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武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代武后-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么蠖啾吖嘏拥木匆猓庖彩撬诒吖兀幢闶俏匆脖蝗俗鹞蛉说脑倒省

    而皇帝送来的诰命,林氏自己许最为在意,但在旁人眼里也不过是锦上添花。

    萧安不喜欢林氏,也不觉得林氏的与外夷通商有多大好处,然而魏氏说这两点,她也无法否认,林氏到底也是个有本事的女人。所以同样是妾,林氏在她眼里,到底也要比景王府的齐姨娘要更强些。

    太孙吴以为萧安会像之前遇见老翁那般反驳,然见她竟是一脸默认之态,便知道此事为真,“可冒功之事?”

    要他说,竟是这般的人物,冒功之事也有些怪命苦。

    “公子莫不以为,我娘若是与父到边关,也不会做这些事?这又哪算得上是功绩。”萧安却是道。

    三关里林氏真能管到的,也不过是借着南阳侯的身份插手军户之家,禁止军户里的当家的殴打妻子,就是遇着了这等事,因发生得太多,行恶者乃自己夫君名下将士,反到难以处理个痛快。

    然而换了魏氏与萧安,却是会组建起一支娘子军来,就是换上几百个夫君,也不敢轻易动手,又哪需林氏这般调和,以势压人。

    太孙吴见萧安追捧自己母亲的模样有些好笑,就有心逗弄,“想魏娘子当不会做与外夷通商之事罢。”

    魏氏看了太孙吴一眼,并未说话。

    而萧安正如他所料的开了口,“与外夷通商,商户们卖出去的产物,与进进来的产物相比如何?”

    外夷能卖于大庆朝的东西实在是不多,无非是马匹牛羊之类,然而大庆朝卖出去的东西却多之又多,买少卖多,这表面上看是大庆朝占了便宜。

    然而说到底也只是便宜了商户们,那外夷们舍不得了马匹牛羊,再给的金银宝石玉石一类石头的,多在商户手中,这些东西易为深藏避税,再卖往富贵之地,于国库可半点好处也无。

    这一点太孙吴自然也想得到,他这一路看下来,看到了商户们的离家万里不易,也看见了商户们的暴利。

    这时魏氏却也插了一句,“商户与外夷交易,倒是让三关里骏马充足,也并非全是坏事。”

    与关外外族打仗,多为骑兵才得占优势,马匹便不得少,然大庆里的良驹又如何比得在关外草原上跑的。

    一直被自己娘拆台的萧安瞪了魏氏一眼,扯着嘴角不想说话了。

    魏氏难免要与太孙吴笑话,“她自幼被教得脑子简单,恨之欲之死,只见得到别人的坏处,却见不着好处,公子也莫怪。”跟这种人也学不了好,劳烦你离我女儿远一点。

    脑子简单的萧安瞪得更狠了,太孙吴却是跟着笑了起来,“听魏娘子一席话,才知道我也想得简单了。”我也是个脑子简单的,也跟萧安一样要成长呀。

    魏氏跟着笑了笑,又不再说话。内心里只有一句:萧安你个小崽子到底懂不懂男女之别!

    魏氏的烦也并未烦多久,柳贞就寻了过来,见几人都在,也没避着人,让人将陈十郎也请了过来,便直言了,“公子欲查军中事,也可从这几家商户入手。”

    陈十郎这才知晓自己跟着太孙吴是来干大事的,并非是陪着游玩,心中激动不已,只眼神炯炯的看着在场诸人。

    纸张上的三户人家乃秦、苏、牛。

    柳贞与其解释道:“这几家乃三关军中米粮供应人家。军户产出里多出的粮食,多为他们所收,置换为别物。其中利润,自然不菲,否则也没人愿意来做这门子生意。”

    军户里的军田,也是要缴纳抽税的,比一般庶民低上两成,不过多收在当地库房中,当地官府与军户们衔接后上报户部充入国库,专用以本关服役兵士及军户上战场之时的供销。

    这笔粮食,当地官府却无管辖之权,只在军中掌管钱粮的后备官手中调配,且只用半年与京中户部一报,说到底也就是在当地最高统帅的手中。

 第042章 不知何处见罪君

    屋子里在柳贞说完话后一阵静默,在场的每个人神色都不一样。

    太孙吴并不敢去看萧安的脸,只沉默到最后不得不开口,有些哑着嗓子道:“柳先生怎知密旨?”

    柳贞讥讽一笑,“魏侯何德何能能得贵人亲至?”

    这一下子,太孙吴是下意识地去看萧安的脸色,只瞥了一眼就看出萧安的脸色苍白,而后眼神就变得有些冰冷。

    萧安的性子,太孙吴是知晓的,本口中有万般话想要与她解释,然而密旨之事,当如何说却让太孙吴难以一时想好,心中便十分闷闷,一股郁气从胸而出,进而怒道:“这是密旨!”

    言下之意却是柳客卿不该管也不该说的事,更不该当着萧安的面来说,这也是个大王八蛋。

    柳贞自是坦然屈膝一跪,太孙吴见此景象心中暗叫不好,再正经抬眼看向萧安的方向便见萧安已转身而去,打开了门,消失在院子之中。

    本站起来的太孙吴又一下子坐了下去,才面无表情的垂眼看跪在地上的柳客卿,“叔叔这是何意?”

    太孙吴化名柳实,为柳客卿侄子,柳客卿这一跪就是在为难他了,既然他将军他,自己少不得也要将军回去。

    这是当叔叔的逼着当侄子的不孝是这是。

    柳贞自然也知晓,最终还是魏氏打破了这僵局,“他们师徒脾性自来古怪,还望公子莫怪。”

    太孙吴看向魏氏,脸色稍解,“魏娘子客气了,我知小安的性子是怎样的。”故当初才只说来边关是为魏侯之事,只是不想她卷进这风云里。

    再低头看着面布刀痕的柳客卿,太孙吴叹道:“柳叔起身罢,何必这般为难我。”

    早知道这也是个作妖的,就得好生应对了,悔不当初!

    柳贞起了身,也未见真对太孙吴多有恭敬,只做无事般道:“小侄子可是要再听叔叔说下去?”

    太孙吴对柳客卿这说话的态度,也琢磨出他是故意将萧安气走的,然而具体缘由为何,却不知晓。

    此时柳客卿说要再说,往好里想许也是不想让萧安知晓这些事参杂进去,权当是为了萧安好,太孙吴就道:“还请叔父详解。”

    柳贞便指着几家名字道:“三关有商会,林氏乃商会会长,然真正主事的却是副会长秦泰。”

    说道这,柳贞又想起了个八卦,“据闻秦泰对林氏有意,一直不曾娶妻。”

    “秦泰?这与泰安米铺可有干系?”太孙吴突然问道。

    柳贞眉一挑,道:“是秦泰的产业。”

    太孙吴点头,“他家的当地粗粮比旁家的要便宜得多,江南来的精米也要更便宜一些。”

    柳贞发现太孙吴许是误会了甚,便解释道:“商会便不只是为了便于管理,还有的就是定下物价。泰安米铺并非比别家的便宜,也不过是有别家的见人说价罢了。”

    若是互相里压价,这商户便也成立不起来了。商会成立虽是林氏所倡导,然而商户们愿意捧场,自然也是因有利可图。

    太孙吴立马明白柳客卿之意,道:“那不是物价商会说高就高,说低就低?”

    “然而商人为利而生,压价之事向来由官府施压。商户们有了商会之后,能共进退,与官府对上更有底气。”柳贞再加了一句。

    这是涉及到国策之事,太孙吴听进心里,深思这其中门道,又道:“那另外两家是?”

    柳贞道:“苏家的棉与牛家的药材。”

    太孙吴也立马猜了出来,“锦绣庄与善德堂。”

    这几家都是他进城之时就已经走过的地方,也进去看了看,倒都是生意兴隆的样子。

    柳贞颔首,“这三家在商会中最为显著,都与军中有着生意,自也最说得上话来。”

    太孙吴心中有了数,道:“那与六关、九关又有何区别?”

    柳贞道:“九关我并不熟悉,然六关与三关里不同。六关里大将并不管粮草,其他一应用度皆往京中户部里分派。相比起三关,自是更为艰难。”

    “三关里的军粮售卖换棉、布与药草,这余粮?”太孙吴皱眉。

    六关里靠的是京城户部调节,然而三关竟还有卖余粮得换药草、布棉一类,这三关与六关……

    柳贞却是道:“这是为何,我也不知,却是要小侄儿你自己去看了。”

    柳客卿不愿意说,太孙吴自是不能勉强,到晚间歇息之时,太孙吴问:“小安可是回来了?”

    萧安自大正午的离开客栈,到现在还没来太孙吴面前报一声,一直都对萧安行踪了然于胸的他第一次有些担心。

    陈十郎道:“说是出去了,一直没见回来。”

    太孙吴就道:“此乃边关,非京城安稳之地,她一个姑娘家家的……”

    陈十郎道:“魏娘子与柳先生当是会派人去寻的,表弟你又何必担心。”

    太孙吴叹了口气,却是自己开始洗漱,随后躺在床上却是辗转难以入睡。

    到第二日起床,太孙吴见到柳客卿,客套了两句才问道:“小安可是回来?”

    柳贞回道:“唔,她昨日便去了谷阳城。”

    谷阳城乃在六关,且与落日城相隔甚远,这一来一回,快马也要一两日。

    当年魏侯的将军府便设在谷阳城,谷阳城的外城外,便是战场。萧安三岁离京,在谷阳城住有七年有余。

    萧安去谷阳城,许是为见故有,太孙吴就道:“可有带护卫?”

    柳贞不以为意道:“她九岁便独闯三六两关,何须护卫。”

    太孙吴听萧安是独自一人前往谷阳,心中难免焦虑,然而见柳客卿这不在意的模样,也不知这话中真假,就道:“不知小侄何处得罪了叔父,还请直言让小侄死个明白。”

    若是没得罪,昨日就不该当着萧安的面说破密旨。太孙吴辗转半夜,便是得出了这个结论。

    再加上这会儿柳客卿所言,便能更加确凿他昨日并非是为了气走萧安才点破此事,而是在于想离间自己与萧安之间的情谊。

    柳贞听得一乐,“小侄子有时间多出门逛逛,别想这些有的没得。”

    太孙吴也觉得跟柳贞没多少话说,就是心中对三关里的事有疑惑,然也只愿意叫上了陈十郎,带着十护卫去了城中转悠。

    落日城中依然人来人往,太孙吴也算是看出了些门道,在这三关里,穿得最好的,自有大户人家,也有商户人家山高皇帝远并不在乎规制,与一般大户人家穿着相等,顺滑的绸缎、精致的金银首饰并不鲜见。

    次一等的便是军户人家,有住在城中的军户女眷,以刺绣等技艺为生,头上带着最体面的也不过银簪子,然大多都为铜扁。

    再次一等的自是城外的农户,身着补丁的麻衣,发髻多以树枝为簪,有心思细腻的,也不过是将木贊加以雕刻,有手艺人还能得借此赚的两三文钱。连各种铺子里的小二,也都穿得比他们体面要强。

    边关里苦,六关比三关更难,太孙吴已经想不出六关里会难到哪一步去。

    城中有捕快们巡街,偶有双方争执,都会上前呵斥离撒,以免聚集堵路、引发骚乱,太孙吴站得远远的,然而也听得到那些喧闹。

    边关言语与京中不同,太孙吴多也要萧安与他当护卫的小兵来转述。

    在理清了来龙去脉之后,太孙吴点了点头,只当看热闹一般,远远的看着。

    等回客栈之后,太孙吴也没与陈十郎说在城中遇到之事,只是偏头问到跟在身边的护卫,“你叫甚名字?”

    护卫忙回道:“回公子的话,小的名单凌。”

    “春秋羽父单之后,凌云壮志之凌?”太孙吴道。

    单凌抓了抓头,想得颇为苦恼,还是道:“回公子话,小的父亲姓单,小的祖父也姓单,曾祖父也姓单,却不知祖上有叫羽父单的,想来只是恰好一个姓罢了。”

    太孙吴笑了一声,也未再问,只作随意道:“你怎的跟了你家公子?不用上战场杀敌攒军功?”

    单凌回道:“小的父亲死得早,母亲又早逝,幸得侯爷收留得入军中,自幼与公子一道长大,后被侯爷选为公子亲卫。攒军功这种事,也不急。”

    实则就是再急,他却是跟了萧安,萧安上不得战场,他此时已无军籍,自也上不得。

    太孙吴点了点头,道:“如今可还有凌云之志气?”

    单凌垂首不言,因不知这位公子想问甚而不敢轻易再说话。

    太孙吴见单凌的谨慎,心中倒是有股子说不出的高兴,就萧安这傻不溜秋的人身边还跟着个知道分寸的,然而萧安却把这样一个人留给自己为护卫,足以看出在萧安心里,还是十分看重自己的。

    然而太孙吴不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