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喜临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女喜临门-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她把临远山和临忠国也叫到跟前,然后几个人围坐在在一起,开始说起了这件事情。
“师兄,你刚才说起的那种床应该是很粗糙的火炕,一般来说正常较好一些的火炕是没有这些问题的,曾经有位老阿爷告诉过我这种盘炕的原理,只要改进一下应该就好了。”临青溪说道。
“溪丫头,你知道那种火炕怎么改进吗?”刚才临青溪说要盘什么炕,临远山还有些摸不着头脑,现在他心里已经升起了希望。
“阿爷,我是知道怎么改进火炕,不过我还知道有另外一种炕,它比火炕更能节省柴火,而且冬暖夏凉,通风好,又比火炕要干净很多,还……”临青溪曾经目睹了盘炕的整个过程,而且还亲自上手盘过炕,所以她对此很熟悉。
只是,还没等她把话说完,沈瀚他们就都有些急了:“小师妹,你快说是什么?”
“是吊炕!这种炕无论是哪方面都比改进之后的火炕要好很多,所以这次咱们不盘火炕,盘吊炕。不过,要是有砖就更好了。”楚国百姓的房屋,不是土墙就是木墙,砖墙很少,临青溪想着可能是这个时代的烧砖技术还不到位。
“不怕,妹妹,咱们有石砖呀!”临青禾也凑到跟前说道。
石砖虽说不错,但磨好一块石砖太费时间和人力了,小规模盘炕还可以,要是大规模的盘炕,怕是比较麻烦。
“石砖是可以,不过咱们肯定盘的不是一个炕、两个炕,不知道有没有那么多石砖。”临青溪担忧地说道。
“溪丫头,这个事情你不用担心,爹认识祁家村的一个石匠,他家就是专门磨石砖的,手艺很好,爹待会儿就去他家问问。”临忠国的腿已经差不多全好了,只是走路的时候还会有些疼,但已经不需要借助轮椅了。
以往家里的事情多,他觉得自己是半个废人,帮不上什么忙,好不容易有件事情自己能帮上女儿的忙,他很积极主动地揽下了这个事情。
“忠国,让五郎和六郎陪你一起去,你的腿还没完全好,租个牛车,也顺便带一些石砖回来。”临远山对于盘炕很有兴趣,尤其临青溪说的那个好到不行的吊炕。
“行,爹,要不,我现在就去!”临忠国起身就打算离开。
临青溪赶忙拉住他说道:“爹,您先别急!再说,您也先要了解清楚盘吊炕需要多大的石砖,才能去找人家呀!还有,这盘吊炕我是跟着老阿爷用泥土玩过,可实际做起来,我也不会呀!您和阿爷还有几位工匠师傅好好琢磨琢磨!”
“溪丫头说的也是,要不咱们先盘一个炕试试?”临远山也觉得临青溪说的有道理,就算临青溪在那位老阿爷那里学到了不少好东西,可她毕竟是个才八岁的孩子,见过不代表就能做出来。
“阿爷,爹,妹妹会的这盘炕手艺,咱们要说给外人知道吗?”临青禾有些小声地说道。
“五郎,说什么胡话呢!这手艺虽说是老阿爷教会溪丫头的,可咱不能什么都往歪处想!这年头,大家都活得不易,咱能眼看着别人冻死而不救吗?以后不能什么东西都想着据为已有,咱老临家的人不能活得自私而没良心!”临远山这话说得有些重,但他也有他自己的道理。
早年间,他也曾经往楚国的北边走过,那年大雪是一场接一场的下,百姓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路边冻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很多人就是睡在自己床上,第二天就再也没醒过来。
“阿爷,我错了!”临青禾低下了头,虽然他还没完全弄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阿爷,这盘炕的事情就交给您和爹负责了,成功之后,咱就把这个法子告诉师父、师伯,让他们想办法把这个盘吊炕的方法传播出去,这样大家不都受惠了吗?”临青溪怕临远山继续训斥临青禾,赶紧接过话来说道。
“小师妹这个主意真不错,其实不用麻烦师父、师叔,我和七师兄就能帮你办到,七师兄,你说是吧?”沈瀚有些讨好地看着卫玄问道。
------题外话------
感谢大家支持倾情,记得多收藏、多好评呦O(∩_∩)O~,谢谢!

☆、第四十九章 反常牵手

卫玄点点头,老临家的人能有如此慷慨的胸襟,真是很难得,而临远山这样一个普通农家老者,在教导子孙方面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商定完之后,临青溪就把吊炕的制作过程详细地给临远山和临忠国讲了一遍,而两个人回到家之后,就在院子里用泥做起了实验,没想到一次就成功了。
跟来的卫玄和沈瀚一直关注着整个盘炕的过程,甚至亲自上阵,跟着临远山、临忠国还有临青木、临青禾一起盘炕,以往他们喝水、洗脸可都是有专人伺候的。
吊炕成功之后,临远山和临忠国在当天晚上就把那五个工匠请到了自己家里,然后告诉了他们盘炕的技巧,而在古代历来都有“传人手艺即为人师”的说法,所以这五个人也不管临远山是否同意,直接跪下磕头,认其为师。
一个月后,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良田,而且田里出现了很多和老临家地里一样奇怪的用竹子搭起来的透明房子。
同时,紧挨这些荒地的地方盖起了三排房子,并垒起了高高的院墙,院子里还移栽了好几棵树。
这些房子从外边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同,但是走进去之后会发现,每个房间都有一到两个用石砖垒起来的床,而且有的与厨房相连,有的就在墙中间掏了一个灶膛出来。
到了冬天,只要在灶底点上柴火,里面的吊炕就会变得十分温暖。
负责开垦荒地的临大安等人没想到老临家的人会对他们这样好,不但不拿他们当下人,还处处替他们想得周到,自己家都没有盖房子盘炕,就先给他们这些为人奴才的盖了新房,还想出让他们冬天不挨冻的好办法。
一时间,这些人对老临家的人感恩戴德的同时,又无比庆幸能从京城来到了这乡下小地方,虽说日子清苦,但被人尊重,活得更是充实而快乐。
这段时间相处下来,老临家人的敦厚、朴实、无私和宽容大度,已经让他们对这家人产生了依恋,此生能遇到这样的主子,他们真是太幸运了。
福安镇上一品香的生意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在临青云、临青飞和临青海三兄弟的共同努力之下,酒楼正在朝着一个美好的方向稳步前进。
临念雨和临念水两个老临家的小娃刚过周岁没多久,但已经能颤颤巍巍地自己走路了,临青溪经常逗他们说话,没想到这两个小娃子,最先能较为清晰地吐出的字不是“爹”和“娘”,而是“鼓鼓(姑姑)”。
老临家的人都笑说,这两个小奶娃,以后胳膊肘定是要拐到临青溪那里去,没想到日后随着临念雨和临念水的长大,他们最亲近的人还就是临青溪这个姑姑。
这天,临青溪去县衙找陆志明、张显商量收甘薯的事情,那些甘薯已经完全成熟了,她曾经偷偷扒开紫薯和红薯看过,不知道是土壤、品种的原因,还是她用心施肥栽种的原因,这些甘薯竟然各个都比现代的甘薯要大些。
临青飞忙着一品香事情的同时,也一直在关注着甘薯的事情,目前老临家的其他人还都不知道甘薯的存在,以为那就是一亩荒草呢。
所以,当他知道临青溪栽种的甘薯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就和临青溪避开其他人,偷偷挖了一个紫薯和红薯,两兄妹躲在深山里烤着吃了,那滋味糯软香甜,令他回味无穷。
临青溪进县衙这天,临青飞陪着她一起来了,而卫玄和沈瀚这段日子和老临家的人关系日益亲密,尤其是临青溪和临家几兄弟,他们丢掉了以往的身份、面子和顾虑,在农家的生活越来越适应。
“溪儿妹妹,你今天是来找我玩的,还是来找卫玄师兄的?”沈瀚有些吃味地看着走进县衙的临青溪问道。
“瀚哥哥,我不是来找你,也不是来找玄哥哥的,我是来找师父和师伯的!”也不知沈瀚是哪天突发奇想,非说“师兄”“师妹”这样的叫法不亲切,逼着自己叫她“瀚哥哥”。
说实话,她的心理年龄可比沈瀚要大很多,这么肉麻的叫法她还真有些叫不出口,但沈瀚就有一股执着劲,死赖着让她叫。没办法,也是被他缠得烦了,临青溪就改了口。
卫玄知道之后,就说了四个字“一视同仁”,于是她对卫玄的称呼也从“师兄”变成了“玄哥哥”。叫习惯之后,她也不觉得难为情了,反正左右不过是一个称呼而已。
“两位师叔都在客厅,走吧!”卫玄牵起了临青溪的小手,朝着客厅的方向走去。
沈瀚和临青飞看到这里眉头都是皱得死紧,他们都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卫玄牵起临青溪的手时,那种震惊、担忧和隐隐的怒气。
虽说卫玄比临青溪大七岁,又是同门师兄妹,但到底是男女有别,这样亲昵的行为是不应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两个人都担心卫玄对临青溪有什么想法。
但卫玄很坦荡地对他们说,在他眼里临青溪只是个小孩子,让他们不用多想。
都牵手了,还怎么不让人多想,就是陆志明和张显看到也忍不住多想。
不过,作为当事人之一的临青溪可是一点儿也没多想,她就把卫玄当成一个大哥哥,或许是受现代思想的影响,也没觉得卫玄无意之中牵起自己的手有什么不妥,她只是一个胎毛还没退的小孩子,卫玄又怎么可能对她有什么奇怪的想法呢!
好在,陆志明和张显是看破而不说破,临青飞和沈瀚则是暂时把挑明的话憋在了心里,而卫玄仿佛没事人似得,至于临青溪就更不知道他人的纠结了。
各怀心思的几人走进客厅之后,临青溪见陆志明和张显并没有把卫玄和沈瀚支开,就大概知道他们是想这两个人也参与进来。
------题外话------
感谢大家支持倾情,记得多收藏、多好评呦O(∩_∩)O~,谢谢!

☆、第五十章 估说产量

“师伯、师父,紫薯的产量应该只有红薯的一半,不过半亩紫薯的产量我估计两三千斤,红薯应该是五六千斤,所以这一亩地下来,应该有七八千斤吧!”临青溪根据自己挖开的一株薯藤下的紫薯和红薯的单个重量,大概估算了一下一亩地的甘薯产量。
“你说什么!”客厅里突然连续响起高声,除了临青溪,剩下的五个人全都不敢相信地看着她。
“师父,溪儿妹妹到底在说什么,您知道吗?”沈瀚是真被吓到了。
没错,他是一个不识五谷为何物,更不通农事的大少爷,可他读过书,又是张显门下弟子,三年大旱以来百姓过得什么日子,他也是有所耳闻的。更何况,楚国最好的年景里,一亩地的产量也从来没有超过千斤过。
卫玄也是十分震惊,但好在他已经有些了解临青溪的能力,无论是明知道的,还是暗地里知道的,临青溪在他眼中,已经不仅仅是聪明伶俐和才华过人这么简单。
而且,她在他们面前表现得越坦率和透明,他就越觉得这其中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这秘密或许老临家的人和两位师叔知道,或许这世上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知晓半分。
“溪儿,你说的可准确?”张显没有回答沈瀚的问题,他现在也是很激动。
虽然很久之前,他就已经知道临青溪在种一种亩产将近五千斤之物,这些日子他是带着“怀疑”看那些甘薯的,可现在临青溪说出的产量远超过她一开始说的。
临青溪轻叹一声,她知道这个数字会有些吓到这些人,但总比称量的时候,他们大叫出声要好些。
原本她还打算一会儿回去就告诉家人甘薯的事情,可这样激烈的反应,她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师伯,这个产量只是我目前估算出来的,具体的产量还要等收完称量之后才能知道!”临青溪说道。
“溪儿,你打算什么时候收甘薯?还有,你以前不是说,甘薯储存要放在地窖里,否则很容易坏掉吗?”如果真得像临青溪说的这样产量很高,那么这半亩地的紫薯和半亩地的红薯,就是明年的种子,也是楚国百姓生存的种子,陆志明想着,无论如何要好好保存这些甘薯才行。
“师父,放心吧!前几天我就让大安他们在院子里挖了几个分别用来储存紫薯和红薯的地窖,这两天把甘薯都挖出来,称量之后就可以直接放在地窖里。”荒地开好之后,花生也都种在了大棚里,临青溪就把全部心思放在了那一亩甘薯地里。
她还打算,甘薯收完之后,就让负责开垦荒地的临大安带着人去把紫土地都翻整好,这样来年她就可以在紫土地上大面积地种植紫薯了。
“溪儿,这件事情先别急,一亩地产这么多的甘薯,绝不是一件小事,一定要保证严密性,暂时不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卫玄,沈瀚,你们现在手下侍卫还有多少人,最近封灵镇发生了连环杀人案,我这里的人实在调不开。”陆志明觉得还是让人去保护临青溪比较保险一些,万一有人不小心发现甘薯的产量惊人,很可能会大做文章,此时小心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