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女-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店铺的女主人正在给杀好的鸡褪毛,抬头见了张云,忙站起来,笑着招呼:“大妹子,过来买鸡啊?”看见张云身后的马车,老板娘眼中的笑意更深了,“我这些都是肉鸡,专门宰杀来吃肉的,不是那些肉老塞牙的下蛋鸡。大妹子过来看看!”

    老板娘在围裙上擦擦手,侧了身子让张云过去。

    张云小心的避过有水的地方,往里面走了几步,只见里面的盆里堆放着宰杀干净,白白胖胖的肉鸡。张云掂起一只看看,这肉鸡清理的干干净净,一点碎毛也没有留下,鸡肉肥瘦均匀,个大结实。

    “这多少钱一斤?”张云提了提手中的鸡。

    老板娘笑眯眯的说道:“本来是八文一斤,姑娘今日来得早,我就给你个开张价,发发誓,七文钱一斤。”

    这价钱还算公道。

    “我买的多,老板娘便宜点。”张云道。

    老板娘踟蹰一下,看了张云的马车,问道:“大妹子打算买多少?”

    “一两百只吧。”

    老板娘的眼睛亮了起来,略想了一下。拍着大腿,大声喊:“当家的!”屋里忙跑出来一个年轻汉子。

    老板娘道:“当家的,这大妹子要买咱两百肉鸡呢。你看,咱给她按六文吧。”

    汉子一听。两百只!虽然价格低,架不住买的多,因此点了头。

    六文确实很便宜了,张云点点头,让孙达和孙旺儿抬了筐子下来。

    老板把筐子放到磅秤上,然后一只只的往里面放收拾好的鸡。

    “大哥,你家的称是王家卖的吧?”张云问道。

    老板点头:“正是,当时买的时候我家那口子还嫌贵,想不到用着这么方便。东西往这上面一方就称好了。像这样重的东西也不用抬了,省劲儿。”

    老板娘白了她一眼。道:“我嫌贵?我嫌贵不是还是让你买了。”

    老板忙赔笑:“是是是,还是你好。”

    张云几个在一边看的吃吃乱笑。老板娘不好意思的说道:“别听他瞎咧咧。”

    一个筐子装了大概一百二十只,只好再拿一个筐子。总共数了220只肉鸡,七百多斤,花了大概五两银子。

    老板娘两口眉开眼笑。张云这一个主顾几乎把她的店里的肉鸡搬空了,看来还得进货。

    “大妹子买这么多鸡,不光是自家吃吧?”老板娘问道。

    张云说道:“这是给工人买的年礼。现在买人不多,省的挤得慌。”

    “哎呦呦,我就看着大妹子不像一般人,果然是个大老板呢。你这老板人真是善心,舍得给伙计买好年货。”老板娘恭维道。她眼珠转了一转,问道,“大妹子是不是还得买别的?”

    张云点头道:“正是。还得买一些干货,糖果点心等。”

    老板娘忙道:“大妹子,我有个不成器的弟弟,也在这里。他卖的是海带。虾米,腐竹这些,咱家的东西,实打实不错,要不你去看看?”

    她店里左右没什么东西了。今天可以歇歇,张云买了她这么多东西,她就热心的充当起了向导。

    张云买了一千斤海带,一千斤腐竹,一千斤白糖,并一千斤细盐。这一宗就下去三十多两银子!这么多东西,肯定没办法带回去。不过掌柜说店铺里的货不够,还得回家拿。

    掌柜问了张云家在哪里,自告奋勇的说送货上门。

    张云就说了张氏作坊的位置:“你到了孙家集,一问就行,村里人几乎都知道。”

    当下商议好明天送货上门。张云给了一半定钱,嘱咐掌柜的拿着分称和工具,到时候好给工人们分。掌柜点头答应。

    送了张云出门,掌柜的连连给他姐道谢。

    他姐笑道:“谢啥谢,你是我兄弟,有钱赚不想着你想谁。”掌柜的心中感激,过年的时候给外甥外甥女包了大大的红包。

    旁边的猪肉铺的老板见了张云,忙满面笑容的迎了上来,他眼睁睁的见张云买了这么多东西,必然是个大主顾。

    “姑娘看看,咱这都是从村里收上来的家猪,吃的粮食菜叶,肉质好得很!”

    “石头叔?”孙达在后面叫道。

    老板看了半天,恍然笑道:“达子!哎,老叔我两年没见你,就长这么高了,好小子!”原来这老板是孙家集的。

    “这是咱村里作坊的东家,张姑娘。”孙达道。

    孙石头惊奇的看着张云,赞叹:“呀!张姑娘是咱那里的名人啊!我在县上都听说了,首山村的老张家的老大办了作坊,两个村儿的人都在给你打工。”

    张云笑笑:“过奖了!”

    “张姑娘买这东西是给工人们过年的?”

    张云点点头。

    “原来是给乡亲们吃的,少不得我得挑最好的给你。价钱咱也按最低的算。”孙石头蒲扇般的大手挥舞着。

    “多谢。”

    张云买了一千两百斤的猪肉,让孙屠户明天上午送到作坊去。

    接下来,张云到粮铺买了米面上千斤。接着又买了食用油,点心糖果等等。林林总总花了将近一百两两银子。

    大肆采购一番后,几人驾着车回了首山村。

    将鸡肉和点心糖果放到空房子里,吩咐守夜的人晚上注意点,张云才转了出来。

    作坊的工人有眼尖耳明的,知道东家是去采办年礼了,所以看到这几大车的东西,都高兴的猜测起来。虽然张云是东家,但也是村里的女娃娃,是个小辈。因此有外向的问道:“东家,您刚才那几大车是什么啊?”

    她问的唐突,张云却不介意,笑道:“大娘猜猜?”

    问话的见张云的脸色,哪还有不明白的?忙赞道:“我哪能猜到?不过肯定是东家体恤我们的。”

    “哈哈,大娘且等着,明日你们就知道了。”张云笑着出了作坊。

    张云一出去,工人们就挤在一起叽叽喳喳讨论起来,一个个面上高兴。问话的的中年女子道:“看,我说得对吧。那就是给咱们的年礼。”

    “就你能!”处的好的女伴用指头捅了她一下。大伙儿哈哈笑作一团。

    下午快上完工的时候,管事陈聪氏过来下通知。

    “东家说了,明天上午大家来领年货。下午及后天休息,然后辛苦大家一气干到腊月二十,回家过年。”

    “哇!”大家欢呼起来。今年有了张宇,村里的日子好过多了。

    张云这会儿很忙,她正在村长的家里坐着。

    “村长,我这作坊里明天发年礼。这半年多多亏大家伙儿的帮忙,更多谢村里的支持。虽说我现在还不富裕,但力所能及的事还想做一些。我知道村里有几户孤寡,而且有些家里有上年纪的老人,就想着明天一并给他们送些年礼。我来是想问问,村里都有几户孤寡,还有多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村长听得直感叹:“真是个仁义娃娃啊!”村长赞叹张云,心中也还有一些自得,若不是两年前他收留了这家人,现在村里的村民日子也不能好过这么多。可谓结下善因得善果。

    村长回屋里拿了人口簿子,翻看了一遍,递给张云,说道:“村里共有孤寡四户,一户是李老汉,家中一老一小;一户是陈聪氏,一个寡妇一个小孩;一户是陈老汉,今年五十七,但是无妻子儿女,且腿脚有些不便;还有一户是两个老人,儿子打仗死了。”

    “余者六十岁以上老人还有十一个。”村长自豪道。在古代百姓平均寿命不过五十多,首山村有这么多六十岁的长者很值得骄傲。

    张云看了看,诚如村长所说。她把人名念了一遍,跟村长对号。确定没有出错,也没有漏掉。就说道:“明天的年礼除了给工人的,还有这些人的。这些人除了领到和工人一样的年礼,还有额外的一些米面。请村长派人通知他们,明天去张氏作坊领东西。”

    村长抚掌大笑:“中!”他家里也有一个七十岁的老母亲。

    张云就要回去,村长喊住了她:“云丫头可去孙家集?”

    张云摇头,不懂村长什么意思。

    “老叔也是那么一多嘴,你听听就罢。咱这作坊也是建在两村子交界,还有许多孙家集的在这里工作,若是给他们村的孤寡也记上,可能好一点。”

    原来这样,看来古代的人情世故自己还得多历练历练。

    “多谢村长提醒,张云年龄小,想的太少。”要是因为一点年礼让作坊里的孙家集工人不满意,就太不值了。“我这就去孙家集看看。”

    村长捋着胡须微笑,这丫头,是个懂事的。

    ps:

    多谢各位书友支持,飞天尽量努力更新。
069 发年礼
    张云先回家里,提了一篮子鸡蛋,又拿了一块丈余长的蓝棉布盖在上面,才往孙家集去。

    若是再加上孙家集的,那年货可能就不够了。路过作坊的时候,张云让孙达骑着马去县城把她买东西的店铺再逛一趟,让那些老板明天多预备五分之一的量。

    给了孙达一两银子,嘱咐他若是回不来就在县城过一夜,多余的算是补贴。孙达领命而去。

    看门的就剩下李老汉,旁边是他的孙子瓜蛋儿。

    “李大爷,你这天天让瓜蛋儿跑着玩儿也不是个事儿啊?”张云跟李老汉家比较熟悉,有话直说,“您有没有想过让他去读书。”

    李老汉慈祥的看着瓜蛋儿,笑道:“不瞒云丫头,老汉我也攒了一些银两。你看我们住的房子为啥不翻修,为的就是省钱让他读书。以后有出息了,不受那地理刨食儿的罪!”

    张云连连点头:“您说的是,我打算过罢年就让小峰去跟孙家集的冯先生读书。”

    “那敢情好,到时候让他们一块儿,也好结伴!”李老板笑眯眯的说道。

    张云出了大门,仍旧往孙家集去。

    到了孙家集,一路问过去,就到了村长家里。孙家集的村长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须发皆白。张云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村长连忙把她迎到堂屋里。

    村长夫人给她到了一碗热茶,张云谢过,喝了一口,里面加了不少糖啊,真甜!

    “孙家集有这么多人在我那里工作,我来看看也是应该的。”张云把篮子递给村长夫人。村长夫人推辞一番,才接受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别的村民吃饱饭了,孤寡也得顾上。老人操劳了一辈子。更得敬重。”

    孙村长听得感慨,道:“你这丫头真是仁义人!”

    孙家集比首山村人多,共有孤寡六户,六十岁以上老人十个。

    张云记在本子上。请村长通知他们明日去领东西。

    村长一直送她到大门口才停。

    忙活了这一圈,张云回到家过了年就得太色已经发黑了。过了年就得送小峰上学堂,所以张云对他的功课抓的越来越紧,让小峰好一阵郁闷。眼下快过年了,张云忙得很,小峰也轻松了许多。大姐虽然管的松,小峰却很有自律性,每日里把应当练得字练完,背完诗,才去玩耍。

    第二天孙达一大早就回了作坊。向张云汇报说话都带到了。工人们早早的就到了作坊,还有那些领东西的孤寡,家里帮忙拿东西的,小孩儿看热闹的,也都挤在院子里。熙熙攘攘,跟赶集一般。

    张云命人把昨天带回来的东西抬出来,放在前面。

    “东家,可以开始了吧?”有人问道。

    “发!不过得等会儿,东西还没到完呢。”红梅没好气的说道,“急什么急。”

    难不成还有?!人群里炸开了锅,一个个高兴的满面春风。有那沉不住气的。索性站在大门口,等车来。

    过了一会儿,听门口的人道:“来了来了!”

    外面咕噜噜过来几辆大车,是海带腐竹等干货,还有白糖食盐等回来了。人群登时沸腾起来了,看来东西真不少。

    这边沸腾还没下去。又听到:“又来了,又来了!”

    油铺的油车慢腾腾的驶了过来,众人老远就闻见一股香油味儿。虽然都吃过饭了,还是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接下来,点心铺的马车。粮食铺的粮车一一过来。

    这些老板相互看了,一个个赞叹这家好大方,然后把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