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十福晋 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十福晋 上-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木格忙谢过九阿哥,却赖着不走。
  九阿哥奇道:“十弟妹,还有什么为难的事?”
  其木格挣扎了半天。才求教道:“九哥,我们在瑷晖也有个庄子,产出还行,我打算将它送给我额娘,就权当是贺礼了,不知道合不合适,该不会让人觉察到什么吧?”
  九阿哥一听,火又上来了,“十弟妹,我知道十弟不管府上的银钱进出,庄子也好,作坊也罢,都是你一手操办的,可是,这些产业可不是你的私房,是十阿哥府的产业,不是你说送给娘家就送给娘家的,你问过十弟了吗?”
  其木格被训的哑口无言,又不能说自己不愿康熙占便宜,毕竟九阿哥可是康熙的儿子,就算让老十来选择,也不见得老十就要胳膊肘往外拐,只好补救道:“今年正好我额娘过整寿,我一直不知道该备什么礼,所以才…”
  其木格想起自己刚才叫九阿哥买下作坊,脸就有些泛红。
  好在九阿哥倒没将两者联系起来,思忖片刻,反而和颜悦色起来:“我也不是怪你贴补娘家,只是这些事你应该和十弟商议商议,想来十弟也不会反对。”
  其木格忙道:“是,我脑子里只想着怎么将产业处理了,却没考虑那么多,多谢九哥提醒,我今儿就给爷写信。”见九阿哥反应如此大,其木格也惊觉自己做得有些过火,毕竟贱卖和白送是两个概念,怎么也该知会老十一声。
  九阿哥此时却象变了个人似的,反而还笑眯眯道:“十弟妹,我知道你是个恋家的,若去了吕宋,这辈子可难得回趟蒙古,你到了那边,可得好好劝劝十弟。”
  英明一世的九阿哥再次打错了算盘…
  而不知道该怎么高瞻远瞩的其木格刚踏进府门,小英子就跑来报喜,糖纸研究出来了,纸张用蜂蜡浸泡后,完全可以用来做糖果包装。
  其木格很郁闷,想了半天才叫小英子正式生产,早日让大白兔(奶)糖上市销售,小英子见其木格不怎么热络,便自以为是的以为其木格思念老十,没心思管作坊,本着忠心为主的原则,小英子决定要卖力为其木格分忧解难。
  因此,在(奶)糖隆重推出后的当天,小英子就给其木格打了个申请报告,请求追加羊膻味消灭小组的科研经费,其木格叹了口气,最终还是在申请报告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一来,不好打击小英子的积极(性),二来,若攻关成功,国人喝羊(奶)总比以后吸食鸦片好,而蒙古部落也能改善生计,反正利国利民啊,其木格可不想让后世将老十归为叛国者。
  而(奶)糖一问世,便受到了有钱人的欢迎,连康熙都忍不住尝了两颗。
  九阿哥很是欣慰,看来这个蒙古福晋很是上道,于是,便主动要求帮着将(奶)糖推销到江南市场。
  这样过了四个多月,连四川的客商也专门进京洽谈销售代理合同,作坊外等着提货的伙计早就排起了长龙,其木格是大大的赚了一笔。
  当其木格老爹乌尔锦噶喇普郡王收到要求追加牛(奶)粉子的信函,以及包装好的(奶)糖后,兴奋得不得了,叽里呱啦的将各路神灵全感谢了一遍,即使其木格在信中还说她将再次去南边呆上两年,其木格老爹也没一丝伤感,反正都在大清地界上,信件往来也方便,不过对其木格提及的另一件事,心中多少有些不快。
  原来,其木格此次也没忘派人去科尔沁,太后的故乡,与科尔沁亲王签署牛(奶)粉子的供货协议,虽然科尔沁的供货量要少些,但其木格老爹还是觉得有些不大舒服,倒不是怪罪其木格,毕竟太后在那摆着,其木格怎么也得卖她几分面子,只是觉得科尔沁亲王凭白得了便宜,让其木格老爹不大痛快,不过好在自己部落里(奶)牛不多,倒也没什么损失。
  乌尔锦噶喇普郡王眼光还是比较长远的,决定不计较牛(奶)粉子的得失,毕竟羊(奶)粉子才是大头,眼看康熙马上又要北巡了,乌尔锦噶喇普郡王决定要趁此机会捍卫自己未来可能获得的收益…
  而京城里,其木格也在给弘暄收拾着行装,本以为弘暄会在出京的路上哭哭啼啼的送别其木格和几个弟弟妹妹,不想,弘暄却要被康熙先行带着出京,去塞外旅游一圈。
  其木格就没想明白,为什么跟着康熙游山玩水,就不怕耽误学业了?
  安安的腿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虽然走路还一瘸一拐的,但完全康复只是时间问题,倒不用担心安安变成长短腿。
  于是,弘暄跟着康熙离京的那日,安安便在宫门外上演了一出水漫金山,生生演绎了一回女儿是水做的。
  弘暄只红了眼眶,还拿出哥哥的派头,叮嘱安安要听额娘的话,别忘了天天提醒弟弟们,他们还有一个哥哥在京里呢,末了还威胁道,“如果他们到时候不认我,我可要找你要个说法。”
  安安一边抹泪一边点头,看得其木格眼泪也直往下掉。
  送走弘暄后,没两天,其木格便带着大队人马缓缓驶出了京城,即将见到老十的喜悦压住了与弘暄离别的伤心,安安也重展笑颜,那三个双胞胎依旧没心没肺的闹着,一点也没意识到他们的未来是否会与其他皇孙有所不同;嫣红三个也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只有其木格,当马车驶出老远后,还在依依不舍的回头看着敦郡王府门前的胡同…
  安玻璃的说5、点来安装,等到现在才来,好处是早早回家更新了,呵呵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多投推荐票和粉红票
  五一节快乐
  


第二百五十二章 人情味

  第二百五十二章人情味
  其木格一出京,十四就按九阿哥的交代给老十送去了飞鸽传书。
  九阿哥跟着康熙去北巡。十四则从西山兵营调回了兵部,与三阿哥、七阿哥一起留守京师。
  在给老十的书信中,十四不仅报告了其木格的行期,还很忿忿的告诉老十,早先迁往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的阿玉奇汗派遣使臣到北京朝贡,康熙决定遣派使臣前往该部慰问。图理琛得到了这么个好差事,于五月二十一日率团出京,他向康熙自荐,却被无情的驳了回来,对老十能走南闯北很是羡慕。
  在吕宋热得想天天泡在水里的老十接了书信后,心情也沮丧了好几天。
  老十不(禁)猜想,若自己没来吕宋,会不会讨着这差事?
  与天天都艳阳高照的吕宋相比,老十更喜欢冰天雪地的塞北,老十很是后悔,当初怎么就没深入沙俄境内呢?
  老十全然忘了,如果他跑到沙俄建立根据地,他有那能力同时对付两个帝国的围剿吗?
  可不堪忍受吕宋闷热天气的老十此时肠子都悔青了,哪还有几分理智,只捶胸顿足的骂自己当初怎么那么没脑子。
  直到接见当地华人代表时,老十的心思都还飘荡在半空中。
  因朝廷在吕宋派驻了水师。驻守着几个金矿,当地的汉人腰杆也直了起来。
  虽说兵油子不扰民是不可能的,但在有外族可(骚)扰的情况下,大清水师便着力与当地汉人打造军民鱼水情,而当地汉人盼星星、盼月亮,好容易盼来了家乡人撑腰,自然也不会傻乎乎的高叫反清复明。
  因此,驻军与附近汉人村落的关系简直可以用亲密无间来形容,仿佛蜜月期永远不会结束。
  因有驻军保护,汉人的日子过得那叫蒸蒸日上。
  是啊,吃苦耐劳的汉人只要给他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他就能叫日月改变模样。
  如此以来,吕宋各地的华人纷纷跑到大清水师驻地的周边地区修建家园,流落南洋各地的一些华人也拖家带口的朝吕宋迁移,短短几年时间,就由当初的两个村落发展到如今官方认可的12个村寨,人口也在短期内激增到了3万人,这也是官方记载的数字,之所以说是官方认可,因为还有许多“非法”移民。
  大清水师见这股移民潮似乎没有衰减的一天,也犯了愁,毕竟就那么两个金矿,驻军人手有限,地盘也不大,新移民自然要朝外围发展,那么不可避免的会与当地土著产生冲突,而朝廷的策略是联合土著。打击洋人。
  因此在两年前,大清政府便开始限制移民,你想移居到吕宋来,好啊,没问题,但你想在水师周围的村寨落脚,那就实在对不住了,没的商量;想在村寨周围建,不好意思,全划为军事重地了。
  而且为了杜绝偷渡客,还在12个现有村寨实行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并对各个村的村长和族长们都晓知厉害,叫他们要配合朝廷的工作。
  老移民也有对策,一面严格执行朝廷的指令,不准新移民落户,一面暗地帮新移民找合适的定居点,于是,在老移民的帮助下,不受朝廷保护的华人村落便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以大清水师驻军为圆点,方圆两百里的土地上,只不过未与早先的12个村落连在一起罢了。
  届此。大清水师才发现,他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人家口口声声说是大清子民,就百十里的路程,若出了事,你还真能袖手旁观?还不如叫他们挨着老村落呢,这样跑起来还能省点力气。
  后来,不知哪个猪脑袋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你说你是大清子民,口说无凭啊,那我还能说你是前明余孽呢,这身份证明得看税收,我只收这12个村子的赋税,那么自然也只负责他们的安全。你想缴税?不好意思,大清国库充盈,这就守着金矿呢,不劳你做贡献;当然了,我没收你的税,自然没义务为你流汗流血。
  如此一来,这些缴税无门的汉人便又开始骂起了清狗,而在朝廷军队保护下的吕宋华人也觉得抬不起头来,可生活的压力还是大过了生命的尊严,这些村长和族长们也不敢与驻军据理力争,只好凭借着私人关系,在同胞有难的时候,备点薄礼,请那些小队长带几个休假的士兵去帮帮忙。
  而老十刚到吕宋的第二天,离驻军100里地外的一个非法移民村落便遭到了当地原生态居民的洗劫,虽然汉人奋起反抗。但还是吃了亏。
  老十高高在上,下面的人自然不会用这等小事去打扰他。
  可隔日,事情便瞒不住了,老十来了个紧急集合,所有官兵取消休假,全部到操场报道。
  可老十顶着烈日在操场上晒了半天,名册上依然还有两百多人没个踪影。
  这周围村寨建的集市离兵营并不远,两个时辰内,就是爬也能爬回来了。
  老十脸上怒气渐盛,要知道这些水师是从广东、福建和台湾抽调的,按理,就算这三地的总兵在各自的大本营狂吃空响,可为了面子,抽调出去的一定是满员的队伍,如今看来,这些人是越发的肆无忌惮了,连脸面都不要了,思及此,老十的心火就噌噌的往上冒。
  广东水师的游击岳传忠是吕宋驻军的一把手,见老十冒着油光的脸越来越吓人,只好如实相告:“王爷,昨天有土著抢了咱们的村子,那个百户肯定是受人所托。带着手下的弟兄去帮忙了。”
  老十火更大了,这些土著人也太不将大清放在眼里了,竟然敢在驻军眼皮子底下动手?!
  于是,在岳传忠的详细解释下,老十总算了解了其中的原委。
  经过一晚上的思索,老十发出了抵达吕宋后的第一道命令:在吕宋的任何人,不分华人和土著,也不管你是不是西洋人,只要给朝廷缴税,皆是大清子民。
  岳传忠瞠目结舌道:“王爷,先前的章程是报备了兵部。朝廷允了的。”
  老十盯着他,道:“爷自会给朝廷写折子,你先将命令传出去,还有,前天抢咱们村子的土著头领是谁?派人告诉他,若是起了纠纷,有商有量的大家都好说,如果他要做野人,爷就派兵屠了他的村子!”
  岳传忠试图劝阻道:“王爷,朝廷的政策是结交土著…”
  老十打断道:“爷有分寸。”
  当然那个土著村落不知道老十是谁,只知道昨天汉人军士跑进村寨大肆回抢了一番,便没好气的将传令兵给打了出去,反正汉人军队在岛上驻扎了好几年,也没见屠过哪个村子。
  于是,老十的折子还没到京,吕宋的一个土著村落便被老十亲自带兵给围了起来,就在老十即将大开杀戒的时候,该地区的最高长官大鬼终于气喘吁吁的赶到,请老十刀下留人。
  接下来,老十自然卖了个面子给大鬼,礼节(性)的与大鬼在村子外的一个大石头上喝了两杯清水,约定两个月后,商谈华人与土著人如何和睦共处,在此期间,双方皆有责任和义务约束自己的臣民。
  当地华人是一片沸腾,纷纷将老十视作救世主,当然,私下里他们也奇怪为什么要两个月后再与大鬼谈判,不过,很快他们便帮老十找到了借口:敦郡王才抵达吕宋,自然要花时间熟悉情况,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