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宝宝培育方案:育儿枕边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3岁宝宝培育方案:育儿枕边书-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儿童过敏元凶之一,所以最好在家庭中最好不要使用这些东西。
  

几种常见身体感觉发育状况(8)
?抱或背
  这段时期的宝宝,基本上已经能控制自己的脑袋了,这时,大人就不必像宝宝刚出生时那么小心地抱他了。
  此阶段,抱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双手放在孩子的腋下,把孩子抱过来。抱起孩子后,你可以把他放在前臂肘弯内,或把孩子靠在自己的肩上,或在孩子大一些后,后背和头颈强壮起来时,可以把孩子放在膝上,一只手横在孩子的身后。
  孩子到了4~5月的时候,大多数父母都可以靠托住孩子的一侧臀部抱孩子,托住哪侧臀部由家长的习惯而定。你可能渐渐形成自己抱孩子的方法,同时也应考虑到孩子的舒服的程度。如果要走远路,最好是把孩子放在后背兜里或前吊带里,这样省力而且安全。
  在这阶段,我们抱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防止后背扭伤,你应该学会保护好后背的方法,抱起孩子时,不应双腿站直只要弯下后背,这时整个力量都会集中在后背上。最好的方法是挺直后背,弯下双膝,让大腿撑起重力。
  如果要把此阶段的孩子放下,则要注意,不要像以前那样小心,可以采用抱起的方法放下孩子,也可以一只手撑着孩子的上身,护着孩子的后背和臀部,另一只手扶着臀部。如果要把孩子放在高椅上,双手扶住孩子的腋下,让孩子的双腿自然垂下,正好放在座位与托盘之间。
  怎样,学会了吗?下面就带着你的宝宝操练一番吧!
  ?外出
  3~6个月的宝宝,往往不愿意躺在床上了,他们喜欢大人抱着走出家门,这时大人可以每天抱宝宝到室外看看,保证孩子2~3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可以把宝宝抱到人多的地方(但要避开流感等传染病流行期和接触带有传染病的大人和孩子),看看更多的人,更多的新鲜的东西,高兴的时候还可以试着让宝宝“练习”一下新学的走路的动作。也可以为他找些同龄小伙伴,增加他们活动的积极性。要知道,扩大了活动范围,就会使宝宝有更多的活动机会,更多接触他人,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而且更有利于身体活动能力、社交智能、听觉器官、视觉器官等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也为今后站立、行走打下了基础。
  另外,也可以经常抱宝宝到户外,作一些空气浴、日光浴,或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冷水浴等等,这对增强宝宝的身体素质也很有好处。但冬天除外,每天应有至少两小时的室外活动。
  另外,在户外玩耍,要注意防蚊虫叮咬,因为宝宝由于新陈代谢旺盛,稍一活动身上便会出汗,特别是天热时。汗液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做三甲胺,这种物质会不断地从汗液中散发出来,而蚊虫对这种气味特别敏感。所以,儿童很容易被蚊虫叮咬,尤其是在夏季更为明显。除了容易被蚊虫叮咬外,孩子在夏秋季节外出野游时,也容易被蜂蜇伤。对于蜇伤,家长应引起重视,因为如果蜂毒进入血管,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在夏秋季节,家长一定不要轻视昆虫叮咬和蛰伤对孩子的危害,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预防蚊虫对孩子的叮咬。
  育儿金点子:在带宝宝出去玩耍时,一定要注意观察活动场地附近是否有蜂群活动,见到有蜂群或听到嗡嗡声,要离开,或是绕道而行。如果有蜂在宝宝的头上盘旋,可用白色毛巾包在头上,蹲下不动,通常蜂会自行飞走。千万不要用手或衣物抽打蜂。
  ?看护
  一般在宝宝3个月之后,很多妈妈都要上班了,所以就必须要请新的看护者来照顾宝宝了,但是宝宝却在这个时期学会认生了,尤其是近6个月时,很多宝宝对陌生人开始躲避,怕医生、护士和保育人员,也怕新来的保姆,将脸扑向妈妈怀中,害怕或者哭闹,但是能记得,不住在一起的熟人,如爷爷、奶奶及有来往的亲朋。所以妈妈如在此阶段要上班,就应及早安排,早请保姆来,慢慢与宝宝接触,待保姆和宝宝熟悉之后,妈妈才能上班。
  同样,对于新的看护者的选择,还是要注意遵循以前的做法,要安全、负责任、有爱心才行,否则,这对于宝宝及家庭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3~6个月宝宝的基本健康护理(1)
?健康体检
  意义: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可以了解宝宝的体格生长发育情况,并且还能及时发现宝宝的身体异常情况,使一些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另外,在定期体格检查时,还能从保健医生处得到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了解许多有关孩子喂养、护理、卫生保健和早期教育等方面的新理念,促使宝宝更加健康的成长。
  方法:宝宝做体检时,应检查的项目有:测头围、胸围、身高,称体重,对宝宝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测试。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项目检查,如医生会摸摸宝宝的脖子,看有无斜头、淋巴结肿大的状况。会听听宝宝的心跳速度及规律性是否在正常范围,以及有无杂音。会检查宝宝有无疝气(一用力会突起)、淋巴结肿胀。男宝宝检查阴囊无水肿(睾丸下降到阴囊),女宝宝检查大###有无股起或有无分泌物。会继续追踪有无体关节脱位的状况等等。
  育儿金点子:宝宝出生之后若有湿疹或脂漏性皮肤炎的状况,约在二个月左右就会消失了,但之后有一直抓脸、甚至皮肤龟裂的状况,则要注意是否为异位性皮肤炎的孩子。
  ?接种所需的疫苗
  3~6个月婴儿需接种多次疫苗,如第4个月时,妈妈要带宝宝至医疗院所去复查卡介苗是否接种上了;并且还要在第3、4、5个月时注射百白破三联混合疫苗;乙肝疫苗要在第6个月时,再注射一次;脊髓灰质炎疫苗要在第3、4个月时注射第二、三针。
  宝宝在出生满6个月时就要注射流脑疫苗,一般基础针只注射一次,但在流行地区3个月后要复种一次,第二年必须加强一次,才能维持有效的抗体水平。
  此疫苗与乙脑疫苗一样是有季节性的,流脑一般在2月到4月份为流行高峰期,因此流脑疫苗在这之前1个月~2个月时注射,注射后7天~10天可化验出血清内出现保护性抗体,2周~4周达到高峰,这时正好进入流脑流行高峰期,抗体起到保护作用,使宝宝不得病。
  大部分地区还在l 1月~12月份注射流脑疫苗(北京地区在12月份),如果宝宝在9月份已满6个月,要等到12月份才注射流脑疫苗;如果在12月份注射流脑疫苗期间宝宝才满6个月,那就要等到下一年的12月份才能注射。
  接种流脑疫苗后的反应比较轻微,偶尔有人出现短暂低热,有些大孩子(8岁~12岁)偶尔出现过敏反应,即在接种后的十几小时皮肤出现疱疹等,此时应请医生诊治。注射局部可能出现红晕和压痛,一般在24小时内消退,不用特殊处理。
  3~6个月宝宝可能患的疾病及护理
  ?婴儿肥胖的预防和护理
  病症:如果宝宝体重比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小朋友的正常数值超过 20%,就应该属于肥胖了。导致宝宝肥胖的原因,主要是家长片面追求营养,导致营养过剩。宝宝进食量过多,尤其是甜食、零食过多,主食超量,再加上运动量少,饮食中所含热量长期超过身体的正常需要,多余的热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脂肪堆积过多,体重就会增加。所以,这种情况也称之为单纯性肥胖症或营养性肥胖症。
  处理方法:首先要寻找原因。如果为单纯性肥胖,护理的出发点基本上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饮食和运动。即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每天尽可能让宝宝运动,运动的量和时间没固定的数值,每个宝宝的性格体质都有所不同,以宝宝不累为适宜。饮食方面不要像填鸭那样不停地让孩子吃,3个月以前每公斤体重约需120—150CC的奶量;4~6个月维持原来的奶量外,可为宝宝增加米糊、麦糊或果汁等副食品,每天的量大约为半碗。这个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具体到每一个孩子,具体的量肯定不同,家长应该多观察,感觉孩子吃饱了,就没必要硬塞。
  除单纯性肥胖外,有些宝宝肥胖可能是由于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肥胖症。这时,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了。
  

3~6个月宝宝的基本健康护理(2)
育儿金点子:一般2岁~3岁的肥胖儿童可以在户外玩皮球、骑三轮车、捉迷藏,学龄前儿童可以跳绳、游泳、打球、跑步等。还可以做体操、弯腰运动、抬腿运动、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这些运动对减肥效果很好,一定要坚持天天做,有条件的可参加集体减肥班。
  ?沟纹舌的护理
  病症:一般人的舌头表面是平整的,没有明显的高起和凹陷。可是有些人的舌头,却出现一道道纵、横沟纹,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逐渐加重。沟纹舌一般无任何不适,只是沟纹较深的可能会出现刺激痛,但不需要任何治疗。该病原因不明确,常认为是先天性的,也可能与地理条件、维生素缺乏、食物的种类有关。
  处理方法:如果宝宝出现沟纹舌,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外耳道疖肿的预防和护理
  病症:人的外耳道有丰富的毛囊和腺体,一旦外耳道皮肤受到损伤就容易引起感染,感染后也容易发生疖肿。外耳道疖肿是十分疼痛的,宝宝常会因为此病,出现剧烈哭闹、不肯喝奶、睡眠不沉、易惊哭等症状。
  处理方法:为了预防宝宝发生外耳道疖肿,要保持宝宝外耳道的清洁,禁止用发卡、火柴棍等给宝宝掏“耳屎”;洗脸洗头时,可用消毒棉球塞入耳道口,防止水灌入耳内;如果有水进入宝宝耳内,可用消毒棉轻轻地卷入耳内,沾擦。如果宝宝的耳道一旦发生感染或有湿疹时,一定要去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便秘的预防和护理
  病症:宝宝便秘的表现是:排便的次数少,有的宝宝3~4天才排1次大便,并且粪便坚硬,排便困难,排便时疼痛或不适,宝宝哭闹。宝宝便秘一般来说,用牛奶喂养的宝宝容易出现便秘,这是由于牛乳中的酪蛋白含量多,可使大便干燥;另外,宝宝由于食物摄入量不足或食物过精,含纤维素少,造成消化后残渣少,粪便减少,不能对肠道形成足够的排便刺激,以致粪便在肠管内停留时间过久,也可形成便秘;还有的宝宝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也可以发生便秘;或是宝宝得了某些疾病,如肛门狭窄、肛裂、先天巨结肠、发烧等,都可以发生便秘。
  处理方法:对无任何疾病症状的便秘,不必过于担心。如果是牛奶喂养的宝宝,可在牛奶中加入适当的糖(5%~8%的蔗糖)可以软化大便;注意给宝宝多吃些新鲜果汁、蔬菜水、菜泥;宝宝吃东西不宜过精,要吃一些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像白菜泥、玉米糊、莴苣泥等,便于形成大便。另外还要注意训练宝宝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养成了这种习惯,即使粪便不多,时间因素作为一种刺激也会产生排便行为。
  如果宝宝已经两天没有大便,而且哭闹、烦躁,家长可以用开塞露塞入宝宝肛门后,将药水挤入肛门,取出塑料管后,轻轻捏住肛门口,以免在尚未发挥作用时,由于直肠内压力过高,将开塞露药液喷出。这种办法通便效果好,但不要常用。宝宝的便秘要以预防为主,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加以注意。
  ?佝偻病的生活护理
  病症:佝偻病早期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易受惊、爱哭闹、睡眠不安、多汗等,也可有枕秃(头后部有一圈没有头发),呼吸道感染,贫血等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骨骼及肌肉病变,如乒乓球样颅骨软化,囟门大,颅缝增宽,出牙迟,牙釉质发育不良等。而宝宝学步后,还可能出现O型腿、X型腿,囟门闭合延迟还可影响宝宝的记忆力和理解力等。
  处理方法:佝偻病重在预防,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是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另外,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虽然钙、磷含量较低,但比例适当,有利于宝宝的吸收。此外,还可补充维生素D,因为宝宝体内有足够的维生素D,钙才能被吸收。所以为了预防佝偻病,宝宝自出生后2周~3周就要开始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早产儿或双胞胎儿,服用鱼肝油和钙剂直至2岁也可以。有些宝宝没有服鱼肝油,而是服“伊可新”或“具特令”,这两种胶囊只含维生素D,其实,对预防患佝偻病。也有一定的作用。在这里需提醒家长的是,当宝宝出现多汗、睡眠不安、枕秃时,就要及早找医生诊治,不要等到出现骨骼变化才引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