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而战-风尘儿女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为祖国而战-风尘儿女英雄-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45年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

  9日清晨,苏联百万红军兵分东,北,西三路,突破日本法西斯和伪满三千公里防线进入东北。

  8月10日,朱德总司令代表八路军延安总部向各解放区发布了第一号大反攻的命令,所有抗日武装部队“依波茨坦宣言规定,向其附近各城镇交通要道之敌人军队及其指挥机关送出通牒,限期投降。”

  第二天,又发布了第二号命令,指出为配合苏联红军作战,“现驻河北,辽宁边境的所有抗日武装部队,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

  来到了硝烟弥漫的东北战场上,

  面对这种局面,黎国维内心承受的压力非常大。

  他深深感到经验不足,就和梦梅等一些领导同志商量:怎样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党中央何时派人来东北?

  关里的主力部队何时来?怎么才能和中央联系上?

  可仅有的一部电台由于功率太低,无法得到来自延安的指示。

  怎么办?

  而柳芭却接到新的指示,为了防止日本鬼子逃窜,保证苏联大部队对敌人进攻路线的的畅通,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牡丹江上的柴河大桥。

  决不能让敌人炸毁这座苏军通过牡丹江,进军哈尔滨的必经通道。

  派出去的侦察结果不是令人十分满意,虽然已接近到桥下,但并没有发现任何有安装炸药的痕迹,他们感到了任务的紧迫性。

  那么如何找出敌人安装炸药的位置,就成了首要任务。

  于是队员们决定兵分两路,黎国维和李铁柱化装成日本军官,借机混到桥上牵制守桥的日本军官,多次见面的老朋友盐崎恭久,梦梅则带领几个队员躲在木筏下借机靠近搭桥,侦察炸药安放地点。

第七十三章.最后的殊死抵抗
一.

  满布阴霾的天空,淅淅沥沥地下起了秋雨。

  战士们静悄悄地潜伏在用泥水筑成的掩体里面,忍受着刺骨的秋风。

  他们把枪紧紧地抱在怀中,就这样一直潜伏到中午,战士们身上都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泥水,却还不见敌人的踪影。

  有的战士开始急不可耐了,嘟囔着:“白来挨冻,哪里会来的敌人? ”

  话音里夹带着急燥和埋怨的情绪。

  “忍耐着点,鱼儿一定会钻进网里来的”!

  方惟仁传令各部队指挥员说:“打好埋伏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发现敌人时,一定要听从指挥,猛打猛冲。”

  等至中午12时30分,北方传来了“嗡嗡隆隆”汽车发动机的声响,敌人终于来了。战士们立刻振作起来,全神贯注地盯着远方的公路。

  不一会儿,敌人的尖兵出现了,一共几十人,分乘坐两辆汽车,弯弯曲曲地沿着盘山公路驶来。

  在风雨的袭击下,尖兵们冻得缩手缩脚的,挤坐在车厢里,也顾不得警戒和搜索了,只管闷头前进。

  尖兵过后, 撤退日军大队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地拥挤过来,晕头昏脑地钻进了东北抗日联军牡丹江支队为他们布下的天罗地网。

  下午1时,山上支队指挥部发出攻击信号,信号枪一响,战士们的步枪,机枪,手榴弹,掷弹筒,和迫击炮一起发作,猛烈的枪声,爆炸声震天动地,日军被打得人仰马翻。

  许多日本兵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被打死了,有些在公路上乱窜,盲目抵抗。日军遭此突然一击,死伤近半,剩余的残敌一边在公路上狼狈逃窜,一边口里“咿哩哇啦”地乱叫,企图重新组织起来抵抗。

  在敌人混乱之际,东北抗日联军战士趁势从山坡上向日本鬼子发起冲锋,战士们端起刺刀杀向敌群。

  刺刀寒光闪闪,搏击声兵乒乓乓,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在抗日英雄的刺刀下发出阵阵惨叫,余敌从山后疯狂大桥逃窜而去。

  早已埋伏在那里的梦梅和第一大队的战士们,迎头就是一顿机枪,步枪和手榴弹,然后跃出掩体,个个象小老虎似的,向溃败的日本兵猛打猛冲。

  陷入包围中的日本关东军士兵一个个象没头的苍蝇一样,东碰西撞。

  这本是一座很普通的江桥,东北公路线上的一座公路大桥。

  夺桥之前,黎国维为准确地掌握敌情,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决定从特遣队中选出几十个办事特别精细,能够随机应变,不易暴露,会日语的同志混入溃败的日本兵中。

  要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接近大桥,保卫大桥。

  然而,1945年8月7日,这里打响了抗战胜利的第一枪。

  声震中外的牡丹江河畔的卫桥大血战全面爆发。

  直到中午,日军伤亡很大,纷纷溃退回南岸。

  下午敌人集中兵力,密集进攻。我军严守军令,等候敌军到百米处,齐起猛攻。

  趁混乱之际,我军全线冲入敌军展开白刃战。

  敌人飞机、大炮均无技所施,敌向江桥溃败。

  遭到在江岸芦苇内埋伏的我军围追堵截,敌人有的陷入泥沼,有的跳入江中。

  敌人增派的援兵也在桥上被我特遣队冲断,一股回撤,一股被迫逃到我左翼阵地,被我军歼灭,只遗留400多具尸体。

  二.

  当时苏军为此进行的空前庞大和艰巨的兵力调动:“长达10000多公里的单轨西伯利亚大铁路,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二战史上无与伦比的战略性战役准备。

  苏军从西线的苏德战场调动了三个合成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团军,共12个军,39个师,75万人。

  到开战前,苏军在远东和外贝加尔的兵力差不多增加了一倍。”

  这不仅仅是部队数量的增加,为了应对日军在中苏边境庞大的要塞防御工事,苏军最高统帅部将善于突破敌军坚固防御的第5和第39集团军从东普鲁士调来。

  将第5集团军布置在用于突破虎林—密山—东宁一带的日军要塞群的远东第一方面军方向,配合红旗第1集团军强攻边境的筑垒地带和纵深的牡丹江筑垒地域。

  第39集团军则被布置在外贝加尔方面,用于突破海拉尔——阿尔山的要塞筑垒地域。

  而苏军精锐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和第53集团军则被从匈牙利布拉格附近调到外贝加尔方面,用于在山地和草原条件下对关东军纵深发动独立进攻。

  1945年8月8日,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度过的最后一个节日—大昭奉戴日。当天的兴安岭、沈阳一带天气酷热,东部滨海地区,牡丹江,哈尔滨和松花江地区则是雷电交加,大雨滂沱。

  抗日大反攻的日子终于到来了,抗日战争进入了夺取最后胜利的阶段。

  在奋勇抗日作战的同时,黎国维他们大力开展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人;争取了数千余名伪满军队士兵反正投诚。

  1945年8月9日零时,苏联红军三个方面军的部队几乎在所有的方向上跨越了国界,强渡了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迅速突破了敌人的筑垒地域。

  各方面军的轰炸航空兵从8月9日晨起,对日军后方大的火车站和通信枢纽以及哈尔滨,长春,吉林和满洲其他城市的重要军事目标实施了集中突击。

  苏联红军主力采用德军在二战初期使用的闪电战术,采用深远迂回,绕过日军要塞,将日军要塞部队与野战部队相隔绝。

  仅仅6天时间,苏联红军主力已经攻占了日军17个筑垒地域中的16个,并向东北纵深腹地推进了50~400公里。

  其中后贝加尔方面军穿过广阔的沙漠,越过大兴安岭,向东北纵深推进了250~400公里。与此相反,日军关东军司令部却在几天内就失去了对部队的指挥,直到8月15日都未能在任何一个方向组织有力抵抗。

  东宁和牡丹江等地的日军要塞区,日军残部进行了徒劳的殊死抵抗。

  苏军外贝加尔方面军参谋长扎哈罗夫用几乎是诗一样的语言描述了苏军精锐第36集团军攻占海拉尔后翻越大兴安岭的情景:“几万个马达的轰隆声、蒙苏骑兵的马蹄声,充满了这个被人们遗忘的地方”。

第七十四章.古城攻坚战
一.

  在日本鬼子苦心经营,坚固设防的牡丹江城市,攻坚作战,更是一种耗费人力的搏杀,费尽人心的苦斗。

  攻克这些城市,非得有钢铁般的力量和超凡的意志不可。

  黎国维决心亲上前线指挥参加,炼就一支过硬的队伍,摸索一套攻坚的战术。

  要具有多种作战手段,有的部队要培养成为专门的攻坚部队。

  黎国维扮成绅士,他身着蓝色大衫,外罩青色小马夹,头戴卷沿洋草帽,手拿文明棍和伴做“仆人”的铁柱进入戒备森严牡丹江古城,与我党地下中心市委书记何子明等人取得联系。

  黎国维和铁柱接连几次进城,已把牡丹江古城里的情况和敌人的各种兵力部署了解得一清二楚,并且绘制了牡丹江古城准确的地图和进攻路线图。

  在各项准备工作差不多时,究竟选择什么时间攻城,却使黎国维和梦梅陷入了沉思,因为战斗时机选择的是否适宜是关系到整个战斗的成败问题。

  “是啊,从各方面探听情报得知,敌人今晚要大肆庆贺,在伪市公署,警务处和北兵营同时举行宴会,凡是当地头面人物都要到伪市公署去赴宴。” 

  梦梅道。

  黎国维接着说:“好啊,这正是一个彻底消灭敌人的好机会!”

  在夜幕的掩护下,部队悄悄地来到了牡丹江古城外城壕,特遣队和二大队沿城壕向北插下去。一大队和地方抗日武装,从城东门北面的城墙缺口悄悄地摸进城里。

  街道上没有灯光,也不见行人,像座空城,死一般寂静。

  部队顺着土墙根摸到房子的背影处,蹑手蹑脚越过大街,离攻击目标越来越近,但仍不见敌人有什么动静,黎国维恐怕敌人有所准备,冒然进攻就要吃大亏。

  于是,立即下令:“停止前进,就地观察敌人,做好战斗准备。”

  并同时派铁柱和另一名战士前去侦察敌情,他们迅速向攻击目标跃去,眨眼工夫就不见踪影了,大家焦急地等待着。

  不一会,铁柱和那个战士回来了,向黎国维报告说,市警务处,警察署和警察各区所都黑着灯,警察们已睡了,岗哨也醉过去了,只有牡丹江市公署还亮着灯,他们正在吵吵嚷嚷猜拳行令呢!

  北兵营房里照样不停向外打枪,但当那些日满伪军们知道自己的团长早已当了俘虏。

  军心开始动摇了,虽没放下武器,可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枪声渐渐稀疏下来。

  黎国维和梦梅一边组织战士喊话,开展政治攻势,一边调整火力部署,用少数兵力牵制敌人,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对营房一个个往下攻。

  攻破一个营房,就毁掉敌人多个火力点,火力也相对集中加强了,打下两个营房之后,力量对比就占了绝对优势。巷战争夺格外激烈。

  我军占领这一地区的阵地后,不甘心失败的敌人,集中所有炮火,一次次地疯狂反扑。

  敌人以每分钟30 多发炮弹的速度,向我阵地猛轰。

  敌兵在军官枪口的成逼下涌上来。

  阵地上,炮火连天,杀声四起。

  我阵地上的战士们不畏敌势,以密集的手榴弹压住敌人。

  指战员的脸熏黑了,胳膊甩肿了,敌军倾泻的一千多发炮弹把阵地上的黄土烧焦了,但我军坚守的阵地屹然不动。

  二.

  敌人虽然人多武器好,但被堵在屋子里,火力不得发挥,抗联战士不住的从窗户往屋里扔手榴弹,伪军受不了,象炸了营似的往外跑,腿快的逃掉了,跑慢的就被抗联战士的机枪点了名。

  几百个日本鬼子也被一个一个地消灭了,摆脱鬼子监督的伪军们,纷纷放下武器,举起双手投降了。

  必须在日寇援敌到来之前,歼灭守敌,否则将会遭受重大挫折。

  兵贵神速,决心已定,事不宜迟,机不可失。

  战士们净着大眼,磨拳擦掌,精神抖擞,急切地等待着黎明,等待着总攻击内战斗号令。

  炮火冲天,枪声猛烈,我军从几个方向发起猛攻。

  守敌依仗强固的城防工事,拼死抵抗。

  敌人曾尝过“土行孙”的厉害,于是绞尽脑汁,加强了反坑道战的种种措施。

  他们大量挖掘丁字形反坑道,设缸听音,一有动静,即以坑道向我们对挖,临近时炸毁我坑道。

  在地面则一再侦察我坑道口的位置,窥得迹象,便用炮猛轰,用飞机猛炸。还以每人两百块银元的重赏,组织“敢死队”,袭扰我坑道。

  我们挖,敌人也挖,我们从外往里挖,敌人从里往外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