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掘真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掘真相-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随后近两个月里,王培荣没有等来答复。
  7月6日傍晚,他开始在网络论坛发帖,揭发“全国最荒淫无耻的区委书记和全国最牛的黑恶势力”。文中描述了董锋的种种劣迹,还公布了此前寄出的举报快件号码,可供网友查询。
  那晚,王培荣“一个通宵到处发帖”。
  7日凌晨,一网站的站长看到举报材料,遂编发文章“江苏徐州:区委书记演绎荒唐‘一夫二妻’制”。一些网站予以转发。
  8日上午,市纪委秘书长赵兴友和干部谢晓东前往王培荣处做笔录。此后,徐州市常务副市长李荣启到校与王培荣见面,作出两点说明:董锋的问题是严重的;举报的渠道是畅通的。
  据悉,徐州市纪委成立了董锋专案组。
  9日上午,徐鸣通过手机短信,对举报人王培荣说,“知道了,我们了解处理”。就在这一天,董锋被停职。
  10日,徐州市委常委扩大会议通报了董锋的问题。列席的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一位负责人,这天下午受委托向王培荣传达了会议精神。
  11日,董锋遭到免职。17日,董锋被正式“双规”。
  调查期间,市纪委陆续从举报人睢传侠手中调取了部分证据。

网上曝光区委书记“一夫二妻”(2)
一网站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董锋7月7日试图通过一名记者传话,要到北京请自己吃顿饭,给点“小意思”,然后“处理”掉该网转发的有关举报材料。
  “结果,等来的是董锋落马的消息。”
  荒唐书记的荒唐事听到本报记者提起董锋,一位徐州律师当即表示:“董锋作恶太多,经济问题太大。个人生活方面太烂,而且作风霸道。”
  这位律师指出,自己经手的多起案子,背后都有董锋的影子。但他仗着有权有势,十分嚣张。
  董锋东窗事发,在徐州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记者的采访并不顺利,许多人三缄其口。
  一些采访对象对董锋的涉案金额莫衷一是。举报人王培荣和另一人士都告诉记者,董锋仅受贿房产少说也有十几处。
  徐州市纪委一办案人员说,由于该案仍在侦查阶段,董锋的犯罪情节、涉案金额等不便对外透露。可以肯定的是,“经济问题和作风问题都有”。
  董锋是徐州的名人。用一宣传部门人士的话形容,他就像文学名著《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从底层爬上来的人物。
  据了解,董锋生于徐州农村,12岁成了孤儿,上有两个兄长。他1977年参军,1980年与公社干部之女睢传侠结婚。1981年退伍后,曾任苹果园会计、种牛场场长、镇党委书记等。1995年当上铜山县委组织部部长,2000年就任泉山区区长,2006年任区委书记。
  睢传侠说,董锋个人作风极不检点,情妇先后有支某、王某、黄某、陈某等。
  早在1994年,董锋就与称呼自己“三叔”的支某发生关系。董锋还强迫妻子观看他们*,不看就报以拳脚。这种“一夫二妻”的同床生活长达数年。
  陈某比董锋年轻22岁,但他们长期以夫妻名义同居,“在当地处于半公开状态”。2006年5月起,董锋就再也没有回家。
  情妇黄某1999年生下私生子,就是关于这个孩子,陈某曾向“我亲爱的老公”董锋写下承诺书。她以“爱妻”的名义落款,日期是2004年12月6日。
  陈某写道:“我向你保证,一如既往的(地)爱你、疼你,不再提以往的问题。永不再提,一切以夫妻和睦为基石。相伴到永远,爱你一生。既往不究(咎),以全新的心态迎接新生活。对于孩子,我会用仁慈的心去善待。象(像)亲生儿子一样待,只会更好。以上承诺,时效到永远。”
  睢传侠说,随着官位越来越高,董锋“每次回家都耀武扬威”,不止一次对人讲:在徐州还有我董锋办不成的事情?
  据她举报,董锋利用批地的权力疯狂受贿,有房地产开发商甚至在南京购房送给董锋。他还公开对开发商表示,谁不出个十几、二十万元就别想拿地。
  在董锋担任铜山县委组织部长时,睢传侠多次向县里反映情况,均不了了之。丈夫多次吓唬她:“北京、南京、徐州我都拿钱买通了,你敢举报,我一个电话,就叫你坐牢。”
  举报人屡遭恐吓8月30日,徐州市纪委秘书长赵兴友告知王培荣,董锋及其情妇陈某均已被批捕,进入司法程序。
  但在王培荣看来这只是“暂时的胜利”。他对记者说:“我一直担心的是能不能真正查下去。”
  因为举报,王培荣本人曾遭殴打,生活和事业均承受压力。他还不止一次接到恐吓电话。“有时我感到灰心,家人也提心吊胆。”
  “有人给我抹黑,说我是泉山区不安定因素。可我是‘逼上梁山’的。” 。 想看书来

网上曝光区委书记“一夫二妻”(3)
“董锋被‘双规’一个月左右,徐州市纪委就把材料移交给市检察院,可称为快速,但是否会影响办案质量?”他表示,由于董锋在当地的势力盘根错节,希望案子能交由更高一级纪委查处。
  眼下,睢传侠也有同样的担心。董锋停职之后还给她打电话,希望被他抛弃的妻子能出面作伪证,把网上的照片说成是合成的。
  董锋是一个“双面人”。一方面生活作风长期不正,存在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在各种会议上喊反*“很坚决”。今年4月,他在全区纪检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党政部门要准确把握十七大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提出的新要求,把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的基本要求贯彻到泉山反腐倡廉建设的具体实践之中。提出了四个“紧抓不放”:一是紧抓不放廉政教育这一基础工作。要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重点,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自觉抵制*。二是紧抓不放制度建设这一根本措施。三是紧抓不放监督这一关键环节。四是紧抓不放惩处这一重要手段。重视和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严肃查办土地违法、虚假招标投标、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等方面案件,并针对案件暴露的问题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达到查处一案、治理一线、教育一片的效果。
  根据泉山区纪委6月17日发布的信息,“泉山区董锋书记提出‘四抓四促进’,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他对部分机关干部的作风问题提出了严厉批评,强调“奖要奖得怦然心动,罚要罚得刻骨铭心”。
  这也许是董锋最后一次在作风问题上教训他人。
  而区委书记董锋的名字最后一次登上传统媒体,是在6月21日。《徐州日报》一篇谈解放思想的专访稿中,董锋提出“三看三想”,其中“一看一想”是“看干部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和作风建设情况,想一想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
  也许他当时没想到——半个月后,他就成了网上名人、阶下之囚。
  网络反腐作用正面大于负面
  文/  张国
  几年前开始关注举报人王培荣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说,“他是一个执著的人”。
  虽然举报帖的命运,大都是失踪或淹没在信息海洋里,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王培荣并不气馁。
  他反复重发,让那些帖子就像野草一样一茬一茬出现。他记不清开过多少个博客,这处被*,就转战另一处。
  “我不怕。”这位力学副教授对记者强调。
  记者使用搜索引擎发现,这些帖子并不像一些举报信那样石沉大海,多少还能留下痕迹。
  姜明安认为,王培荣靠的不仅是不屈不挠的意志,与他善用各种制度和非制度资源是分不开的。
  “王培荣在维权过程中交替使用复议、诉讼等制度化途径和通过媒体、网络曝光、向党政领导反映、向专家学者求助等非制度化途径,造成了对侵权者的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姜明安对本报记者指出,王培荣采用了网上实名举报的方式,敢于将举报材料公开接受监督,即使不可能字字准确,至少也值得重视。
  徐州市纪委董锋专案组一办案人员告诉记者,根据调查,针对泉山区委书记董锋的一些举报材料,存在失实之处,一些情况仍需核实。
  姜明安说:“只要基本事实准确,应当允许出现一些错误。举报人不可能有力量和手段,做到完全准确无误。”

网上曝光区委书记“一夫二妻”(4)
由于网络上存在着捏造的事实和造谣诋毁,姜明安认为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对这条渠道加以规范。“整体来说,网络反腐的正面作用要大于负面作用。”
  他还认为:“网络民意对主流媒体监督的缺位作了弥补,是另一种舆论监督。
  ”
  第一个发布王培荣举报材料的网站负责人说,徐州迅速拿出处理意见进行查处,让民众感受到了网络反腐的强大力量和效果。
  通过王培荣对董锋的监督,一网络反腐人士认为,董锋迅速落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对网络舆论的日益重视。
  今年6月20日,*总书记回答网民提问时指出:“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有评论认为,这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民意的高度重视,给无数的中国网民“转了正”、“打了气”、“撑了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上网观察民意,这让网友们感到振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网民已达亿。
  另据检察机关公布的信息,一些地区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中,来自群众举报的线索高达80%。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慕平前不久透露,北京检察机关重视从博客、论坛和媒体上筛选有关职务犯罪线索。
  “反腐必须利用网络渠道”,姜明安说,“有时正规通道被卡住,网络至少是一条重要的辅助渠道。”
  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肖扬曾公开表示,司法与媒体、网络的关系日益重要。必须对网络上有关司法的消息作出及时反应,以正确信息引导公众,以真实信息抵制虚假信息,树立法律和司法的权威。
  实名上网的湖南省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也认为,在信息日益公开化、行政日益透明化的今天,对于网络上的那些“不太入耳”的言论,只要是不违反网络文明公约的,采取简单的封、堵、围、盖等做*越来越失去效力,甚至会适得其反;及时公开信息、正确引导舆论才能争取工作的主动。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介入,既要正确对待,又要引导规范。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管委会主任项宁一,在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论文《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的传播应对》一文中指出,在互联网时代,“只处理、不报道”或“先处理、后报道”,或者试图封锁消息,既不符合党和政府的要求,实际上也难以做到。
  举报*区委书记董锋时,王培荣在帖子里对江苏省副省长、徐州市委书记徐鸣说:“您可能不习惯我把内容公开到网上,没有关系,慢慢来,多了就习惯了。我在探索如何通过网络与领导交流的有效方式,百姓如何对领导有效地进行监督。”
  让他高兴的是,市委书记显然重视了自己的呼声。
  本报记者在徐州采访时,遇见一位在当地投资的人士。一年以来,她为了一事上访,东奔西跑,身心俱疲,不禁向记者感慨:“漫长的上访,老百姓根本玩不起。”
  “我也准备上网。”她说,这是受了董锋案的启发。
  刊发日期:2008…09…01
  记者手记:
  互联网绊倒荒唐书记2008年11月13日,《徐州日报》一篇长文的最后,有行不为人注意的小字:“会议追认通过了市委常委会关于开除董锋党籍的决定。”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网上曝光区委书记“一夫二妻”(5)
董锋是谁?徐州市泉山区原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版在这一年9月1日独家披露了董锋的“事迹”,使他成为全国性的新闻人物。这名官员涉嫌*不必多说,生活作风也令人瞠目,不但坐拥多任情妇,还曾逼迫发妻,经年累月旁观他与情妇的丑行。
  发妻忍无可忍,找到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王培荣,请这位当地知名举报人帮忙。
  王培荣通过常规渠道举报,但石沉大海。他改为上网发帖实名举报,效果明显——董锋很快向市委承认错误,接受调查。
  8月27日下午,我接到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主任吴湘韩的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