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潇潇雨歇- 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略微思考了一会儿后,唐瑛叮嘱胡姬道:“胡姬,你告诉太子妃,她必须清楚一个道理,只有成为再普通不过的百姓,才可能活下去,才可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和肚子里的孩子,才可能为太子殿下延续一丝血脉。”

    “郡主的意思是,不让太子妃回宫里去了?”

    唐瑛点头:“是,她要活命,要保住孩子,就要彻底忘记这里的一切。什么太子,什么皇宫,统统与她无关,也与她的孩子无关。孩子以后可以姓李,但她们永远不会和大唐的皇室李姓家族有任何牵连。否则,没人能护得她们娘俩周全。”

    胡姬虽然没有经历过这种血腥的争斗,却明白太子妃要活下去,就必须得放弃一些东西。这些道理,在她得知几个孩子全死在南门外的时候起,就已经清楚地知道,只要是太子的人,不管是他的女人还是他的孩子,都不被允许活下去。

    “郡主,胡姬明白这些,也一定把你的话带给太子妃,也会用尽一切办法,不让她再回那个皇宫了。”轻轻拭去面颊上的泪水,胡姬向唐瑛保证道。

    唐瑛叹惜一声:“你再告诉太子妃,眼下,我的处境也不好,恐怕无法找到跟她见面的机会。我会让豆子给你们一些东西,虽然无法给你们太多,但,几年之内,你们的生活应该无忧。”

    胡姬嗯了一声:“郡主放心,胡姬定会好好照顾太子妃,不会让她有半点闪失。”

    “不管我能否找到见太子妃的机会,你们都要尽快离开长安。等局势稳定一些,城里的搜索松动了,你就带着太子妃远走他乡,最好是回到你的家乡去。”

    “回西域?不知道太子妃她……”

    “唉,这件事怕是由不得她做主了。胡姬,我知道,你喜欢李勇,是吗?”

    胡姬有些羞涩地小声回答:“是,我喜欢他,他也喜欢我。郡主,你不会反对我们在一起吧?”

    “当然不会。李勇是我生死换命的兄弟,你们能在一起,我很高兴。我的意思是,我想为你们操办一个婚礼。等你们结婚后,就准备回西域吧,有李勇护送你和太子妃,我也能放心了。”

    唐瑛要在府里给家人办喜事的消息传到李世民耳朵里的时候,他正在中书省忙活着清理政权交割的事情。武德九年的六月初七,即玄武门事件后的第三天,皇帝李渊正式下旨,封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并将所有的军政大权,无论大小全部交给太子李世民,他自己只是愿意的时候就来听听而已。自此,李世民总算是松了半口气。

    忙碌了一整天,看了一整天陈叔达和萧瑀的冷脸,李世民回到承乾殿的时候,心情很不好。太子的头衔是到手了,可是,几大宰辅却直愣愣地等着他表态呢。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太子上任,到底会留下谁,会贬斥谁,都是心里没数呀好在东宫的几个旧臣都没有作乱,反而自首了,也算让大家不安的心平静了一些。

    “冯立此人很强呀,原来没能发现收为己用,倒是可惜了。他原来是东宫的翊卫车骑将军?”

    耳听着李世民的叹惜,长孙无忌不以为然地撇了一下嘴,在他看来,冯立是强,却远远不如天策府的这些将军们。不过,长孙无忌知道自家主人的习性,倒也不会这个时候却说什么反对的话:“是,还有一个冯翊。东宫的这几个将军里,还是薛万彻最强,此人好像逃出长安城了,要不要派人宣召?”

    李世民点点头:“可以。让他兄长派人去找他回来。冯立他们两个,不变,一切照旧。”

瓦岗三年 第四百九十三章 忽悠

    第四百九十三章 忽悠

    听了李世民的叮嘱,长孙无忌赶忙追问一句,做个证实:“还是在东宫担任翊卫车骑之职?”

    “对,他们自首就是识时务,有才能,又能忠于职守,为何不用。”

    长孙无忌马上点头:“太子英明。冯立兄弟不仅没有获罪,反而一切照旧,一定能触动不少人,长安城里的平静指日可待了。”

    “不是指日可待,而是立竿见影。”李世民一甩手,往内宅走:“晚了,无忌也去休息吧。明日大家商讨一下几大宰辅的权力问题。”

    “秦王……太子殿下要动这几个人吗?”长孙无忌愣了一下,赶紧追问道。

    李世民嗯了一声:“陈叔达老成持重,裴矩博学多才,萧瑀堪为谏臣楷模,这三人都暂时不去动,杨纶经营河西有方,也不去管他。其他的,中枢上人少,要安排几个咱们的人。”

    长孙无忌一边听着,心里一边在盘算着,听到李世民只提到了四位宰辅,他心里就有数了。

    在这场兄弟之争中,萧瑀一直是力挺李世民的;宇文士及则与李世民的私交非常密切;陈叔达公正严明,不偏不向,却是在李渊面前为李世民说公正话最多的一个;杨恭仁一直在经营河西和陇右,基本没参与过他们兄弟之间的事。这四个人,李世民一时间不去动很正常,这点,长孙无忌也是支持的。

    封德彝倒是被认为倾向秦王府的,却经常在重大事情上左右顾他言之,给人一种和稀泥的感觉,长孙无忌也没怎么看得上他。至于裴矩,长孙无忌不否认裴矩的才能,更了解这位左右逢源的本事,但在长孙无忌看来,李世民愿意重用裴矩,除了对裴矩的才学还是比较看重外,唐瑛的影响力也不可忽略,因为,唐瑛与裴矩的私交不错,她也在李世民跟前说过不少裴矩能干的好话。

    裴寂,这个人才是李世民最想拿下的人。他是武德朝廷里的首辅,也是皇帝李渊的心腹,而且,他给秦王府众人的感觉也是典型的太子一派,即便他秉承的是一切顺着皇帝的想法才靠向太子的,也不能减低他力挺太子的积极性,更何况,裴寂和秦王之间的私怨,也是长孙无忌等人心知肚明的。

    可是,虽然长孙无忌也赞同李世民清理一下朝中的重臣,但,他却很理智,知道这个时候不是动手的好时间。不过,长孙无忌从来不是杜如晦那种直梗子,他说出反对的话,是很有技巧的。

    回望了一眼李世民,长孙无忌笑道:“裴寂眼下怕还是不好拿下,毕竟他做首辅多年,朝政上也没啥错,经验也多。封纶既然生病,就让他好好休息一下也对。”

    李世民自然明白长孙无忌的意思,那就是阻止他对朝中大臣进行大的变动。他是很想拿下裴寂的,其实不光是想拿下裴寂,就是陈叔达、萧瑀等人,他也在考虑逐步用人替代的策略来慢慢把他们挤出中心枢纽。这一点,他还没有和心腹们商量,但这个想法却是早就存在的,而且,这个想法还是在虎牢关与唐瑛的一席长谈后就有的。

    自魏晋以来,以九品中正制为导向,使得门阀士族逐渐成为权力中心的掌控者,门阀当权在晋朝末年和南北朝时期,也已经成为了治国的弊病。破除士族门阀世代当高官,破除官吏任用世袭制的实践从隋开始,一直到大唐的武德九年,依旧没能取得成功。武德四年以来,虽然恢复了科举制,但,门阀世袭制却依旧成为朝廷任免官吏的主流,这点最为突出的,就表现在朝廷的几大宰辅任用上。

    陈叔达,南朝的皇子,出身高贵;萧瑀,也是皇族后裔,更是前朝皇后的胞兄;裴矩出身河北裴氏门阀,传为自晋以来的最大望族;宇文士及不必说他,宇文家族是大隋四大门阀之一;杨恭仁,隋朝皇室宗族,皇帝杨广的堂兄;裴寂,关陇四大门阀裴家的子弟;封德彝,封家也是关陇门阀之一。

    可以说,这七个武德重臣,不是出身大门阀,就是南北混乱时期的皇族后代,按照当前的话说,全都有高贵的出身和优秀的血统,而且,这些人的身边,都有不可小觑的家族势力和广多的人脉,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而有个更要命的现实是,李家,也是关陇出身的大门阀呀

    可就是这样的组成,才是朝廷里最大的弊端。门阀贵族掌握了朝政,民间有才能的人不被重视,人才不能发现,即便被朝廷选用,也到不了核心层面,无法真正参与到朝政中来,从而使得整个朝廷,依旧没有摆脱以往的暮气,新锐的思想和人都不能被接受,想要整个朝局焕然一新,也就变成痴人说梦了。

    李世民深知这种用人弊端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可短期里想要改变也是困难重重。别的不说,目前他赖以倚重的几个心腹,也是贵族门阀出身,即便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也非真正意义上的寒士,认真算下来,他身边除了几个将军,真正民间百姓出身的人,却只有唐瑛一人。

    因而,李世民目前还不想让长孙无忌等人得知他真正的想法,而能与之商量这件事的唐瑛,却离他越来越远了。在心里苦笑数声后,李世民还是不得不认真考虑长孙无忌的劝阻。眼下他还仅仅是太子,朝政大权刚刚到手,一切都还没有稳定下来,而裴寂当了多年的首辅,又是他父皇的心腹,朝里朝外的人脉很多,动了他,稳定就谈不上了。

    想到这些,尽管李世民很想把事情做到一步到位,却也只有暂时忍耐:“也罢,再议吧。”

    长孙无忌轻松了一口气,又赶紧问另一个棘手的问题:“东宫里的其他人,何时动?”

    李世民知道,长孙无忌暗指的是魏征和王珪等人。他答应了唐瑛,这几日暂时不去动魏征,自然也不好去动王珪和韦挺,只是,这三个人都是李建成的心腹谋士,武夫好驯,文人难养,特别是心气高而又才能高的文人,不得不好好想想如何处置。眼下,王珪和韦挺又在外面,万一纠集一群人打着为太子喊冤的旗号造反,也是一场麻烦。

    “派人打听了吗?魏征的病好了没?”

    “没派人去看。”

    “先派人去看看,如果真病的厉害,就再放放。病好了,再带进宫来,孤见见再说。”

    长孙无忌答应了一声,又笑道:“听说唐瑛回到府上就在张罗给她的那个侍卫娶老婆,而且,娶的还是一个胡女。”

    李世民愣了片刻后,侧头想了想,问道:“就是那个会弹琵琶的胡女?”

    “是,听说,这个胡女和东宫里的那个琵琶女关系不错。”

    “无忌,你不用多想。”李世民知道长孙无忌在暗示他要注意这个事情,他心下明白唐瑛想做什么,看来唐瑛是真的在准备进宫的事了,这算好事吧:“唐瑛出去前对孤说了,她要解散家人,让他们都离开长安。你派人注意一下就行了,不用阻拦。再说,一个琵琶女,也没什么。”

    “臣遵令。”长孙无忌心下有数了。

    皇城里没有发生预想中的混乱,秦王府采取的策略很好也很稳妥,所以,众大臣在渡过了两天惊惶时期后,没见到秦王大开杀戒的举动就已经安稳不少了,接着,圣旨下来,秦王升级为太子,而新太子也没有对臣子们进行清洗,甚至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属臣们也没有受到“区别”对待,这让大家的心都安定下来。整个朝政又开始了有条不紊的运行。

    李世民对朝廷众臣的安抚做的很顺,唐瑛对家人的安排却没那么风顺。在她宣布了让大家统统回洛口仓的决定之后,全府上下没一个答应的。他们离开洛口仓来长安城,就是为了跟着唐瑛,给她当侍卫和家人的,唐瑛留在长安城,他们当然不愿意回去,再说,虽然自家庄主不需要他们护卫和服侍,但他们不放心呀

    唐瑛没办法呀,说了几次,除了李勇,没一个人答应离开。就是李勇,他同意离开都是因为担负起了替唐瑛保护和照顾太子妃的责任,不得不听从唐瑛的安排,而且,他要去的还是西域,这些弟兄们,却不可能都跟着他走。

    唐瑛心里很焦急,却不敢在表现上显示出来,她的良苦用心也不敢对这些兄弟们说。可是,不让大家离开,她也没有把握确保这些家人不会因为她的原因,而受到伤害,因为,她还没把握能脱离李世民的掌控,也没有万全之计来保全她自己,何况这些家人了。

    实在没有办法,唐瑛只能从张小豆身上下手,而采取的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说瞎话忽悠他:“豆子,你是知道的,我不想进宫去当什么皇妃娘娘,我已经想到了离开长安的办法,要回去跟你们一起过正常人的日子,所以,我必须安排你们先行离开。”

    对于唐瑛的忽悠,张小豆并不十分相信,他敏锐地感觉到自家庄主有大事瞒着他们,故此,疑惑地望着唐瑛道:“庄主,你能回去?秦王……哦,是太子能让你走?还有皇帝,不是下旨不许你再不告而辞了吗?”

瓦岗三年 第四百九十四章 进宫

    第四百九十四章 进宫

    李世民当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