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5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用陆航的评价来说,QW…26A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装直升机,而是轻型攻击机。

事实也差不多,在执行攻击任务的时候,QW…26A的打击能力不比空军的战术战斗机差多少。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带上战斗机常用的各类重型导弹与炸弹,对各类地面目标进行毁灭性打击。在载弹量、作战半径等方面,QW…26A丝毫不比空军的战斗机差。因为配备了更加坚固的装甲,QW…26A可以冒着敌人的防空炮火执行战场支援任务,其超低空生存能力远超空军的任何一种战斗机。

为此,空军甚至要求取消陆航,将配备QW…26A的部队编入空军。

当然,空军的“阴谋”没有的逞,因为从产格的意义上讲,QW…26A仍然是“武装直升机”,至少陆军这么认为。作为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倾斜旋转翼飞机,QW…26A不但能够在正规机场上像普通运输机那样滑行起飞,还能在条件更加简陋的情况下像直升机一样投入战斗。因为陆军没有“空军基地”,所以QW…26A绝大部分时候都被当作直升机使用,直接配属给一线作战部队。

任务使用方面,QW…26A用来替换WZ…15,自然承担武装直升机的作战任务。

只是受强大性能的影响,QW…26A的作战任务范畴远远超过了WZ…15。

有了如此强悍的打击利器,服役不到15年的WZ…15“光荣退役”也很正常。

作为陆航最优秀的飞行员,骆良骥全程参与了QW…26A的定型试飞工作,对QW…26A的性能非常了解。战术测试阶段,骆良骥亲自操刀,在一次出击中“破”了由他保持的战斗记录,干掉了29个地面目标与7个空中目标。定性试飞结束前,陆军还想方设法的从制造J…15系列战斗机的成都飞机制造公司搞来了还没有交付给空军的J…15C战斗机,与QW…26A进行了几轮超低空空战对抗演练。虽然陆军从未公布演练结果,但是作为参与者,骆良骥很清楚,在500米以下的“近地空间”,J…15C都不是QW…26A的对手!

再先进的武器,也需要优秀操作人员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因为在定型试飞工作中表现优秀,为厂家提供了多项改进意见,所以骆良骥顺利战胜其他大队长,顺利获得QW…26A的优先装备权。

奔赴前线之前,骆良骥已经在QW…26A上飞行了近800小时。

大队里的其他飞行员也有200小时以上的飞行经验,基本上掌握了QW…26A的技术与战术特点。

总参谋部让QW…26A在第一时间参战,一是重视QW…26A的强大性能,二是希望通过战争检验QW…26A的实际性能,为今后全面换装提供实战依据。用QW…26A替换陆航所有WZ…15,至少需要在未来10年内投入7500亿元,如果没有足够理由,国防部不见得肯用7500亿换掉还没有达到最大服役期限的WZ…15。算上海军陆战队的WZ…15,整个换装需要花费上万亿元的国防经费,国防部更会三思而后行。

能否经受住战火考验,骆良骥没有半点担忧。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支陆军的武装直升机能够与QW…26A相提并论,即便面对半岛战争中的对手,骆良骥也有十足的信心,更别说比共和国陆军差了几个级别的印度陆军。用骆良骥的话来说,就算用WZ…15也能打垮印度陆军!

信心来自实力,没有绝对的实力,就没有绝对的信心。

骆良骥检查完随身装备后,基地参谋赶了过来,正式下达了作战命令。

2点15分,骆良骥与祝芝龙率先登机。

虽然制造QW…26A的西安飞机制造公司最初打算开发单座型号,毕竟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越来越先进,配备第二名飞行员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但是按照陆军的要求,QW…26A最终还是弄成了双座型。不是陆军不想让祝芝龙这样的武器操作员“失业”,而是QW…26A主要在条件非常复杂的超低空活动,自动驾驶技术再先进也比不上飞行员,从确保安全、完成作战任务的角度出发,多配一名飞行员没有坏处。

完成起飞前的检查工作后,涂有大队长座机标志的QW…26A率先滑出地下洞库。

2点25分,骆良骥与祝芝龙率先架机升空。

接下来的10分钟之内,另外11架QW…26A陆续升空,在漆黑的夜空中向南而去。

第35章 军士长

直到QW…26A机群消失在夜空中,臧嘉裕才紧了紧胸前的武装带,朝身后的战士看去。

一个营的空降兵,488名强悍战士。

臧嘉裕微微一笑,朝最近的战士走了过去。

“头……”

臧嘉裕在战士面前停下脚步,整理了一下那名战士别在胸前的进攻手榴弹。

作为军士长,臧嘉裕的任务就是管好每一名战士,让他们以最佳状态投入战斗、让他们在战场上鼓起勇气、让他们在战斗中英勇杀敌。军士长也是战士,不是普通的战士,而是最优秀的战士!

逐一检杳了前排每名战士的装备,臧嘉裕才停下脚步。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空降部队独具一格的精神仍然在,空降部队的傲气仍然在!

想到这,臧嘉裕不免暗自叹息。

士隔三秋当刮目相看,时隔三年,一切都变了。

日本战争期间,臧嘉裕所在的空降152旅虽然参加了战斗,但是作为战役预备队,没能捞到多少机会。

错过这次机会,彻底改变了空降152旅的命运,也改变了数千名官兵的命运。

战争结束后,陆军对编制进行大规模调整,首先就对空降152旅的性质做了变动。作为空降15军第二个空降旅(准确说,应该是第一个空降旅,只是空降153旅获得了更多的作战机会,才把空降152旅压了下去),在陆军只保留3个空降旅的情况下,自然成为了裁减对象。

准确的说,不是裁减,而是改编。

攻打琉球群岛的作战行动证明,空降部队的战斗力得到很大提升,可是空降作战的性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各类新式运载工具陆续投产,特别是QZ…25B这类的倾斜旋转翼飞机大批量装备部队,空降作战的发挥余地越来越小,绝大部分情况下,机降作战更能适应未来战争。

也就是说,空降152旅不再是空降旅,而是共和国的第一支机降旅。

说得严格一点,“机降旅”这个概念很模糊,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空中突击旅就是名副其实的机降部队。

改编空降152旅的时候,陆军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最终,空降152旅的番号保留了下来,成为第一支进行编制调整的空降旅。

与以往的编制相比,空降152旅更加重视机降作战,除了保留空降作战能力之外,空降152旅的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3个“战术空运大队”(陆航中,大队相当于营级编制),在不依赖空军的情况下,能够凭借自身的力量向前线同时投送3个空降营,或者2个炮兵营,从而具备独立投送能力。

为此,陆军用420亿元为空降152旅采购了108架QZ…25B。

代价不算太大,因为空降152旅的战斗力提升了好几个级别。

对臧嘉裕来说,这却不是什么好事。

改编之前,臧嘉裕向旅部申请了“军官培训“。以他在半岛战争期间立下的战功,问题不是很大,只要接受为期2年的培“他就能成为少尉军官,获得更加光明的前程。为了这事,臧嘉裕跑了很多关系,还找了一个十八杆子都打不到的“远房亲戚”。虽然没有在送礼上花钱,但是总花了不少心思。结果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改编之后,陆军司令部取消了空降152旅的“军官培训”计划。

晋升无望,臧嘉裕萌生了退役的想法。

虽然军队的待遇很不错,即便只是上士,收入也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加上吃喝穿住行全靠军队提供,收入算是“净得”,还不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算得上是很不错了。但是总不能一辈子当兵吧,当到头,最后还得退役。与其在三十多岁后被军队辞退,还不如趁年轻力壮的时候早点退役,学个什么技能,也能为下半辈子找个安生。

可以说,这也是绝大部分士兵的想法。

经过两轮军事改革,共和国基本上实现了志愿兵役制,所有军官、95%的士官与80%的士兵都是志愿兵,只有极少数义务兵。总体来讲,军人待遇的增长幅度一直在社会平均收入的增长幅度之上,军人的社会地位也非常高。可是绝大部分没能获得晋升机会的军人都会在完成第一份兵役合同之后选择退役、也就是在25岁之前退役,用积攒下来的津贴到大学深造,或者掌握某种工作技巧,为今后的生活打下基础。如果签第二份为期10年的兵役合司,就要等到35岁左右才能退役,到时候,年纪大了,不但学习困难,也很难在社会上找到好的工作。

针对这个问题,共和国不是没有想办法,而是想了很多办法。

为了留住更多的老战士,第二次军事改革的时候,国防部再次提高军人待遇,所有跟军队续签合同的战士不但能够得到一笔安家费,还能越级享受待遇,比如将津贴水准提高一级、按照军衔获得住房、为直系亲属解决就业问题、提供子女教育费用等等。相对而言,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扩大士官队伍,让更多的老兵成为士官。为了检验该办法的有效性,首先就在空降152旅进行试点改革。

受此影响,臧嘉裕留了下来,而且成为空降152旅第一批“勤务军士长”。

与技术类军士长不同的是,“勤务军士长”精通的不是专业技术,而是作战技能,主要任务不是操控技术装备,而是带兵打仗。简单的说,每个营的“勤务军士长”就是该营最高级别的士兵,是所有士兵的领导。最重要的是,“勤务军士长”享受营参谋长的待遇,也就是等同于少校军官的待遇。不仅仅是津贴与福利待遇,还有地位。只有见到营长以上级别的军官,臧嘉裕才需要主动敬礼,低级军官见到他,还得向他敬礼。

受到影响的绝对不止臧嘉裕一个人。

在营级“勤务军士长”下面,还有连级“军士长”与排级“军士”,空降152旅总共有100多名老战士因此留了下来。

设立更加合理的军士军衔,从根本上解决了士兵晋升问题。

按照新的规定,如果臧嘉裕能够一帆风顺的走下去,最终能够成为“总军士长”,也就是高于旅长、低于军长的最高级战士,其地位相当于陆军少将!当然,“总军士长”绝对是凤毛麟角,即便真正实施下去,全军也不会超过20人。近70万军人中只有20名,能够成为“总军士长”的绝对是最厉害的战士。

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调整好心态后,臧嘉裕不再以晋升为军官为人生奋斗目标。

只要能够成为空降15军的“总军士长”,这辈子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

“头——”

听到战士的叫声,臧嘉裕回过神来。

一名基地参谋军官走了过来,停下脚步后,首先向臧嘉裕敬礼。

还礼后,臧嘉裕说道:“新的作战命令?”

“总参谋部命令,十分钟后登机出发。”参谋军官将一支军用电子储存器交给了臧嘉裕。

臧嘉裕看了眼手表,等参谋军官走开后,向几名连级与排级军士点了点头。

“检查武器装备,按秩序登机!”

在10多名军士的指挥下,400多名战士迅速检查完武器装备,随后向整齐停放在一起的QZ…25B倾斜旋转翼运输机走去。

臧嘉裕在第一架QZ…25B旁边停下脚步,朝正在登机的战士看了过去。

“头,你的步枪。”

接过坐在舱门边的战士递来的步枪,臧嘉裕长出口气,朝看着他的机长点了点头,比划出了起飞的动作,随后踏上了舱门边的脚踏板。

两具巨大的螺旋桨缓缓启动,在电动助力系统的推动下,QZ…25B滑出了地下洞库。

夜色很黑,旋翼扇动着雪花四处飘舞。

因为起降平台的面积有限,所以每次只能让4架QZ…25B起飞,运载400多全副武装官兵的12架QZ…25B需要分三次起飞。

机轮离开地面的刹那间,臧嘉裕坐进了机舱。

得到新式单兵作战服的保护,不管外面的气温多低,臧嘉裕也只觉的面部有点冷。

寒冷不是主要问题,如何带着战士回来才是臧嘉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军士长,减嘉裕的首要职责就是保护好每一名战士,尽可能的让更多的战士活着离开战争、最好是“活蹦乱跳”的离开战场。

“头,通信设备准备好了。”

臧嘉裕看了眼外面的夜空,拉上舱门,坐到了最靠边的位置上。

通信兵已经连接好了战术通信系统,通过该系统,臧嘉裕可以与营里的其他军士商讨作战计划、部署作战任务,也可以向全营战士下达作战命令。

将电子储存器接到单兵计算机的外接设备数据端口上之后,臧嘉裕开始分配作战任务。

作战行动早已下达到各作战部队,臧嘉裕几乎能够背下来。他要做的,只是在部队到达战场之前给各个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