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丛书-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时,佐藤信渊也懂得,仅仅这些还不足以成事,他指出:“欲经营域外,必先强盛内地,若其根基不牢,即便枝叶繁茂,亦有摧折之患。故需讲清日本全国之地理,阐明山海之形势。”他提出了建立新的以“王都”为中心的全国行政区划方案,认为当时的江户是建立王都的理想之地,江户应改称为“东京”(后来江户果真改为东京),而浪华(今大阪)则为“西京”,作为“别都”,此为东西两京,然后设立十四省府。认为这样一来,全日本即可令行禁止,“征服他邦”之事才能提上议程。“东西两京既设,《经济大典》之法既行,全国人民既安,物产开发,财货多贮,兵粮满溢,武器锐利,船舶充足,军卒训练有素,而后方可兴海外之事也。”
  接着,佐藤信渊进一步论述了如何“攻取”中国的方法和步骤——
  经略他邦之法,宜从薄弱处攻取。当今世界万国之中,皇国最易攻取之地,非###国的满洲莫属。所为何也?满洲之地,与我日本之山阴及北陆、奥羽、松前等,一水之隔,凡八百余里,相对而望,可知满洲为容易侵扰之地。侵扰时应以防备薄弱处下手,西有防备时则扰东,东有防备时则扰西,如此必令它东西奔走相救。在左奔右走之间,必可窥知虚实强弱。而后可避实就虚,避强攻弱。未必动用大军也,暂时可以轻兵骚扰之。满洲人有勇无谋,###人胆小怕事。稍有敌情,则兴师动众,令人困马乏,财帛糜费,不待言也。何况由###王都至满洲海岸,复来往去,沙漠辽远,山峦险峻。所以皇国征讨之,仅隔一百六七十海里,如顺风扬帆,一昼夜可抵达南岸。无论由东还是由西出发,舟行均甚为顺畅。若###人以大众防守,我国军士则窥其空虚之处,乘虚而入,即取之也。如此,黑龙江地区,将悉为我之所有。得黑龙江诸地后,宜施产灵法教,大施恩德于北方夷人,使之抚纳归化,对彼之夷狄行使皇国之法,抚纳统辖而逐渐向西渗透,则取得混同江(指松花江——引者注)一带亦容易也。再得吉林城时,则###、鞑靼诸部必闻风而动,依附归顺焉。若有桀骜不降者,则兴兵讨之,此亦易如反掌也。鞑靼既定,盛京(今沈阳——引者注)亦危在旦夕,###全国必为之震动。故皇国征讨满洲,成功虽或早或晚,但终归皇国所有,此乃必定无疑也。且不仅取得满洲,###全国之衰微亦自此而始。
  

数百年前日本民间文化人的(4)
既已取得鞑靼,朝鲜、###随后可图。兹述其详。满洲之最北端,有条大河,名曰黑龙江。此大河入海之处,与我虾夷之唐太岛仅十余里海水之隔。此处距###的王都北京城七百里,如飞脚疾走,凡###十日即可到达。然至###以此地为枢要,在名曰齐齐哈尔之处构筑城池,由###北京派来将军一名,率军卒镇守。故唐太岛北部,###人居住者不少。彼处位于北极出地五十五度之外,气候寒冷,谷物难生。土人以鱼类、鸟类、草根、树皮等为食,与我虾夷人无异。又军士之食粮,又须自###内地遥遥搬运来,常以食物缺乏所困。故此地喜爱米谷甚于金玉。而我奥羽及古志等诸州,盛产米谷,常以食之不尽至腐烂为忧。以有余而济不足,符合产灵之法教也。今运送北州之余米,储藏于虾夷诸港,由青森省与仙台省出军船与人员,于虾夷诸岛操练水军战法,并使其逐渐开发唐太岛北境,经年累月,便可习惯于寒冷风土,另派清官及精明商家,与彼国土人通商交易,多施酒食,取悦当地夷狄,宣示产灵之法教,教化土人,使其归顺。然后接近黑龙江,大施恩德,让利让惠,输送米谷,虽云交易,不惟盈利,以醇酒与美食相赠与,彼土居民必抚纳也。凡有血气者,无不知感恩戴德,何况人类乎!彼等原以草根树皮为食,而代之以皇国粮米,彼等饮马奶以为宴乐,而代之以美酒,谁不欢喜而心悦诚服也?不过三年,四海平定。###人探知夷狄诚服于皇国之法教,必严禁与皇国通商。夫《经济大典》云,产灵神教,乃救济世界万国苍生之法,然有人竟敢抗拒之,实乃天地之罪人也。……以皇国有余,济彼土之不足,是乃奉行天意。然###人拒绝之,其暴虐何甚矣。《尚书》云“惟天奉民,惟辟奉天”,奉天意而正万国之道,自开天辟地始,即是皇国专务也。于是乎出兵黑龙江,以行天罚,以救苍生,使其免于沉溺于恶俗之中。(第55~60页)
  甚至连日本各地在“攻略”中国时的出兵顺序和作战分工,他也替后人安排妥当了——
  至于出兵顺序,第一为青森府,第二为仙台府。因开发唐太岛经年,二府之兵已习惯寒冷风土,可做先头部队,由黑龙江出发,以军船驶进西南部“考米尔河”、“塞肯河”、“伊尔河”、“亚拉河”等地方,或者登陆施土人以谷类美酒等,以抚纳夷狄。或者将屯兵之要塞尽数烧毁之,将敌兵击毙之,对防守严密之处,则不必登陆,而以大炮、火枪轰射之,骚扰其海岸;对防守空虚之处则见机渗透,或战,或以食物安抚夷人。
  第三为沼垂府,第四为金泽府,此二府出军川数十艘,抵达朝鲜国以东之满地,即“萃林河”、“亚兰河”、“库里因河”、“纳尔肯河”等岸边,与青森、仙台等地的兵士会合,共商计策,以骚扰敌国为主。以上四府的兵力七八千人,于满洲八百里海岸周旋,伺机登陆,各显其能。如此不用四五年,则令###人大为困窘,终至放弃满洲,黑龙江各部,可悉为我所有也。由此逐渐向松花江推进,攻陷吉林城,安抚收纳夷狄,再攻盛京。
  第五为松江府,第六为萩府。此二府凭众多之军船、载火器大炮,抵朝鲜国东海,以经略咸镜、江原、庆尚三道诸州。
  第七为博多府,其兵力凭众多军船抵达朝鲜国南海,袭击忠清道诸州。朝鲜既为我松江与萩府之强兵所攻,困于东方一角,南方诸州,必有空虚之处。而我直攻之,尽显大炮、火枪之妙用,诸城必闻风溃逃。乃取数城为皇国郡县,留置清官及六府官员,施以产灵法教,厚待其民,而使其归化之。由此处再出军船,于渤海边时常耀武扬威,以骚扰登州、莱州滨海诸邑。此处距###王都北京较近,###全国必为之鼎沸矣。又,青森、仙台、沼垂、金泽四府之兵力,自其本省渐次增加,以成大军,直攻盛京,且鞑靼诸部之夷狄皆已服膺皇国之恩德,大军一旦总攻###,盛京必不能守。况我以武器炮术之妙,无坚不摧,自不待言矣。盛京既不能守,而北京亦岌岌可危也。清主必败走陕西,或不走而防守北京,但皇国雄兵即已席卷满洲,攻陷盛京,节节取胜,直达山海关,令智者无防守之策,勇者无迎战之法矣。
  第八为大泊府之兵,由琉球取台湾,直达浙江各地,经略台州、宁波等地。###人强敌当前,远近之难皆不能救,诸城必皆悲叹连连,弃城奔走,溃不成军,又如何防御我火攻之法耶?惟杀人应谨慎从事,不用三炮(水战炮、行军炮、防守炮——引者注)利器,以安抚教谕即可降之也。……
  第九为亲征。而必以熊本府之兵相从焉。而欲亲征,必先端正各方皇师之形象,探得所谓清王一筹莫展之时,而后渡海出兵。先头兵力,直冲江南地区,速取南京应天府,以此为临时皇居。征用###人有文才者,作大诰,周示天下,痛陈清主如何崇信邪魔左道,蔑视天地神意,拒绝皇国法教,不恤民情,得罪皇天,不示天罚无以救度苍生,云。对归顺之###人,则人尽其才,选用加官,封明室子孙朱子为“上公”,使其祭祀先祖,大施恩德,以抚育###人民。若能启用此策,十数年间,###全国悉可平定矣。(第61~65页)
  这样,一份完整的“###经略”即征服中国的方案就制订出来了。佐藤信渊甚至还对日本入主大陆后的方针政策作了阐述,认为“鞑靼、###既已统一,更应宣示产灵法教,除万民疾苦,多建神社,祭祀皇族诸位大神;兴校办学,启十科人才,日夜用功,不敢怠惰,子孙永续,光宗耀祖,奉行天意,坚持不懈。如此,全世界各国皆为皇国郡县,万国君长悉为我之臣仆,则不言而喻也。”也就是以神道教来教化中国人,将中国人“皇国化”。
   txt小说上传分享

数百年前日本民间文化人的(5)
佐藤信渊一介平民书生,竟然能在19世纪20年代就亮出了征服中国的系统而又远大的“秘策”,其狂妄的野心和构想的周密,都令人触目惊心。聪明如佐藤者,深知自己的这一秘策和构想不会很快被采纳,更不会很快实施。但他一开始就视自己为先知先觉者,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阐明古道”的大业,即宣示日本人的神圣使命。自命“当今之世,可以阐明古道者,舍我其谁也?”然而又感到当时“举世皆浊,无人知我,所殚精竭虑,谁能解我心者!只待明君出世,而后见用也”。只有把实施希望寄予未来,希望“将来之英主,有鞭挞宇内之志向者,先读此书”。果然,《宇内混同秘策》在问世之后,不断再版,逐渐成为日本对外侵略、特别是对华侵略的思想渊源之一。40年代初,当日本全面入侵中国,并向整个亚洲推进、企图建立“亚细亚共荣圈”的时候,佐藤信渊的“宇内混同”论被一些人视为经典。1937年7月,东京大同馆书店重新出版了单行本的《宇内混同秘策》的校注序本,鸨田惠吉在该版本的序中写道:“也许有学者以为佐藤此书及其言论是痴人说梦,殊不知佐藤在本书中所说的一切,都确确实实得以实现了。如今皇威越来越得以发挥,国运越来越昌盛,江户改称为东京并成为帝都,现在已发展为拥有七百万人口的世界第二大城市,另外,台湾、朝鲜及桦太的一部分已经纳入我国版图,使国土成倍增加,南洋诸岛更成为我国的海上生命线,满洲也成为我国的大陆上的生命线,这些都是信渊在明治维新约半个世纪前提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世相的更新,信渊所说,在非常时期的今天,在国策的推行、准战时体制的整备方面,都有非常吻合的地方。想到此,就对他那透彻的、具有先见之明的观察、千古卓绝的识见,不禁油然而生敬意和赞叹。”
  三、幕末维新志士吉田松阴等人的祸华之心
  佐藤信渊之后,出现了不少同调者,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外侵略的思想主张。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藤田幽谷、岛津齐彬、桥本左内、真木保巨、吉田松阴等。例如,幕府末期因反对幕府而被杀害,后来被尊为“维新志士”的桥本左内(号景岳,1834~1859)在1857年就在一封信中,主张将满洲、朝鲜“并入”日本,说日本应该“将美国作(日本的)一个东藩,变西洋为我所属,使俄国为我小兄弟”。日本幕府末期的另一位所谓“志士”真木保巨(真木和泉,1813~1864)1861年3月在一篇“上奏案文”中写道:“我国居大地之元首,以地理之利,向四方伸展甚为方便。若一世不能成就,则自今日起制定其规模,向东向西伸展至何处为宜,应早定夺,以遂天祖、列圣之御志,唯此,始可谓天子之孝也。”
  图4吉田松阴像明治维新的先驱吉田松阴(1830~1859)是幕府末期日本侵华理论构想的代表人物。吉田松阴在幕府末期反对德川幕府统治,开办私塾,著书立说,鼓吹天皇中心主义,宣扬日本国体的优越性在于天皇的存在,倡导忠君爱国。他因如此“勤王”而遭幕府嫉恨,终被投入监狱,并在二十九岁时被杀害,死后被维新派人士封为维新志士和民族英雄,他的著作言论也成为日本明治维新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之一。他在监狱中写了一本书,名为《幽囚录》(直接使用日本式的汉文写成)。在这本书中,他指出日本处在世界强国的包围圈内了,面对这样的形势,他指出:“夫水之流也,自流也;树之立也,自立也;国之存也,自存也;岂有待于外哉!无待于外,岂有制于外哉!无制于外,故能制外。”而为了日本帝国的自存自立,必须首先“修武备”,造舰炮,然后对外扩张:
  日不升则昃,月不盈则亏,国不隆则替。故善保国者,不徒无失其所有,又有增其所无。今急修武备,舰略具,炮略足,则宜开垦虾夷,封建诸侯。乘间夺多加摸察加、奥都加,谕琉球,朝觐会同,比内诸侯,责朝鲜,纳质奉贡,如古盛时。北割满洲之地,南收台湾、吕宋群岛,渐示进取之势。然后爱民养士,慎守边围,则可谓善保国矣。不然,坐于群夷争聚之中,无能举足摇手,而国不替者,其几欤?
  在此前的《幽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