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6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毫无疑问,莫洛万非常渴望收获几个重大战果。

听闻战争爆发的消息,莫洛万立即兴奋了起来,但是很快就被泼了一瓢冷水。

战争是爆发了,可是如何爆发的,却没有人说得准。

发给东部舰队的消息非常含糊,只提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包括空军基地与海军基地在内的数十个军事目标遭到轰炸,却没有提到是什么战机进行的轰炸,甚至没有提到敌机从何方向进入。

这也不能怪后方的印度军人,因为他们确实搞不清楚。

轰炸开始的时候,最先遭到轰炸的就是北安达曼岛上的防空警戒雷达、布莱尔港郊外的防空指挥中心、以及数处远程防空导弹阵地。导弹是在雷达探测范围之外发射的,攻击防空警戒雷达的导弹为了延长飞行时间,先向南飞行了数百公里,再转向发起攻击,而攻击防空指挥中心的导弹则是向西南方向飞行,再转向。在此情况下,即便雷达在被炸毁之前发现了逼近的导弹,也不可能断定导弹来自何方。

“眼睛”被打掉,印度军队更不可能知道是哪种轰炸机从哪个方向上发起攻击。

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这仗还怎么打?

莫洛万没有迟疑,立即联系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驻军司令部与布莱尔港,要求尽快查明具体情况。

还好,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由印度东部舰队司令部管辖,布莱尔港则是印度东部舰队的地方港口,莫洛万可以直接向两处机构下达命令。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莫洛万仍然在等待最新消息。

在此期间,他曾经打算联系西部舰队,但是想到怀德特不见得会做出回应,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新德里时间22点30分,战争爆发后15分钟,莫洛万收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消息。

布莱尔港的守军找到了一枚没有爆炸的炸弹,断定为滑翔炸弹,而且很有可能是中国海军舰载战斗机使用的炸弹。

这下,莫洛万再次激动了起来。

虽然滑翔炸弹属于防区外武器,投掷距离近的几十公里,远的上百公里,但是炸弹不是导弹,射程远不如巡航导弹,由此可以断定,投下炸弹的很有可能是战斗机,因为轰炸机只有在夺取绝对制空权之后才会用炸弹攻击地面目标。还可以断定,轰炸布莱尔港的很有可能是舰载战斗机,因为中国空军与海军的岸基战斗机不可能攻击布莱尔港。

最重要的是,那枚炸弹上的编号表明,那是一枚中国海军的炸弹。

这里,布莱尔港的印度军人犯了一个错误,即忽视了中国军队的联合后勤保障机制。

在确立了联合作战机制之后,共和国军队花了很大的力气统一后勤管理,其中就包括统一管理各军种的弹药。换句话说,共和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用的弹药基本一致,只是在具体编号上有所区别。比如海军航空炸弹编号的打头字母为“HH”,空军的为“KH”。这点区别根本不可能用来确定投下炸弹的机型,事实上,空军的H…9B轰炸机投下的正是从海军调来的航空炸弹。

印度军人还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忽略了滑翔炸弹的投掷距离。

滑翔炸弹在攻击目标之前,会抛掉弹背上的弹翼,提高弹道末段飞行速度,只依靠尾部的气动翼面控制炸弹的飞行弹道。如此一来,印度军队“拣”到的只是一枚没有爆炸的弹体,而不是整枚炸弹。滑翔弹翼与弹体脱离之后,将在空中迅速解体,留下一些大小数厘米的残片,即便没有完全解体,也会在落地的时候摔得粉碎。如果印度军人稍微细心一点,就应该发现,这些滑翔炸弹所使用的弹翼比普通的大了许多,而且复杂了许多。改进弹翼的唯一目的就是提高炸弹的投掷距离,只要搞清楚了这一点,布莱尔港守军就应该在报告中明确提到滑翔炸弹的投掷距离很有可能在200公里以上,甚至更远。

如果莫洛万知道这一点,就不会武断的认为轰炸布莱尔港的是战术战斗机,而不是战略轰炸机。因为在200公里外,除了当时正在执行防空巡逻任务的几架战斗机之外,印度的地面防空系统根本威胁不到轰炸机。而当时,执行巡逻任务的战斗机没有启动雷达,是由地面防空雷达引导。如此一来,在遭到轰炸之前,战斗机不可能发现200公里外的轰炸机,也竟不可能对轰炸机构成威胁。

几个小错误,最终酿成了大错。

按照莫洛万的推断,中国海军舰队肯定进入了马六甲海峡,而且很有可能即将离开马六甲海峡。

计算轰炸规模之后,莫洛万断定中国海军的6支航母战斗群派出了所有战斗机。

至于中国舰队如何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进入了马六甲海峡,莫洛万没有多想,既然中国舰队能够在离开军港之后避开美国的军事侦察卫星,就有能力避开守在新加坡的美军第七舰队。

中国舰队首先轰炸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目的也很明确。

只有摧毁了岛上的军事设施,中国舰队才能在不受威胁的情况下进入安达曼海,寻找印度舰队决战。

虽然这一判断与之前的作战计划有所出入,但是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没有任何一份作战计划能够准确无误的预测敌人的行动。出现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印度海军重点监视巽他海峡,中国舰队在明知道不可能安然无恙的通过巽他海峡的情况下,选择从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看清了情况,要做的就是如何干掉进入印度洋的中国舰队。

还没等莫洛万调整部署,一条消息就让他彻底绝望了。

新德里时间22点45分,也就是北京时间31日1点15分,战争爆发后半个小时,印度西部舰队遭到海空联合打击。

反复看了数遍刚收到的消息,莫洛万一下从头顶凉到了脚心。

怀德特的西部舰队遭到打击,中国舰队到底在哪?

第40章 战果最大化

锡默卢岛以西大约200公里处,20多艘大型战舰在熊熊火光中缓缓离开海面。

对于侥幸逃脱劫难的印度海军官兵来说,那场暴风骤雨般的海空联合打击将是一生都忘不了的梦魇。

新德里时间22点25分,怀德特就收到了战争爆发的消息。

与莫洛万不同,怀德特立即意识到,单独南下的西部舰队很有可能成为中国舰队的首要打击对象。

此时,印度海军的问题暴露了出来。

作为西部舰队司令官,怀德特无法直接获得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战斗消息,只能获得由海军司令部提供的战场信息,而海军司令部的消息由是东部舰队司令部提供的,莫洛万在发出消息的时候,只发出了“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发出完整信息。

问题就在这里。

莫洛万断定轰炸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是中国舰队的战斗机,而不是中国空军的轰炸机。

有了主观判断之后,莫洛万自然忽略了客观存在。

怀德特收到的消息并不完整,其中提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军事目标遭到轰炸,以及布莱尔港的守军找到了1枚没有爆炸的滑翔炸弹。虽然怀德特并不认为轰炸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是中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但是他找不到相应的证据,也就无法推翻莫洛万做出的推断。

在无法证实是中国空军轰炸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情况下,怀德特只能相信中国舰队出进入马六甲海峡,正在朝安达曼海前进。只是怀德特的下一个判断与莫洛万完全不同,在他看来,中国舰队不是去找东部舰队决战,会首先打击西部舰队。

西部舰队所处的位置,离马六甲海峡的直线距离不到800公里。

虽然中间横着苏门答腊岛,但是中国海军没有任何理由避开印度尼西亚的领空,即便舰载战斗机需要绕过苏门答腊岛攻击西部舰队,攻击距离也不会超过1500公里,完全在其打击范围之内。

关键就是,中国舰队的战斗机会不会绕过苏门答腊岛。

找到答案之前,怀德特首先采取行动。

新德里时间22点30分,3艘航母各派出了1架倾斜旋转翼预警机。

虽然印度从英国购买的3艘中型航母都有电磁弹射器(第一艘是在2032年大修期间对飞行甲板进行改造,增添了电磁弹射器),能够携带固定翼预警机,但是印度海军并没花钱从美国引进固定翼预警机,而是“赶时髦”,购买了美国在MV…22C“鱼鹰”的基础上开发而来的倾斜旋转翼舰载预警机。

EV…22C确实很时髦,几乎融合了所有“时尚元素”,比如倾斜旋转翼驱动技术、保型相控阵雷达天线技术、12通道战术数据链系统等等。只是,“时尚”不等于“先进”,如果不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越时尚越浪费。与传统的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相比,倾斜旋转翼舰载预警机的唯一好处就是不需要弹射器,可以垂直起降,或者短距离滑行起飞/垂直降落。这一性能对没有安装弹射器的中小型航母来说非常重要,对有弹射器的中大型航母却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事实上,投资开发EV…22C的主要国家不是美国,而是英国。当初英国的目的就是用EV…22C替代用了几十年的“海王”预警直升机,让“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在不配备电磁弹射器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舰队预警能力。随着英国海军决定为航母安装弹射器,英国也就把这种准备自用的预警机当成了外贸产品。

印度海军采购MV…22C,也是随同航母一起进行的。

出于装备成本、训练费用、日常维护等等因素,印度海军选择了EV…22C,而没有选择美国海年的E…14固定翼舰载预警机,也算是符合常理。

凭心而论,EV…22C的性能并不差。

在飞行高度为6500米的情况下,对RCS为0。1平方米的中高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达到了350公里,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则在200公里左右。在执行对海搜索任务时,对海面大型战舰的探测距离超过400公里,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能在距离航母150公里处巡逻4个小时,或者在距离航母550公里处巡逻2个小时。如果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则能将巡逻时间提高50%到100%。虽然受到机内空间限制,只有4套空中指挥系统,最多只能引导12架战斗机执行防空作战任务,但是得益于12通道战术数据链,能够将信息发给舰队防空指挥中心,同时指挥至少36架战斗机。

可以说,EV…22C是一种性能很平衡的舰载预警机。

问题就在这里,舰载预警机的首要任务是发现来自空中的威胁,为舰队提供防空准备时间。对一支以制海为主要任务的舰队来说,根本不需要舰载预警机在其他方面有多么突出的表现。

对空探测,正是EV…22C的短处。

受飞行高度与机身布局的限制,EV…22C的对空探测能力只比预警直升机好一些,远不如固定翼舰载预警机。

J…17B的RCS只有0。05平方米,即便在中高空飞行,也要逼近到270公里左右才会被EV…22C发现。J…16B的RCS更是只有0。01平方米,被EV…22C发现的距离不会超过220公里。如果2种战斗机在低空飞行,被EV…22C发现的距离均在120公里以内。虽然,在这个距离上,任何一种拦截导弹都能干掉EV…22C。

更重要的是,共和国海军装备的舰载预警机能够在650公里外发现飞行在6500米高度上的EV…22C,并且测出其飞行速度与航向,而EV…22C的对空最大探测距离也不到500公里,根本不可能发现650公里外的对手。

这一技术差距,足以决定空中决斗的胜败。

怀德特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却没有收到多大效果。

4架预警机起飞之后,他让3艘航母各出动了12架F…46I舰载战斗机,其中12架在东北方向上巡逻,24架集中在东面。

由此可见,怀德特基本上断定危险来自东面,而不是东北面。

这个判断很准确,只是24架F…46I太少了,根本不可能对正在逼近的攻击机群构成威胁。

事实上,华剑锋根本没有给机群安排护航战斗机。

为了攻击印度西部舰队,华剑锋拿出了老本。3艘“北京”级航母各出动了12架J…16B与36架J…17,而南海舰队的3艘“华夏”级航母则各出动了12架J…16B与24架J…17B。也就是说,华剑锋只让东海舰队的3支航空联队各留下了12架J…16B与12架J…17B。南海舰队的3支航空联队则只留下了12架J…16B。这是舰队防空所必须的战斗机,根本无法用来发起第二轮进攻。

只有一轮进攻,就必须获得胜利。

总共72架J…16B与180架J…17B,分成了5支机群,也就是说,在第一轮攻击中,华剑锋安排了5次进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印度舰队没有携带电磁干扰装置。

第一轮进攻由东海舰队的36架J…16B承担,每架J…16B都携带了4枚反舰导弹。这远没有达到J…16B的最大载弹能力(如果满载,可以携带8枚反舰导弹),因为这批战斗机还将担负起夺取制空权的任务,所以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