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喜临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女喜临门-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呀,族长,当初您可是说好的,这豆腐生意咱们族人都有份儿,现在您让大家都去地里刨食,却把赚银子的机会给了临成他们,是不是太偏心了!”临成、临荣脑子活,做生意很在行,所以很受族长和族老的喜欢,但有些村民心中就不舒服了。
“就是,就是!”聚在一起的村民有的开始小声附和起来。
临仁义脸色一沉,大声说道:“好呀,你们要是觉得吃亏,也可以接手族里的豆腐生意,然后去县衙摁一个自愿为商的手印,然后来找我就行了。”
有些村民当即就不吭声了,虽说做个农人很辛苦,但说起来比商人要好听多了,商贾子弟不但不能入朝为官,就是出身商贾的女子也不好找婆家。
“族长,咱们不过是小本买卖,怎么能算得上是商人呢。再说,农家人去镇上卖点东西也是正常,怎么能和商人一样,还摁什么手印,这不是自降身份吗!”临旺财觉得临仁义在夸大其词,真实情况根本不是这样的。
“哼,你们都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咱们族里的豆腐生意都做到了云州府城,怎么能算是小本买卖。县令大人早就派人找过我和几位族老,让我去签下为商的契约文书,以便缴纳商税。如何是商,如何是农,你们各个都应该心里清楚。”临仁义严肃地说道。
“族长,临成他们就自愿为商吗?商人可是比做工的地位还要低贱!”有村民大声说道。
“临成、临荣、临安,你们三个出来,自己说!”临仁义朝着人群喊了一声。
于是,临成、临荣和临安走了出来。
临成首先说道:“我是自愿成为商人的,我是个孤儿,农人也好,商人也好,对我来说都没什么不同。我和我娘子都不太会种田,就会做点小买卖。”
临荣也简单地说道:“我也是自愿的,没什么可说的,比起种田,我更愿意去卖豆腐。”
临安也说道:“我也是自愿的!”
三个人都说自己是自愿为商,其他人也不能说什么,一旦打上商人的烙印,日后出门肯定会被别人指指点点的,这里祖祖辈辈以地为生的人,还是不太愿意做商人的。
“你们可还有话要问?”临仁义又问道。
“族长,咱们不想当什么商人,就在族里的豆腐房上工,每天有个二三十文就可以了,没必要一家人都耗在地里吧。”有些村民提出了自己的异议。
“你们要是这样想、这样做也行,不过我话说在前头,咱们临家村这些荒地可都是要开垦出来的,而且官府有文书,谁开垦算谁的,有朝一日,你们要是后悔,可别怪我现在没提醒你们。”
很多时候嘴皮子都磨烂也不一定能改变他人的想法,还不如让他们后悔一次,才能长记性,临仁义不打算再纵容任何族人,他要让他们知道,路是你们选的,不要怪任何人。
“大家听我说,族长都是为大家好,只有安分守己地种好庄稼,咱们才不愁什么,你们不要被眼前这一点儿小利迷花了眼睛。谁养一大家子人都不容易,上工自然是可以的,只是也不能丢了咱们祖祖辈辈依靠的土地。”
都把族人困在地里也确实不是办法,毕竟家里没有余粮,人还是活不下去,打点短工挣些钱,也是有必要的。所以,临仁和觉得种地要放在首位,上工可以放在第二位。
“土地自然不能丢,来年开春咱们多开出几亩荒地就是。”有些村民觉得临仁义和临仁和都是对族人好,丢什么也不能丢了庄稼。
“族长,溪丫头她又是卖酱菜,又是开豆腐乳坊,她是不是也去县衙摁了手印?”老临家如今因为临青溪日子越过越红火,临旺财早就嫉妒了。
“溪丫头,你自己说!”这个问题,临仁义还没有问过临青溪,但这时候的临青溪在他眼中不再是孩子,而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大人。
临青溪没想到临旺财会说到自己,她抬起头,尽量用很大的声音说道:“族长阿爷,我不知道做商人会这么麻烦,我喜欢种田,我要做农人,酱菜方子和豆腐乳方子我都卖给别人了,得来的银子我都买成田了,就是上次那位进村的张先生的田,我家所有的钱都买了那些地,镇上的咸菜铺子和酱菜铺子也转卖给别人了。”
临家村的临青溪要安安稳稳地种地,但是还未在世人眼中出现的融七少,将来会成为楚国最大的商人。商人在楚国虽是四民之末,但她可不会在乎什么身份,黄金白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黄金白银却是万万不能的。
“你们都听到了吧,连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种田比经商重要,你们难道还不如一个孩子?”临仁义大声质问道。
很多村民都低下了头,他们懂得东西并不多,多少年了,族长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也只知道地里刨食,虽说给族里上工能够多挣一些银两,但要让他们与种地相比,他们更愿意守着自己的那几亩地过日子。
从祠堂回到家之后,临青云、临青飞单独在大眉山的院子里找到临青溪,现在这个院子和原本就属于临青溪的几百亩地,已经名正言顺地成她自己的了。
“溪丫头,你真得把酱菜方子和豆腐乳方子都卖人了?”镇上的咸菜铺子,穆氏和叶氏、两个儿媳妇商量之后,转卖给了自己的小弟穆文益,但临青飞不知道临青溪下一步计划是什么,酱菜铺子还是原来那几个人在看着,生意也在继续做着。
“没有,我怎么会卖给别人呢!就算卖,我也是卖给大哥!”临青溪笑着说道。
“卖给我?溪丫头,你把大哥弄糊涂了!”临青云虽然不介意农人、商人的身份之别,但他也不想老临家的子孙无法进入官场。
“大哥,你是临青云,但你也可以是融大少,不过你放心,这酱菜方子和豆腐乳方子我不会卖给你的,因为有人比你更合适。还有,我其实一直想找机会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是真得要走我给你们指的路吗?你们现在可以选择,当然,以后也可以选择。从现在这一刻开始,你们要为自己而活,也要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我会永远是你们的好妹妹,好伙伴,无论你们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临青溪现在给每一个人机会,只不过有些人她替他们做好了选择,但有些人需要自己来决定自己的未来。
“溪丫头,你这是不打算管我和大哥了?”临青飞有些慌张地问道。
“三哥,我不是不管自己,也不是要管你们。屏陵县的人我已经决定一分为三,你和大哥尽量多挑一些自己可用的人带走,以后他们只听你们的话,剩下的那些人给我送来临家村就可以。以后你们是要经商,是要种田,还是要做其他的事情,我能做的就是把我所知道的而你们需要的告诉你们、教给你们,能真正使一个人强大的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你们能明白我的话吗?”
临青溪不打算让临青飞和临青云跟着她的脚步走,他们应该跟着自己的脚步走,成功或是失败都应该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而她只要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就可以了。
临青溪的话,临青飞和临青云听明白了,她这是打算彻底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看这个世界,让他们真正学会独立。还有,她心中最想的,应该是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吧。
“溪丫头,你说的这些话三哥都明白,也可以回答你刚才的问题,三哥喜欢你给我指的路,甚至非常感谢你和庆幸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你放心,三哥不会让你失望,一定会闯出些名堂。”懂得了临青溪的良苦用心,临青飞明白他自己应该怎么努力了。
“溪丫头,大哥也明白了,以后在临家村,大哥就是临青云,在外,大哥就是融大少,无论是临青云还是融大少,我都不会辱没了它。”学了那么多的经商之道,临青云是不可能让它们这么白费的,他要去闯闯看,去证明自己。
“那好,咱们都做好自己的事情,让事实证明咱们兄妹三个的选择都是没错的。”临青溪笑着说道。
“好!”
接下来的几天,临青溪让人把所有的酱菜和豆腐乳都拉到了福安镇上,然后又把酱菜铺子里的伙计换掉,还是照常营业,只不过对外不再说是自家的铺子。
从牙婆那里买来的下人,临青溪开始让临大安带着他们开垦荒地,虽然冬天开荒进度慢,但是总比大家都闲在那里强些。
村里见临青溪带着下人开荒,也有跟着她学得,一时间大冬天临家村的荒野里从早到晚都能看到忙碌的身影。
“姑娘,这都快进入腊月了,咱们大棚里那么多青菜要怎么办?”临大安是个老实的种地人,自从成了临青溪的下人,她一直把种地和管人的事情交给他,即使她没说过,但下人们早就把临大安当成了临青溪的大管家。
“先不用着急,我让你找人做的那种马车都做好了吗?”临青溪正在大棚里查看蔬菜的长势。
“差不多快完成了!”临大安回答道。
“那就好,等到这些马车全都赶制好之后,你让人把各色青菜都装上马车,然后深夜出发,前往大一些的镇上,找找那些酒楼和大户人家,问他们需不需要新鲜的菜?”临青溪种田第一步就是打算先卖菜。
“姑娘,他们肯定是需要的。咱们楚国冬季本就没什么新鲜的菜,如果咱们这时候拉着这些新鲜的菜去,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临大安高兴地说道。
“那行,这件事情,你去做吧,一辆马车先配三个人。还有,如果那些酒楼或者大户人家要大量购买咱家的菜,就让他们亲自派人来取,这样价钱还可以便宜,咱们也省了不少力气。”临青溪暂时还没有再添加人口的打算,目前自己手里这些签下卖身契的人,差不多已经够用了。
“知道了,姑娘!”临大安原本想说他们这些下人辛苦一点没关系,但临青溪这个主子的话,他不能不听。
半个月之后,福安镇周边的几个大镇酒楼里都已经开始吃上了临青溪蔬菜大棚里种出来的菜,很多富户人家还专门派马车来取。别说临青溪的菜价下降了,来的人多了,这菜价还蹭蹭地往上涨呢。
临家村的人一开始没太把临青溪的那几十亩菜地当成一回事,可他们看着大冬天这马车就络绎不绝地往地里走,而且一车车新鲜的菜往村外拉,听说菜价也高的离谱。
“蕙兰嫂子,这溪丫头种的那些菜都快卖完了?”这天,孙氏、马氏和赵氏、梅氏几人串门来到老临家。
“可不,原来我说要帮她收收菜,她说买的那些下人就用不完,根本用不到我,就让我和我娘在家给他们做做饭,这孩子为了这些地可没少遭罪。”穆氏请几人在屋里炕上坐下,然后又给炕加了些柴火。
“前两天,族长和族老让村里的人来年都跟着溪丫头学学种田,大家还都不相信,就是我也有些不信。没想到,那位张先生的几百亩地都是溪丫头帮着种的,怪不得那张先生舍得把这些地给溪丫头,他是学了这冬季种菜的手艺了吧?”马氏一边给小孙子做着小鞋子,一边说道。
“可不是,我就知道蕙兰嫂子能干,没想到这溪丫头更能干,小小年纪就是地里的一把好手了。嫂子,族长大伯说,溪丫头要免费教给咱们村里人,这是不是真得?”孙氏急急地问道。
“这是真得,其实那位张先生是溪丫头的师伯,这冬季种菜的本事,溪丫头没教给他,都是我爹和溪丫头,还有四郎他们帮忙种的。我爹说,除了家人亲,就是族人亲,既然这大棚里种菜真行,那就教会村里人,只要大家不外传,还是能挣不少银子呢。”穆氏说的这些话有些是临远山教给她的,有些是她自己想着说的,反正意思就一个,冬季种菜只有老临家的人会,而他们决定把这本事教会给村里人。
“蕙兰嫂子,你们一家真是慷慨大义,咱们族人都感谢你们呢。”不管是一开始的豆腐方子,还是后来的很多东西,老临家的表现都让全族人记得他们的恩德。
“说什么谢不谢!我现在不求别的,就希望三郎他们成了亲,溪丫头能够平平安安地长大,我也就心满意足了。”穆氏现在很满足。
“嫂子,等溪丫头不忙了,我让小桃以后跟着她学种菜,我也学,不为别的,就是为几个孩子,咱们再辛苦也没什么。”赵氏说道。
“我家小玉也不能落下,怪不得族长大伯和族老他们说不开荒要后悔,现在看来可不是要后悔,呵呵。以后跟着蕙兰嫂子家种田,这日子差不了,哈哈!”孙氏大笑着说道。
“你们都放心吧,昨晚上我听溪丫头和我爹说,过了年他们就把酱菜坊修一修,然后在里面专门给村里人讲大棚种菜的事情,你们到时候去听不就可以了。”穆氏到时候也打算去听听,两个孙子都大了,她也可以安心下地耕田了。
“真的?这可是太好了!”几个女人心花怒放地说道。
此时,正站在门外的临青溪收回了自己要踏进去的脚,然后转身抬头望天。
人有时候真是太单纯了,这个世上怎么会有天上掉下馅饼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