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1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群能在24小时之内摧毁印度尼西亚的所有战略设施,并且在接下来的1周之内打垮印度尼西亚,迫使印度尼西亚当局承认战败。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谁都知道,共和国通过此举向印度尼西亚总统施加压力,如果印度尼西亚的国内动乱演变成针对华人的暴动,共和国军队绝对不会袖手旁观,到时候倒霉的就不是某个人,而是整个印度尼西亚了。

对埃斯皮拉诺来说,已经别无选择。

7月13日,埃斯皮拉诺宣布解散议会,提前芯行大选,随后宣布辞职,由副总统基切拉西亚暂时行使国家大权。

到这一步,共和国的意图已经非常明白了。

更重要的是,这起由军火贸易贿赂案引发的事件,肯定不是表面得那么简单。

要知道,埃斯皮拉诺在2050年上台之后就以“独立发展”与“民族振兴”为口号,让几乎所有印度尼西亚人相信,凭借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人口,印度尼西亚不但能够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地区大国,还有可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大国。毫无疑问,埃斯皮拉诺这样的总统绝对不合共和国的胃口。更重要的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印度尼西亚人在与共和国的经济合作中获益,所以埃斯皮拉诺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与亲华的基切拉西亚组成了竞选搭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既是埃斯皮拉诺为自己买的保险,也是葬送他的祸根。

从这个角度看,搞掉埃斯皮拉诺就是共和国的目的。

在报道印度尼西亚政局变动的时候,CNN就提到,在共和国公布的调查报告中,分别替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服务的2家军火贸易公司的身份非常值得怀疑。首先是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都有军火进出口资质,没有理由让贸易公司插一脚。其次是从安全考虑,没有理由让第三方加入。最后就是这2家公司的注册资金非常少,根本没有资格承担价值数百亿元的贿赂行为。唯一的解释就是,这2家公司与中重集团、中航集团的关系非同一般,或者得到了其他强大力量的支持,比如共和国的情报机构。按照CNN的说法,军情局从来就不缺乏如同军火贸易公司这样的“对外机构”,而且军情局与共和国两家最大的军火企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这场闹剧的幕后策划很有可能就是军情局,而其根本目的不是搞臭两家军火企业,而是让印度尾西亚总统下台。

事实上,这起贿赂案也没有对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造成多大影响。

要知道,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只有行贿才能拿到订单就是潜规则。而且两家公司拥有能让美国都垂涎欲滴的先进武器,其他国家又有什么理由将其拒之门外呢?

真正倒霉的只有埃斯皮拉诺,以及与他关系密切的官员、将领。

当然,埃斯皮拉诺领导的印度尼西亚民族复兴党也深受其害。

在当年10月举行的大选中,代表民族复兴党参选的基切拉西亚败给了共同发展党的苏西亚,随后基切拉西亚就宣布退出民族复兴党,单独组建民族奋斗党。就此,印度尼西亚最有影响力的、坚持独立发展的政党土崩瓦解。不管是上台的共同发展党、还是新成立的民族奋斗党,实际上都是亲华政党。

当年12月初,苏西亚在宣誓就职后不到1周就正式访问共和国。

在北京见到颜靖宇的时候,苏西亚提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由集约集团观察国升级为正式成员国。

到此,印度尼西亚终于朝与共和国结盟的方向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第68章 必争之地

将印度尼西亚纳入集约集团,算得上是共和国战略布局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东南亚与共和国的关系就如同加勒比地区与美国的关系,但是从战略格局上看,共和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肯定比不上美国在加勒比地区的影响力,而且对东南亚地区的控制并不牢固。

如同前面提到的,为了确保国家的战略安全,共和国必须拿下印度尼西亚。

根据后来陆续解密的一些资料,在2052年爆发的印度尼西亚军火贸易贿赂案并不是突发事件,与共和国军情局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1位叛逃到美国的军情局官员就向CIA透露,远景贸易的法人就在2040年的时候接受过军情局的特别委托,参与了军情局向刚果(金)政府提供秘密军事援助的行动,而且扮演的就是中间商的角色。虽然这并不能证明远景贸易就是军情局秘密开设的皮包公司,但是从案件中的各个疑点来看,远景贸易肯定与军情局有关。如此一来,军情局通过贿赂案搞垮印度尼西亚总统埃斯皮拉诺,并且扶持亲华政权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从共和国的立场出发,拿下印度尼西亚的好处非常显著。

别的不说,获得南下威胁澳大利亚跳跳板就足以让共和国承担任何风险。要知道,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澳大利亚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就利用英国衰微的机会,积极怂恿澳大利亚成为独立国家,并且在1986年的时候,正式让澳大利亚与英国划清关系,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美苏冷战期间,因为前面还有日本、韩国、菲律宾等众多盟国,所以澳大利亚是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大后方,也是美国向西太平洋地区与印度洋地区渗透的总基地。日本战争前,除了在西太平洋前沿积极压制共和国之外,美国还一度试图建立起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的“三角形包围圈”,其中澳大利亚就是最为重要的顶点,日本与印度则为犄角。

印度战争后,美国为封锁共和国进行构筑的战略防线分崩离析,澳大利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降反升,成为了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不可替代的重要盟友。

正是知此,早在2036年的时候,美国就与澳大利亚重新签署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美澳特别关系法》,重申了美国对澳大利亚的战略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承认了澳大利亚在以美国为主的全球战略体系中拥有仅次于美国的重要地位。随后,澳大利亚就以西约集团创始成员国的身份帮助美国构筑新的全球战略体系。

由此可见,澳大利亚对美国有着非同一般的重大意义。

用美国前国务卿布鲁德林的话来说,在美国全球战略体系中,澳大利亚不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直接受益者,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超过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将用保护50个州的态度去保护澳大利亚。

问题是,在2035年之前,澳大利亚却没有非要投靠美国不可的必然性。

众所周知,大萧条产生的影响远超过了任何一场局部战争。

在这场持续了10多年的经济危机期间,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经济崩溃的威胁,但是有两类国家受到的影响最大,一是低端工业国,二是资源出口国。前者很容易理解,毕竟在大萧条期间,各国的失业率都非常高,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一些传统的高端工业国也放宽了对低端工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管制,从而使众多把经济建立在出口贸易上的低端工业国遭受重创。后者也不难理解,经济不景气就是社会消费不振,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也就没有资源需求,众多资源出口国肯定会受到影响。

非常可惜的是,澳大利亚即是全球最主要的资源出口国之一,还是低端工业国。

按照人均国民产值与社会生产效率计算,澳大利亚是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还是非常有活力的发达国家。从2013年开始,随着共和国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国内消费市场迅速发展壮大,对资源的需求迅速提升,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各项经济数据一直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与美国一样,不但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极端丰富的自然资源(澳大利亚位于几大板块之间,境内拥有多条由板抉挤压形成的矿脉,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还是天生的移民国。也就是说,澳大利亚不缺乏吸引移民的所有条件,是最为理想的移民目的地之一。在2015到2034年的20年间,澳大利亚从包括共和国在内的180多个国家吸收了3000多万移民,吸引了来自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近2000万劳工。到2035年,澳大利亚的总人口超过1。8亿,算上临时定居的旅居人口,则超过了2亿。按照联合国在2035年公布的全球经济调查报告,澳大利亚的发展活力超过了共和国,在全球38个发达国家中名列第一。

问题是,澳大利亚明显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

用一位西方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如果库克登上澳洲东海岸的时间提前100年,那么世界的中心将不在美洲大陆,而是在澳洲大陆。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进入21世纪之后,澳大利亚一直在争取独立发展的机会,比如在经济上,澳大利亚就一直反对孤立与封锁共和国,认为西方世界不应该把共和国排除在核心利益圈之外,而应该积极拉拢共和国,让共和国参与游戏规则的制订工作,从而使共和国出于利益要求而维护由西方世界构筑的世界体系。虽然澳大利亚当局的主要目的不是与共和国结盟,而是希望赢得共和国的好感,以便向共和国出口更多的资源。

事实是,在2015年之后,共和国就在努力寻找更多的资源产地。

从总体战略上看,随着共和国的获济迅猛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源都不可能满足共和国的需求,而且为了安全,共和国也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身上,只有使资源产地多元化,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共和国的国家利益。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正是澳大利亚在21世纪初期的一些极端政策,让共和国当局在资源问题上格外小心,而且把澳大利亚当成了主要威胁。

要知道,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期间,仅在铁矿石进口问题上,共和国与澳大利亚就结下了梁子。虽然从经济角度看,21世纪初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属于商业范畴,与国家间的关系,特别是外交关系基本上没有关联,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双方政府均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共和国就不多说了,21世纪初的时候,共和国绝大部分钢铁厂、特别是大型钢铁厂都是国营企业。关键就在澳大利亚方面,以当时的情况,澳大利亚当局确实有能力对铁矿石谈判产生影响,比如在资源开采税与资源出口税上,只要澳大利亚当局稍微做点让步,就能让铁矿石的价格降低近20%,而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不但没有在这两项税收上让步,反而得寸进尺。要知道,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所有国家都在想方设法的减轻社会赋税比例,以刺激市场消费,一些实力雄厚的国家,比如美国还通过退说的方式增强消费者的能力,而澳大利亚政府却在加税,显然是非常不一般的举动。正是如此,很多人认为澳大利亚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事实上,依靠出口资源,澳大利亚在2009年初就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成为了第一个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复苏的发达国家,也成为了在金融危机期间日子最好过的国家之一。

虽然从2020年之后,共和国就不再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印度在这一年超过共和国,成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而且共和国对澳大利亚的资源依存度迅速降低,但是在2009年之后,共和国就不再信任澳大利亚,不再把澳大利亚当成主要贸易伙伴。别的不说,到2050年,除了王元庆与顾卫民分别在2033年与2043年以国家元首身份参加在墨尔本与悉尼举行的亚太地区合作与发展首脑峰会期间对澳大利亚进行了非正式访问之外,没有一位共和国元首对澳大利亚进行过国事访问。虽然这与澳大利亚的国体有关,毕竟按照澳大利亚的宪法,英国国王仍然是澳大利亚的国家元首(元首职权由总督代为行使,而总督又由澳大利亚总理提名,由英国国王批准,所以澳大利亚的最高国家领导人是总理),共和国国家元首访问澳大利亚的意义并不明显,大多数时候都是由国务院总理、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代替国家元首访问澳大利亚。但是澳大利亚怎么说也是一个拥有上亿人口的大国,而且是经济实力非常强大的发达国家,共和国国家元首近40年都没去访问过,确实是非常反常的事情。

总而言之,在很多人看来,共和国都在刻意打压澳大利亚。

根据在2045年解密的一份资料,在全面消毁核武器的战略谈判中,共和国当局就一度拒绝将澳大利亚列入“有能力发展核武器的国家”之中,认为澳大利亚接受了美国的战略保护,就没有理由发展核武器,也就没有理由参与伦敦谈判。如果不是美国一再坚持,澳大利亚很有可能被排除在这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之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