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边唐- 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毫无疑问,马璘是站在李亨那一边,而非是站在他这个章怀太子后人这一边。

身后传来脚步声,李璟转头一看,慧超一身锦绣,脸上一片喜乐,不由得冷哼了一声:“国师何以如此高兴?”

慧超笑道:“和尚是新罗人,陛下离了新罗,新罗不用再遭受兵祸,和尚自然高兴。能去扶桑教训倭人,和尚自然高兴。”

李璟想要发作,却终于是忍了下来。既然决定了征伐扶桑,把扶桑当做一个落脚点,那就要当做一件事情来做,这个时候不能动摇军心,所以暂时就不和这个家伙计较了。

平心而论,这个和尚还是有些才能的,至少要比他那些短视的幕僚要强得多。新罗九州的平定,秩序的建立,民心的安抚,慧超都是功不可没。

虽然新罗之地等若已经放弃,这些事情却绝不能说没有意义。若是这些事情处理不好,将士们对于东征之事必然会心生怀疑,慧超把新罗处置得井井有条,甚至给人一种蒸蒸日上的感觉,正因为如此,当他提出要一鼓作气灭掉扶桑之时,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若不能做到这些,那么东征之事就会被将士们认为是没了信心,将领们跟着他冒险一搏,本就是为了取富贵的,若是富贵要没了,立马就会离心离德,到时候不等长安方面来攻,这些家伙就能要了他的命。

而现在,所有人都以为是要继续开疆拓土,都对于这次的东征极为支持。这样不单是军队不会哗变,等到了倭人地盘之后也将有足够的作战意志,有助于攻伐扶桑的事情。

当然慧超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拼凑出这一支庞大的舰队。为了这一支船队,慧超亦是花费了巨大心血的。

这个和尚并非是想要把他哄骗离开金城,而是实实在在的准备着东征的事情。能够找到的适合远航的大船也就这么多了,正是由于船只的缺乏,他只能带上十万大军。想想那些留在金城附近的大军,他的心里其实是极为心疼的。然而没有办法,船就这么多,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慧超的私心他也明白,这个新罗和尚的确是想要祸害倭人,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和尚在长安之时,和倭人和尚有一些过节,且是吃了不小的亏。倭人和新罗人乃是世仇,倭人和尚和新罗僧在长安向来不大对付,这些李璟都清楚。看慧超此时的样子,就知道他对于征伐倭人愿望是何等迫切。

船队鼓乐齐鸣,显得极为热闹,文武百官兴高采烈,李璟心中却极为复杂。

海岸越来越远,终于是看不到了。

三万精锐的平卢兵马,就这样留在了金城。

没有办法,为了制造假象,只能如此。对他来说,手里的汉军乃是最宝贵的,然而五万汉军,最后只带走了两万。

不能让真实意图露出一点儿端倪,不能冒一丁点儿的风险,所以他只能是忍痛割爱,放弃了大部分的精锐。

不过……这十万兵马,亦足以踏平扶桑了吧!

“和尚,你和倭人和尚有什么过节,不妨说来听听。”

什么都看不到了,李璟回过头来,振作了一下精神,看着慧超笑道。

慧超笑了笑,低声道:“陛下,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那个叫晁衡的……算了,不说也罢!这次到了扶桑,希望陛下能记得答应和尚的话。”

李璟笑着点头,那晁衡亦是名僧,在长安也曾担任官职,算是倭人和尚之中最有名望的,慧超却是新罗僧人中最有名望的,以倭人和新罗人的关系,有些龃龉也是正常。

不过慧超不想说,他也就不再追问。对于这等事情,他其实也没什么知道的兴趣。

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这就是李璟的风格。既然已经决定了在扶桑落脚,那么就要认真应对这件事情,倭人怎么说也要比新罗人强上一筹,所以不能轻敌。

这个时候渡海而击,倭人肯定意想不到,只要大军平平安安到了扶桑,那么对于征服倭人,他还是有信心的。

……

就在嘉德天子李璟率领着浩浩荡荡的舰队离开港口之后不久,金城最大的寺院之内,几名僧人带着慧超的密信,悄然离开了这座城市。

远离平卢军监视的区域,僧人们骑上新罗产的好马,在寒风之中沿着驿道驰向了南方。

数日之后,使者到了仁川,直接坐上了早已准备好的大船,乘风破浪往大唐登州而去。

第四百六十二章二月

十日之后,载着新罗僧人的海船来到了登州。

登州海面上,此时亦是船舰云集,为了扫灭李璟之乱,大唐水师主力已经在这里做好了准备,等到春天就要发动进攻,直趋新罗。看到了新罗僧人送来的慧超的密信之后,又将几位新罗僧人盘问了一番,水师将领立刻派人以八百里加急将密信送往长安,同时亦是当机立断,全军出发离开登州,直接往新罗方向而去。

十几日之后,当大唐水师踏上新罗的土地之时,由长安发出的旨意已经在送往河北的路上了。名为平叛,实际上是摘桃子的庞大军事行动,已经是提前展开了。

大唐水师到了仁川之后便按兵不动,与此同时接到了命令的郭子仪和李嗣业联军浩浩荡荡的开往平卢,顺利拿下新城。之后两人分兵,李嗣业去李璟的王都龙泉府,接收渤海故地和黑水都督府,李嗣业则是先攻下南海府,然后带着大军直奔新罗。

李嗣业刚过大同江,李璟册封的新罗大臣甄怀让便迎了上来,献上了户籍名册和新罗九州地图,向李嗣业表示臣服。

甄怀让亦是参与机密之人,这些事情都是他和慧超计划好的,当然了,也得到了李璟的首肯。

由于有甄怀让这个带路党,所以一路上兵不血刃,李嗣业带着大军出现在金城之外时,留守在这里的李璟军队才反应过来。

然而抵抗并没有发生,因为作为大军主心骨的三万平卢军,直接就是选择了投降,降得干脆利落。

倒不是说这些汉家子没有骨气,命令他们投降的诏书乃是李璟亲笔所写。李璟选择了去征伐扶桑之后,也不愿意留守的两京之地和长安方面打起来。所以事先就留有这样一道旨意。

这一点出乎李嗣业的预料,他带着大军浩浩荡荡而来,却没有像模像样的打一仗,敌人就投降了!

这就像蓄满了力量的一拳却打到了空处,令李嗣业极为难受。

不过这些都是汉家子,参与叛乱是被李璟裹挟。总不能拿他们作法。

三万平卢军一降,十来万高句丽军和新罗军没了主心骨,自然是跟着投降。这样李嗣业大军没有遇到丝毫抵抗,就拿下了整个新罗。

而渤海方向,郭子仪也只是在龙泉府遇到了些许抵抗,不过也是一鼓而下。

两个方向的进军都极为顺利,李璟这几年征伐辽东所得的土地,基本上都又被大唐收归囊中。

这些土地将会和漠南漠北一样,成为大唐的直辖领疆。设立郡县委派官吏,都是必然之事了。

渤海,新罗,都已经彻底亡国了。慧超回到新罗,避免了新罗人再遭一场兵火,却挽救不了新罗王国的命运。事实上慧超根本没做这样的奢望,他本就是个汉化极为严重的和尚,对于新罗并入大唐并不抵触。事实上在他看来,新罗和契丹、白头奚等蛮族不同。乃是礼仪之邦,本就该融入中原文化之中,成为大唐领土乃是最终的归宿。

他自长安回来,挽救了成千上万的新罗百姓的性命。能做到这一点,他就已经很满意了。

就在李嗣业接收新罗九州各地的时候,嘉德天子李璟重新变得意气风发起来。

十万大军登陆扶桑。宛若是秋风扫落叶一般,大军四处出击,很快就占据了大片的领地,在骤然而猛烈的打击之下,倭人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反抗。

这般状况。便如他数年前初到辽东一般,一切都是极为顺利。陆续有倭人贵族主动来降,使得大军的扫荡更加轻松。一年之内荡平扶桑,乃是极有可能实现之事。

扶桑远离大陆,所以唐人对于这边了解甚少,这次不是被逼无奈,他也不会选择走这一步。不过眼下看来,选择扶桑作为落脚之地,倒是个极为不错的选择。

至于报寡母被杀之仇,这个只能是想想而已了。长安城……这一生大概是再也无法见到了。

这个时候,已经是大唐至德二年二月了。

龟兹城内外,此时亦是一片忙碌,碛西边军的战争机器已经全力开动,为这一年的征战做着准备。

从四镇汉军之中抽调的精锐,已经一批批的集结,都是开往了毗沙都督府的治所于阗镇,等到集结完毕之后就将翻越冰大坂前往白石滩,各种物资接连不断的起运,大商家走疏勒小勃律这条远路,小商家直接翻越于阗南山,源源不断的将物资送往白石滩的营地之中。

这一次的南征天竺,参与的力量极多,如今往于阗镇集结的军队,不单是抽调出来的汉军精锐,更多的反而是各个羁縻州府的蕃兵。如今聚集到于阗镇附近的蕃兵,已经是达到了近三万人,全部都是精锐。

其实南征天竺之事,马璘并没有准备让安西胡人参与的,不过于阗国王与都护府关系向来极好,对大唐极为恭顺,听说将要南征天竺的消息之后,于阗国王极力请战,毕竟是忠心可嘉,马璘也就答应下来了。结果其他安西胡人部落都跃跃欲试,马璘干脆一视同仁,以碛西总督的名义向碛西三十四羁縻州府发布命令,允许各羁縻州府出兵助战,每个羁縻督府出兵最多一千。

兰城、精绝、皮山等羁縻州府靠近于阗,兵马最先到达,都是达到了一千人的上限,之后陆续过来的各羁縻州府的兵马亦是如此。有些路远的还没有到,不过都已经在路上了。

跟着安西军征伐的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如今有了出动的机会,这些羁縻督府都是极为踊跃。

这个时候,马璘已经是离开了受降城,重新回到安西了。

这一年,碛西总督府最主要的的事情,并非是南征天竺,所以运送的物资不单单是往白石滩,更多的反而是自葱山南麓运往河中。

这里面最为重要的,便是马家作坊的各种东西。龟兹依然是会作为总督府的所在地,所以这里的马家作坊并不会迁走,不过河中的马家作坊将会从这里的马家作坊分裂出去,因此很多东西都得从这里运过去。

北庭三军已经回到了驻地,杜怀光李栖筠二人管辖着这支军队,马璘亦是极为放心。他们回到碛西三州之前,在漠北草原上反复扫荡,又杀死了十几万突厥人,如今漠北草原的突厥人已经不多了。漠北之地已经由张巡派人正式接管,原本的羁縻州府正在推行郡县制,大量的官职空缺出来,不少文人终于是等到了机会。

安西新军重新集结,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万五千人,算上远征大食的那些人,如今安西新军人数已经是达到了两万之多。所有的新军健儿,都将跟着马璘越过葱山,投入到扫灭大食的战争中来。

马璘不会给南征天竺的军队投入一点儿新军,因为在他的眼里,这两件事情的重要性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不过南征天竺的军队,实力已经够强了,取胜亦是必然之事。

南征之事,将全部委托给杜环和岑参二人,杜环年轻,将亲自带兵出征,岑参稳重,将留在受降城调配物资,协调两支大军。

陇右节度使王难得和河西节度使李晟都已经履新,王难得受命全力配合马璘南征天竺,这个少年人对于此事极为热切,已经带着陇右军的大部分精锐上了羌塘,如今已经到了逻些。加上论弓仁入朝时留在逻些城的陇右军,如今陇右军的九成兵马都驻扎在了逻些城。

南征得等到春天,等到饿死的羌人尽可能的多,大唐并没有做好准备为所有的羌人提供食物,这一点马璘和张巡已经沟通过了,王难得也是接到的死命令,所以他带兵入逻些城之后亦是按兵不动,派人和受降城这边取得了联系,却暂时什么都没做。不过有这一支大军在羌塘之上,大唐对于这块土地的占领自然是更加的稳固了。

佛宗早已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对于这次卫教除魔之战极为支持,对于那个什么“印度教”表示了极大的愤怒。这种支持并非是口惠而实不至,而是真金白银的支持。通过送信的安西密探的途径,佛宗已经拿出了超过五百万缗钱的财富,全部都是河中集团开出的财富凭据,而这仅仅是先期的一部分。

在马璘看来,这是一场必胜的战争,佛宗支不支持,改变不了战争的结局。不过这些财富能够大大减轻碛西总督府的财力负担,毕竟不管战争结束后能得到多少,先期的费用还是得总督府自己拿出来的。

和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做的所有事情一样,一切都是极为的顺利。至德二年,注定是极为忙碌的一年,对于大唐帝国而言,也将是极为重要的一年。

最近得到的一个好消息,来自遥远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