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4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威力。

协同作战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需要技术基础与实际操作。

13点45分,12艘601艇以交叉攻击的方式各自锁定了4个目标!也就是说,每艘导弹护卫艇发射4枚导弹,每艘商船都将遭到导弹的攻击。商船不是战舰,建造标准比战舰低得多,几乎没有抗打击能力。即便是排水量最大的VLCC,被2枚C…809导弹击中后都会沉没!

按照总参谋部下达的作战命令,用导弹锁定目标后,刘宣江发出了“就绪”信号。

14点,作战指令下达。

2分钟内,12艘导弹护卫艇完成了导弹发射工作,48枚导弹一同射向30公里外的美国船队。因为距离太近,导弹离筒之后就能用弹载主动搜索雷达发现攻击目标,所以不需要导弹护卫艇为其提供目标信息。刘宣江没有下达返航命令,而是让“万州”号将航行速度降低到40节,向美国船队靠近。

30公里,C…809将在90秒后命中目标!

在此之前,另外一轮打击行动已经开始。

为了给导弹护卫艇开路,发扬“扬长避短”的战术,攻击“伊吹”导弹快艇群的任务没有交给导弹护卫艇,由海军的远程海上巡逻机与空军的战斗机负责。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601艇诞生后,共和国与日本的军事迷还就两种导弹艇的性能在网上争执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所有国家都承认601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艇,不然也不可能在短短数年之内向数个国家销售数十艘,成为世界上销量最多的导弹艇,但是日本军事迷一直认为601艇的性能不如“伊吹”艇,特别是601艇配备的C…809反舰导弹属于“20世纪产品”,比“伊吹”艇配备的SS…6C反舰导弹差了许多。

实战是检验武器装备性能的最佳方式。非常可惜的是,两个“死对头”错过了唯一的交战机会。

当然,这也再次证明,战争不是某两种武器、或者某几种武器的“决斗”,而是整个军事系统的“竞赛”,系统化的作战行动自然由作战系统的性能决定高低!

用远程海上巡逻机与战斗机对付“伊吹”艇,完全是大材小用。虽然远程海上巡逻机不属于“作战飞机”,更像是“支援飞机”,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远程海上巡逻机都具有强大的对海攻击能力。以美国P…8A为例,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携带多达24枚反舰导弹执行反舰作战任务,其对海攻击能力甚至超过了战略轰炸机。共和国海军的SH…8B不比P…8A差多少,可以在机翼下挂载14枚反舰导弹、在弹舱内携带12枚反舰导弹,对海攻击能力与H…9BH旗鼓相当。只是在绝大多数时候,远程海上巡逻机的主要任务不是对付海面战舰,而是协助其他作战飞机执行作战任务。毕竟海上巡逻机携带的电子设备远不如轰炸机,独立作战能力相对欠缺。在高强度海战中,没有任何海军会用海上巡逻机顶替轰炸机与战斗机,错过稍纵即逝的攻击机会。对付导弹快艇,SH…8B自然游刃有余。

空军派来的J…15C战斗机更不用多说。因为“伊吹”艇没有像样的防空能力,所以J…15C没有携带价值昂贵的反舰导弹,用的是便宜得多的激光制导炸弹!

已经发展到第五代的激光制导炸弹不但能够攻击固定目标与慢速运动目标,还能攻击如同直升机这类的低空慢速目标。导弹快艇的速度再快,也快不过直升机。只要能够提供准确引导,激光制导炸弹完全能够用来攻击导弹快艇。

执行引导任务的不是J…15C,而是飞在前面J…14C。

由J…14C“接力”,一是让“护航战斗机”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减轻J…15C的作战负担。在前期的战略轰炸中,空军的所有J…15C机群都参加了作战行动,而且承担了主要作战任务,各部队官兵都非常疲劳。虽然J…14C也在夺取制空权之后,携带炸弹与对地攻击导弹执行轰炸任务,但是J…14C机群的“状态”明显比J…15C机群好得多。这次又是“临时性任务”,空军临时抽调作战力量,只能让J…15C机群在完成作战行动后尽快返航,让J…14C机群分担更多的压力。

空中打击没有任何悬念。导弹护卫艇发射的C…809反舰导弹击中美国船只之前,SH…8B发射的空射反舰导弹与J…15C战斗机投掷的激光制导炸弹先后击中了准备与美国船只会合的18艘“伊吹”艇。导弹快艇不是大型战舰,无法像大型战舰那样携带大量的作战装备。“伊吹”艇连“电磁炸弹”都没有,面对反舰导弹与激光制导炸弹,连拦截与规避的机会都没有。

18艘“伊吹”艇无一幸免,最“脆弱”的在挨了炸弹后当场沉没,最“坚强”的也只坚持了不到5分钟。这也难怪,J…15C投掷的250千克级激光制导炸弹的威力不比重型反舰导弹差,如果考虑炸弹凌空打击的穿彻能力,威力还超过了反舰导弹。对于排水量不到500吨的导弹快艇来说,1枚炸弹就足以致命!

在没有看到敌人的情况下,2支日本导弹快艇群全军覆没!

12艘美国商船的结局不比“伊吹”导弹快艇群好多少,48枚C…809无一“脱靶”!

“万州”号导弹护卫艇赶到的时候,12艘商船中的7艘已经沉没,另外5艘也即将沉没。数百名船员借助救生艇与救生衣漂浮在海面上,等待救援。刘宣江没有迟疑,立即开始打捞落水人员,还让艇上的厨师准备了热饭热汤,让那些被冰冷海水冻僵的美国海员暖和压惊暖身。

此时,海面下,2艘潜艇正在完成最后一道“工序”。

没有让潜艇参加打击行动,一是潜艇携带的鱼雷过于昂贵、不能随便用,二是潜艇有更加重要的任务。

因为船队遭到攻击的海域在千岛海沟以西100米之外,水深不到500米,在“海豚”级潜艇的最大潜深范围之内,所以潜艇能够利用“海底地形规避声纳”扫描沉船遗骸,确认从船舱里散落出来的货物。

16点前,在导弹护卫艇接走了美国船员之后,2艘潜艇先后浮上水面,发出了消息。与军情局的猜测一样,除了3艘VLCC之外,其他9艘货轮上装载的都是武器弹药等军事物资!

收到这一消息,王元庆才松了口气。命令军情局尽快“审讯”美国船员,让海军派打捞船只前往交战海域获取“物证”之后,王元庆才离开总参谋部。

返回元首府的路上,王元庆再次联系阎尚隆,让外长按计划行动。

第120章 战争不相信眼泪

最先“发布”消息的不是共和国、也不是日本,而是CNN电视台。

美国东部时间凌晨1点30分,在“中日战争24小时滚动专题新闻节目”中,CNN电视台率先报道共和国海军在北海道以东大约120公里处拦截从美国旧金山出发,向日本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船队。

此时,距离战斗结束不到半个小时!CNN的反应如此神速,本身就非同一般。

虽然CNN与美国政府、特别是美国情报部门的关系非比寻常,但是私营新闻媒体毕竟不是国家电视台,在以往的报道中CNN的信息至少会延迟数个小时。CNN报道了相关消息之后,半岛电视台等众多“同行”就以暗讽的方式嘲笑CNN做得太露骨,妄图借此机会制造对共和国不利的舆论压力。

事实上,确实产了对共和国不利的舆论压力。

CNN发出报道后,其他西方新体也立即跟进,相继报道了相关消息。

似乎为了证共和国蓄意拦截运载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船队,CNN等西方新闻媒体还在报道中拿出了大量证据,比如船队离开旧金山的时间、航行线路、到达横滨的时间、船员名单、在国际红十字会等机构备案的货运物资清单等。如果CNN等西方新闻媒体的报道属,共和国必将遭到全世界的谴责。

虽然共和国从未承对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船队放行,但是按照不成文的国际惯例,如同国际红十字会、国际新月会等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可以不受战争约束,在战争期间向需要人道主义救援的国家与地区输送用于拯救战争难民的物资战国必须尊重与保护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这下,全世界地注意力都转了共和国。等着共和国地回应。

也就在这个时候阎尚隆紧急约见了法国外长。

北京时间17点30分。阎尚隆从巴黎发回消息。相关证据已经送交法国外交部,法国外长已经向法国总统汇报相关情况。要不了多久。欧盟其他成员国就将获得由法国转交地消息事件真相。

似乎早就料到这一点。王元庆立即通知叶致胜。该国防部长登台唱戏了。

17点45分。叶致胜在国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进入会场前叶致胜揣好了讲稿。整理了一下笔挺地大衣。从政10年。叶致胜早已从王元庆身上学会了应付记者地办法。即便外面有几百个准备好了各种各样问题地记者。也没让他有丝毫地紧张感。

该来的,迟早要来。

深吸口气,叶致胜走进会场直走向中央的主席位。

“各位,今天是记者招待会,宣布相关消息后,会给各位足够的提问机会,大家自觉遵守会场纪律。”

主持记者招待会的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关颖琳首先介绍情况。

随着一张张标有详细说明的声纳成相照片、一条条极具“说服力”的证据呈现在众人面前,开始还想“发难”的西方记者全都闭上了嘴,为共和国“提心吊胆”的中立记者却活跃了起来。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共和国没有“空谈”,而是用实实在在的证据在说话。

“……大致情况基本如此。”作为国防部的女性新闻发言人,已经45岁的关颖琳表现得非常沉着冷静,丝毫不比男性差。“早在对日战略封锁之前,我国就公布了相关的禁运物资清单,并且非常重视中立国的利益,只是要求各中立国在向日本运送物资之前,向共和国外交部门通报物资清单,以免发生意外。实际情况是,美国船队在离开旧金山港、进入战略封锁海域之前并未向我国通报情报。本着人道主义原则,我国并不反对向日本输送用于人道主义救援的物资,也从来没有禁止向日本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不管是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时期,我国一直与国际红十字会、国际新月会、国际粮农组织等众多国际人道主义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从我们获得的证据来看,美国船队运送的不是用于人道主义救援的粮食、药品与其他生活必需品,而是用于战争的坦克、火炮、战机、各类弹药与完全可以用来制造武器弹药的工业原材料。事实证明,美国并不像其标榜的那样,在尽心尽力的解决日本战争难民的生存问题,而是不遗余力的推动战争,意图使更多的人遭受战争的摧残,让更多的日本难民蒙受苦难!”

关颖琳的话刚落音,会场内就热闹了起来。在西方记者保持沉默的情况下,半岛电视台等中立新闻媒体的记者率先提问。

因为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所以叶致胜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了关颖琳。

眼看记者招待会即将结束,西方记者终于忍不住了。

叶致胜等的就是这一点。

在关颖琳回答了一名俄罗斯记者的提问之后,叶致胜干咳了两声,朝一名把手举得老高的西方记者点了点头。

“叶部长好,我是CNN记者罗杰。虽然贵国公布的证据非常有说服力,但是所有证据都是在击沉运输船只之后获取的。我想知道一点,贵国是不是凭借猜测下达了击沉第三国船只的命令?”

此问一出,会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叶致胜暗自冷笑了一下,道:“我的回答很肯定:当然不是。”

“部长阁下……”

叶致胜压了手,说道:“就我所知,CNN与美国情报机构关系密切。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身上,CIA会完全不知情吗?共和国也有完善的情报系统,有能力为国家决策提供足够的情报依据,而且迄今为止,共和国的情报部门还没有犯下什么严重错误,至少没有因为情报错误导致共和国悍然出兵推翻他国合法政权。至于如何得到情报的,这是共和的国家机密,恕我无可奉告。”

CNN的记者灰溜溜的坐来,其他记者却有点幸灾乐祸。

“部长阁下!”第二名西方记者了起来,“我是英国天空电视台记者杰克逊,在开始的消息公告中,关女士提到贵国并不禁止向日本运送人道主义物资,是否意味中贵国将适当放松战略封锁,允许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船只前往日本,以及允许运载战争难民的船只离开日本?”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也相信,在座的者中,很多人都想问这个问题。”叶致胜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在我国公布的禁运物资清单中,已经排除了只能用于人道主义救援的物资。因为受战局影响,所以暂时没有排除既可以用于人道主义救援、又可以用于战争的物资,比如油料与粮食。战略封锁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战争手段,就我所知,美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