番试射,炮手们紧张的测定射击诸元,确定各种大炮在各个角度下的射程,隆隆的炮声之中,两位对于碛西未来有决定性影响力的人开始为碛西的发展做着规划。

“火炮这种东西,将是未来战争发展的方向。你已经将铸造火炮的事情做到了最好,不过训练有素的炮手和精良的火炮一样极为重要,甚至是更为重要。所以我们不单是要建工匠的学堂,也要建炮手的学堂。”

“将军之言甚是,火炮威力极大,然打不准却是枉然,这又不能用眼来瞄,角度,火药用量,甚至风的大小,都会影响到射击的准确性。这和别的军械不同,必须要好好训练才能发挥作用。”

“一座炮兵学堂,一座工匠学堂,这是最关紧要建立的。之后还要建各种学堂,将来大唐的各种人才,都要从这些学堂中产生。碛西不可能成为大唐的中心,却要成为大唐的人才基地——当然发展到那种程度,和大唐的中心亦是没有什么差别了——我们要改变的不单是一个碛西,而是整个煌煌大唐。”

“若真有那一天,到时候将军和我都要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了。”

“便是现在我们做的这些事情,已是足以名垂青史了……”

“…………”

火炮,战争之神,马璘对于这种东西极为看重。大唐越扩张,周围面对的敌人也就越多,保持武器上的领先优势,自然是极为重要的。而在马璘看来,火炮正是重中之重。

元戎弩来自诸葛武侯的巧思,新式八牛弩的出现靠的是李岫大匠的天才,这两种武器代表了机械力量能够达到的极限,然而已经不可能再往前发展了。而火炮的发展,却是有着无限可能。

大唐人丁众多,边州之地民风彪悍,中原之地却是民风孱弱,碛西三州可以轻松找到能够使用陌刀的战士,在中原却就不好找了。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大唐的士兵在体格上相对于异族并没有优势,面对有些人种还会出现明显的劣势,所以要想让大唐军队永远保持领先,不可能全靠陌刀骑士,更多还是要靠使用火器的军队。而在这样的军队之中,火炮也是起着极大的威慑作用。

等到大唐军队大量装备火炮,也许要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不过这终归是方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未雨绸缪。

既然来到这个时空,总要为汉家文明做一些事情,而眼下要做的这些事情,甚至要比亲自去开疆拓土更加重要。

马璘和李岫都是果决之人,很快就在炮声中议定了细节,命令很快就发了下去。

眼下正是冬季,除了马家作坊里工作的人之外,龟兹汉民都是无事可做,这个时候,刚好可以将学校给建立起来。这次用的是碛西总督府的名义,地方就在火炮试验场之外。

学堂招收学子,资格首先一条就是汉民,碛西汉民子弟愿意加入安西新军的极多,不少人因为体格问题没法加入,这一次算是给他们敞开了大门,凡是进入学堂的,一律编入安西新军的序列,享受安西新军健儿一样的待遇。对于体格并没有什么要求,不过有一条就是要粗通文字。

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戍边的老卒也秉持着重视文教的传统,再加上这几年大都护府已经做了很多的基础工作,大部分的子弟都或自愿或被逼读了一些书。这也是马璘的要求,马璘在葱山以西征战之时,这些命令在碛西一直是被严格的贯彻着,如今学到的这些东西,自然就派上了用场。

开办学堂,这是马璘一早就有的计划,所以才会有事先的各种安排。

碛西之地,伊、西、庭三州,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四镇,皆是汉民聚居之地,这里便是所谓流沙以西,成为马璘的地盘已经有数年了。强制性的启蒙教育已经推行数年,如今便是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

对于碛西汉民而言,加入安西新军自然是莫大的荣耀,龟兹附近的各地军屯很快做出了反应,大量年轻的边军子弟立马就赶了过来。而命令还在往碛西其他各地传达,很快将会有更多的汉家子弟前来。

来到的人,经过简单的测验之后,通过的立马就编入安西新军序列,享受安西新军的各种待遇,却并不直接开始学习,而是参与建造学堂的工作中。这对于他们亦是一种考验,没有吃苦的精神,马璘也不会让他们在学堂之中待下去。

当然了,现在学堂还是一大片工地,也没法让他们学东西。

李岫大匠总体负责这件事情,而马璘则是开始编制各种教材。他前世读书极杂极多,可以说是一个全才,很多东西都是得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来,然后让汉家子弟们学习。这些人暂时只能学一些入门的东西,至于真正成体系的东西,他也写出来了交给了李岫,将来还是要靠李岫来教给这些人。

火炮试验场之外,很快变得极为热闹,几千汉民热火朝天的忙碌着,虽然是冬天却一个个极有干劲。冬天里本来就没有什么活计,都督府给出的待遇又足够丰厚,再加上马璘如今在安西的威望,为大都护做事,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整个区域里面建筑暂时不算太多,不过圈起来的面积却是极大,都是不能耕作的盐碱地。院墙很快有了模样,两片建筑群也慢慢有了雏形,乃是大院中的两个院落,占地都在一千亩以上,门口各自立着一块石碑,一块上面刻着“安西炮院”,另一块刻着“安西技术学院”,看字迹都是大将军的手笔——当然,大概应该叫做总督大人的手笔。

每一日都是极为忙碌,这边忙着建校,同时也在为婚礼操着心,毕竟这对高芊芊而言乃是大事,不能让她有自己不重视的感觉。对于这个丫头他自然是重视的,甚至可以说是极为喜爱,由于前世的某些经历,他在男女之情上可以说极为凉薄,然而高芊芊却是真正走入了他心中的女子。

和高芊芊约定的十天之期其实早就过了,婚礼倒是还没有举行,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事情的发展出了一点儿小小的偏差。原本预料杨幼娘会在十日之内来到龟兹的,可是杨幼娘并没有及时出现,而她没有到,这一场婚礼自然就没法举行。

第四百三十一章洞房花烛

杨幼娘一行人到安西时,龟兹正下着鹅毛大雪。

这时已然是至德元年的十二月初了,路上花费的时间比马璘预想的要长上很多。杨幼娘一身重孝,在风雪中显得楚楚可怜,见到马璘便扑到怀里,显得极为依恋。马璘见她这个样子,倒也不好多问,只能是好好地安慰她一番。后来伴着杨幼娘的安西密探禀报,原来杨幼娘是在父亲墓前守了十天,之后才动身来的安西。

杨国忠已死,她一个人在世上也是孤苦伶仃,自然是把夫婿当做是最大的依靠,马璘现在也知道她有些本事,毕竟她是康小雨的亲传弟子,不过毕竟是女儿家,有些功夫也改变不了什么,终究还是要依靠男人的。

说起杨国忠的死,杨幼娘显得极为伤心,说上两句便又忍不住流下眼泪。马璘见她这个样子,觉得开口提成婚之事未免有些不合适,可是毕竟高芊芊已经准备这么多天了,再拖下去同样是不合适。最终他还是一脸歉意的说起这件事情,杨幼娘却并没有拒绝,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第二日马璘再见她时,杨幼娘已经脱了孝服,恢复了平日模样,看来也的确是做好了准备,只是眉眼之间有着淡淡的忧伤,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了。

对于马璘而言,婚事只是一个仪式,一个他给予这两位女子的交待。既然两人都已经到了,那么自然是越早越好,早日了结这件事情,给两位女子以应有的名分。他也能早日安心。所以在和高芊芊七伯商量了之后。决定三日之后便即刻举行婚礼。

三日之后。至德元年十二月初一,碛西总督马璘的婚礼,在思浑河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