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曼婚-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路又稳又安全。他家大儿子;一直跟着他学,已有二十来年,就等着他告老,然后由大儿子顶上差事;可现在被从名册里划掉,就是从中间堵掉这条路。

说出去是很好的,主人家体恤他们辛劳,可实际上……。曼娘的声音很平静,可表达的意思毫不含糊:“账房这边,事情重大,不是一家子都在的,我不敢交出去,可是你家,你叔叔就已经求了太太,出去了,再到现在,你小儿子也出去了。”

交帐的想为自己辩解几句,可曼娘既然这样说出,辩解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是默默无语。曼娘继续道:“你今年已经五十六了,一向勤谨,这一年,你好好地教个人出来。”交帐的抬头看着曼娘,胡须在颤抖,曼娘的声音还是不含糊:“做人奴仆总不如自己做主,况且你家已有两代人出去,想来也是深知这个道理。你家服侍了三代,到时我也不会亏待你家,这点主仆之情,我还是有的。”

交帐的胡子颤抖的更厉害了,不是没人谋过这个位置,只是都被自己家寻出法子来让人的谋划落空,只要长长久久保住这位置,就能让一家子在外安安稳稳能享荣华。现在曼娘的话那么斩钉截铁,容不下有半分反对。

此时若说立即告老回家的话,不过是连最后一点主仆情都没有,只有再次行礼,低声应是。曼娘让他起身退下,看着他走出去,手轻轻地敲了敲桌子,账房这个位置,历来都是重中之重,谋这个位置的人也不少,这个位置,再不能交给一个儿子在外面,另一个儿子在家里的人家了。

交帐的回到账房,把账本放到桌上,整个脑子都是糊涂的,账房里走进一人,悄声说:“爹,那几个掌柜要去见三奶奶,说要辞了这事。”交帐的抬头看着儿子,他儿子十分欢喜:“这下有好戏可以看了,谁让他家之前还想谋这账房的事来着?”

交帐的看着得意洋洋的儿子,突然一巴掌打上去:“糊涂,糊涂。”说着坐回椅子上,他儿子被老爹打了一巴掌,用手摸着脸:“爹,我们之前……”交帐的叹了声:“三奶奶,和别人不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谁家当家奶奶,不是要靠着这些下人们,难道她还能把人得罪光不成?

交帐的看着自己儿子,摇头叹气:“三奶奶,是真的不怕得罪下人们啊。主人终究是主人。”自己家能想到留一个儿子在这家里送一个儿子出去,难道主人家没有想到吗?这群掌柜,只怕是去自讨没趣。

曼娘瞧着赵妈妈,眉头轻锁:“那些掌柜都要一起辞?”赵妈妈应是:“吴管事已经在外侯着了,说拦不住他们。”这要辞一个两个,管事就可以做主,可这一回辞这么多,管事的哪敢做主,一早铺子开不出来怎么办?

曼娘微一思索就道:“更衣,我要出去见见这些掌柜们。”冬雪应是,拿了大衣服过来给曼娘换上,赵妈妈有些迟疑地问:“这不大好吧?”曼娘把冬雪寻出的一根珠钗换掉,拿出一支凤钗插上:“有什么不好,都这时候了,难道等到明儿一大早,铺子都开不出来,然后我被瞧笑话?”

赵妈妈默然,也上前帮着曼娘梳妆,很快梳妆毕,已经遣人出去说过,吴管事听到曼娘要亲自见这些掌柜们,心里松了口气,但还是竭力劝说这些掌柜们:“各位,晓得你们有些气,要发,就往吴某身上发好了,但诸位也该想一想,你们离了这里,哪里能寻到比这更好的去处?”

有几个人似有所动,但还没说话就有人道:“人活这辈子,图的不就是吃口安乐茶饭?我们在陈家,也是二三十年了,从伙计熬到掌柜,不是让吴管事你呼来喝去的。”吴管事一张脸都皱起来:“诸位,我什么时候对各位呼来喝去的?”

这时外面传来声音:“三奶奶来了。”吴管事忙抢前一步迎出去,曼娘对吴管事点一点头,这才扶了赵妈妈的手进屋,屋里已经设了珠帘,曼娘径直进到珠帘后面,掌柜们纵有不满,也要先给东家见个礼。

曼娘这才开口:“听得诸位都想辞了这里的差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辞了就辞了吧。等会儿去账房里,每人支一百两银子,就当我陈家送别各位了。”曼娘这话一开口,未免让那些以为曼娘是挽留他们的掌柜都愣了下,屋内一时都安静下来,赵妈妈也没料到曼娘会这样说,不由唇微微张大。

还是吴管事最早醒过来,忙对曼娘道:“三奶奶,这些掌柜们都辞了,一时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掌柜?就算有几个伙计,也不能立时顶上。”曼娘又是一笑:“吴管事,家里把这些铺子交给你,不是让你只晓得和掌柜们吃吃喝喝,你管这事也差不多有三个月了,难道连每个铺子里有些什么伙计,哪个伙计平日聪明可堪重用都不晓得?”

吴管事被曼娘反问,他也是个聪明人,立即明白曼娘的话是什么意思,立即应是:“三奶奶说的是,小的平日去那些铺子里,也见到几个可用之才,现在是紧要关头,也只有先把他们提拔上来。实在不成,小的和徐亲家铺子里的几个掌柜还算交好,到时还可以先借用几个人。”

曼娘点头笑了:“天下哪有过不去的坎儿?这京城,别的都缺,唯独人是最不缺的。”这事本是掌柜们要挟的,可现在竟是以假成真,掌柜们个个都如被一桶冰水从头浇下,那年老些的呢,还想着索性趁这时候走了也就走了,那壮年的可没这么洒脱,家里孩子还小,都指望着这份差事过日子呢,现在一下被辞了,虽说曼娘让去支一百两银子,可在京城,这些银子够花多久?不由有些后悔,有人已经忍不住:“三奶奶,您这样对待人,未免有些刻薄。”

刻薄?曼娘等的就是这句话:“这位掌柜说的好笑,我陈家待你们,每年束修之外,四时节礼、年底分红都是样样不缺的。这些都有帐可查,若是缺了,还请众位都拿出证据来?这是我陈家管家不严,我定会训诫。若这叫刻薄,我不晓得什么叫丰厚?况且众位今日集体要辞,未免心里没有我不过一个女子,又初掌家事,定要借此给我一个难看的心。各位既生了这样的心,此时怪我刻薄,岂不是恶人先告状?”

厅内顿时鸦雀无声,曼娘又道:“其实各位的心,我也明白,这做掌柜久了,难免会觉得陈家给的束修不够,不足以酬各位的辛苦。要真这样想,自可以或让吴管事,或寻人来告诉我,各位既是给我陈家赚钱的人,难道我又难为不成,左右总要有些表示。可各位这样来,未免就太欺人了。我容了这次,下回只怕有人就有样学样,都聚集起来,不肯做事。诸位是欺我年纪小没经过事呢,还是觉得我脸软好说话?”

掌柜们额上都流下汗,曼娘又道:“众位既辞了,就不再是我陈家的人,还请先去账房支了银子,吴管事,”吴管事急忙上前,曼娘对他道:“历来辞了掌柜的人,是怎么个交托,你去跟着办了。”吴管事应是,曼娘站起身:“诸位还是先去支银子吧。”

说完曼娘就从珠帘后面转出来,带了人径直离去,吴管事恭敬地送出去,等回到厅里才见掌柜们依旧站着,不由咳嗽一声:“诸位,奶奶既已有了章程,还请跟了我出去,先去账房领银子,再去各自铺子上交钥匙交账本。”

掌柜们中最年轻那个问出来:“老吴叔,你和我爹也认识二十年了,你怎么就不提醒我一下。”吴管事此时得意洋洋:“我不是告诉你了,别和这些人胡闹,可你肯听吗?一厢情愿以为能要挟别人,自然,还想给我个好看。你这回辞了这里,等闲几个月,我再想法给你寻个差事。”

那人对吴管事连连作揖:“经一事,长一智。我算明白这句话了,只是老吴叔,这件事,其实我也是被人撺掇的。”吴管事望向掌柜中的几个人,笑了:“我晓得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老老实实做事,陈家又没亏待了你们,非要去想那些歪点子,结果呢,现在碰了一鼻子灰了。现在还是别想那些别的,赶紧去账房支了银子,我还要赶去收钥匙拿账本让新掌柜来呢。”

这话里埋汰着不少人,但到此时也再无可说的话,吴管事笼着手带他们往账房去:“也别说我没提醒你们,我们这位奶奶,父翰林母郡主,未来的儿媳妇还是县主,和别人可不一样,趁早把那点小聪明收起来。”

领头的那几个只有在心了骂着出主意的人,一个字也不敢回,曼娘已遣人来传过这话,账房里并不敢难为,依次把银子支了,吴管事也就去铺面里收钥匙拿账本任命新掌柜。

吴管事忙到天都擦黑才算把这事忙完,回到陈家让人去里面禀告了曼娘,曼娘回答知道了,又让人给吴管事道了乏。陈铭远见妻子面色疲倦,安慰道:“这家里有些下人们,三四代的陈人,彼此之间盘根错节,想整顿还真难。”

曼娘趴在桌子上,声音懒懒地:“是啊,就拿今儿这事来说,这些来辞的,想什么的都有,有想为难我的,有想给吴管事难看的,还有想浑水摸鱼的。”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这个和各人性格有关,曼娘的出身,决定了她在面对下位者的时候,有不怕得罪人的心态,所以会这样处理。

☆、世仆

陈铭远拍拍妻子的肩;几代下来;下人里面有居功自傲的;有仗了服侍过老人家就不把主人放在眼里的;各色不等,这些和朝政竟还颇有相通之处。陈铭远不由沉默了;曼娘说完觉得心里舒服些,抬头看见丈夫站在那若有所思;拉着他的手坐下:“是我的不是了,你在外面一日;也是十分疲惫,我还拿这些事烦你。”

陈铭远笑了:“你刚管家也很累的,我听你唠叨唠叨,就算不能帮你分忧;也能帮你排解排解。”曼娘飞了一眼过去:“好啊,竟敢嫌我唠叨,不过呢,有句话要和你说,上回四叔查有人在外放印子钱的事,虽理了一遍,可仔细看了,这家里,有不少有两三个儿子的,就有个儿子出去,这样人家我想着,要做些平常事也罢,可这些人家往往都是有体面的人家,所居的位置,不是账房就是管事。”

曼娘话里的意思陈铭远明白,眉微微皱了皱就道:“这些事开头也只是给一家两家开恩,渐渐就成了惯例,而一成惯例,这出去的人多,里面也有些各怀心思的。现在是辐辏时候,自然瞧不出来,可天下哪有永远不衰的时候,要照我瞧,真要出事,就在这些半在外半在家的人里面。”

丈夫想的和自己一样,曼娘心里很欢喜,微微一笑:“你想的和我一样,我也想着,索性把那些受恩深重的人,都放出去,他们也好出去团圆。二来呢,这家里人也太多了,我粗瞧着,一个房头光丫鬟就二三十人,这些年纪渐渐长大,配了人,过不得几年又生出人来,每年的月例粮米都是成倍往上涨,人丁兴旺本是好事,可也要看看是什么样的人丁兴旺。”

妻子皱着眉头,这样的神色让陈铭远想起当日在龙岩时候,妻子和自己算每月柴米钱的样子,眼里笑容十分温柔:“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说这家里,就算是朝廷,每过一段时候,还不是有人要告老,把位置给后来者。”

曼娘不由啐丈夫一口,靠在他的肩上:“好想只有我们一家子,就那样清清静静过日子。”陈铭远握住她的手,一根根地数着她的指头:“等八月里,你忙完了,我们去庄子住些时候好不好?我有没有和你说过,离城三十里,我有一所小庄子,是十多岁的时候祖父给的,田地不多,只有两百亩,就在山下。那里有眼温泉,被引进庄里了,我们在那泡温泉好不好?”

丈夫连问两个好不好,真让曼娘觉得满腹的牢骚都消失了,在他肩上点头,伸手摸上他的鬓发:“嗯,到时别带孩子们。”陈铭远哦了一声,唇边笑容带上一丝戏谑,曼娘不由红了脸,轻声说:“我只是说,孩子们总是要读书的。”

陈铭远闷闷地答应一声,曼娘脸上更红,看向窗外,月亮露出大半个脸正在那嘻嘻笑。

主意既已定,曼娘也就寻了一日去和陈大太太说这件事。看着曼娘呈上的名册,还用笔在旁标明了,这家有谁出去,是做什么生理的,陈大太太默默无语,真是帐不能细算,这么一算,家里竟有二十来家算得上有体面的下人,儿女都在外面,这些人家,不是在账房就是管库,要不就是采买。

陈大太太的手不由握紧,曼娘轻声道:“这些人家里面,媳妇特地细细去访了,他们在外头的儿女,过的都不差,个个使奴唤婢,穿金戴银。管账房的林家,这家子算起来,已是第四代了,先是林账房的弟弟出去,现开着一家大酒楼,一年能赚三四千银子,再是林账房的小儿子也出去了,这孩子现在一家绸缎庄做事,听说再过两三年,就想把这绸缎庄顶下来。林账房的老子,早已告老荣养了,那日子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