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金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金山-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家坐定后,何大福叫办公室主任给每人发一份材料,标题是《 金箔厂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十五条措施 》:
  我们金东县金箔厂是靠改革开放发展壮大的。
  自1984年开始,我们厂借助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顶着“不正规”、“不上路”、“不听话”的流言蜚语,冲破各种条条框框和习惯势力的束缚,坚持认准走改革之路,终于使一个原来的手工作坊式的严重亏损企业,变成一个小型企业集团和本县利税大户,固定资产增值一千万元,自有资金增加一千万元,上缴利税一千万元,养活了一千名社会劳动力。实践证明:改革之路,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成功之路和希望之路。
  我多次说:“现实往往会惩罚改革者,历史却是承认改革者的”。今天我们的企业办得稍微好了一点,终于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最近以来,不少人都来问我有什么经验。我们认为,经验有千条万条,有一条是最宝贵的:企业领导将乌纱帽抓在手上干,不要戴在头上干。有了这一条,什么经验都能创造出来。改革需要各种条件和前提,企业领导敢于创业、敢于拼搏是起码的条件和前提。只有那些为了事业奋不顾身的勇者,那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真正尝到改革的甜果。
  八年“抗战”,我们厂虽然取得一点成功,但是改革十四年后的今天,办企业难度要比早几年大得多。广东货的“北伐”,“独资、合资”企业的“侵略”,整个大陆十多亿人都在“觉醒”,逼得我们“彻夜难眠”。
  商场就是战场。进可胜,退则亡。既然已经登上舞台上了战场,只能把戏演完把仗打好。怎么打法?我们企业内部有三条对策。第一:号召员工进一步解决思想,更新观念,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功即满”的思想,不走太平天国“骄而败”的道路。第二:上规模、造大船、逐步从“小打小敲”向“规模经济”过渡。第三: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从国际国内先进标准角度考虑一切问题,提高职工的思想承受能力。这就是我们企业在当前的“解放战争”中准备运用的“三件法宝”。
  党中央最近又指出:思想要解放一点,胆子要更大一点,步子要更快一点。中央一发话,各级机关闻风而动,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我从多年的实践中发现有这样三种现象:( 一 )各级政府许多机关部门,党中央一声令下,他们就动一动,风一过,他们又按老“红头文件”来发号施令了。( 二 )有的人认为政府部门是改革开放的号召单位,企业只是改革开放的执行单位,我们得听上面的。( 三 )以“裁判员”自居。你搞改革,对了,我就来肯定、承认、表彰、总结;错了,我就来批评教育,收拾残局、敲你一杠。我们坚决不同意这种行为。改革开放是全党的事,全中国的事,各级政府机关部门不能当观众,要当演员,要参与改革,真正投入到改革浪潮中来。 。。

政府应当与企业共唱卡拉OK(3)
我们厂非常欢迎各级主管部门能够与我们一道来进行改革,我们厂愿意做金东县改革的一块试验田。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只要我们敢于冲杀、善于冲杀,肯定能杀出一条血路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这十五条改革措施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大力压缩机构,精兵简政。总厂管理人员必须“一个萝卜几个坑”,坚决不搞人浮于事的臃肿科室设置。总厂及分厂的党的书记、纪检干部、工会主席、共青团书记、人武干部、妇女干部及其他群众团体负责人要全部兼职。在现在30人基础上压缩到20人左右。
  二、坚决反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基本不搞单纯的政治学习;不搞各种检查评比活动;不召开也不参加重复和无效的会议;不搞评比先进个人、先进班组活动。
  三、坚决不搞与企业无关的送往迎来。接待政府官员活动,主要领导一般不陪同参观视察;不参加与企业无关的宴会;不搞务虚的请示、汇报。
  四、提倡“能人治厂、专家治厂”,不宣传“干部是公仆,工人是企业的主人,公仆为主人服务”的提法。坚决维护管理者的权威,突出领导人的中心地位,强调职工的绝对服从。反对人为地将工人主人翁地位和领导管理地位机械地对立起来,任何人不服从管理和有关制度,都要受到查处和辞退。
  五、“干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领导干得好、收入应当高”。干得好的经营者一定要有高收入、高待遇。坚持实行分厂厂长风险承包制。为了使分厂厂长专心工作,分厂厂长以上的干部家属可以不上班,照样拿工资、拿奖金;实在走不掉的,花钱请保姆,厂里开工资。凡是干得好的厂长获得的高收入,个调税由企业代缴,使其真正得到实惠;特别好的还要另外重奖。
  六、不考虑企业行政级别界限,任何人不得以哪一级干部来压人和难人;取消全民工、集体工、合同工、费用工、临时工之间的差别;取消居民户口、农民户口、干部身份、工人身份的差别。企业员工一律同工同酬,一视同仁,实行岗位竞争,唯才是用。
  七、坚决不搞群众性的调资升级活动。档案工资全部挂起来,退离休、调离时有效,平时全部采用企业工资。坚持干部实行岗位工资制、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制、工程技术人员实行职称工资加项目奖励制,服务人员固定工资加定额奖励制。各分厂全部联利计奖,工效挂钩。内部实行退养、待业等办法,打破大锅饭,摈弃平均主义。
  八、金箔厂就是要让职工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逐步富起来。因此,鼓励职工多劳多得。允许职工搞第二职业。只要工人在厂里完成本职工作,不搞本厂同类产品,就可以从事各种增加收入的第二职业。
  九、每个产品都要面向市场,参加竞争。在经营手段上,坚持不受区域性条条框框的约束,凡是个体户或者沿海地区能办到的,凡是合资、独资企业能办到的,我们都要办到。特别是回扣问题,人家给多少,我们也要给多少。招待费不够,允许采取变通办法。为了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特殊情况下,宁愿“违规”也要干。
  十、考虑到国家规定出差人员的补助费过低,各分厂可以搞业务费总承包。只要手续齐备,可以凭白条报销;现行的财务制度也可以突破,允许变通灵活处置。
  十一、为了推销企业产品,除了大量招收业务员外出推销外,在全国各地各单位都可以招聘兼职和专职业务员和技术人员。可以按照事先制定的办法,发给这些人基本工资和业务费。
  十二、近几年,我厂花很大精力开发了一些好产品。可是一个好产品,大家都来啃,导致互相残杀。要求县里必须采取相应制约办法。
  十三、我厂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实行人员自由进出制。
  十四、在调入和使用人才方面,坚决突破现行的条条框框,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凡是要进我厂的职工,不问历史,不查档案,只注重当面交谈,只强调你能干什么,你现在想干什么。所有岗位都可以竞争,能者上,庸者下。是骡子是马都允许拉出来遛遛。
  十五、坚决支持改革开放的尝试者。我们改革步子迈得大,试验的产品比较多,摸索套路也不同寻常,职工中难免有不同意见,工作也难免有失误和失败。因此总有人写匿名信,甚至上访。有鉴于此,我们对所有来访者一律置之不理。反映到上面的,也要求政府对改革者实施政策保护。
  到会人员看了一会儿后,何大福照本宣科,读一段讲解一段,会场上气氛异常热烈。读完稿子,他对大家说:“欢迎各位领导发表高见,帮助我们完善改革举措。”
  与会者争先恐后发言,几乎全是唱赞美词的。何大福边干边吹的“吹”功取得了十二分的效果。
  没想到朱书记最后沉下脸来说:“金箔厂提出做金东县改革的试验田,我们全力支持。但是打着改革旗帜而乱搞的,我们能支持吗?例如,为了改革,违规的事也做,我们要支持吗?对待改革开放,我们县委、县政府一定积极去浇水、培土、施肥,但是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也要适当的剪剪枝”。
  何大福沉不住气了,他立即激动地说:“我非常感谢县委领导对我们的关心,但我还是感到有点不对劲。这浇水、培土、施肥、剪枝八个字,一看就是园丁做的事,而我们则是花朵,这就是说,政府永远都是园丁,我们永远只是花朵,政府与我们不是一个战壕里的人。我认为,改革开放是全党全国的事,既是企业的事,也是政府的事。因此,我们希望政府领导不要当观众,不要当裁判,要当演员,当运动员,和我们一道唱卡拉OK!”
  何大福这番不礼貌的话,说得朱有才脸红脖子粗,会场霎那间由热变冷。朱有才连饭也坚决不肯吃了,大家不欢而散。从那次会议以后,朱有才再也没有给何大福好脸色看过。
  

篮球场理论:5号下6号上(1)
何大福改任厂长以后,深知自己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毕竟不是金箔行家里手。尽管他这几年不断学习、反复琢磨,对金箔生产工艺和管理套路有了基本的了解,但遇到重要和关键的问题,他还是一知半解,只能听老厂长梅长生和刘恒决断。这当然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可是梅长生和刘恒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总不能指望他们一辈子,后继无人不行。他身为厂长,总不能样样事冲在第一线,总得有一个得力的副厂长帮他抓好生产才对。
  眼下,分管生产的是王志宏。何大福观察了几年,这王志宏实在是不中用。他除了跟着李雄关搞一些煽阴风点鬼火的事外,基本上不能干事也干不成什么事。他不是金箔行家出身,也没读过什么书,初中毕业就去当了兵。当年,农村青年的主要出路就是当兵,所谓“一年入团,二年入党,三年当排长,当不了排长回来进工厂”,王志宏属于那种“当不了排长”的人,复员后进了金箔厂。因为是党员,厂里就拿他当了“万金油”,今天搞文艺宣传队,明天举办学习班,后天又搞这个赛那个赛的。凡是别人脱不开身的,都交他负责干。时间一长,他俨然成了厂里一名领导干部。1976年厂里抽调他到县里工业系统搞工作队,两年后工作队解散,他回到厂里。根据县里意见,提拔他当了副厂长,由县里下了任命书,一下子成了“县管干部”。
  可是,王志宏虽然走运提起来了,但他干什么都干不好。分他干政工,上级分来一个李雄关,在部队是营级,压住了他;分他管技术口,他对金箔一窍不通,又不肯钻研;分他干行政,金箔厂小得可怜,一个行政科长曹庭都闲得无事,他分管什么呢?最后只好分管生产,名誉是管生产,实际上还是假大空,他不懂生产工艺,怎么管呢?混了这么多年,好歹有刘恒做厂长,有老厂长梅长生做技术顾问,王志宏“滥竽充数”,倒也混得人五人六的,平安无事。
  何大福上任这些年,也想将王志宏“带”出来。当年他从化工厂调到金箔厂时,县里领导也曾问过他:你要不要带一两个人一道过去?他说:不用,有本事就地取材。到金箔厂后,他觉得王志宏是党员,才四十多岁,群众中也没人说他有什么严重的其他问题,便没有调整他。为了把他“带”出来,何大福多次找他谈话,要求他深入第一线,工作抓到实处。他也还努力,起早贪晚确实“好好表现了一番”。可是,毕竟“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来不及了。每天在车间,他只是帮助工人做些下手服务方面的事,甚至有些重活脏活他也主动帮助干。可是,对于如何加强管理,如何降低黄金消耗,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如何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他很少考虑,也拿不出什么主导意见。车间需要添置什么东西,需要处理什么东西,他只负责签署“同意卖王志宏”、“同意买王志宏”几个字,其他什么都说不出来。时间一长,人们就背地里叫他“买卖王志宏”。为了提高王志宏的领导素质,何大福连续两次将王志宏送到市里举办的干部培训班进行脱产培训,可是王志宏不领情,到处说这是在排挤他。更差劲的是,他对厂里生产工作漠不关心。两次培训期间,每星期回来休息一天。他家住厂里宿舍,可他学习三个月,竟然一次厂门都不进。

篮球场理论:5号下6号上(2)
对这个“扶不起来的天子”,何大福终于决定下掉,换一个得力的干部当自己的生产助手。可是,当时何大福的权限只能调整车间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