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宜室宜家 秋十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宜室宜家 秋十三-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事儿最好不要让他知晓,免得害了他。”

  说着,她从怀中取出一只胭脂盒般大小的锦盒,打开来,里面放置着一枚蜡丸,郑重地交给华灼,并道:“当初六哥将这蜡丸交给我时,是什么样儿,现在还是什么样儿。”

  言下之意,她从来没有看过蜡丸里密封的内容。

  华灼接过蜡丸,低头沉思,十五姑太太的话里,透露出一个更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六老太爷当年只把凤佩交给了华宜人的曾祖父,而蜡丸却一直留在身边,为什么?要知道光只有凤佩,是取不回荣安堂的产业的,还要有蜡丸里藏着东西才行。是六老太爷信不过华宜人的曾祖父,还是担心事有不密,华宜人的曾祖父会被抓回来?他唯恐两样东西同时落入荣瑞堂的手中,这才特意分开保管。

  想了一会儿没有头绪,她也就放弃了,六老太爷已经过世几十年,谁能知道他当时的想法,不管怎么样,这块凤佩和蜡丸都回到了荣安堂,六老太爷泉下有知,亦当瞑目。

  “姑太太,六老太爷的子女,如今何在?”

  有恩报恩,六老太爷对荣安堂有此大恩,华灼自然不能无动于衷,打听其子女的消息,将来若有机会,必定要报偿一二。

  不料十五姑太太此时却神色一哀,旋即露出几分愤恨之色,道:“休要再提,六哥便是被他那两个不肖子生生气死的,你莫因六哥便对他们顾惜,这两个不肖子,只恨六哥心慈手软,当初没生生扼死他们于襁褓之中。”

  华灼愕然,正待追问,却见华宜人悄然对她使个眼色,然后道:“已经不早了,灼妹妹,还是让姑太太早些歇息吧。”

  华灼只得压下满腹疑惑,跟着华宜人一起起身,道:“姑太太,这么晚了,灼儿便不打扰,明儿一早再给你请安。”

  十五姑太太也无心再留她们,挥手让她们去了。

  待出了正房,华灼才扯住华宜人的衣袖,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她原本猜测六老太爷是被荣瑞堂逼死,现在听来,似乎又不是那么一回事,倒教她迷糊了。

  华宜人轻叹了一声,道:“你不知道,当年,六老太爷原本是想把凤佩传给自己的儿子,不料他们……竟为了不被荣瑞堂赶出门成为旁系,就向荣瑞堂告了密,六老太爷当时就被气得病倒,亏得早有准备,连夜把凤佩交到我的曾祖父手上,又派人送曾祖父远逃汝南。此后,荣瑞堂就一直借那两个不肖子的手,逼六老太爷交出凤佩,没几年,六老太爷被两个不肖子活活逼死,幸好当时秦姑老太爷出息了,带着姑太太回娘家探亲,六老太爷与姑太太是一母同胞亲兄妹,荣瑞堂也不敢拦着她去见六老太爷,于是六老太爷临终前,就把蜡丸和凤佩的事情交托给了姑太太,荣瑞堂猜到凤佩在姑太太的手上,就巴巴地把姑太太拉了回去,可是姑太太根本就不理会他们,秦姑老太爷这些年又步步青云,深得圣眷,荣瑞堂就不大敢再逼姑太太了,至于那两个不肖子,六老太爷仙逝之后,荣瑞堂就把他们扫地出门,不知去向了,这次老祖宗大寿,他们也没来,恐怕是日子过得很是不如意,根本就没能力来巴结荣昌堂。”

  华灼听了,只是沉默,直到带着华宜人回到秀阁,才喟然叹息,道:“荣安堂亏欠六老太爷良多,两位叔叔虽是不肖,到底还是六老太爷的骨血,我必要遣人去寻他们。”

  华宜人淡淡道:“你这又妇人之仁了,那两个不肖子逼父致死,怎配为人,我劝你还是早早罢了这念头,小心他们赖上荣安堂。”

  “宜人姐姐,便要委屈你今儿晚上与我同榻了,明日我再让下人替你准备房间。”

  华灼转过了话题,并不与华宜人争辩,她相信六老太爷九泉之下,并不希望两个儿子过得不好,父母之心,便是如此,上一世自己那样任性,可是爹娘仍是宠她由她,哪怕明知因她的任性会使荣安堂失去本家这株乘凉树,也还是照着她的心意去做了。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两位堂叔也不知流落到哪里,能不能寻到还要另说,所以与华宜人争论也无益,等找到了他们的下落,再争也不迟。

  华宜人也就不再多言,看了看秀阁里的摆设,轻轻一笑,道:“这屋子布置得倒也素雅,锦被软榻,哪里委屈了。”

  华灼跟着一笑,对身后两个丫环道:“让厨房送热水来,八秀,你再取一套我的衣裳,让宜人姐姐换上。”

  华宜人的身量要高一些,华灼的衣裳穿在她身上,稍嫌短些,倒是七巧的衣裳与她的身材差不多,但华宜人虽出自旁系,到底还是个正经的小姐,总不好让她穿丫环的衣裳。好在睡觉时穿的衣裳以松宽为主,虽稍短一些,但华宜人穿着也不嫌紧。

  两个女孩儿洗过之后,并肩躺到了被窝里。

  “明儿一早,我让刘嬷嬷替姐姐买几套合身的衣裳,先应付着穿,我这里有几匹好料子,回头咱们自己缝制合心意的,外头的衣裳式样虽新,但总不如自己缝制的衣裳穿着舒服。”

  “不用那么麻烦,有得换洗就够。”

  华宜人显然并不在吃穿,衣裳够穿就行。

  “宜人姐姐……说说汝南的风土人情吧,我还从来没有去过那么远的地方……”

  “汝南啊……那里风土人情与中原差别倒也不大,人要少一些,地少林密山多,更多的是山林中的瘴气,我娘、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是被瘴气毒死的,你可千万不要想着去那里……”

  “最好吃的是粑粑,用糯米做的,放在窝里用香油炸了,起锅后洒点麦糖汁,又香又甜……”

  “那里的女儿家喜欢在身上挂铃铛,但出嫁以后就不能挂了……”

  “我家在山脚下,每天清晨,太阳从山峦处升起,满山满山飘着淡淡的雾气,仿佛仙境一般……”

  华宜人的声音也像她的人一样的,淡而轻柔,仿佛带着一丝丝安定人心的力量,华灼听着听着,睡意就涌了上来,连什么时候睡着了也不知道。

  之后的几天,平静无事,华灼原本还担心老祖宗会派人来把她叫到荣昌堂去,但似乎是顾忌十五姑太太,荣昌堂却并没有什么动静。越是这样,她反而越觉得老祖宗不会轻易消气,恐怕就等着十五姑太太前脚一走,后脚报复就来了。

  看来要早做应对,十五姑太太不可能永远待在她这里不走,年节之前,是肯定要回到江南郡去的,或许她可以跟着十五姑太太一起上路,这样荣昌堂就管不到她了。

  “灼妹妹,姑太太不会带你一同上路的。”华宜人一语戳破了她的美好盘算。

  “为什么?”华灼疑惑地问道。

  “姑太太搬到太液池来住,只是帮你顶住老祖宗的怒火,拖得一段时日,好让你有时间应对,但你要明白,重振荣安堂是何等艰难的事情,你又是女儿身,若无大气魄、大决心、大手段,如何能承担这样的责任,姑太太不会让你依赖她,说句难听的话,姑太太已经这把年纪了,因年轻时吃过苦头,身子骨并不算硬朗,还有几年的活头,她护得你一时,护不得一世,所以老祖宗那里,你还是要靠自己去解决。”

  华宜人跟在十五姑太太身边将近两年,显然比华灼更明白十五姑太太的心思,而且她之所以留在华灼身边,不正是十五姑太太特意安排她来帮助华灼的吗?

  这次的事情,不仅是对华灼的一次危机,同时对她也一样,她需要证明她有足够的能力来帮助华灼。

 第206章 裁衣造饰

华宜人的话,确实如一道警钟敲响在华灼的心中,确实,十五姑太太又能帮她多久?虽说老祖宗也未必能活得比十五姑太太长,但是她总不能事事都依靠十五姑太太,自己的路始终要自己走下去,前途的阻碍,也不会只有老祖宗一个。

  “那么……宜人姐姐认为我该怎么做?”

  华宜人轻轻一笑,道:“妹妹之前就做得很好,难道还要我教吗?”

  她伸手一指荣安堂的方向,指尖在空气中构勒出一个“明”字,又一指大佛寺的方向,构勒出一个“月”字。

  与明夫人结盟,荣昌堂的动向就瞒不过华灼,借苦月大师狐假虎威,她在京中注定会名声雀起,成为诸多淑媛想要结交的对象,这就是华灼目前最大的优势,利用好了,就没有人敢在京中对她下手。

  华灼也笑起来,道:“姐姐说得真是轻松,可不得累着我了。”

  话是这样说,但华灼显然是认真思考起来,明夫人那里,她有一阵子没联络了,二堂兄华焕也没有再登门,不知是个什么情况,看来是得自己主动出击,就派常贵去荣昌堂外头盯着好了,什么时候华焕出门,就把他请过来。

  至于打入京中淑媛圈子,这个容易,明儿下个贴子,把庄静请来,这个女孩儿在京中人脉不浅,认识的大都是官宦千金,有她做个中介,帮着宣扬一下苦月大师给自己名贴的事情,自然便会有人主动邀她,一来二往的,这人脉就建立起来了。

  只是光是仗着苦月大师的名望,做不得长久,要突出自己来,还得靠本事,琴棋书画,她唯擅书法一道,这些日子有些疏于练习,得赶紧补回来,再者,于女红上,便是刺绣了,需得赶着绣些帕子、鞋面、香囊什么的,到时应酬往来好做礼。

  她把自己的盘算跟华宜人一合计,华宜人也没别的意见,只是道:“京中攀比成风,你若要与人结交,还需再备些时新的衣裳首饰,不需多么珍贵,但至少看上去要体面些,不能露了怯。”

  华灼点点头,同样的话,庄静也差不多跟她提过,只是在荣昌堂时,还不曾有什么感觉,想来是当时她没怎么跟那些女孩儿们打交道,所以不曾有所体会。既然庄静和华宜人都这样说,必不会错的。

  “宜人姐姐,这京中有什么成衣铺子比较有名?或是衣裳做得好的裁缝?”

  虽说衣裳是自己亲手缝的穿着舒服,但她对京中流行的款式实在不熟悉,也没得那功夫细细打听去,索性就准备找人定做了。

  华宜人抿唇一笑,道:“我在京中已有数月,倒是略通一些时下流行的东西,若妹妹信得过我的手艺,这缝制衣裳鞋袜的活儿便交给我。”

  “姐姐一个人做?”华灼惊讶了片刻,“那不是要累死姐姐。”

  “噗……哪儿能我一个人做,我只管剪裁,缝制的活儿,还请妹妹请几位手艺好的绣娘来,有五、六个绣娘帮忙,顶多十日,我保证到年节来之前,妹妹每日穿的衣裳不带重样儿的。”

  华宜人既然有这样的本事,华灼自然就得看看她的表现,当下就找了刘嬷嬷来,让她去寻些手艺好的绣娘来。

  刘嬷嬷办事自然不含糊,一天的工夫,她就领了十个绣娘回来,个个瞧着都是端庄白净、本本分分的,似乎都在大户人家做过工,请安问礼十分规矩。

  华宜人见华灼这样信她,自然要尽心力,当场就列了长长一个单子,把需要的布匹、纱绢、皮毛、针线等物全部写下来,旁的不提,光是那绣花针一套便有大小十几根。

  华灼对京中物价还不太熟悉,拿去让刘嬷嬷出去一估价,竟至少得花上八百两银子,这还是抹去零头的。

  “主要是快到年节了,布匹、皮毛这些东西涨了将近五成,不然顶多六百两银子就够用。”

  华宜人一边说,一边又画出几份首饰图,每份图纸都是成套的头面,这还亏得华灼还未及笄,把头面里的钗、簪都划掉了,不然……反正当刘嬷嬷算出打造这些首饰需用的金、银、珍珠、宝石的价格之后,脸都青了。

  “嬷嬷,咱们带的银子够吗?”

  看到刘嬷嬷的脸色,华灼很识相地没有问到底需要多少银两,只问够不够。出门时,方氏给她准备了一千两银子,除了盘缠和日常用度,更多的是准备让她在荣昌堂打点用,后来想想是要跟庄家一道走,又怕会被庄二夫人看低了女儿,临上车时,方氏又塞了一千两给她。

  除了这二千两银子之外,华顼也放出话来,说若需大笔银子急用,可以跟方大掌柜商量着办。京中酒楼的生意那么好,临时抽调,帐上也能有一、二千两银子,所以事实上,华灼可以动用的银两还是相当多的。扣掉做衣裳的那八百两,她还是能打上几套首饰的。

  刘嬷嬷之所以脸色发青,是因为打首饰所用的那些珍珠、宝石,荣安堂的内库里都有,成色也比京里卖的好一些,只是眼下哪里来得及回去取,再加上年节将近,不止布匹、皮毛涨价,这些珍珠、宝石也跟着涨了,而且荣安堂收藏的珍珠、宝石,都是船队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