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往生记-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达人兄自诩对日本熟悉,毛遂自荐的随行作为翻译。
    这时候谁也想不到,这几个人到了日本,开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几乎翻天覆地。
    正当肥标等人在异国打拼的时候,长久却刚刚摆脱感冒的困扰,开始正式上班。
    长久的病好了,兴致勃勃的准备一展身手,却接到计算机总局的通知:全国范围的计算机大攻关启动了。
    这是正史所不载的计划,长久也不知道。原来国家早有此意,组织全国的专家学者共同发展华夏自己统一的计算机系统工业,只是各方力量各自为战,对走那条路的问题争吵不休。
    这一拖就是几年,直到长久的021微处理器横空出世,中央和业界才乘机推了一把,让那些认为华人不可能自己造先进计算机的论调湮灭了下去。
    全国计算机业界的情绪一片高涨,各种各样的研制计划纷纷出炉。有热情是好,但是需要引导,否则还是一盘散沙。
    正好虞博士和长久的报告递到了中央,让领导们拍案叫绝,大呼甚合吾意,立即批复,同意执行。
    有了中央发话,计算机总局立即着手组织行动,向中央提交了整个计划,那就是以集成电路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两个方向,推进若干个工程。
    计划中,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就是组织全国的半导体工业精英,成立国家研究室,第一目标研制实用化的6微米线,计划两年完成全套设备、工艺的研发(不短了,82年国外也就三微米)。
    而两个方向则是推进计算机制造的产业化,计算机应用的多样化,这是长久提出来的。
    长久刻意模糊了大中小型机的概念,只说计算机,因为分这些型号对现在的华夏毫无意义,却无端的多出了很多争执。
    关键是应用,没有用处的计算机就是废铁,偏偏现在的华夏根本没有发掘出计算机的大量用途。
    长久和虞博士商量了下,提出了硬件产业化以普及、软件产业化以应用的概念,步骤就是两步走,初期国内需求不大,可以利用国际上微机市场还是空白的机会打入国际市场,积累经验与资金。
    而国内则由政府牵头,国企、政府率先实现生产、办公电算化,等到国内市场慢慢成熟,则水到渠成。
    这份计划很快就获得了中央的审批,批文则是:“百年大计,科技为本。希望同志们发扬航天精神,以两弹一星为榜样,努力取得成果。”落款则是XXX。
    有了上面点头,计算机总局自然放手大干,努力细化计划的每一个步骤——长久的计划毕竟只是一个展望,大框架而已,具体的工作还是得专业人员来做。
    只是这样一来,长久的多处理器工作站又没来由的停下了,因为来了亲人了。
    “高叔,我想死你了!”长久看着一身风尘的高团,惊喜交加,纵身扑上去抱住了他。
    “小东西,我也想你啊!”高团一伸手把长久举了起来,“好小子,你长大了。”
    ~~~~~





    正文 七十三
     更新时间:2008…12…13 3:23:43 本章字数:3178

    “叔,你怎么有空来看我拉。”长久不好意思的问道,他自己都好长时间没回去了。
    “叔要上前线了,正好有把几个老朋友引见给你。”高团兴高采烈,仿佛不是上战场而是参加婚礼。
    长久一惊:“南边?”
    “不错,得好好教训小霸一下。”高团笑道,“你别着急,叔不出半年就回来。这次一来看看你,二来受人所托,给你揽了个差使,你可要帮忙啊。”
    “哦,什么差使,能帮忙的我一定尽力。”长久心里不知什么滋味,没想到高团也要上战场了。
    “这位是老孙,孙定邦,华夏解放军52研究所研究员,专门搞雷达研制的,当年可是从咱们炮兵团出来的,叫孙叔叔。”
    “孙叔叔好!”长久和来人打招呼,好奇的看着这位雷达研究员。
    “你也好,早就听说你的大名啊,还是咱们炮兵团出人才。”来人扶了一下眼镜,笑着说道。
    高团抬起手一看表说:“老孙,我可把你带到了,下面的事情你自己说吧,我可要走了,时间不等人。”
    又拿了一包东西递给长久:“这是给你的,尝尝。等下次回来再跟叔喝酒,走了,不用送。”说完高团就大踏步的出门了,只给长久留下了一个背影。
    送走了高团,长久给孙研究员倒了一杯水,问道:“孙工,不知道有什么需要我出力的尽管说。高团就是我父亲,咱们都不是外人。”
    “没把你当外人看,呵呵。”老孙接过茶杯说了一声谢谢,“说实话,这次来我也不好意思开口,知道你们的工作忙。但是事关国家,我也只好厚着脸皮请高团出马了。”
    长久听他说得郑重,也就专心聆听。
    原从长久做了那个简陋的炮兵计算器帮助高团他们在大比武上露了脸之后,引起了整个军旅的地震。
    所有的炮兵都见识到了科技所带来的改变,纷纷打听是什么宝贝有这么大的神通,才让他们了解了长久的计算器。
    只是最为炮兵的正规装备,长久的计算器还有很大缺陷,使用还不大方便。其它部队的能人们打听到高团他们取胜的关键之后,立即寻求替代品,那就是夏普的8100计算器,液晶显示,覆盖了长久土制计算器的所有功能,价格也不贵,150元。不过就是买的麻烦一些,要托那些归国华侨带回来。
    只是鬼子的东西先进归先进,操作还是不方便——编程环境是英语的——需要既懂数学又懂英语的人才才能运用自如。
    因此,研制一部“中文界面”、傻瓜化的炮兵计算工具就成了当时各部队的首要目标。
    78年,全军各炮兵部队各显神通,抓狂般的寻找合作单位,哪怕是野鸡大学和无名研究所,只要是个科研单位都被他们骚扰了。
    不怕不出成果,就怕领导不重视。一时间,炮兵的科技结合成果层出不穷,大大的提高了炮兵装备的现代化。
    没想到长久的一个游戏之作却推进了炮兵的装备现代化,使得炮兵成了当时最先进行现代改造的兵种,这就是后来数字化炮兵的开端。
    由于空军的无所作为,以及战场的需要,炮兵日益成为解放军的决定力量,对炮兵的反应速度尤其有高要求。
    这种要求来源于战场,敌人学习了我军的战术,采用了“游击炮”战法对我军步兵造成了很大威胁。
    因此,炮兵必须在敌人开炮后短短几十秒之内就完成侦察、定位、计算、修正等复杂步骤,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
    只是这是人力所无法达到的,这一条龙操作只能使用计算机控制才能达到目标。
    因此国家特地从英国进口了“辛伯林”炮位侦察雷达,只是新装备的激光测距装备和计算设备不能联网(那时候还没有这个概念),大量的操作还必须手工完成,因此炮火准备的速度最快也就是1分钟。
    孙研究员他们就是受困与此,才来寻求帮助的,毕竟依靠英国进口的东西不配套,而且稀少,因此他们正在搞华夏自己的炮瞄系统。
    “这个比较难啊。”长久皱着眉头说,“我对火控雷达没什么了解,充其量只能在计算技术方面提供帮助。”
    “要得就是这个,说实话我们国家的小型机实在太娇贵了,不适应野外作业,而且计算能力不能达到要求,最好能有制造一种计算机,拥有大型机的速度、微型机的体积,还要抗震防摔”孙研究员开始YY。
    “等等,你说的这种东西肯定会有,不过不可能是现在。”长久笑道,“我正好在做这样的一个研究,不过是通用的,可能达不到你的要求。而且,现在可能分不开身。”
    “这个不用你操心,我已经向总局打了报告,领导同意你在我们所进行研制了。”孙研究员不好意思的说。
    “啊!”长久感到好笑,“原来你们早就全部安排好了啊,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
    “所以我才厚着脸皮请高团来啊,呵呵。”孙研究员脸红了,“其实,你可以拒绝的,我们不强人所难,只是国家确实需要。”
    “没什么,开个玩笑。”长久笑道,“在哪里做都一样,我不会打仗,但是能帮助我们的子弟兵还是很乐意的,什么时候走。”
    孙研究员没想到长久这么简单就同意了,实在有点喜出望外:“越快越好,我们所已经预备好了一切,所有的人员就等你了。”
    “那我和其他人打个招呼。”长久暗想,计划没有变化快啊,不过总不能看着前线的将士冒着炮火冲锋吧。
    ~~~~
    “你要去哪?”虞博士现在贵为国家实验室半导体技术的顾问,皱着眉头问道,“你走了,那你手里的事情怎么办?”
    “只好听天由命了,诺,这里是源代码,您找李梦阳,做videoform他也有份的,让他开发后续版本应该没问题。”曹长久递给博士一张软盘。
    “想做一点自己的事情还真是难啊。”虞博士接过软盘,有点无奈的说道。
    “不一定,焉知非福?现在的状况是无论向哪个方向前进都会有收获,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草长剑倒是自信满满,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哦,我就不相信做雷达能有什么市场。莫不是你想往军工上发展?”
    “现在的民用不就是以前的军工?想开点,技术只是技术。”长久倒安慰起虞博士来了。
    “只要你自己不在意就行了,呵呵。”虞博士也笑了,“祝你早日成功,我们的事业才刚刚起步,谁知道美国人能玩出什么花招来。”
    玩笑般的话倒把长久说得心中一凛,是啊,美国人怎么会安心的让市场被外国人主导,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
    到了研究所,长久才知道他所面临的挑战有多大。
    老孙他们做的可不是一般人干的活,有点像技术试验。反正就是把各国的东西拿来,拆开揉碎了在组装消化,还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数据。
    目前在进行中的任务就是仿制国外先进炮瞄雷达的技术,都没时间彻底消化。
    侦察用的激光测距经纬仪,长久还是第一次见到,据说是我家测量部门借来的。虽说是民用级的,但是和部队里拉皮尺测三角形的传统方法有云泥之别。
    据老孙讲,他当年可是研制了全军第一套国产高射炮指挥仪,所用的不过是442B型计算机,不过只是个花架子,基本上还不如人直接操控。
    ~~~





    正文 七十四
     更新时间:2008…12…13 3:23:43 本章字数:2816

    老式的国产指挥仪使用的是小型机,内存什么的肯定也是磁芯居多,不过说起442来,长久倒有点印象。
    “孙工,团部仓库里那部高炮指挥仪莫不就是你做的?我记得好像使用的就是442B型计算机啊,可惜被拆走了。”
    “呵呵,真是惭愧啊,那是以前年轻气盛搞的半成品。”老孙夸张的笑着,似乎得意者多惭愧者少,“一般我不拿给别人看的,仿苏联的。”
    “那也了不起啊,怎么后来又不搞了。”长久问道。
    “性能不行,太慢了,熟练的炮手比它快的多,而且故障率太高,拉不出去。”
    “哦。”长久了然,磁芯的东西经不起颠簸,理应如此。
    “走,带你去看看咱们工作的地方。”
    好大,这是长久进去之后的第一感觉,四方四正的空间,里面好多人走来走去,忙着自己的事情。
    “乖乖,这好像个大仓库啊,火箭放进来都装得下吧。”长久吐着舌头。
    “你还真说对了,以前这就是飞机机库,战备用的,现在划到我们所了。”老孙深吸了一口气,“闻到这里的气味都觉得心安啊。”
    “那是什么?”长久发现了好东西,“好大一个锅盖啊。”
    “哦,12米雷达天线,航天上用的。”老孙眼睛一瞥说道。
    “火箭上能用这么大的玩意?”长久怎么也想不通航天上会用这么大的东西。
    “没说这东西会上天啊,呵呵。”老孙笑道,“船上的,跟踪卫星的。”
    “远洋测量船!”长久眼睛一亮,“这东西研制好了?做什么用的?”
    “上面的任务,不可说。”老孙微笑,“不过还有问题,就是计算机。”
    “计算机怎么了,不够用吗?”
    “用的还是以前的老系统,路基的还好说,专门搞一个配套工程就行了,可是船上嘛”老孙叹了一口气,“要重新设计优化,尽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什么计算机,需要多快的速度?”长久觉得自己的东西似乎有了用武之地。
    “中型的,现在用的是200系列,目前国内最好的,大概每秒也就二百万次吧。”老孙想了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