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问道-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认路。明朝时马真一隐修于王刁洞,时隔百年后的清朝,有人在关外曾经遇见过他。

寻访终南隐士(8)
在马仙洞的旁边我见到了李道长说起过的他们的小广场。他们在山上辟谷,数月不下山,烦闷时就坐在“小广场”上眺望山下,这个地方海拔在两千米以上。王道长从不足巴掌宽的石头棱上走过去,在一本书一样大小的石头窝上坐下去。他的腿没法盘起来,只能垂在悬崖上。风从山崖上吹过来,我很担心王道长被风吹下去。我的脚开始发软,连想给王道长多照几张照片的想法也打消了。
  王道长说他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曾经吃松针、喝泉水二十多天。李道长他们在山洞中辟谷常常是八十多天,只喝点泉水。第一次听到人不吃任何食物,只喝清水可以坚持八十一天。我尽可能发挥了想象,还是想不通这个原理。不过在古代修真成仙者,大多都经历过餐霞饮露,服气辟谷,最后羽化飞升。
  像李道长那样,王道长也走过不少地方,在来华山之前他曾在武夷山的山洞里住了六年。那时候他并没有师父,他只想住在山洞里面,他太喜欢修行生活了。在那里他服气辟谷连续十九天,最后体重只剩下五十斤。家人将他拉回家后不久,他又偷偷出走了。到现在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了。
  他还有老父亲和六个兄妹,可是只有他一人背负着传承香火的责任。他说家还是不要回去的好,一回去就永远再难走出这一步了,虽然他也时常想念他们。在华山,人们都叫他王医生,因为他认识四百多种草药,并懂得它们的用法,为很多人治好了病。他说药其实遍地都是。懂得了,万物都是灵草,不认识,全都被当柴烧了。药有南药北调,北药南调,南方人吃北方产的药效果更好,它们是互补的。
  他说修道难在肝胆相照,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李道长与王道长就是这样。修道重要的是有一颗虔诚的心,这个很重要。
  修道在一个阶段,死了心就无事可做,吃饭睡觉,也无德,也无修,大道至简至易。以前吃的苦是了以前的业,等到那些事做完了,人空下来了,一切自然。世人习惯了忙碌,闲下来反而会心发慌,隐士们的清闲让世人羡慕。
  自古以来,出现在华山隐士们食谱上的都有:松针、松脂、云母、黄精、灵芝、伏芩、何首乌等。有的人吃了黄精之后,七天可以不再吃东西,它会改变人的身体,一般吃后一年后有小变化,十年后有大变化。云母经过炼制以后才好吃,好的云母是白色的。
  华山白石是用药之后烧烤来吃才美味,只要修行到一定层次,自然有因缘得到那些方法。在一个长着松树的石洞里,王道长向我展示了他们密制的黄精,那些乌黑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就是他们的食粮。他说,坚持服食那些黄精,你就会发现身体一些微妙的变化。关于服食黄精的妙处,只有这些栖居白云之上的隐士们知道。
  我一直想知道,曾经住在王刁岭对面山洞里,煮石头吃的焦道广的秘密。王道长告诉我,焦道广煮石头用了一种叫地榆的草药。我很想建议我们也如法炮制,烧白石来吃。因为很小的时候,我就对石头的味道充满了遐想。
  松针茶在阳光充沛的山坡上。将春天新绿的松针采下来温炒后,用纸包起来。或者直接阴干,又是一种味道。王刁岭的水从山顶上流到洞前的石窖里,因为山岩上有小松树的缘故,水是碧绿色的。这样的绿水煮出来的茶,带着山上雨季的味道和松针的清香。

寻访终南隐士(9)
王道长建议我可以采些华山的松针下山,他说端阳节那天采的松针最好,那一天百草都是药。这些松针有时也会出现在他的茶杯中,他说茶也会喝醉。任何东西都能醉人,执着是一种障碍,但又是一把利器。世间人用得多,修道的人用得少。
  下山路过山神庙,我看到了先前留给山神的那个苹果。从路上看过去是个完整的苹果,拿起来发现苹果只剩一半,靠近山神庙的那面留下鸟啄的痕迹。我在心里谢过了那只善解人意的鸟之后,分享了那半个苹果。
  在山下,我与王道长稽首道别。王道长住在华山峪口的河流对面,那里有一个山洞,一圈篱笆,一架用树枝搭建的四面透风的厨房。翻过一页时空,在那个地方应该是另一位修行者消瘦的面孔。
  【伍】
  时隔几个月,在我已经快将住在碧绿的河流上的王道长忘记的时候,我又一次走进华山的烟岚中。这一次我先找到邹通玄道长,他是华山道教协会会长,全真教华山派掌门,住在十二洞。我说我来问道华山,他说他只是为修道人服务的,没有什么。山上的情况他都很熟悉,可以给我推荐几位。
  坐在邹道长的房子里,窗外是云雾中的大上方。曹祥真道长每年冬天会住在那里,她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多年以前一位国家领导人来到华山,曾经邀请她去北京,她谢绝了。在她以前,李会长住在那里。他在几个月前的一百岁寿诞后已经仙去了。
  在更早的时候,大上方还有很多隐者,他们中有八仙、唐玄宗的妹妹金仙公主、全真七子中的马丹阳,以及刘伯温。
  我问邹会长有没有见过传说中的隐者,邹会长说曾经见过披散着白头发到处走的女子,身份不得而知。我想那一定是毛女,有书记载有人曾经在清朝的时候还见过她。前几年在华山的后山,有采药人曾经看到过隐世的高人,胡须过膝,见人就走开了。协会的刘道长一行带着干粮,在丛林中穿行了三天都没有找到。
  在武侠小说中华山以剑术名动天下,我问邹会长华山剑有没有真正的传人。他说听人说外界有。华山也有习剑的道长,但没见过流传下来的华山剑谱。有人建议可以将华山剑从外界找回来,邹会长认为一切都要随缘,不必执着。他说天下已经有少林、武当,这些已经够了。
  在协会,我了解了山上的一些修行人。在北斗坪住的石道长,他自号太素山人,已经苦行多年;在青柯坪,有年轻的闻道长,他喜欢采气,辟谷,煮泉。
  喝了邹会长的茶,我开始爬通往北斗坪的路。在毛女刚来华山的时候,她就在山上拜北斗七星。大地上所有人的生死都由北斗掌管。在毛女之后,王常月道长来到华山,据说他在山上的一个石头台上,每天朝拜斗姆神,多年以后斗姆下降。在道教史上王常月是全真教中兴之祖,他擅长搏击之术,并且高寿一百六十岁。有人将他列为数百年来武林宗师,据说在百年中挑战者无数,但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对手。
  当我跨进北斗坪的石头门时,几个工人正在敲击石头,这里也许正在经历数百年来难得一见的复兴。几十年前*的余波将这里的建筑全部摧毁了,只剩下石头洞。
  工人中有一位,是满身补丁的道人,他站起来招呼我喝水。他说自己住在这里已经二十多年了,虽然自号太素山人,太素是物质的开始,他说住在这里只是度过百年身,道是不能轻易说出来的,我们说出来的话已经离道远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寻访终南隐士(10)
二十多年前,他遇到了自己的师父,师父一生经历奇特,但很少与人说,多年来他与师父几乎没有说过多少话。入道前几年,几乎全部要干活,师父很少说话。有些人跟随师父多年,最后还是离去了。
  有足够耐心留下来的人,才有可能有所得。很多人终其一生要传的就是那么一点点东西,也许就是几句话,道不是随便传给人的。
  工人们干完活,石道长带我爬上山顶看云。云雾从山谷里升上来,沿着山崖向苍穹升腾。山中的人们把山叫云梯,云上升的时候都是攀着山往上走的。没有云雾的时候地上的事物还有分别,美和丑,高和低,但云雾升起来的时候一切都没有了。这些云水来自苍穹,复归苍穹,能量周而复始。
  我想去大上方,石道长指向北斗坪对面的云雾之上。
  下山时,路过九天玄女的住址……九天宫,王道长是那里的住持。闻道长大部分时间在九天宫背后的雪花洞闭关,常常半年见不到人。上次他还不愿意与我多说几句话,这次他显然健谈多了。
  他说我们这宇宙十方一切众生都是道的化身,都是道的一份子,分化出来却归不了根,修道就是回归到那个本原。当你自身的正气与道一致时,你可以自由把握造化,驱使雷电。
  据说闻道长以法术见长,但他从不多谈法术。
  在希夷峡对面我遇见程道长,他在看着慈航庙的香火。他才出家不久,想学习道医悬壶济世,弘扬大道。他说这些年他一直在为修道作准备,多年前他就有归隐山林修道的想法。他用了十多年攒了些钱给父母,然后上山了。今年冬天他将在这个漏雨的石头庙里过冬,这里的香火很少,他不得不从道协领些大米度日。山上的日子看起来苦了一些,但这也是修道的过程,他很愿意带我一起爬大上方。
  涉水过河,上大上方的路是几十米的一段绝壁。脸贴着石壁开始攀登,爬上一口井一样的石洞,大上方的路才算走了一小半。当我们坐在白云上的时候,大上方到了。上面竟然有菜地、泉水,以及碾盘。曹会长这个季节不在山上,屋子里一位老居士在看房子,他说他在练功夫,有太阳的时候就对着吞太阳。我们问没有太阳怎么办?他说“吞灯泡”。我们笑得喘不过气,我们没有听说过这么奇怪的功夫。
  大上方的海拔接近两千米,上面有一个山谷,我想去找伯温洞,但云从身边弥漫过来的同时,雨便来了,周围瞬间变成了小瀑布。我们不得不踩着雨水返回,当我们回到山谷的时候,云雾慢慢上升到山顶上去了,它们即将完成升华。
  我回到玉泉院,十二洞的刘道长在那里等我一起喝茶。当蒸腾着白气的碧绿茶汤都倒进肚子后,我起身告辞。临行,刘道长送我一张纸,上面描绘的是河图和洛书,它们是中国文化的发端。我们约好下次爬上毛女洞去听琴,我们对毛女的琴声充满了遐想。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南怀瑾谈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1)
南怀瑾谈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
  今天上午来了,看到老和尚带领大家在修行打坐,我赶快避开了,怕打扰到你们。总觉得你们这一代人,比我们当年活泼得多,连规矩威仪都不懂,好像一点恐惧的心理都没有。这样怎么能修行打坐呢?真的替你们担心害怕!
  不过这话说回来,大家还是要把中国的古文学好,这样就能够看得懂佛经了。为什么我讲古文要学好?大部分的佛经都是唐宋时期翻译的,宋朝以后翻译的佛经就非常少了。现代人连这个古文佛经都看不懂,你还怎么学佛法呢?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所以,我常常对出家的朋友说:唐宋时期的出家人,都是受人尊敬的,上至皇帝,下至贫民百姓。李白、杜甫、韩愈、苏东坡这些文人,还包括历代的皇帝,都有很多和尚朋友的。在那个时代,交一个和尚朋友,和现在交一个大科学家朋友是一样的光荣。
  现在,我香港的家里,经常有出家同学出入。有人就警告我,让那些出家人少到家里来,尤其正月不准来。我晓得,他们的意思是正月看到光头,今年倒楣,会输钱的。早晨起来看到和尚尼姑,唉!糟糕了,今天一定倒楣。有些人就“呸”这一下,你以为吐口水,他就是说破这个坏运气。
  以前出家人身份那么高,今天却这么低,这要怪只能怪自己。从南北朝开始,中国古代的宪法规定,出了家的人见到皇帝可以不跪。它的原因是什么?唐宋时期的这些出家人,他们的本事比进士、状元都大,文化素质很高,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还有正、草、隶、篆四种书法,样样会。而且还懂世人都不懂的佛法。而今天呢?
  不证菩提,不起此座
  听说这里新修了禅堂,要打七。所谓打七,就是七天当中专门用功,参禅学道。为什么要七天专门用功呢?打七的传统,是从中国唐代禅宗以后开始的,目的就是四个字:克期取证。就是指在自己指定的时间内,非成佛证道不可。譬如本师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先修“无想定”三年。一个人要把自己的思想完全关闭三年,我们能做到吗?我们夜里叫你马上睡,有时候还睡不着。以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和福德,他把自己的思想关闭了三年,得到了这个定。
  他又去找另一个老师,学非想非非想定,也修炼了三年。做到了以后,又去找新的老师。可是印度所有大师,他都学完了,没有人可以找了。自己一个人跑到雪山,就是现在尼泊尔的北面、西藏的南面。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