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4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本启动“民族种子计划”的时候,之前在琉球群岛以东西太平洋海域活动的共和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立即转向北上,前往相模湾。别说拥用有3航母与20余艘大型战舰的航母战斗群,哪怕只是1支“预制舰队”,也能使日本的“民族种子计划”变成“民族自裁行动”。没有制海权,日本什么都干不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难民涌向横滨港,日本政府必须采取行动。

21日,北山志川约见法国外长,提出扩大停战谈判的规模,邀请欧盟、美国、俄罗斯等国成为谈判“观察国”,希望法国能够向中国施加影响力。

法国外长欣然接受日本的请求,当天就约见就了阎尚隆。

美国与俄罗斯收到消息之后,表现得更加积极,均认为停战谈判已经不是简单的中日谈判,关系到了数千万日本人的生死,是人类社会的大事,必须扩大谈判规模,让更多的国家发挥作用。

对于日本的“请求”,共和国的态度很明确。只要日本接受共和国的“三项原则”,别说邀请几个“观察国”,就算拿到联合国去谈都没问题。

日本会接受共和国的条件吗?或者说,日本有选择的余地吗?

21日当天,又有330万日本人摆脱了痛苦折磨,悄然离开人世。

22日,在法国与俄提议之后,共和国同意由法国与俄罗斯联合组建的医疗调查团前往日本,并且为其提供必要的协助。

当天,又有350万日本人死亡!

23日,由5名法国专家与4名俄罗斯专家组成的“医疗调查团”到达釜山,随后带着齐全的防护设备,乘坐共和国提供的直升机飞往“受灾”非常严重的长崎与冈山,对日本的放射性污染与放射性疾病扩散情况进行实地调查。

为了表明中民族的人道主义精神,共和国宣布单方面停48小时。

当日,死亡的日本人剧增到450万!

调查工作进行了2天,24日,又有大约500万日本人死亡。

24日夜间,调查团离开日本回到釜山,随后就向法国、俄罗斯、共和国、日本、美国与联合国提交了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完全可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在调查团到达的长崎与冈山两地市已经彻底荒废,幸存的难民全部转移到郊区上风口,数以百万计的难民严重缺乏食物、干净的饮用水与药物,不计其数的遇难者遗体因为无人埋葬而被弃置在路边。

当然,调查团的主要任务不是去调查现在的情况,而是评估放射性疾病造成的影响。

法国专家与俄罗斯专家的意见非常一致,由放射性疾病导致的灾难已经到了即将毁灭日本的程度。因为严重缺乏药品、医务人员与医疗设备等因素,所以绝大部分日本难民不但没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反而受交通阻断、食物匮乏、卫生条件恶劣等影响,导致自身免疫能力降低,受到了更加严重的危害。两国专家还在报告中明确提到,如果不能及时为日本提供全面、彻底的人道主义救援,不但会有数以千万计的日本人死于放射性疾病,还会有很多日本人死于瘟疫等传统疾病。

到底要死多少人,谁也说不准。

只是,外界最关心的不是死多少人,而是大规模死亡会持续多久。换句话说,留给日本的时间还有多久。

法国专家的评估结果是,留给日本“自救”的时间不会超过6个月。俄罗斯专家的评估更加悲观,认为如果在3个月之内无法为日本提供救援物资与救援队,作为一个独立实体国家的日本将在2年之内灭亡!

3个月还是6个月,已经不重要了。留给日本的时间确实不多了!

25日,日本政府正式向美国、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南非、印度等国发出救援请求,希望这些国家能够提前为日本准备好救援物资与救援人员,日本将用海外资产支付所需费用。

美国与欧盟最先做出回应,表示将在1个月内准备好救援物资与志愿救援人员。巴西、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先后做出回应,表示将力所能及的为日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在俄罗斯做出回应之后,共和国也表示可以本着人道主义原则为日本提供帮助。

关键仍然是共和国会不会解除战略封锁,至少对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网开一面。

26日,北山志川与阎尚隆再次会晤。

日本外务大臣放下了架子,表示可以考虑共和国的“三项原则”,希望共和国能够在谈判期间允许运载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船只前往日本。

阎尚隆的准备更加充分,提出了“对等放行原则”。按照该原则,只要日本做出让步,共和国就将按照人道主义救援的紧急性,陆续让部分船只前往日本。如果日本不肯做出让步,共和国也不会在战略封锁上做出让步,人道主义救援不是共和国的职责与义务!

虽然共和国的条件非常苛刻,但是停战谈判终于出现转折。

26日夜间,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了“人道主义救援物资清单”,按照重要性分成了甲乙丙3大类共多项300多种物资。还公布了前往日本的船只接受海上检查的确切海域,以及共和国海军将采取的核查方式。

针对日本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从此开始!

第127章 讨价还价

拯救日本,不是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承担起的重任。

虽然各国对日本所需人道主义救援物资数量的估测结果并不相同,但是所有国家都承认,即便是共和国或者美国,都无法单独为提供日本300多种物资。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共和国还是美国,都没有义务拯救日本。

正如欧盟主席巴罗佐所说,拯救日本不是某个国家的义务,而是全人类的义务。

27日,日本政府正式承认在未经宣战的情况下侵略台湾,对共和国构成了实质上的侵略,并且在战争中首先使用核武器,愿意承担因战争导致的一切责任与后果。

日本“服软”,共和国立即做出让步。当天,共和国国院总理宗应仁在北京表示,共和国将秉承和平谈判的一贯宗旨,通过谈判与日本解决争端,愿意在此期间为日本提供15万吨粮食、5万吨药品、5万套净水设备与必要的志愿救援人员。

虽然日本没有答应接受和国的救援物资与救援人员,但是共和国的“大度”仍然博得了世界各国的称赞。

日本需要的,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援助。

数个小时之内,美国、法国、英国、澳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就向共和国外交机构提交了数十份救援物资清单。得到共和国的“放行”答复与船队在到达日本港口前进行海上核查的时刻表之后,1支由20艘大型货轮组成的庞大船队离开旧金山,载着数百万吨救援物资驶往日本横滨。随后,欧盟派出了1支由34艘货轮组成的庞大船队,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则联合派遣了1支由13艘货轮组成的船队。

因为日本的大型机场均遭到破坏,所以暂时无法向日本空运救援物资。

救援行动开始。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虽然日本本土仍然有大约10%地地区没有受到放射性尘埃污染,比如富士山所在地赤石山脉,就因为海拔高度较高。大部分地区都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没有修建核电站。所以成了日本本土地“世外桃源”。但是随着季节变化导致地风向变化。漂浮在日本本土上空地放射性尘埃云层很有可能向未受污染地区扩散。仍然得设法向相对较为安全地外岛转移数百万日本难民。

共和国答应为运载救援物资地船只放行。却没有答应为日本难民放行。所有前往日本地船只在到达日本港口之前都要接受核查,离开日本港口之后还得进行第二次核查。别说暂时没有几个西方国家愿意接受日本难民。就算有。只要共和国不在难民问题上松口,日本人也别想逃离本土。

如何拯救更多地日本人。成为日本最关心地问题。

按照“对等放行原则”。阎尚隆在28日明确提出,只有日本在另外2个关键问题上做出明确表态。完成停战谈判准备阶段工作。在正式停战谈判中。共和国才会在日本难民问题上给予回复。

共和国拖得起,日本却拖不起。

到28日的时候,已经有大约50万“体检”合格的日本人聚集在横滨港,等待登船离开本土。为了确保这些人到达伊豆诸岛之后能够生存下去,日本政府还想方设法的搜集了大量未被炸毁的物资设备,准备装船运往伊豆诸岛。参加伊豆诸岛第一期建设工程的工程部队也已到达横滨,随时准备登船出发。

毫无疑问,日本正在为民族存亡做最后努力。

按照这个由村上贞正亲自制订,命名为“大和民族之根”的宏伟建设计划,不但要在伊豆诸岛修建足以供350万人生活的基础设施,还要在面积较大的新岛与神津岛上修建深水良港、能够提供100万个工作单位的工厂、集日本之精华的工业设施、以及完成“民族种子计划”第二阶段目标的各项设施,将伊豆诸岛打造成“第二个日本”。

人力不是问题,日本军部已经调集了数万工程兵。设备不是问题,日本将保存下来的大型工程设备都送往横滨港,共和国也承诺不在进行人道主义救援期间轰炸横滨港。

问题只有一个:时间!

摆在日本面前的现实非常残酷!虽然凭借庞大的海外资产,日本能够度过战时难关,但是谁都知道“坐吃山空”的道理,凭借海外资产,日本不可能坚持多久。按照日本政府统计的相关数据,仅购买救援物资就将花掉日本所有海外资产,平均每天用掉数百亿美元!

即便工程部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修建基础生活设施,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使原本荒无人烟的伊豆诸岛变成“海上乐园”。按照日本军部提交的报告,保障“民族种子计划”顺利实施所需的第一阶段工程至少需要持续3个月,以恢复部分工业生产能力为目的的第二阶段工程需要持续1年,以实现独立运作为目的的第三阶段工程需要3年。在此期间,日本必须向海外举债,请求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提供援助。

毫无疑问,时间比一切都重要!

11月的最后2天,日本政府连续做出数项重大决策,除了在共和国关心的另外2个问题上做出正式答复、希望尽快进行停战谈判之外,还向加拿大与澳大利亚提出租借部分未开垦土地,希望将部分日本人转移到加拿大与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是,日本首相亲自向美国总统发出请求,希望美国能够为日本提供紧急贷款与部分重要生产设备,帮助日本度过战后的艰难时期。

美国没有立即答应日本的请求,加拿大与澳大利亚也没有立即做出回复。原因很简单,不管答应还是不答应,只要共和国没有解除战略封锁,都没有实际意义。

12月1日,停战谈判式开始。

在首轮谈判的第一次会上,北山志川提出了日本的要求,即共和国立即解除对日战略封锁,允许运载难民与工程部队的船只离开日本本土前往伊豆诸岛,在此期间停止对日战略轰炸,承诺不对伊豆诸岛发动军事打击。阎尚隆提出了共和国的要求,即按照共和国提出的实际控制线停火,允许在琉球群岛进行独立表决,向共和国移交战争罪犯,赔偿共和国因战争造成的损失。

双方关心的问题并不一样,但是谈判没有破裂。

北山志川在第一点与第四点上有提出异议,毕竟日本没有能力改变实际停火线,即便日本不答应,共和国也可以通过军事行动达到在谈判中提出的实际停火线,从而扩大战争规模、拖延谈判进程。赔偿也不是问题,战后日本不会剩下多少值钱的东西,给不给得起赔款都是个问题,还在乎是否赔款吗?

问题是,北山志川坚持不接受第二点与第三点。虽然琉球群岛的土著居民一直在谋求独立,但是日本不可能承认琉球群岛的独立地位。如果琉球群岛独立,日本不但会失去南面的屏障,也将永远失去复苏的机会。移交战犯更让日本无法接受。共和国没在“战犯”问题上给出明确定义,到底谁是战犯,还不是共和国说了算?如果答应将战犯移交给共和国,与引颈就戮有何区别?

阎尚隆提出的不是四点要求,而是一点要求。只要日本在任何一个问题上不做出让步,共和国就不会做出让步。

12月3日,北山志川在第二个问题上做出让步,只是要求共和国不得在战争期间驱逐琉球群岛居民,独立表决必须在第三方监督下进行。

阎尚隆的回答很简单,共和国将尊重原住民的选择,如果原住民愿意返回日本,共和国将为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独立表决可以在第三方的监督下进行,但是必须由共和国指定监督国。

又谈了2天,北山志川不得不让步。

在第三个问题上,日本的态度一直非常坚决。

12月6日,阎尚隆发出最后通,如果日本不能在24小时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