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使金属氢如此神奇的原因只有一个:超导性。

作为理想的超导材料,金属氢储备电能的能力是普通蓄电材料地数百倍,是制造超导电动机的理想材料。超导体又是超磁体,微小地电流就能形成强大的磁场,实现可控聚变核反应的关键条件就是足以约束电子与质子的超强磁场。由此不难理解复合蓄电池、超导电动机与聚变核电站为什么首先在共和国诞生了。

所有的一切,都来自6年半前从非洲带回来的那块“特殊物质”。

第一阶段属于“基础性”研究,第二阶段属于“应用性”研究。

按照罗忆祖与纪小吉制订地规划,第二阶段研究主要攻克两项关键技术,一是特种合金,二是高分子复合材料。

特种合金按照性能,主要分为高强度合金、耐磨合金、可塑合金等多个品种。高强度合金是制造装甲的理想材料,如果用来制造坦克,不但能使坦克地重量减轻一半,还能使坦克的防护性能提高一倍以上。耐磨合金是制造电磁炮地必须材料,还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种特种领域。可塑合金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今后开发宇宙空间,探索其他星球打下了基础。

军事领域地应用大多都能转化为工业生产力。拿高强度合金来说,除了用来制造装甲,还能用在机械加工、医疗、建筑等各行各业。耐磨合金可以用来制造钻头、车轴、铣刀等等特种设备或者工具。可塑合金则能广泛应用在医疗、建筑、设备制造等等领域。

高分子复合材料也分成了好多种,在军民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此可见,第二阶段的主要研究项目都与国防、工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物理实验中心的科研人员已经取得了几项非常重要的成果。

2016年初,第一种耐磨合金问世,虽然性能没有达到制订的目标,但是为后期研究找准了方向。经过数个月的努力,先后有三种耐磨合金在实验室诞生。最后一种耐磨合金的性能已经达到研究目标,研究人员正在做最后一项工作:寻找工业生产的有效方法。如果研究顺利完成,工业生产出的第一批耐磨合金将用来制造“共和国”号航母的电磁弹射器,随后还将用来制造共和国第一门轨道电磁炮的身管。

2016年5月,第一种高强度复合材料诞生。物理实验中心在年底前完成了工业生产研究,于今年年初正式投产。按照计划,共和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载重30吨/载客150人的大型支线飞机,就将用高强度复合材料制造机翼主承力骨架。今后,高强度复合材料还将在其他大型飞机与军用飞机上得到广泛应用。

第三项成果,即第一种高强度合金在2016年年底问世。因为性能离预定目标有一些差距,工业生产工艺也非常复杂,所以物理实验中心正在进行深入研究,不打算将得到的成果投入工业生产,文件里没做过多的介绍。

看完文件,纪佑国长出了口气。

“怎么样,还比较满意吧?”

“进度比我预料的快得多。”纪佑国放下文件,接过潘云生递来的香烟,说道,“如此看来,‘共和国’号按时服役是没有问题了,拖了四年的大飞机项目也该有成果了。”

“昨天我专门问了一下,为‘共和国’号研制的电磁弹射器在上月底开始制造,半年之内就能交付使用。第一架支线客机将在今年下半年交付给航空公司。上飞向实验中心提供了75亿元的额外科研经费,要求物理实验中心尽快完成复合蓄电池的整形设计,准备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让第一架原形机试飞,在两年内向市场推出第一架全电动支线客机。现在已经有二十四家航空公司与上飞签署了全电动支线客机的采购合同,订单总量超过五百架。还有五十多家航空公司与上飞签署了购买意向合同,订单总量将超过一千五百架。如果全电动支线客机能够顺利研制成功,二十年之内,总产量将超过‘波音737’系列,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支线客机。”

“上飞的胃口不小嘛,想一棍子打死波音与空客。”

“支线客机只是开头,上飞一直在呼吁尽快向民用市场投放更高级别的复合蓄电池。”潘云生呵呵一笑,说道,“按照上飞提交的报告,如果向民用市场投放军用级别的复合蓄电池,就能研制出航程超过一万四千公里的干线大型客机。全电动干线大型客机投放市场,波音与空客的日子就难过了。”

“现在还不是时候,在研制出性能更好的复合蓄电池之前,不能放开军用型号。”

“我觉得,至少应该放开一部分。”

“什么意思?”纪佑国看了眼潘云生。

“我们出售的AIP常规潜艇上,使用的复合蓄电池就比投放民用市场的好一些。既然军品能卖,为什么不能拿来做民品?”

纪佑国摸了摸下巴,说道:“你回去后好好研究一下,搞清楚情况再做决定。”

“没问题,我尽快给你详细报告。”

“不用给我,直接给老赵就行了。”

潘云生愣了一下,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行,直接给老赵。我那里还有一些军品开发项目,你要感兴趣,最好在离任前调阅。”

“为什么?”

“老纪,你不会违反自己制订的规矩吧?”

这次轮到纪佑国愣了一下,随即他也苦笑着摇了摇头。早在六年半之前,纪佑国就定下规矩,除了国家元首与军情局局长之外,其他国家领导人只有在得到国家元首授权的情况下才能接触与“炎黄计划”有关的所有绝密资料。基于“炎黄计划”的军品研制也属于此范畴。纪佑国离任后不但不是国家元首,连国家领导人都算不上,自然无权过问。

“这样吧,回去后我就把资料送到元首府去,你抽时间看看。”

纪佑国点了点头。“也好,离任前心里有个底,免得以后睡不安稳。”

潘云生笑着摇了摇头。他知道,纪佑国根本不想走,却不得不走。为国家服务数十年,让他丢下工作,回去过田园生活,要不了几天就会憋出病来。

飞机微微震动了几下,开始缓缓降低高度。

目的地就要到了,纪佑国的心情也平静了下来。

6年多来,纪佑国一直想到物理实验中心看看,慰问那些为国家、民族利益燃烧青春、牺牲自我的科研人员,却一直抽不出时间。

如果不是王元庆在年前无意中提到这件事情,也不会有今天的特殊行程安排。

第16章 海军革命

因为物理实验中心的很多区域不向“游客”开放,所以纪佑国当天就返回了北京。

接下来三天,纪佑国把时间都花在了潘云生送来的绝密资料上。

新技术对军事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最为巨大。陆海空三军中,获益最多的不是公认世界第一的共和国陆军,而是共和国国防力量中最弱小、最需要支持的海军。

海军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刚刚下水的“共和国”号航母。

确定建造中型航母之后,共和国一度计划建造3艘,甚至为后2艘取好了名字,分别为“华夏”号与“炎黄”号。

新技术问世后,纪佑国力排众议,决定只建造“共和国”号,同时设计第二级航母。

取消后2艘的建造计划,主要就是“共和国”级航母的设计在2011年前完成,没有广泛采用在2011年之后出现的新技术,如果对后2艘进行全面改进,工作量非常巨大,还不如重新设计一级新航母。

“共和国”号采用的最重要的新技术就是电磁弹射器。

到2013年,共和国已经在蒸汽弹射器上投入了近20亿元的研制费用。复合蓄电池问世,解决了电磁弹射器的电能储备问题。纪佑国在这个时候根据海军司令英常徽上将提交的报告做了一个既大胆、又正确的决定:蒸汽弹射器的研制工作暂时终止,将所有前期科研成果移交给刚刚成立地“电磁弹射器项目组”,增加研制经费,力争在3年内攻克与电磁弹射器有关的重点科目,在航母下水前完成电磁弹射器的研制工作。

根据这一决定。“共和国”号没有采用跃飞甲板。虽然电磁弹射器地研制进度比纪佑国最初制订地计划地晚了一些。但是赶上了航母地建造进度。完全能在航母建成前研制成功。

最先提出加快新航母设计速度地也是英常徽上将。

虽然采用电磁弹射器之后。“共和国”号地作战能力超过了英国海军地“伊丽莎白女王”号与法国海军地“戴高乐”号航母。比俄罗斯地“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强大一倍以上。但是受到排水量地限制。总体作战能力只有“尼米兹”级航母地一半。

从近期看。“共和国”号足以满足国家战略地需要。问题是。航母不是一般地武器装备。不但建造费用居各类武器之首。全寿命服役时间在40年以上。很多国家地航母甚至服役了60年。

40年之后,“共和国”号还能满足国家战略需要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地,别说40年,20年之后“共和国”号就必将落伍。

2014年,英常徽在提交给纪佑国的《海军远景发展规划报告》中明确提到,共和国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建造排水量在7万吨以上,载机数量超过75架的大型攻击航母。

这份报告让英常徽成为了“共和国的马汉”。

纪佑国在同年批准了新式航母的前期研究与设计工作,只是没有批准建造计划。虽然通过分析从俄罗斯购买地“瓦良格”号,设计与建造“共和国”号,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航母设计经验的设计师与工程师,但是在当时地情况下,共和国既没有需要,也没有能力建造大型攻击航母。

直到2015年底,第四次印巴战争结束之后,纪佑国才批准为建造大型航母做准备。这次,发挥关键作用的仍然是英常徽。

远征印度洋地特混舰队在实战中暴露出太多的问题,原因无二,没有航母——特别是能够确保制空权地大型航母——特混舰队的作战行动受到严重影响。当时,特混舰队一直在岸基战斗机的掩护范围内活动,无法深入远海。

对付印度西部舰队的战斗中,担任主攻任务的海军航空兵的重型战斗机不得不飞行数千公里,前后三次空中加油,仅动员的加油机就有12架之多,对同时展开的空中打击行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作为主要制海力量的特混舰队不但没有成为主攻力量,还扮演了“被保护者”的角色。如果有一艘攻击航母,结果将完全不同。

对付印度海军尚且如此,对付更强大的敌人,结果会怎么样?

这份由英常徽牵头,由海军上百名在役与退役将领联合发起,名为《共和国未来海军》的报告直接催生了共和国的第二级航母,也是共和国第一级大型攻击航母。

纪佑国在此时批准大型攻击航母的研制工作,也不仅仅因为一份军方的报告。从国力上讲,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结束,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共和国经济再次步入快车道,有足够的国力支持建造大型攻击航母。

从技术上讲,随着第二期研究展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与新设备将陆续投入使用。

从国际环境讲,第四次印巴战争拉开了共和国参与国际争端的序幕,从此开始,共和国将逐步解决与周边各国的边境划分与领土纠纷问题,在国际舞台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展开竞争。

从政治上讲,在“共和国”号服役前,共和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没有航母的国家。国力不及共和国三分之一的俄罗斯都在21世纪初提出,在20年之内分别为太平洋舰队与北方舰队建造3艘大型攻击航母。英国计划建造三艘大中型航母,即“伊丽莎白女王”号、“威尔士亲王”号与“安森公爵”号。法国批准了PA2与PA3两艘航母地建造计划。美国在建造了CVN78后,先后批准了CVN79与CVN80建造计划。共和国作为得到公认的世界强国,建造大型攻击航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支强大地海军既是解决争端的重要力量,又是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的必要筹码。

在潘云生提供的资料中,被命名为“中华”级的大型攻击航母计划建造3艘,标准排水量超过75000吨、满载排水量超过85000,标准载机数量75架、最大载机数量90架,动力系统为聚变核反应堆,全电动推进。

关键技术是作为动力的聚变核反应堆。第一座商用聚变核电站地运行测试还未结束,要让聚变核反应堆上舰,关键就是小型化技术。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资料,第一座舰用聚变反应堆将在2018年之前研制成功。因为航母的建造周期较长,所以“中华”级航母地开工时间订在2017年年底。

除了应用到航母上,聚变核反应堆还能应用到潜艇上。

相对而言,海军司令英常徽对潜艇的重视程度远如水面战舰。“剑鱼”号性能出众,却因为造价过于昂贵,只建造了一艘。直到2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