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前传之为爱而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玉皇大帝前传之为爱而生-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短短几秒中居然升的几乎没入天庭那般高大。所触之物瞬间化为灰尘,场景十分骇人。
  烨帝也顾不上什么君子风度,什么以多欺少了,大喝一声:“给我收了这孽障!”
  霎时间,百万天兵天将连同众位神仙一同施法,整个村庄亮如白昼。白色的光焰迎着黑色的魔法,相互碰撞,爆发出强烈的气流,摧毁着周围的树木。柳树精挥舞着枝桠,伸缩之间,将靠近的一切吸食。但是数以百万计的天兵天将一层围着一层的把它困在中间,控制它继续延伸,不时的有枝桠被砍断,每断掉一棵枝,法力就减少一分。
  这柳树精毕竟修行尚浅,寡不敌众,没多久就被降服。其实对付一个区区柳树精根本不必如此大阵势,只怪这柳树精伤得不是别人,是整个天庭的命息。烨帝必定不会轻易放过他。
  柳树精几乎被砍断所有枝桠,奄奄一息的垂着头。
  烨帝势必会将它斩草除根,方解心头之恨。挥手一劈,随着一道亮光闪过,整个柳树化为乌有。只留地面一个光秃秃的土坑,连一点枝叶都不剩下,好像这里本来就什么都没有。
  “回天庭!”随着烨帝的一声令下,众神浩浩荡荡的返回天庭。
  一直在观战的尚音却清楚的看见柳树精在破魂之前,吐出一颗龙胆,被不远处的那座石桥下的坟墓里的白骨吸取。想必,几年之后,必定还是一个祸害,不如就此了断。
  尚音将手中灵石轻轻在面前一挥,白骨的几世光景在眼前一一闪过。
  在窥视这白骨的前世今生时,尚音被深深的震撼了:原来世间竟有此等缘分。在九皇子的几次轮回,居然每次都与这个女子有交集。
  尚音为这个女子与九皇子的缘分感到不可思议。遂开始探寻此女子的来历。当看到女子手腕上的那一串灵石,尚音为之一颤,竟是西界之人!
  定是妹妹阿桑之女!
  本想将白骨销毁的尚音,这一刻却无论如何也下不去手。只好在那白骨前,施法,取出龙胆,方才离去。
  匆忙赶往西界。
  尚音自那日前往东界之后,再未回过西界。不知不觉间已过百年。到了西界,看着仙容已老的西隅,方知妹妹阿桑已经在百年前魂飞魄散,不禁感慨万千。
  尚音哭着对西隅道:“当年我和妹妹受得折磨还不够多吗?为什么要让楚楚的命格和九皇子纠缠在一起。”
  西隅婆婆叹息:“阿音,你以为这是我能掌控的了吗?楚楚自小我就管教甚严,不许向东界半步,不想她再与皇家有半分瓜葛。可是阿楚今年年满千岁,需到人间接受生老病死的历练,才能正式掌管西界。在阿楚下界之前,我去掌管命格的起司里寻阿楚的人世命格,只有第一世会与九皇子在江南相遇,不曾想本该擦肩而过的两个人竟然改变了命格,在此后轮回中,竟每世都有牵连。”
  尚音听后也忍不住唏嘘:“娘,难道这就是命运吗?我们注定要与他们代代纠缠,受情劫的折磨吗?”
  西隅婆婆听完尚音的话,更加忧愁:“阿音,娘不知,娘实在不知造了什么孽,你们姊妹两个已经不幸,今阿楚也难逃此劫。”
  “娘,阿楚的第六世已经转世。而这一世,她将与九皇子历爱而不得之劫。”
  西隅婆婆沉默良久,遂叹息:“难道真的是命运的安排吗?难道我西隅的子子孙孙注定要世世代代受他帝王的无情抛弃,被情劫所伤吗?这究竟是为何?为何?”
作者有话要说:  

  ☆、六世轮回

  第一次轮回,受:朋友背叛之苦。
  起司书记:方书情,阳寿三十三载。死因:斩首,冤死。
  这一世,他是一个京城商户的儿子,名唤:方书情。方书情与柳王爷的儿子柳尚卿自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方书情不愿受官场拘束,一直游戏人生,出入烟柳弄巷,写得一手好诗,名镇京城。为人豪爽,喜好琴棋书画,广结天下文人骚客。
  当下京城最流行的一段话是:风流倜傥方书情,倾国倾城陈楚楚。
  而这陈楚楚就是艳压群芳的京城名妓。
  方书情在一次元宵佳节赏灯会上,与名妓陈楚楚有过一面之缘,自此以后念念不忘。
  不想,好友柳尚卿亦迷上陈楚楚,并昭告天下,大婚赢取名妓。当时在京城传为一段佳话。
  方书情深感遗憾,但依然与柳尚卿情深义重,而与陈楚楚亦成为吟诗对弈的良友。
  方书情父亲因经营不当,终导致家道中落。方书情无奈从此苦读诗书,最后中状元,数年之后,官及宰相之位。
  然,世事难料。
  一直两袖清风,为人清廉的方丞相,最后却以“通奸叛国”的罪名,被满门问斩。一时之间,方家的灭门惨案在京城人人谈之色变。
  “尚卿!为何?我方书情自问问心无愧,你为何要致我于死地?”监牢之中,方书情不可置信的看着昔日的好友,愤恨的问道。
  “方书情,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你不是没有听过。我柳尚卿论才华样貌无一差过你,为何世人却只夸清明廉洁方书情?清明廉洁!哈哈,而今,我就要让他们看看他们的清明廉洁的方丞相通奸叛国!”柳尚卿一副完全是方书情不认识的面孔和语气说道。
  “柳尚卿,算我方书情瞎了眼,认贼做友,如今才落得惨遭背叛的下场。只求你今后不要夜夜噩梦缠身。倘若你能做到心安理得,那么,我方书情贱命一条,死了又何妨!”
  问斩的前一晚。深深监牢之中。从一顶天窗透进来的幽幽月光,清明又冷清。
  方书情独坐在阴暗的牢狱一角,回顾自己三十三年的短暂人生里,上无愧于日月青天,下无愧于百姓父老。自己清清白白做人,不想最后却连累方家上上下下百余口生命陪自己一起赴黄泉。
  冥悬镜前的烨帝,此时陪着方书情一起静坐:“玉儿,此劫便是要你记住,防人之心不可无,纵使是朋友,也会有可能背叛你的时候。百余口生命与你陪葬,这个代价就是教训。
  日明,方书情被押赴刑场。监斩的便是柳尚卿。
  第一世劫难就此了结。
  (后记:斩头那日,人群之中隐隐现一白衣女子,远远看着,在他人头落地的时候,拂袖轻拭眼角的泪珠。隐隐现出手腕上的一串五彩灵珠。此女子,这一世唤作:陈楚楚。)
  (后记二:多年以后,柳尚卿因“收受贿赂”的罪名被革职问斩。状告他的人是陈楚楚。
  擦肩而过的缘分,奈何不知情起何处,缘缘相牵,世世相绊。。。。。。)
  第二世轮回,受:牢狱之苦。
  起司书记:秦晟,阳寿七十八载。死因:病。无冤。
  这一世,他是一个江南小镇上的一个普通农家人,一个穷书生,终日只知寒窗苦读,报国情怀满腹。他叫做秦晟。
  一日,秦晟正在茶馆里喝茶,茶馆里的几位客人,见一女子样貌清秀,遂起调戏之心。秦晟气愤难当,与人打起来。失手之下,用茶杯将一男子打死。
  不想,打死男子乃是镇上县令的儿子。秦晟因此遭来横祸。后因女子倾囊相助,并一再证实,秦晟是为救自己失手打死人的。秦晟才因此免于杀头,却不得不终生在牢狱之中度过。
  牢狱之中阴暗潮湿,气味混臭,终日见不到阳光。初入之时,秦晟极不适应,想到自己饱读诗书,尚来不及报国,就坠入这监牢之中,永世不得重见天日。秦晟心中抑郁苦闷,多次想一死求解脱。但是家中老母怎能承受丧子之痛。于是便一日一日的撑了下来。终日面对着陈墙铁窗,反倒是心里渐渐平静下来。
  那被救下的女子叫做张莹莹,是一普通农家女子。每隔一月都会到牢里看望秦晟,送与食物被褥。
  随着终日不见朝阳的牢狱生活一日一日的过去,秦晟在牢狱之中,心渐渐平静下来,没了功名利禄之心,也没了浮夸毛躁的情绪。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一年之后秦晟终于找到了打磨时间的方法:做文章。
  这文章一做,便如同痴迷般上了瘾,如痴如醉。渐渐的已经分不清白天与黑昼,渐渐的忘却了时间,忘却了身处何处,忘却了所谓何物。完全的投入到另一个世界之中。
  恍惚间六十载光阴已逝。待他七十八岁之时。完成了一册数十万字的《治国论》。后辗转之下,竟传到了京城,皇帝阅后,龙颜大悦:“快将此人寻来!朕愿与他共商国事!”
  朝廷的侍卫来到监牢的时候,秦晟已经只剩下一口气。待来人说明皇上的圣谕之后,秦晟仰天长啸:“此生无憾也!”半刻之后,断了气息。
  冥悬镜前的烨帝:“玉儿,父皇要你记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腹性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后记:秦晟死去,张莹莹将其尸体安葬,并让子孙年年祭拜,以报其恩情。)
  第三次轮回,受:乞丐人生之苦。
  起司书记:张长生,阳寿十二载。死因:饿。无冤。
  张长生家里兄弟姊妹十人。十岁那年,父亲病死,母亲随后撇下他们远走。自此以后,十个孩童沦为街头乞丐,终日靠乞讨度日。
  那年正值天下大旱,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张长生只好带着弟妹到树林里挖野菜,吃树皮。一年下来,兄弟十人,只剩下三人。其余的都被饿死。
  年幼的张长生一边含着泪将弟弟妹妹安葬,一边饿得头昏眼花。小小的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争气,一定不能再让弟弟妹妹饿死。
  可是纵使他万般有宏图大志,也抵不过这世道沧桑。街头每天都有人或冻死,或饿死。他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什么力气做事情。夏天尚可打猎捉鱼,待到冬天,饥寒交迫,常常晕倒在四面漏风的寺庙之中。
  张长生想为城里的大户人家做下人,做苦工,可是总是被人嫌弃,年纪太小,力气不够,饭量又大。
  又过了一年。另外两个弟弟也在冬日里被冻死过去。只剩下张长生一人。
  饥寒交迫的张长生有一次终于忍不住从一个小女孩手中抢了两个包子。原本已经饿得头晕眼花的他根本跑不快,跑了一会回过头去,发现小姑娘并没有追上来。张长生心生罪恶之感,看看手中的包子,再抬头看看站在原地的小姑娘。最后还是一步一步退回去,将包子还给小姑娘。
  “这个给你吃,这个也给你。”小姑娘将包子放到他手中,又将一点碎银给他。然后转身离去。
  张长生愣在原地。
  只记得那个小姑娘手腕上的灵珠真好看。
  那年冬天,张长生没有过去。在三天三夜没有吃一口东西的黎明时分,伴着冬日里的第一缕阳光。死去。
  “玉儿,父皇让你历这乞讨之苦,是想让你记住,活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这世间,并非只有富人,父皇让你体验这饥寒之苦,让你感受到世间贫苦大众的不易,让你懂得身为帝王,解百姓之疾苦,方为明君。”
  第四世轮回,受:病痛之躯折磨之苦。
  起司书记:霍乱笙,阳寿三十九载。死因:病。
  京城霍府,二公子从出生之日起,便残疾,双腿瘫痪。终不能站立。
  霍乱笙,年十七。因双腿有疾,终日宅于书房。或读书,或作画。性情寡淡,渐不过问外事。大有清心寡欲之势。
  其父担忧儿子抑郁,遂自作主张,花钱从乡下买进一女,零泥,明为丫鬟,实为内室,伺候其左右。
  霍乱笙了然其父心思,因不欲拖累他人,遂于一月夜,让零泥趁黑逃走。零泥感念霍乱笙的人品,于逃走次日,又返:“公子,零泥愿终生为奴,伺候公子。”
  霍乱笙双腿有疾,每逢阴雨天气,疼痛钻心刺骨,几不欲生。每及此,零泥总是伴在身旁,为其轻柔腿骨,为其拭去冷汗。
  霍乱笙虽有腿疾,然才思敏捷过人,胸中大有治国韬略,深受圣上赏识,尝受邀御花园共赏花赏月,聊国事家事天下事。
  “乱笙,若无腿疾,于我天圣国来说,将是多么大的一个幸事!”皇上经常充满遗憾的说着。
  霍乱笙更是遗憾。心中自有一番天地,更有上阵杀敌的勇气和决心。然,如今自己,连站立都要靠人搀扶。又常常被病痛折磨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样一副病痛之躯,还谈什么宏图大志。
  霍乱笙,年三十九,于一个风雨交加之夜,腿疾发作,虽医不及,疼痛至死。
  满腹才情,涛涛情怀,随之飘散。
  霍乱笙于恍恍惚惚临别之际对零泥说:“此生病榻相伴之恩,乱笙只求来世相报。”
  零泥自此,一生在霍家为丫鬟,直至七十岁时才返乡下养老,于次年病逝。
  终生未嫁人。
  “玉儿,父皇要让你体味打到一个健康的身躯才是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