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配备聚变反应还一个非常明显的好处。今后进行改进时可以增添各种电能武器!

因为“秦岭”级的优先级别高“太湖”级。“秦岭”号的服役时间比“太湖”号提前大约8个月。所以“秦岭”级是世界上第一种配备了电磁炮的战舰。

“秦岭”配备的电磁炮与“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电热化学炮性能相当。主要是公和国重点决电磁炮的“有无”问题,没有在初期加大炮弹的研制力度。受到电磁炮特殊发射原理的影响。在关键技术到解决之前。电磁炮使用的炮弹比较单一。无法像电热化学炮那样配备各种各样的增程弹药。

即便如此。DP…1A型电磁炮的性能仍然足以“傲视群雄”。与包括电热学炮在内的传统化学能火炮相比,电磁炮最显著的特点不是炮口动能更大。而是可以根据实战需要“无级调节”发射能量。以最理想的方式发挥电磁炮的威力。轨道电磁炮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可以利用“适应器”、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使用不同口径与不同性质的炮弹。

比如在对空中目标时使用小口径空爆弹,对付地面目标时使用大口径高爆弹。对付海面目标时使用大口径穿甲弹或者半穿甲弹。

当然。电磁炮最大优势还是惊人的射程与射速。使用普通对地攻击弹时DP…1A的最大射程(输出能量25MJ)为185公里。使用减装药弹道修正炮弹时DP…1A的最大射程240公里。火箭增程弹研制成功后。最大射程提到了360公里!

急促射击时,DP…1A能在20秒内发射8枚炮弹,或者在1分钟内发射16枚炮弹,或者在5分钟内发48枚炮弹(影响持续击速度的不是能量供应。而是轨道降温)。聚变反应堆直接供应电能、同时为电池慢速充电的时候。还能用最大发射能量以每分钟2枚的速度发射炮弹。

射程上。DP…1A与美国的电热化学炮旗鼓相。射速高出20%到50%。

如果能够解决轨道散热问题与电能供应问题。轨道电磁炮的射速还能进一步提高。按照理论计算。轨道电磁炮的最大射速是化学能火炮的10倍以上。技术进步永无止境。只有更强。没有最强!

因为不需要携带发射药包。所以相同吨位的情况下。电磁炮的携弹能力更强。

“秦岭”级的标准载弹量是每门炮750发炮弹(250发储存在炮塔下方的弹药库内。另外500发储存在备用弹药库内)。“朱姆沃尔特”级每门炮的备弹量只450发。比“秦岭”级少了40%。

电磁炮的优势显而易见。不然美国也不会耗费数十亿美圆研制电磁炮。并且计划用电磁炮换下“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上的电热化学炮。

虽然没有人否认电磁炮对付空中与海面目标的能力。但是受到技术的限制。电磁炮的性能还有待提高。初期装备的电磁炮主要用于对地攻击。不得不承认。电磁炮的造价远远超过普通火炮。但是炮弹的价格只有同等射程导弹的百分之一。电磁炮的综合作战效能仍然远远超过了其他对地打击武器!

战争拼的是技术。可很多时候仍然得在乎成本!

第126章 步兵之王

炮击来得既迅速,又猛烈。

电磁炮炮弹的弹道与传统火炮完全不一样,打击远处目标时,电磁炮的开火仰角在60度到85度之间,仰角越大、射程越远。

直径155毫米(与传统火炮的口径完全无关)、重达185千克的炮弹以每秒2200米的速度(大约6。5马赫)飞出“炮口”,到达125公里的“弹道顶点”后,进入“中段滑翔弹道”,由卫星导航系统与激光陀螺仪组成的“弹道修正系统”开始工作,控制位于弹体气动中心(与重心重合)四周的72具“微型航向修正火箭发动机”,依照预先设定的弹道数据自行调整炮弹的飞行弹道。

因为占全射程75%以上的“中段弹道”在空气非常稀薄的外层空间,所以炮弹的射程才能达到惊人的185公里。包括“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上的电热化学炮在内,所有超远射程火炮都尽量提高中段弹道高度,减少炮弹在大气层底部的飞行距离。

距离目标40到45公里时,炮弹开始俯冲,进入“末段弹道”。如果是普通炮弹(实际上仍然是制导炮弹,只是没有末端制导系统),仍然由“弹道修正系统”控制末段弹道;如果是制导炮弹,则由引导系统与控制系统修正飞行弹道。

DP…1A使用普通炮弹的圆概率偏差半径为射程地五万分之一,射程为185公里时,炮弹有50%的机会落在以目标为中心,半径为37米的圆内;使用制导炮弹时,根据制导系统的差别,精度为5到10米。

185千克重的普通炮弹的装药量为35千克,对地堡等半硬目标的摧毁半径为25米。由此可以算出,摧毁1个地面目标需要4到5枚炮弹。1枚普通炮弹地造价只有15000元,发射成本不到1000元,而一枚最便宜的空对地导弹的价值都在百万元以上。毫无疑问,舰炮的“效费比”比导弹好得多。

与同“口径”的火炮相比,电磁炮炮弹重得多。比如155毫米榴弹炮的炮弹重量一般在45千克到75千克之间,装药量不会超过15千克,有地甚至只有数千克。

末段攻击时,舰炮炮弹从上百公里的高度上俯冲下来,着点速度在10马赫左右。

更多地装药量、巨大地动能都赋予了舰炮炮弹更大地威力。对付地下目标时。可以设定更长地延迟引爆时间。使炮弹能够穿透数米厚地土层。摧毁地下防御工事。

体现舰炮威力地还有较高地射速。

1门DP…1A能够在5分钟内投掷8880千克弹药。而一个陆军远程炮兵连地12门155毫米榴弹炮在5分钟之内仅能投掷8100千克弹药。算上舰炮炮弹地威力是陆军榴弹炮炮弹威力地数倍。1门DP…1A对坚固类地面目标地打击能力大概与2个炮兵连相当。3艘战舰上总共有4门DP…1A。相当于8个远程炮兵连!

短短5分钟内。3艘战舰向济州机场地韩军阵地投掷了接近45吨弹药!如此巨大地弹药投掷量。如果由航空兵地战斗机完成。需要投入1个大队地24架各携带4枚500千克级航空炸弹地战斗机。

舰炮火力的另外一个优势是,具有强大地持续性。

完成5分钟的急促炮击后,接下来每分钟都有8枚炮弹落下,摧毁2到3个韩军阵地上的地堡或者火力点。如果由航空兵执行同样的打击任务,则需要以2钟1架的速度投入战斗机。即便不考虑战斗机消耗的燃油,以及执行战场支援任务的风险,航空兵的持续打击能力仍然比不上“炮兵”。

支援舰队尽情炮击韩军阵地时,率先空降的第1521营的官兵正在忙着清理空降场。

按照总参谋部制订的作战计划,空降152旅并不完全以“空降”方式参战。率先空降的第1521营有两个任务,一是清理济州机场附近的登陆场、为第二批空降的第1522营提供场地,二是攻占济州机场、消灭机场驻军、清理机场跑道、迎接运载作战部队与作战物资的运输机。也就是说,空降152旅的主力部队将以“机降”方式“登陆”济州岛。

机降的效率与安全性远远超过空降,而且很多重型设备只能机降,不能空降。攻占济州机场,成为空降152旅的首要任务。

为了牵制住附近的韩军,第1521营在济州机场附近着陆时,担任掩护任务的第1526营在翰林附近着陆,切断了部署在慕瑟浦与新昌里的韩军主力部队前往济州的地面通道,完成了战役分割任务。

第1526营的行动非常关键。

韩军一直认为首先“登陆”的是共和国海军陆战队。除了东面的城山浦之外,济州岛上最适合登陆的地点就是西南面的慕瑟浦。陆战队可以首先占领慕瑟浦南面的加波岛,在岛上部署炮兵,然后再登陆济州岛。为此,韩军将主力部署在了慕瑟浦与距离慕瑟浦大约10公里的新昌里,准备对付登陆的共和国陆战队。

谁能想到,首先到达的是空降兵。

在空降152旅的主力部队到达之前,必须将韩军主力部队挡在翰林以南,确保济州机场的安全。

第1521营的行动更加重要,越快占领机场,主力部队就能越快到达。

9点15分,支援舰队的炮击还在进行,第1521营地先头部队开始向机场推进。虽然只有1个连的兵力,但是管尚勋将另外1个连的空降战车抽调了过去,组成了“装甲尖刀”。总共30多辆空降战车,绝对不容小觑!

对于没有装甲力量的韩军驻守部队来说,配备了30毫米机关炮与反坦克导弹(进攻防御阵地时,反坦克导弹常被用来对付防御工事,效果非常理想)、能够挡住200米外射来的12。7毫米机枪子弹的空降战车就是名副其实的“装甲尖刀”。

臧嘉裕也率领全班战士参加了进攻行动,只是他们没有直接攻打韩军阵地。

管尚勋已经收到消息,运载侦察排地运输机搞错了空降地点,将第1521营的侦察排投到了翰林!虽然管尚勋已经命令侦察排尽快赶过来,但是一时半会之间,仍然只能让臧嘉裕的步兵班执行火力引导工作。不管怎么说,臧嘉裕等人干得还不错。

攻打机场,必须速战速决。如果韩军反应过来,破坏了机场的基础设施,就算空降兵占领了机场,也无法有效利用机场。

9点30分,在清理完了空降场之后,管尚勋投入了第二个连。此时,运载第1522营的运输机群已经到达空降场上空。

为了不让第1522营瓜分胜利果实,在第1522营的第一批部队着陆后,管尚勋将空降场地防卫工作交给了第1522营,亲率第1521营的其他部队投入进攻战斗。

进攻机场的战斗打得很激烈,却不惨烈。

9点55分,第1521营占领机场塔台,俘虏了1名韩军上校。到此时,管尚勋才搞清楚,守卫机场地只有2个步兵营,而且分布在机场四周的数条防线上,根本挡不住空降兵。

10点整,管尚勋发出了占领机场的信号。

空投第1521营与第1526营的运输机已经回到东北地区地空军基地,接到第1521营发来的消息后,所有运输机以最大载重起飞。先运送的除了第1523营之外,还有一套“移动式聚变电能供应系统”。

该系统不是为提供给空降兵,因为空降兵没有装备电动战车,而是提供给陆续到达的运输机。Y…14最大载重的情况下,续航距离不到2500公里,而济州机场距离共和国本土最近的空军基地有650公里,距离东北地区空军基地1200公里,必须在济州机场为运输机补充电能。

10点15分,在空降兵控制了机场周边地防御阵地后,支援舰队停止炮击。

大约20钟后,支援舰队开始为第1526营提供炮火支援。准确的说,是为空降兵提供纵深火力支援。炮击对象不是翰林附近地韩军,而是正在新昌里与慕瑟浦集结的韩军主力部队。

10点50分,舰载航空兵开始执行“纵深遮断”任务,重点轰炸韩军主力部队。

可以说,这是一场没有多少悬念地战斗。失去空中掩护、没有装甲力量、缺乏炮火支援的韩国步兵很难在正面战斗中击败得到空中支援、炮火支援、拥有空降战车地空降兵。即便双方条件对等,普通步兵也很难在正面战斗中击败被誉为“步兵之王”的空降兵。

11点55分,第一架运载电力供应设备的Y…15输机降落在济州机场。

对空降152旅的官兵来说,如何尽量提高机场的使用效率比如何击败韩军更加重要。济州机场的吞吐能力并不强,以往主要供运送旅客的民航飞机使用。即便总参谋部派来“专业”航空协调人员,受到场地面积、基础设施、人员工作效率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也只能保证每10分钟起降1架运输机。即便如此,空降部队的实力仍然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

在韩军的反击没有多少威胁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空运效率,中午的时候,项铤辉对空运排做出调整,提前将工程营与修建野战机场所需的设备与物资送往济州,延迟空降兵的运送时间。

从7日下午开始,工程兵在济州南面修建野战机场。

遭到猛烈轰炸与炮击的韩军加快了反击速度,增强了反击力量。韩军开始与时间赛跑,因为只要共和国的空降兵在阵地上站稳脚跟,别说韩军步兵,就连美军装甲兵都无可奈何!

第127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来到设在机场航空指挥中心的营部,臧嘉裕有点头晕眼花。

10多名营部参谋手忙脚乱,20多名各个连队的军官正在等待营长安排任务,在这些人中间,上士班长非常不起眼。见到没人答理,臧嘉裕退到角落里。

完成火力引导工作后,战斗基本上结束了。全班8名战士无一伤亡,战车驾驶员温晓明还趁机“拣”了几件战利品。按照臧嘉裕订下的规矩,战利品进行“公平”分配,他得到了1把美国生产的M9式自卫手枪。一件值得收藏,却不值得用来保命的战利品。

向排长汇报战斗情况后,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