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养生大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经养生大道-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意。
  ◎ 前季不适,后季甚之
  如果春天做了不利养生的事,或觉得身体不舒服,就要注意夏季的保养,因为很多疾病在当季只是埋下种子,真正发病是在后面一个季节。
  

《易经》卦象指导下的人体“象系统”(1)
现代人常说“脏腑”“内脏”“五脏”等词,这些都是指我们体内的脏器,而在中国古代,乃至现在的中医领域中则会经常提到“藏象”一词。那么“脏”与“藏”有什么关系,又有怎样的区别呢?要想弄明白二者的联系就必须从《易经》谈起。
  ◎ 从“易”之卦象到“医”之藏象
  《周易》有一句名言:“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这句话意为:《易》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象”字,“象”就是“像”。
  “象”有四个含义:一指卦象,就是《易经》创造的卦号符号系统;二指物象,就是万事万物的形象;三指意象,就是经过人为抽象、体悟而提炼出来的意义符号;四指取象,就是以卦象符号比拟万事万物,或从万事万物中推导出卦象符号。这四个含义中前三个意义,都是名词,写作“象”;后一个意义是动词,写作“像”。
  整部《易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从卦象到物象、从物象到意象的双向推导、双向比拟过程,《易经》思维实际上就是“象思维”。
  中医、气功所采用的思维当然也是“象思维”,中医讲究藏象、脉象、证象、阴阳之象、五行之象??气功讲的“气”实际上也是一种“象”。“象”有有形之“形象”和无形但可感之“意象”两种,“象”又可转换为符号、模型。
  ◎ 身体内部的“象系统”
  “藏象”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中医对人体生命功能结构的根本认识,是东方生命科学的基础。
  “藏象”两字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内藏外象”。“藏”(zàng)就是“藏”(cáng),隐藏,指隐藏于人体内部的脏腑器官,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象”,王冰解释是“所见于外可阅者也”,就是可以观察的形象,其实还应包括虽不可见但可感受的意象。“藏”与“象”,一个在内,一个在外,内外相应、内外同构。“藏象”是一个表述内脏的“象系统”。
  “藏象”现在不少人写作“脏象”,虽然“藏”与“脏”只一字之差,但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藏”反映的是意象思维的方法,“脏”反映的是具象思维的方法。从《黄帝内经》思维方法看,应当写作“藏”字。
  ◎ 藏象的实质
  藏象的实质在于它是一种符号,是一种模型。
  近代大医恽铁樵说:“《黄帝内经》的五脏,非血肉的五脏。”(《群经见智录》)西医讲内脏系统是指解剖学上的脏器实体,是“血肉的五脏”;中医讲脏腑系统不是指“血肉的五脏”,而是指一种思维模型,既包括实体的西医讲的五个器官,又包括这些脏器的功能,等等。
  中医五脏——心、肝、脾、肺、肾,并不等于西医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不是脏器实体,而是指心功能系统、肝功能系统、脾功能系统、肺功能系统、肾功能系统。五藏可以统领人体的其他相关功能的器官、组织,与它们产生联系。
  《黄帝内经》说“肺与大肠相表里”,“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这在西医看起来莫名其妙,依照西医的观点,肺属呼吸系统,大肠属消化系统,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中医则认为,肺与大肠,心与舌、面等有相同的功能、属性,所以可归为一类。
  可见中医注重的是功能,而不是实体。
  中医藏象是模型,西医脏器是原型。藏象模型是对脏器原型的模拟,因而藏象不可能完全等同于脏器实体。

《易经》卦象指导下的人体“象系统”(2)
有人认为,古代医家是不自觉地、无意识地、自发地、身不由己地运用了这种思维方式。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我认为从“原型”转化为思维模型,是中国人的思维偏向与早熟的“思维模型”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中国人早期就有一种注重动态功能、轻视实体结构的思维偏向。在医疗实践中,发现有的脏器虽然形状不同、结构上没有联系,但却有相同的功能或性质,于是就将它们归为一类。如心脏跳动,脉搏也跳动,而从舌头和面色上又可反映心的情况,故将它们归为一类。
  因为阴阳、五行、八卦这类“模型”至迟在西周末年就已大体形成,所以对脏器的归类就可以借助这类模型,这是一种自觉的而不是自发的行为。在藏象理论构建中,如原来的脏器“原型”与这个功能模型不相符,那么宁愿改变“原型”也要适合这个思维模型。如“左肝右肺”,从实体脏器看应该是右肝,但从功能上看,肝主升、肺主降,更重要的是在后天八卦的模型中,木在左、金在右,所以为了适应这个模型,则提出“左肝右肺”说。
  藏象是一个含有哲学与科学双重意义的概念。
  这种以五行整体划分的方式与《易传》八卦划分世界的方式是完全一致的。分类原则都是以功能特性、动态联系为依据。将功能相同、行为方式相同、动态或静态属性相同、能相互感应的事物归为一类,体现了“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全息思想。
  其实,《黄帝内经》脏象学说与人类早期对脏象的认识是不同的。古文《尚书》《吕氏春秋》等认为脾属木、肝属金、肺属火、心属土、肾属水,这是从五脏解剖位置立论的。《黄帝内经》作者发现这种配应与五脏生理特征不符,于是从五脏生理特性出发,调整五脏与五行的配应关系,以脾配应土,肝配应木,肺配应金,心配应火,肾配应水。反映了《黄帝内经》注重功能的特点。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理论没有明确按八卦理论将脏腑分为八类,而是采取五行学说模式,将人体分为五大系统,并与自然界的相关事物联系起来,对整个人体和有关自然事物进行五行归类,建立起以五脏为核心的人体整体功能动态模型。
  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
  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
  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
  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
  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于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也。
  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
  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兀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身湿。
  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胃,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
  ——《灵枢●九宫八风篇》
  在《灵枢●九宫八风篇》中,自然界被分为九个方位(中间方位不用,实为八方),即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八方九宫模型,然后将八藏与它相配。
  八卦八方八藏对应表
  八卦 艮 震 巽 离 坤 兑 乾 坎
  八方 东北 东 东南 南 西南 西 西北 北
  八藏 大肠 肝 胃 心 脾 肺 小肠 肾
  无论是五藏配五方还是八藏配八方,都是象数符号模型规范下的产物,这种方位规定体现了中国人象数思维的特征,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又往往与藏象生理功能相符合,于是就这么沿袭下来,因而千万不要以为五藏或八藏方位与人体解剖的实际方位不符合就轻易加以否定。
  九宫八风图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离卦——心:保护身体的君主
◎ 从离卦看心的特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相,自己的性格特点、喜恶、工作。藏象也一样,它们各有各的样子,也有自己喜欢的和讨厌的,如果弄明白了它们的性格特点,能让它们健康愉悦地工作,那我们还愁身体不好吗?
  心所在之卦属离,离为火、日、南、夏,这样我们就可以类推了,心一定有像火一样的特性。所以心又被称为“阳脏”“火脏”,阳气旺盛了心的搏动作用才好,血脉温暖,人也有精神。但如果阴阳不协调,心阳太强,心阴不足,不能抑制阳气,人的精神就躁动。
  ◎ 我们的血脉与神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中医把心作为身体最重要的器官,它统领着人身最重要的功能。《黄帝内经》说它是生存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心功能,那就活不成了。那么心究竟有什么样的生理机能呢,能对人体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心主血脉。心就是人体的发电机,就是血泵。如果心气不足,心脏跳得没有力度,血就不能100%地被输送到四肢百骸。如果心阴不足,心跳得是够快,但是每次输送的血量却不多,人家每次挑一桶水,挑五次就够了,但是心阴不足的人就好像要挑十次,每次挑半桶水,事倍功半。如果心阳不足,则心的运动又迟缓又无力。
  脉是什么呢?可以说脉是血液在其中流动的管道。血流经的这些管道不像钢筋水泥管一样,管腔大小不变。脉管是能够舒缩的,如果心的功能正常,这些脉管就会通畅,有规律地收缩舒张。如果心气、心阴、心阳有问题,脉管就可能会阻塞或舒缩不利。这时就会有心胸憋闷、疼痛、口唇发紫、心慌等症状。
  心还主神。神就是我们的情感、精神、思维等活动。我们常说“心里高兴”“心想事成”“心思缜密”,中国人一直认为这些都是心的重要功能。
  ◎ 心好不好看脸色看舌看汗
  心“其华在面”,如果心气不足,脸色就发白,看着晦暗;心血不足脸色就没有光彩;如果血流通得不顺畅,脸就发青紫;心阳太足、火亢,脸就红。
  “心气通于舌”,一个人要是舌尖发红老人看到了一定会说:“上火了,心里有火啊。”所以从舌的颜色跟形状是可以看出心功能好与不好的。如果心血不足,舌头的颜色就淡,不够红润,舌体也比较瘦;心里要是有火,舌头,尤其是舌尖就红,火大了还会舌上生疮;血脉不通畅舌头就紫暗。
  “汗出于心。”中医讲血汗同源,心血是汗化生的源泉。我们想一想,在情绪紧张、受到刺激的时候,人就可能会出汗,而这样的大汗就会伤到心神。中医上治疗血虚的时候是不主张发汗的,因为心血不足的情况下出汗会耗散心气和心阳,很可能会使阳气暴脱,那样就很危险了。
  ◎ 干姜肉桂,补补我们的心阳
  心以阳为用,它是在阳气的作用下才能正常运转的。如果平时我们有一些心脏方面的病症,并且脸色比较白,但这种白又没有光彩,发暗,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心气、心阳不足的脸色。而且怕冷,尤其是四肢末端,总是冰凉,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年轻的女孩都有这样的毛病。有时还会出大汗,出冷汗。如果这样,就证明我们身体里的心阳是不足的。
  这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是好判断的,因为这时如果有心脏方面的病症就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但是作为三四十岁,甚至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疾病还没坐实的情况下,怎么知道自己心脏的功能不太健全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情况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判断。
  有个学生曾经跟我说过,一天晚上她正在睡觉,突然窗外传来一声尖叫,据她描述就是声音有些“凄厉”,好像叫喊的人遇到了什么大的危险。同屋的四个同学都被叫醒了。但是其他三个人很快就又都睡着了,只有她,心突突地跳个不停,快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而且跳得特别快,都能听到“怦、怦”的声音,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才慢慢好了。这个学生长得很纤弱,典型的面白无彩,虽然现在年纪小,不会有心脏方面的明显病变,但是根据她的情况,还是应该多做些专门的保养的。
  平时在做菜做饭的时候我们可以在里面加些干姜、肉桂之类的温补食物。姜我们已经说过了,是男女都需要的好药。肉桂也是辛热的,可以归心、脾、肾、肝经,是有名的助阳温通经脉的食物,还能散寒止痛,味道又好,女性跟小孩都喜欢吃,熬粥、焖饭的时候放进去一些,又方便。
  在中药中还有桂枝也可以温补心阳,煲汤炖菜放一些也不错,只是桂枝发汗,像前面说的心血虚的人就要慎用了。
  ◎ 搓打巨阙和心俞,给自己一颗强壮的心
  在公园里我们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