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鬼谷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鬼谷子-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文仲继续在越为官,命为相国。但好景不长,勾践开始猜疑文仲,谗臣也开始大肆讲文仲坏话。所谓“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历史的逻辑总是那么残酷而又真实。公元前472年,勾践召见文仲,勾践说:“九术之策,今用三已破强吴。其六尚在子所,愿幸以余术,为孤前王于地下谋吴之前人。”赐文种一把剑,令其自裁。文仲仰天长叹:“大恩不报,大功不还。其谓斯乎?吾悔不随范蠡之谋,乃为越王所戮。”一代谋臣,伏剑而死。

第三章:内楗第三
第三章:内楗第三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邑。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    

  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

  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物。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    

  上暗不治,下乱不寐,楗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注:

  内:入。

  楗:门拴。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节:亲疏
第一节:亲疏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笔者字面理解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

  国君和大臣、上级和下级,有远离反而亲近,近处反而疏远的情况。

  就之不用,去之反求;

  在任反而不重用,离去反而挽留;

  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天天在一起反而不驱使,遥远的地方得到一点消息反而思念不已。

  笔者感悟

  鬼谷子阐述了一个在官场上普遍存在“近则疏,远则亲”的问题。

  从古到今都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国君和大臣也好、上级和下级也好,乃至于普通人与普通人之间也好,在他们相处的时候,总是会产生一种感觉,就是别人远离以后,反而会常常想到别人的好处,反而会感到更加亲近了。相反,整天在身边的时候,总是看到别人这不顺眼、那不顺眼,反而会越来越疏远别人。这是一种普遍想象,乃至于这就是一种规律。中国人长挂在口边的俗话“远香仅臭”就是指的这种规律。

  正因为有这种现象存在,所以当领导的人,在别人在任的时候,别人的意见也听不进去,反而得不到重用,让别人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一旦别人提出辞职或者被贬官将要离去的时候,却整天想到别人的优点了,反而会千方百计的挽留别人。别人在任的时候,即不采纳别人的意见,也不充分任用别人的才干,重大决策也不让别人参与。等到别人已经离开了,却天天想念别人的好处,经常打探别人的消息,对别人反而变得关怀备至了。

自毁长城
自毁长城

  檀道济,中国南朝宋时名将,祖籍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檀韶之弟。

  幼年父母即丧,由檀韶和其姐抚养成人。东晋元兴三年(404年),跟随同乡刘裕*桓玄。义熙六年(410年),又担任天门太守*卢循。檀道济身先士卒,屡立战功,不断升迁,任冠军将军。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刘裕北伐后秦,檀道济与王镇恶一同担任先锋。十月,檀率军攻占洛阳。次年,率军北上山西,作战不利,转而南下攻克潼关。八月廿三,檀随同王镇恶攻克长安,灭后秦。

  420年,刘裕称帝,檀道济因拥戴有功,被封为永修县公,食邑二千户。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死,檀道济辅佐刘义符即位,顾命大臣。次年,北魏南征,檀道济往救,魏军闻其名即退兵,檀道济率军追击,不料粮道被断,被迫退兵。元嘉元年(424年),权臣谢晦、徐羡之废刘义符,改立其弟刘义隆。

  元嘉三年(426年),刘义隆发动反击,任命檀道济总领军队,击杀谢晦,夺回了朝政大权。

  元嘉七年(430年),刘义隆出师北伐,任命檀道济总都督各路军事,不久宋军战败,粮草吃紧。檀道济军中有个兵士逃到魏营投降,把宋军缺粮的情况告诉了北魏的将领。北魏就派出大军追赶檀道济,想把宋军围困起来。宋军看到大批魏军围上来,军心动摇。檀道济却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当天晚上,檀道济亲自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一个营寨里查点粮食。一些兵士手里拿着竹筹唱着计数,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魏军探子偷偷地向营里望了一下,只见一只只米袋里面都是满满的。他立即报告主帅,说檀道济营里军粮还绰绰有余,现在显然不能跟檀道济决战。魏将得到情报,以为前面来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来诱骗他们上当的,就把投降的宋兵杀了。其实,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少量白米罢了。檀道济最终凭借“唱筹量沙”之计顺利退兵。

  元嘉九年,檀道济因数有大功,被封为司空,镇寻阳。元嘉十三年(436年),刘义隆生重病,彭城王刘义康执政,担心檀道济会在刘义隆死后谋反,矫诏召檀道济入朝。临行前,其妻劝檀道济说:“有震世的功名,肯定会受人忌惮,自古至今都是如此。朝廷现在没有什么事情无故把你召到建康,恐怕会有大祸啊!”檀道济不听劝告,说:“我率师扺御外寇,镇守边境,从没有辜负国家,国家又怎么会辜负我心呢?”结果,檀道济一到建康,就被刘义康逮捕。檀道济被抓时,狠狠地把头巾拉下摔在地上,说:“你们不是在毁坏自己的万里长城吗?”(成语“自毁长城”由此产生)最后,檀道济与其子十一人,及薛彤、高进之等亲信将领都在建康被处死。消息传到北魏,魏军将领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南方就再没有可畏惧的人了!”

  檀道济死后,南朝在军事上转入守势,北朝则占据主动地位,屡次南征。后北魏曾南征至长江北岸的瓜步,宋文帝刘义隆登石头城北望,面有忧色,长吁道:“如果檀道济还在,怎么会到这个地步!”

  宋文帝的长叹,正应验了鬼谷子“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的论断。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读《贞观政要》,可以发现李世民很重视鼓励大臣们进谏。他总结历史特别是刚刚灭亡不久的隋炀帝的教训,反复指出,古代帝王之所以由兴到衰,原因是“蔽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他对公卿们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直言规谏。”在同大臣们讨论隋炀帝的教训时,他说,隋炀帝老是护短拒谏,因而使得臣子不敢直言,因此要求“公等为朕思隋氏灭亡之事,朕为公等思晁错之诛”,保证不犯汉景帝杀晁错那种错误。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是出自魏征的一句名言。太宗问魏征说:“君主怎样做算作明,怎样做称为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各方面的意见,才能心明眼亮,仅听信某一方面意见,便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从前唐尧询问民间的疾苦,因此有苗的恶行,他能够听到;虞舜耳聪目明,所以共工无法欺骗他。秦二世只偏听赵高的话,为此导致望夷宫被杀的灾祸;梁武帝偏信朱异,自取台城的羞辱;隋炀帝仅听虞世基的阿谀奉承之言,遭遇彭城阁的变故。所以君主应善于听各方面的意见,则贵臣不能掩盖过错,下情也得以上达!”太宗说:“非常对!”

  但是,李世民也有忍不住的时候,魏征常对李世民面折廷诤。有一次李世民下朝回来,气呼呼的对长孙后说:“必须杀此田舍翁。”皇后问是谁,李世民说:“魏征每廷辱我。”长孙后马上回去穿上朝贺服装,恭恭敬敬站在大厅。李世民大惊,问这是为什么。长孙后说:“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李世民又高兴起来。

  魏征死后,李世民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失一镜矣。” txt小说上传分享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廉颇任相国前后约六七年,多次击退入侵敌军,并伺机出击。前245年,带兵攻取了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说明赵国国力又有恢复。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等到再被重用当将军,门客们又都聚拢上来。廉颇很是感慨,要他们退去,门客告诉他:这没什么奇怪。现在是以市场上的买卖方式交朋友,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买卖常理。又有什么埋怨的呢?

  秦始皇二年(前245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史记&;#8226;廉颇蔺相如列传》)流露出对祖国乡亲的眷恋之情。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十几年后,赵国被秦国灭亡(参见秦灭赵之战)。

  廉颇的故事让人听了寒心,正应验了鬼谷子所说的“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的论断。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节:内楗
第二节:内楗

  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邑。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笔者字面理解

  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本质规律,这些内在本质规律,都是有一定客观制约条件的,在客观制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人们才能适应这些规律,这是一个永远都不可改变的法则,万事万物都贯穿始末,不可违背。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邑。

  在外交方面:或者因为志同道合而结交,或者结为酒肉朋友,或者因为财货结交,或者因为赏赐封地而结交。

  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