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帝王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帝王传奇-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恩,先帝是这么说的,母后也没去过黄金宝库,但是想来先帝也不会随意谎话吧。”谢道清笑笑,“今官家前往福建路,所行之事最终让母后觉得,官家足以能够御龙也,所以母后便将先帝留言全部告知。”



“袁棘?宝藏?”我不由长叹一声道,“母后,先帝智计过人,实乃孩儿之幸也。”



“是啊,先帝xìng情虽然温和,甚至让人觉得过于孱弱,但却能看出官家今rì之不凡,又留下这两大至宝,足见先帝之英明也。”



我点点头,暗自忖道,正好第一代火枪已经打制出来,新军急缺的就是军费,这下好了,一切迎刃而解。



“先帝英明,母后英明。”



“呵呵,官家,母后可没什么英明的。玖儿,你去里屋将我的首饰箱打开,最下面一层有一幅字画,取出来给官家。”



没多久,全玖将先帝留下的那幅字画交给了我。



“这幅图中表明了宝藏之位,官家可自行安排。”



我接过字画看了一眼便放入怀中道:“孩儿谢过母后。”



谢道清“恩”了一声道:“官家,母后和玖儿为你挑选了十名秀女,这几rì你先见见,如果没什么意见,就让她们进宫吧。”



“啊?这么快。”



“官家,先帝登基时,已经有了十多位妃子,你已经在位大半年了,皇妃才不过几位,哪里算快呢。”



我也不好再做推辞,只得答道:“此事,此事母后作主即可。”



第177章民族矛盾



第177章民族矛盾



第177章民族矛盾



时隔大半个月,我再次坐在了皇宫正殿这张象征皇权的龙椅上,看着眼前跪拜的一众朝臣,我情不自禁地觉得有些飘飘然,这就是权力的yù望,哪怕是我这个穿越者,也同样避免不了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众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在朕生病卧床期间,朝政仍然有条不紊,各部运行正常,朕甚感欣慰,各位爱卿辛苦了。”



作为百官之首的贾似道当下出列道:“陛下身体安康乃我朝之福,臣等食陛下俸禄,自当尽心尽责。”



“恩,师臣请坐。”我看着大臣们的不同表情,继续道,“一转眼,朕已经登基大半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如今我朝各项事务均已井然有序,各部门也都走上正轨,只是离我朝中兴时rì尚远,诸位爱卿还需努力。”



“请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负陛下所望。”贾似道带领百官言道。



这段时间,朝臣们也都在猜测我是真的病卧在床,还是又似太子时代,沉迷于酒sè,耽于上朝。有不少老臣对于太子时代的赵禥印象太深,以至于很容易就联想到,皇上登基的三把火烧完了,是不是又回到从前了呢?



我或多或少也听到些传闻,从官员神态各异的表情里也能看出不少端倪。我道:“好!下面朕就来说下近段时rì各部的事务安排。师臣。”



“臣在。”贾似道忙起身道。



“师臣,我朝与蒙古接壤之地幅员数千里,今我朝分为三大战区,朕以为不利于快速反应,枢密院和兵部能否考虑将原有的三大战区增加为四到五个战区,比如在庐州(合肥)一带设立一个新的战区,庐州离襄樊战区,扬州战区都很远,无论受那边节制,都不利于战时需要,一旦蒙古人进攻庐州,待消息传到襄樊或扬州,再由制置使定夺,时间会拖得太久导致我朝的反应迟缓。”



“是,陛下,臣会召集枢密院和兵部来商议此事。”



我点点头继续道:“商业部,江爱卿,廖爱卿。我朝商业行为的各项准则本月必须制定完毕,商业部和户部需共同完成新税收法的制定和审核,另外,你们可以重新派人前往福建路进行土地丈量。”



“是,臣等接旨。那福建路上次查出的问题该如何处理?”



“上次的问题暂且不提,即rì派人南下,全部重新来过。”



“是,陛下。”江万里答道。



“农业部赵葵赵爱卿,你部协助官田司,待全国经界丈量完毕后,官田司划入农业部。”



“老臣遵旨。”



“农业部尚需加大力量,不断寻找新品种和改良现有作物,以提高粮食亩产量,并对良田灌溉等问题提出建议,着工部配合实施。”



“是,陛下。”



“银庄阮登炳,新版纸币的发行准备好了吗?”



“陛下,尚在进行中,按预定时间,八月初一准时发行。”



“好,在发行新币之前,刑部配合,督州县严钱法,禁民间用牌帖。”



“臣遵旨。”



“刑部陈宗礼,中书省翁应龙,你们一同着手修订完善我朝现行律法,报政务院。”



贾似道听完暗道,“上报政务院?赵禥是想以政务院来取代中书省吗?”



“是,臣等遵旨。”陈宗礼,翁应龙出列道。



“礼部马爱卿。”



“臣在。”



“马爱卿,先帝庙殿何时能成?”



“回陛下,本月中即可,请陛下提名。”



“恩,朕已想好,就名章熙。”



“是,陛下。”



“吏部,叶爱卿不在,朱貔孙朱爱卿,立刻发文,调福建路制置使施宏生入朝,其职另行安排,令原副制置使陈心书暂代制置使一职。”



“是,臣接旨。”朱貔孙道。



这道政令的发出立刻引起了朝中大臣的窃窃私语。



“这是何意?”



“莫非施大人得罪陛下了?”



“老施是太后之人,或许是高升了吧。”



我感觉到众人脸上都显诧异,对众大臣而言或许是太突然了,事先并无征兆。福建路制置使相当于后世的福建省省长,封疆大吏,说换就换,这在我南下前自己也没有想过。



“工部,户部按原有计划继续。”



“是,臣等遵旨。”户部马光祖和工部汤汉出班答道。



我转头看了看旁边的小七,小七心领神会:“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陛下,老臣有本上奏。”



“师臣,请讲。”



“陛下,昨夜中书省接到荆湖北路的辰州府急报,当地吉首一带的苗人发生暴乱。”



我惊道:“暴乱?何故?”



“陛下,据辰州府报,大致情况如下,其起因是有苗人和汉人因为口角发生纠纷,继而发生斗殴,吉首县衙判苗人有罪,那苗人不服,遂集聚上百人包围县衙,并和衙役发生冲突,导致一苗人死亡,辰州府闻讯即派士卒前往,因此更加激怒了当地苗人,吉首附近的不少苗人村寨相继卷入,事态越演越烈,局面一度失控。辰州府不敢怠慢,八百里加急速报荆湖北路,荆湖北路官员一面已经派人前往吉首,一面又以八百里急报上报朝廷,请陛下定夺。”



湘西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河纵横,洞穴成群,民族众多,以苗族,土家族为主,苗人爱憎分明,xìng格刚烈,倘若当地官员处置不当,则很容易引起民族矛盾。



宋末的历史记载上,并没有大规模的民族纠纷。但只要涉及到汉苗之争,始终是朝廷头疼之事。唉,这宋末真是千疮百孔!



“师臣,速派人前往吉首,查清发生口角的原因,并通知荆湖北路,在调查清楚事实以前,当息事宁人,不得妄动。”我想了想继续道,“民族矛盾始终是我朝内部矛盾,不得等同我朝与蒙古的敌我矛盾。既然是内部矛盾就应该按照我朝律法来做评判,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来处理。此事事关重大,朕yù派钦差前往,不知何人适合?”



监察御史赵顺孙见左右无人便自告奋勇道:“臣赵顺孙愿意前往。”



历朝历代的官员都不愿意到湘西为官,湘西贫穷,一来没有油水,二来就是因为无法处理好苗汉之间的关系。“这赵顺孙倒是勇气可嘉。”我暗道。



“赵爱卿,你需要完成官员行事准则,此事刻不容缓,就暂且不要外出了。师臣,退朝后你立刻派人前去吉首,将事情调查清楚,记住处理此事的原则,汉人,苗人都是朕之子民,当一视同仁。至于钦差之选,朕需要好好考量,待朕想好后再定,退朝。”



“是,陛下,老臣立即去办。”



“我需要亲自走上一遭吗?”退朝后我想到。



第178章珍妮织布机



第178章珍妮织布机



第178章珍妮织布机



不同的民族由于民族特点、社会生活条件不同,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要求不同,利害不同,在相互交往中往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错综复杂的冲突和矛盾。究其根源,还是由于不平等所造成的。我国民族众多,问题自然也就很多,数千年来,民族矛盾始终贯穿着整个封建社会,直到消灭了剥削制度,各民族间的关系才趋于缓和。



按照史书的记载,强大的蒙古从一统天下到被朱元璋逐出中原的百年间,苗人和官府的斗争就始终不断。蒙古人的高压政策并不能征服苗人,反而使得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民族政策还是以安抚为主方为正道吧。



我正思索间,小七来报:“官家,文天祥文大人求见。”



“宣。”



文天祥进来后开门见山道:“陛下,臣毛遂自荐,愿意前往湘西,以平暴乱。”



“宋瑞,这苗人xìng情暴躁,你并非当地人,此事恐怕有些难度啊。”



“陛下,臣在地方时也和苗人有少许接触,其实苗人并不可怕,臣以为是因为当地官员渎职而引起民乱的可能xìng较大,朝中当下并无合适之人,所以臣求此任。”



我知道文天祥是在为我解忧,这个钦差可是个烫手山芋。在钦差人选上,其实我也想到过文天祥,但我更倾向找个出自湘西的大臣,只是一直没有合适之人。解决民族矛盾,必须刚柔并济,文天祥的确适合,只是他在朝中事务繁重,难以分身。



不过也好,在未来,我本就要他担负重任,如果能处理好此事,对于其在朝中的威望自是能够提高不少,何况文天祥主动要求,就让其去锻炼下吧。



“好吧,宋瑞,那你准备下,明rì启程。”



“是,陛下。”



“宋瑞,你明白朕所言的民族政策吗?”



“陛下,臣明白。臣前去处理时,只会将他们都当做我朝百姓,而不会刻意去分汉苗。”



“恩,如此朕就放心了。各民族都有不同的信仰和生活习xìng,在不违反我朝律法的前提下,各民族都应该享有属于自己的zìyóu,官府不能刻意去压制,而只能平和地加以引导。我中华一族,本就是多民族的融合体,平等,互助,乃是和平相处的基础。”



“臣明白,陛下所言,乃是最好的民族政策了。”



“朕让蓝羽带领一个百人队的御前侍卫随行,另外让文璋带五百名青年卫以训练之名,随后进发。”



“是,臣领旨。”



傍晚,我在同乐楼宴请了刚刚到达京城的宋无心和黄道婆,作陪的除了方灵,袁棘,还有沈逸秋,全觉和李北洋。



虽然宋无心没有见过李北洋,但也知道其大名,两人一见面,便交流起战船的制作经验来,时而相互认可,时而又小声争吵,李北洋知道我的身份,倒还不敢放肆,宋无心却是借着酒意,越说越兴奋。



知己难求,像宋无心这种科学狂人,好不容易遇到了李北洋这么一位造船高手,自是谈得不亦乐乎。



方灵和黄道婆在一旁不停地窃窃私语,小翼也不住地向沈逸秋和全觉请教各类物术问题。倒是我反而成了孤家寡人,听他们说了一会,便让袁棘将萧天找来。



自从萧天慢慢上手后,狮峰商行的生意我基本上就不再过问。



“公子,有何吩咐?”



“萧天,我商行的几处作坊进展如何?”



“公子,作坊基本上都是满负荷运作,不过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今各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况且还有很多地方的业务尚未开展,如果我朝十三路同时进货,那我们就根本没有能力满足了。”



“这点肯定不行,我商行的物品自然要进入所有地区。你有想过用什么办法来提高产量吗?”



“扩大作坊的规模,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好方法。”萧天也是成jīng的人物,听我这样问道,心知我可能有了新点子,连忙接着说道,“公子一定有什么好的方法了吧?”



“扩大再生产是必须的,但是方式却可以多样,比如,你可以将我们产品的非核心部件,委托其它作坊加工,比如,苏州郑虎臣那里的作坊你可以借用,就是上次我们曾经谈到过的代工,如今可以试行起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