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12-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沃特斯在他有关墨西哥历法的那本书中曾尝试写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在最近几年被从描述2012学说的书本中删去了,理由是它们与2012毫无干系,是干扰因素。沃特斯实际上曾研究过玛雅传统。他自己对玛雅本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他在研究中收集到了关于玛雅传统的一些细节知识,这就使得他对长计历理论和周期结束理论得出一些深刻见解。比如,他很清楚13个伯克盾周期是大时代学说的一部分。这个结论很容易得出,而且很多玛雅学者,比如戈登·布若斯顿(Gordon Brotherston)和伊瓦·亨特(Eva Hunt)等,都很支持该结论,并对其进行探究。
  沃特斯还总结道,13个伯克盾周期对天文学也有重要意义。为此,他对周期循环终点日期进行了占星学的阐释。该阐释是基于该日期的行星星象以及一位占星家对它的估测提出的。遗憾的是,沃特斯周期结束日的学术渊源(科的那本《玛雅》)当中有一个缺陷,这就导致他在计算循环终点日时出现了错误。奇怪的是,沃特斯在《墨西哥之谜》中引用了《哈姆雷特的磨坊》(Hamlet’s Mill)这本书,但是却似乎忽视了书中间接提到的岁差直线模型。沃特斯的书第一次谈到周期结束日这个问题,因此可以说2012学说是他发起的。周斯结束日理论播下了一颗种子,但却未能开花结果。沙瑞尔的书则将人们的注意力从长计历理论转移到1987年那个特殊日子。与此同时,2010迷因经泰伦斯和阿奎勒斯的传播不断朝其他方向发展变化。后来,科的书经过再版,将周斯结束日改正了过来。这样一来,沃特斯的理论就显得无关紧要了,而不管书的再版出于何种目的。不过,1990年我在科罗拉多博尔得(Boulder)参加一位占星师的座谈时,听到他引用了沃特斯的占星图。
  对2012学说渊源的各种追寻之间并不一致。1976年,皮特·汤普金森(Peter Tompkins)写了本书,名为《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Mysteries of the Mexican Pyramids)。他在书的最后几页简略提到2011这个年份。他写道:“通灵者说蛇族人一定会在2011年返回地球,帮助人类建立一个大时代。”皮特·巴林(Peter Balin)是一位艺术家、旅行家。1978年,他的《羽蛇神的飞行》(Flight of the Feathered)出版了。书中也点出了2012天文观测的必要性。这就为玛雅历法成为教学游戏以及神谕做好准备。巴林的这本书说服力强,充满诗意,有点模仿沙瑞尔的写作风格。它展示给我们塔罗牌式的神谕,供精神追寻者学习、研究。书中对2012体系的艺术性展示促进了20世纪90年代阿奎勒斯创造的梦语神谕的出现。二者之间有很大相似之处。

弗兰克·沃特斯和《墨西哥之谜》(2)
巴林也简要提及了2004年(已经发生)和2012年将会发生的金星凌日现象。后来瑞典人卡尔·卡勒曼(Carl Calleman)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巴林对金星凌日这一现象进行了详细图解,并对事实作简要讨论。他提出,这种现象大约每130年发生一次,在2012年7月就会出现一次。有趣的是,虽然是巴林指出了这一事实,但接下来的任务是阐释玛雅人是如何得知会发生金星凌日这一现象,以及该现象是如何唤起墨西哥宇宙论中一个已为人知的主题的。举个例子,羽蛇神神话中提到晨星金星从太阳中重生。每当太阳和金星在地平线下汇合时这一现象就会出现。它每584天发生一次。金星凌日现象是更为精准也更加少见的地平线以下太阳和金星的汇合现象。每逢这时,行星金星就会从太阳前穿行而过。巴林在其参考书目中列出了沃特斯的《墨西哥之谜》。他提到周斯结束日将在2011年12月21日到来。这是对沃特斯引用科所犯错误的部分更正。从上述这些例子中可以得出,截至1980年,很明显有好几本已出版的书中提及,或者说更全面地对周期终点进行了探究。
  在我对2012方方面面的接触和研究过程中,我不由自主地发现早在很早以前,我的生活里就一直交织着这些人和2012迷因。我清晰记得1976年时我朋友乔的父亲在阅读《墨西哥之谜》。他告诉我那本书描述了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发明的一种历法,它将在2011年结束。我听了后不由得感到震惊。几年后,我开始研究,看到了沃特斯的书。1976年的夏天我在科罗拉多州我叔叔家的野营地里度过。我帮他们干活,在落基山脉的流星陪伴下野营。有时候我们晚上会围坐在篝火周围,听老嬉皮士讲神话和鬼故事。一天,我正在帮叔叔倒垃圾箱。这时,老嬉皮士把我叫过去,给了我一本沙瑞尔的《黎明之王:奎兹尔科亚特尔》。1985年,我们搬到科罗拉多州。在那里我阅读了麦肯纳兄弟(两人都出生于科罗拉多,并在那里长大)所著的《看不见的地貌》。1986年我偶然接触到阿奎勒斯的《上升中的地球》(Earth Ascending),紧接着是芭芭拉·泰德洛克(Barbara Tedlock)的那本内容丰富、了不起的《时间和高地玛雅》(Time and the Highland Maya)。
  一直以来,弗兰克·沃特斯的书都陪伴着我,《戴面具的神灵》(Masked Gods)、《霍皮人之书》(The Book of the Hopi)、《南瓜种子点》(Pumpkin Seed Point)和《山的对话》(Mountain Dialogues)。我非常喜欢沃特斯,一直想见见他。以前,在每年夏天离开博尔得的日子里,我都会远足去新墨西哥城陶斯附近的班德列尔国家纪念区(Bandelier National Monument),并在那里宿营。不远处就是梅撒维德(Mesa Verde)悬崖寓所和查科峡谷(Chaco Canyon)。陶斯北部,弗兰克·沃特斯在阿罗约塞科地区(Arroyo Seco)的家也在这附近。1988年8月,我一时兴起,去陶斯附近沃特斯的家打算和他见面。我和他的妻子芭芭拉交谈,在庭院里停留了一段时间。只不过他出城了。他的那本《墨西哥之谜》虽然由于一个明显的错误受到忽视,但是它仍然不失为研究2012现象早期的一项重要的探索成果。
  

20世纪80年代的精神物质主义及以后(1)
到了1980年,美国文化领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对性和毒品的自由探讨取得了突破,紧接着又是对秘传教义和东方神秘主义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越南战争以及经济危机都使人们大为震惊。70年代末期,迪斯科舞厅成了社会的主流。随着嬉皮士渐渐转化为雅皮士,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保守生活方式。到了长达12年的里根—布什时期,发生了暗杀事件、1982年的经济衰退并以海湾战争结束。
  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领域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大众化深邃思想的研究曾经风靡一时;比如艾伦·瓦茨(Alan Watts)的《禅宗的方式》(Way of Zen)。然而,这些研究后来却被呆板的励志书籍和时髦(且昂贵)的会心团体取代。每十年就有一批好书问世。但是,20世纪80年代的大体趋势很明了,那就是迎合忙碌的大众,用人们会感兴趣的方式来营销古老的智慧教义,使它成为“得来速”的快餐,只不过是精神快餐。1981年,莎莉·麦克琳(Shirley MacLaine)的心灵传记《孤立无援》(Out On a Limb)问世了,书中暗示了这样做的一种方法。以心灵为主题、讲述个人成长历程的书籍,如果其中的主人公很有名而且很受欢迎,那么这种书就会很畅销。最终,人们认识到丑闻也好,大肆渲染也罢,都能提高一个人的知名度。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阿奎勒斯时代和新时代精神物质主义的崛起恰恰处于同一个时期。精神物质主义是指一种将古代永恒智慧作为励志基础的流行做法。这些古代的智慧深深吸引着婴几潮时期出生的一代人,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类似体裁书籍的典型。诚然,阿奎勒斯是一位非常富有远见的作家。他的作品结合了多种因素,有卡洛斯·卡斯特内达(Carlos Casteneda)作品的优秀品质,赛斯(Seth)的开导性作品,罗伯特·弗鲁德(Robert Fludd)神秘的艺术,巴克明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LSD的费解性,还有少许默林(Merlin)的吹箫元素,以达到美妙效果。阿奎勒斯和他的兄弟伊凡(Ivan)是双胞胎,伊凡是位诗人。阿奎勒斯从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他的博士论文后来出版了,名为《查尔斯·亨利和心灵美学的形成》(Charles Henry and the Formation of a Psychospiritual Aesthetic)。不久之后,他的《曼陀罗》(Mandala)问世。这本艺术性书籍非常畅销。阿奎勒斯用他拿到的版税在奥克兰买了一套房子。我们可以从他的书中看到这位艺术家、神话创作家的不断进步。他最近写的自传提供给我们更多的细节。1979年之后,阿奎勒斯的构思迅速发生了变化。那时“他酗酒达到登峰造极,13年的婚姻生活即将破裂,他的整个生活也即将崩溃”。1975年,阿奎勒斯《转化之景》问世了。这本书非常成功,吸引了很多读者。阿奎勒斯称之为自己的力作。这本书与1984年那本《上升中的地球》大相径庭。后者主要是关于宇宙图解和一些创意推断。
  《上升中的地球》是沿用巴克明斯特·富勒提出的综合想象力进行构思的。此外,这本书还将DNA、《易经》以及玛雅神圣历法联系起来。1985年阿奎勒斯在博尔得的科罗拉多大学教书时,曾从墨西哥邀请过一位名叫赫伯兹·蒙(Hunbatz Men)的玛雅日期保管者来校交流。自此,两人之间建立了友谊,这为后期他们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包括阿奎勒斯思想向墨西哥的传播。随着沙瑞尔的和谐汇聚日期渐渐逼近,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了一些事情。舞台布置好了,幕布拉开了,阿奎勒斯款款上台。沙瑞尔还在专注于和谐汇聚日期的研究工作,那时他在丹佛附近曾作过一次报告。 txt小说上传分享

20世纪80年代的精神物质主义及以后(2)
崭露头角的新时代出版商Bear & pany对有关玛雅传统的方方面面都深谋远虑。它和阿奎勒斯进行合作,原因在于阿奎勒斯1987年写的那本《玛雅效应》(The Mayan Factor)。这个出版社是由激进的基督神学家马修·福克斯(Matthew Fox)和其他人共同创立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芭芭拉·航德·克洛(Barbara Hand Clow)开始经营Bear & pany。在她的经营下,该出版社成为了昴宿星通灵书籍以及大众美国本土学说的出版通道。这是克洛自身的专长,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她鼓励出版的形形色色的书中看到。当然有一个例外,那就是1995年问世的《昴宿星日程表》(Pleiadian Agenda)。这本书记载了有关2012思想的大杂烩,芭芭拉本人没有公开推崇过。之后出版的《美国本土药物麻醉剂》(American Medicine Cards)神谕对Bear & pany公司造成严重打击。芭芭拉·马西尼克(Barbara Marciniak)所著的《黎明的带来者》(Bringers of the Dawn)也是如此。
  马西尼克的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光子带(Photon Belt)_光子带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区域,在可见光谱内辐射强烈的电磁射线,并且进入高频不可见光,甚至包括X射线,它是银河系磁流的一部分。一种说法认为,在2012年,正好是冰河时期的一个周期,人类将进入光子带,其中一段时间将会急速冷冻,没有阳光,恐龙就是在这种时期灭亡的。——编者注)。光子带这个概念定义很模糊。正是有了光子带,地球经过光束或者说能量束的现象才变得更为形象。一般认为光束来源于银河系中心。地球在穿越太空的时候会进入能量剧增的地带,从而将我们和昴宿星内次元高速通道连接起来。这一现象意味着什么,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猜测(有时候光线也被认为是横扫太空的)。这个话题巧妙地和不明飞行物以及麦田怪圈融为一体。光子带景象不仅宏大而且极具创意,比如和外星人交流、互访,本种族人思想的开化,以及蜥蜴外星人的接管等等。
  把光子带概念稍作更改,就成为阿奎勒斯《玛雅效应》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阿奎勒斯在书中把更改后的这个概念和2012联系起来,称之为“星系同步”(Galactic Synchronization)。我们可以从布莱恩·斯威姆(Brian Swimme)对《玛雅效应》的介绍中发现,从天文学角度而言该如何解释银河系光束:
  当今的天体物理学将这些光束描述成密度波,这些密度波横扫银河系,进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