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4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弹舱内的炸弹,然后就可以回家睡大觉了。

半个小时后,第二份引导信息送到。

按照惯例,这是到达目标上空前的第一次战术导航。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飞行员要在此时将轰炸机切换到手动控制状态。

周霜枫与副驾驶忙碌了起来,手动操控轰炸机不是件吃力的事,却比较麻烦。

与H…9型相比,H…9B的操纵杆设在飞行员的右侧,油门杆设在飞行员的左侧,10多个重要开关都设在操纵杆与油门轩上,飞行员可以“手不离杆”的控制轰炸机完成包括投弹在内的主要战术动作。以住这种控制方式只用在战斗机上,以确保战斗机飞行员能够在空战中做出最及时的反应,避免因为操作过于复杂而影响战斗机的作战性能。为轰炸机配备这样的操控系统,肯定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至少就周霜枫所知,除了H…9B之外,没有任何一种轰非机采用“手不离杆”的操控系统,

收别第三条引京信息后,周霜枫驾驶的H…9B率先进入轰炸航道。

在他身后,另外3架H…9B轰炸机陆续进入轰炸航道,准备跟随长机投弹。

投弹前,周霜枫必须确认作战命令准确无误。

启动通信设备后,周霜枫吞了唾沫,“鲲鹏呼叫空中堡垒,鲲鹏呼叫空中堡垒……”

“空中堡垒收到,鲲鹏请讲!”很甜美的女中音,确实是女性引导员。

“确认轰炸命令。”

“正在确认,代码99878,请确认。”

周霜枫立即将代码输入面前的综合投弹瞄准仪,主显示器很快出现了确认标示。

“已经确认轰炸代码正确无误。”

“可以执行轰炸任务,请确认。”

“正在进入投弹航道!”

通话结束,忙着进行投弹前的准备工作时,周霜枫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声音如此甜美,那个女引导员应该很标致吧,至少脾气很好。

想归想,周霜枫手上的动作一点都不慢。

不到2分钟,两名飞行员完成了投弹前的准备工作。副驾驶把为炸弹引信充电的工作留给了机长,一般情况下这是机长的“特权”。

随着左侧屏幕上代表48枚炸弹的图标全部变成绿色,周霜披打开了弹舱舱门。

26日19点45分,周霜枫驾驶的H…9B战略轰炸机在日本东京上空大约5500米高度上投下了48枚500千克级特种燃烧弹。

周霜枫并不知道他是第一个在战争中使用特种燃烧弹的轰炸机机长。

周霜枫更不知道,他投下的带有风偏修正能力的特种燃烧弹准确无误的落在了江户古城内,也就是日本天皇皇宫内!

在他后面,另外3架轰炸机陆续向另外3个目标投下了特种燃烧弹。

接下来的15分钟里面,携带特种燃烧弹的40多架H…9B、20多架H…9BH与数百架战术战斗机分别轰炸了日本各地的数十个目标。

没有一个是军事目标,也没有一个是纯粹的民用目标。

在共和国空军与海军岸基航空兵使用特种燃烧弹进行的第一轮大规模战略轰炸中所有打击目标都是“精神文化类”目标,其中包括日本皇宫、靖国神社、奈良古城、京都天皇行宫、国会大厦、首相府、广岛原子弹爆炸纪念馆等。

轰炸来得很突然,也很猛烈。

虽然日本防空部队进行了“殊死”抵抗,但是没有一架轰炸机被击落。为了确保战机的安全,所有参与打击行动的战机都在5000米以上高度投弹,没有进入小口径高射炮的打击范围。对于只剩下小口径高射炮的日军防空部队来说,面对高来高去的敌机,除了用成千上万的炮弹宣泄心中好愤怒之外,只能望空兴叹。

返回基地,周霜枫依然找到情报军官,询问轰炸情况。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由他投下的48枚特种燃烧弹已经将象征着日本皇权的天皇皇宫变成了废墟,不但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建筑物被彻底炸毁,还炸死了数百人。更让周霜枫感到震惊的是,他的小队全都完成了轰炸任务,供奉着二战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象征着西式民主的国会大厦、以及日本最高行政中心的首相府均已变成付之一炬。

又是一串数字,与获得晋升的基础。

只是,周霜枫这次的感觉很沉重,因为炸毁日本皇宫,与炸死成千上万的日本军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第134章 赶尽杀绝

从某种意义上讲,轰炸天皇皇宫、靖国神社、京都行宫造成的影响丝毫不亚于摧毁所有日本核电站。

在东方文明中,日本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

从立国开始,日本就深受“大陆文明”,即中华文明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甚至有部分名声在外的学者提出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天皇,即创建日本的“神武天皇”是率领5000童男童女乘船出海、到海外仙岛寻找神仙,替第一位统一华夏的皇帝——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灵丹妙药的徐福。

这个说法对不对,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日本确实很特殊。

与中国“改朝换代”的历史不同,日本数次“改朝”,却从未“换代”。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历了数次“幕府”时期,不管谁成为幕府将军,掌握大权,都没有废除天皇、自立为皇,而是把天皇供奉起来,以天皇的名义行使统治大权。这种情况,不但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即便在西方的历史上也非常罕见。

毋庸置疑,天皇在日本拥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时候,只提出了一个“条件”,即保留天皇的象征意义。出于各种原因,美国接受了日本的条件,没有在占领日本之后废除天皇。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利用占领日本的有利条件、以及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积累下来的宪政基础,在日本大肆推行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了类似于美国的国会,采纳了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天皇在日本的影响力大大降低。但是天皇在日本民众心目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对那些希望借“民族主义”控制日本的政客来说,不但不能废除天皇,还应该巩固天皇的地位,以天皇的名义武装日本。

或许是深知日本国情,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未轰炸过天皇的皇宫与行宫。当年美国没有做的事情,共和国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彻底!

虽然天皇非常幸运的躲过了轰炸,但是一夜之间,与天皇有关的所有“地标”都变成了烈火中的废墟。有数百年历史的江户古城毁于一旦,有上千年历史的京都天皇行宫变成了瓦砾,同样拥有悠久历史的靖国神社只剩下了残桓断壁。事情没有就此结束。

27日凌晨3点30分,护送天皇与数十名皇族成员前往横滨港的车队途径名古屋以北的羽岛时,遭到共和国空军的精确轰炸,30多部车辆全部被炸毁,包括天皇与数十名皇族成员在内的200余人无一幸免。

轰炸来得很突然,也很迅猛。

直到炸弹落下的时候,天皇卫队的成员才意识到行踪已经暴露。

逃跑肯定来不及了。

搜救人员赶到现场之后,很快就找到了被烧死在车里天皇与皇后。临死前,年仅32岁的天皇紧紧抱着皇后与刚刚满月的皇子,似乎想用单薄的身躯抵御由特种燃烧剂产生的数千摄氏度的高温。

现场惨不忍睹,绝大部分人都被高温“气化”了。

如果不是坐车拥有严密的装甲保护,恐怕天皇也会像其他人一样,只剩下一个依稀可辨的印记。

此时,距离天皇皇宫遭到轰炸不到7个小时!

事后,共和国公布了相关消息,宣称投下炸弹的是1队正在附近巡逻的战斗机。发现车队之后,战斗机按照战略轰炸的预定方案投下了炸弹。因为共和国已经在26日夜间结束了暂时停火,恢复对日战略轰炸,所以不会放过任何能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换句话说,共和国以“不知情”为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果真如此的话,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问题是,有这么简单吗?

从轰炸中使用的弹药来看,就不会如此简单。在26日夜间的战略轰炸之前,共和国空军从未在战场上使用特种燃烧弹,战术战斗机更不可能携带燃烧弹执行战场巡逻任务。一般情况下,战术战斗机应该携带专门用来对付车辆与地面目标的精确制导弹药,至少是激光制导炸弹。即便共和国掌握了绝对制空权,没向日本派兵,受战术战斗机载弹能力限制,也不应该使用非制导炸弹!

从轰炸的时间上来看,也不会如此简单。仅仅6个多小时前,共和国空军才大规模出动,对日本本土的众多重要目标实施了战略轰炸,即便袭击天皇车队的战术战斗机驻扎在朝鲜半岛南端的釜山军事基地,完成第一轮轰炸之后,最快也要到天亮之后执行第二次作战任务。如果是执行极为耗费精力的战场巡逻任务,应该给飞行员6到8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算上往返飞行的时间,战场巡逻任务只能在27日上午开始。

事实上,当时确实只有3个小队的J…15C在日本本土上空执行战场巡逻任务,而且这3个小队的战斗机全部集中在本州岛中部地区活动,没有前往其他地区。除了轰炸天皇本队的4架J…15C之外,另外8架J…15C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攻击目标、在返航前将携带的特种燃烧弹投到了附近的日本城市。

难道是碰运气撞上了天皇车队?

显然不大可能,3个小队的J…15C所能“覆盖”的区域非常有限,如果是大规模战场封锁行动,至少需要出动数十架战术战斗机。只有在执行目标明确、情报可靠的“特种任务”时,才会缩小机群规模,用守株待兔的方式完成作战任务。

在此之前,共和国空军的运气并不怎么样。

天皇被炸死之前,共和国空军仅在战略轰炸中炸死了1名内阁大臣,而且还是在轰炸神户的重工厂时收获的战果。如果共和国空军的运气足够好,恐怕很多日本高级官员与高级将领早就完蛋了。

疑点还有很多,比如共和国空军没有公布飞行员的身份。这么重大的事情,肯定应该公布飞行员的身份,至少按照西方国家的惯例,应该迅速公布相关消息。后来CNN想方设法获得了一些消息,弄到2名飞行员的详细身份。共和国从未承认CNN的报道,也没有在CNN进行报道之后公布更多的消息。

到底是谁完成了“致命一击”?在共和国公布相关绝密资料之前,没人说得准。

为什么要将执行轰炸任务的飞行员身份定为“绝密”级文件?

别说西方新闻媒体想知道答案,很多共和国公民也想知道答案。

问题就在这里,只要公布了飞行员身份,轰炸天皇车队的行动就没有秘密可言了。

毋庸置疑,这是一次“早有预谋”的轰炸。新的问题是,共和国以何种方式得到了天皇的行程?

相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共和国为什么要炸死天皇与数十名皇族成员?

不管怎么说,天皇已经死了,留在日本的皇族成员也死得差不多了。虽然有部分皇族成员在其他国家,比如天皇的2个族弟在美国留学,还有1个男性成员在英国工作。但是在这些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男性皇族成员(按照日本的相关法律,皇族女牲成员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利)返回日本之前,“天皇”的位置将暂时空缺。作为日本的最高领袖,天皇不可能在国外登基。

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日本平民来说,天皇死了,最多徒增悲哀。

对急于找到出路的临时内阁来说,天皇之死是最佳的“素材”。

27日上午,东机谷胜就在战略指挥中心发表了最沉痛的悼词,随后号召所有大和民族的子民奋起反抗,为天皇尽忠!

有多少平民愿意为天皇尽忠,或者说为天皇“陪葬”,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村上贞正的“民族种子计划”已经让绝大部分日本平民认识到了现实的残酷性,被政府抛弃、自身难保的时候,绝大部分日本民众只想如何活下去、如何多活一天,而不是如何响应临时内阁首相的号召。

东机谷胜的疯狂“叫嚣”在很大程度上针对日本军人。

战败已经不可避免,只有给绝望中的军人继续战斗下去的理由,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军人的勇气。

不得不承认,日本的特殊性很难让人理解。

“绝望”往往是军队的最大敌人,绝望的军人将迅速崩溃。日军则完全相反,只要还有战斗下去的理由,绝望中的日军往往能够发挥出令人恐怖的战斗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岛屿争夺战中,绝望中的日本军人就给美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仅硫黄岛一战,就让2万多名美军血染疆场。

东机谷胜需要的就是日军的勇气。

只有继续战斗下去,由东机谷胜为首的日军高级将领才能稳住政局,让更多的人为“天皇”卖命,在战争中多坚持几天。

天皇被炸死,停战谈判也失去了意义。

27日上午(法国巴黎时间),北山志川宣布无限期经止停战谈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