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徽商天下-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宣皱了皱眉头,看来力度还是不够。心中盘算了一下,随后眉头松开,望着余仲堪说道:“能不能问一个问题,你做这些,真的仅仅是因为……有意思么?”

    “反季节蔬菜……”余仲堪口中咀嚼着这个词,看在许宣的目光稍稍有些变化。这样的词语,眼下因为没有出现相应的事物,自然没有。但是由此也能看出许宣在这些事情,并不是简单的临时起意,是深思熟虑过的。

    也因此,在听闻了许宣的话之后,他将手中的笔搁在一旁的桌角,随后说道:“有意思……自然是重要的原因,但肯定不是全部。其实,我只是希望村里的人,能够过的好一些。孟子有云,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务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饿矣。但是,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要做到,哪里那么简单?”

    “在下原本并不是一个擅长做生意的人,村里的土地也是祖上传下来的,每年收上来的地租颇为可观。自我出生之后,本身衣食可以算得上无忧。”

    “对科考在下也不感兴趣,最大的兴趣还是在农活之上。小时候喜欢和农户家的孩子一道玩耍,后来读了书,识了字之后,就喜欢读一些农经。”

    “看着农人们忙忙碌碌一整年,所有的收获到头来维持生计其实都是一件极为勉强的事情。原本试着降过几次租子,但是到得后来,引起家族中其他人很大的不满。邻村的李老爷也曾私下里警上告过,祖宗大义压过来,很多事情就没有办法了。”余仲堪声音低沉地说道:“这些事情,终究让在下明白了,靠降租来过活,并不是眼下农民们的出路所在。因此,最后的办法,还是在提高产量上面。”

    “在下对你们并不了解,你说的同其他酒楼的斗争矛盾,以及很多事情……在下也并不关心。但是你同那么多人为敌,谁知道会不会有明天呢?在这样的事情上冒险,成了那也就罢了。若是不成……村里人不容易啊。”

    原本就是偏房,平素出了余仲堪自己,大概很少有人来,因此屋内的油灯已经快要燃尽了灯油,火光昏暗将人影投射在四周的墙壁之上。

    许宣望着余仲堪的认真的面容,目光落在地面的一些盆栽之上。才注意到,屋内已经积累了厚厚的一层土,显然是长年累月搬运盆栽所掉落下来的。

    这样一个不修边幅,显得有些木讷而顽愚的人,心头居然有着这样的志向,实在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黄于升在一边张了张嘴,但是没有声音发出来。他本身盐商之后,家中钱财多得难以计数,自然是没有因为生计问题担忧过的。这个时候,对余仲堪的理想有些难以把握,但终究还是知道,有着这样理想的人,似乎应该值得尊敬。这般想着,他对余仲堪原本的意见也少了很多。

    余仲堪将话说完,表情显得有些兴致缺缺的模样,随后便转过身子,接着灯火继续观察着盆栽之中的蔬菜。

    “你的愿望……倒也特别。”许宣望着余仲堪的背影笑着说道。

    余仲堪身形显得有些单薄,闻言也没有再回话。

    “如果单纯是要提高产量的话,到也不是不可能。”许宣平静从容的声音接着在余仲堪身后响起来。

    灯火之中,叫对面的背影有几分稍稍顿住的感觉。

    “在海外的地方,有一种叫番薯的东西。正常栽培的话,亩产可达六千斤。”书生的声音缓缓地将话说出来,话虽简单,但是说的很慢,仿佛这几句简单的话,在他这里说出来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其实说出这样一个事实,许宣在心中是颇为犹豫的。番薯或者也叫红薯、地瓜,这些东西会在随后的历史中出现在大明朝的国土上。根据后世的《金薯传习录》记述:明朝万历二十一年五月下旬,福建长乐县华侨陈振龙冒着生命危险将红薯带到福州,从此传到大江南北。

    如果许宣并不做什么的话,那么在他的有生之年,是能够见到的这一状况发生的。原本这些事情,是想着等往后有条件了,做为自己的筹码来用,但是这个时候还是说出来——眼下,不就是在为自己的实力积蓄做准备么?因此也没有必要太犹豫,至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遇到的时候再说了。

    余仲堪闻言,拿笔的右手陡然间一抖,笔在摇曳的火光里掉落在地上。他脸上露出几分不可置信的表情:“你先前说……多少斤?”

    “亩产六千斤啊……如果年景好,高产栽培可达万斤以上。若是能够引进大明的话,那么可以解决很多人的温饱问题。”

    白素贞在一旁,秀美的目光望着许宣,呆呆的半天没有反应。

    “这个……”老九皱了皱眉头,深深的看了许宣一眼,似乎想要证实这句话的真实性。

    他一直在刘守义身边,眼光之类的肯定是不差的。大明朝眼下虽然太平,但是也只是在总体上而言。因为小区域的饥荒闹出的波澜,也是时有发生的。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一种作物存在,那么它的意义将无可估量。在这样的想法之后,心思免不了更进一步。如果许宣说的是真的,这些事情若是能够在刘守义手上做成,那么对于他在官场上所能添加的资历,也会高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唯一的问题是,这……是不是真的?

    老九望着眼前这个自己的便宜徒弟,才觉得自己似乎从来没有认识过他一般。

    “并且,番薯具有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的作用。白皮白肉,益肺生津。煮时加生姜一片调中与姜枣同功;同红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泄。”这些也都是后世医书现成的话语,这个时候照着背出来,并没有半点压力。

    但是白素贞在一旁听了,庄雅的面容上就更加惊讶了。她听过许宣的高谈阔论——当然这样的高谈阔论其实已经被后世的实践所证明了,因此也就不算是在胡言——已经认可了他在医术上的造诣。这个时候听了他对番薯的说法,开始有些相信这种东西是存在的。

    “有这种东西?居然有这种东西?”余仲堪激动的表情持续了一阵,随后冷静下来,狐疑地望了许宣一眼口中说道:“但是,这种东西,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在下曾经在一本记载泰西风物的书籍中见到过记载。”随便胡邹两句,反正眼下也没有人能够真的反驳,那么也便够了。

    “这样的神物,生长的条件莫非很苛刻么?”

    “最简单就在这里……番薯的种植,对土壤的要求,并无半点苛刻之处。大江南北,随处可种。”许宣说到这里,又笑了笑:“还有一种马铃薯的作物,同番薯一样,都属于高产作物。但是马铃薯却非常适合在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的高寒之处。若是能够迎进来,冬天里的食物,就不用愁了。”

    “还有一种……”

    “汉文!”老九终于忍不住出声,将许宣的话打住了。许宣看了他一眼,自然也能明白他的意思——这时候,对方显然是相信了直接的说法,不希望自己再将这样的事情泄露出去了。

    “那么,我们可以先谈一谈反季节蔬菜的问题。”许宣望着余仲堪,摊了摊手,原本想要说的“玉米”也就没有再说出来。

第309章 大明好农夫(三)

    “反季节蔬菜生产的需要一定的条件,如今是冬季……事先选定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处于平原或低山的地方……取水要求方便,土地的肥力要求适中,并尽可能有挡风屏障。可以是天然的山体,也可以人为的做一些人工的障碍物,总之用来避免冷风直接袭击……”

    “没有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岩镇这边有两处地方适合做这些……菜蔬品种的选择也很重要……”

    记忆里已经有些东西已经模糊,但是若是真的去回忆,总还是记得一些的。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之后,跟随着一些实际的实践手法,摒除了一些眼下的条件达不到的,剩下的就能让人看出一个大概。

    在此之前并没有过这种形式——冬天中出夏天的菜蔬,大抵也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但是这个时候随着,昏暗的屋内,火光摇曳,怀疑、惊异、思索的情绪悄然蔓延开了。叫长耕的下人看了一眼对面的余仲堪,有些奇怪自家的老爷,脸上为什么会露出那般古怪的表情。

    关于反季节蔬菜,许宣的一番话,也只是勾勒出了一个轮廓。有心人如果遵循着这样的说法,肯定能发现一些东西。但这些东西要变成现实,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余仲堪正听得入神,却见许宣在对面的地方摊了摊手,有些总结般地说道:“当然,眼下的条件进行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投入和产出是不成正比的。因此,肯定没有大规模推广的可能……但是,若说仅仅是为了有意思的话,那肯定是足够的。”

    心头意犹未尽的感觉,让余仲堪不由自主地伸出舌头在自己的唇边用力地舔了舔。

    ……

    在历史上的很多时候,有人难免会有着关于民生的种种幻想——无论是孟子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还是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但是不管怎样,大同或是小康之类的说法,大抵上就是以人人能够填饱肚子为底线的,只要有饭吃、有衣服穿,也就足够了。这是一条保证社会稳定的线。社会底层人们很多时候最大的期望也只有这些,至于上层的一些人,只要维持住那条线,也就能够保证局面一时的稳定。如果这条线维持的时间足够长,那么盛世的场面也就出现了。

    许宣口中所说的话,以及随意的姿态,让余仲堪皱了皱眉,显然还在思考着他所说内容的可信度。但是在其余几人那里,因为一直以来的一些事情,令人惊讶而在他自己而言却浑然不在乎的文才,莫名其妙地知道五峰遗宝的下落,同他的年龄及不相称的医道造诣,甚至说的更多一些,还有那些仿佛一夜之间从天而降的极品好墨,那些古古怪怪效果却好的出奇的营销手法……总之,潜意识里,他们对许宣的话其实已经相信了几分。

    许宣笑了笑,身子朝余仲堪稍稍靠近一些,用只有二人能听见的声音,在他的耳边说道:“要引进这些东西,难度是很大的啊。不仅涉及到海禁,另外海上未知的危险也很多。要造船呐,要雇佣好的水手啊……即便真的引进了那些东西,推广的时候需要上下打点,这些都是钱呐。”

    他说道这里,声音稍稍顿了顿,随后说道:“你或许不相信我说的,但是这些东西,如果真的做出来,那么肯定青史留名。当然,你或许并不在乎青史留名,其实我也不在乎。但是这些东西只要早一天引入大明,早一天推广开来,那么能改变的东西,积累下来就有很多了。”

    在大明朝的后期,也就是明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这才有了后来李自成的起义,最终大明几百年的基业葬送掉了。随后清军入关,中华沦丧,如此总总,追根溯源,很大程度上都起于一场饥饿……若是红薯之类的作物能够推广开来,一定程度上就能缓解这样的危机,或许大明朝的气数还能朝后推一些年。

    当然,农民起义或许并不是大明朝覆灭的唯一原因,但是其他的事情,许宣暂时并没有去理会的兴趣。

    甚至他此时口中说的话,站在大义的角度,也多是说给余仲堪听的。事实或许如此,但他心中更多的并不是长远的目光。人生短短几个秋,无论是用来造反或是用来挽救山河,其实都是一项很不划算的买卖。到头来,即便真的成功了,自己也享受不到什么,至于留给后人……秦始皇留下的东西其实也不少了。

    眼下他万历二年,距离明亡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或许在今后的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不介意顺手做点什么,但如果说眼下就奔着这些事情去,那么生活就变成一件很累的事情了。

    他没有太大的野心,所想的便是遵循生活本来的样子,虽然很多时候,从前的经历会让他在姿态上露出一些不同,但是终究还是一个普通人。

    ……

    余仲堪想了想,许宣在他面前所画的一张饼,终究还是勾起了他心中的饥饿。原本觉得是有些麻烦的事情,也觉得不是那么不可接受了。稍稍迟疑了一阵,他望着身边叫长耕的下人,口中问道:“你看行不行?”

    “我看行。”下人点头说道。仅仅是那个亩产六千斤的什么薯,就让人有些心神摇曳了。老爷家有那么多地,亩产六千斤。不对,眼下年景好,那可就是一万斤……这得是多少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