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常识:一看就懂中医养生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实用中医常识:一看就懂中医养生智慧-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配合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止复发,抗转移,对防止癌症卷土重来大有裨益。此外,膏滋药还有美容养颜益智等作用。

药补与食补(3)
(五)禁忌
  一般人于口服膏滋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饮料,如浓茶、咖啡、可乐等。服含有人参膏滋药要忌食白萝卜。膏滋药不能与牛奶同服,因为牛奶中富含钙、磷、铁,容易与滋补性中药中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难溶并稳定的化合物,致使牛奶和药物有效成分均受到破坏,甚至产生刺激或过敏反应。服膏滋药期间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多痰时,应暂停服用,待病症治愈后再继续服用。症状轻微者,在用感冒药治疗同时,可酌情减量服用膏滋药。服用膏滋药期间,若发生胃肠炎或呕吐、腹泻、厌食,应暂停服用。对脾胃素虚患者,在服用膏滋药时出现脘腹胀满,纳呆倦怠,便溏苔腻者,可用陈皮、佛手片、砂仁等泡茶饮用,简便实用,必要时可选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等健脾开胃、理气消胀的中药处理。
  四、冬至
  根据《台湾风俗探源》记载:冬至日亦称“亚岁”或“压岁”,是周朝时代的正月元旦,周代天子在当日要祭天。后来历法采用夏历,元旦就不再是“冬至”这一天。冬至,中国台湾地区民间称“冬节”,要搓冬节圆,闽南老人家说“冬至是冬天,家家户户人搓圆”。在这一天民间习俗要祭拜神明,做法是天未亮就要烧香、燃烛,先以汤圆祭拜神明,然后拜公妈,烧寿金,放鞭炮,之后叫醒家人吃汤圆。吃汤圆,庆团圆,增一岁,小孩要更加懂事。这是出自周俗。福州习俗是前一天晚上全家人围在一起搓汤圆,口中要说吉利话,若不慎脱口说出不吉利的话则以粗纸擦嘴。放汤圆的竹篓中间放一张红纸,上面放两个橘子,代表吉利;放两根葱,代表聪明;放两颗大蒜,代表添孙子;插两枝四季花在橘子上,代表四季如春。
  汤圆以糯米做成。《本草纲目》记载:“糯米,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古时称为元米、江米,是糯稻的种仁。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与B2、烟酸、淀粉等营养素。主要功用在补脾胃,温中,是很好的补脾胃的食物。若脾虚泻泄,胃气薄弱,吸收不好,可以每餐以糯米四十九粒加入白米中一起煮,即可提升脾胃之气,有补脾胃的作用。但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所以量不可太多。吃汤圆要提醒民众下列事项:
  1。  易泛胃酸、胃胀,消化能力不好的人少吃。
  2。  老人、小孩吃汤圆容易哽到,应小心食用。
  3。  咽喉开过刀、食道狭窄、吞咽能力不好的人要小心。
  4。  甜汤圆,糖尿病患者要酌量食用。
  5。  吃甜食易生痰者,甜汤圆要酌量食用。
  五、“冬至”中医学的观点
  在太极图中我们可见阴阳相互转归而边际难分的状态,这就是表示阴阳有互融互通的现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当阴走到极点,就会朝阳的方向来转化。以十二月的卦象变化来说,十一月冬至为极阴而一阳来复,十二月则二阳临,元月则三阳开泰,四月则六阳盛极为干,五月则夏至阳极而一阴为坤。冬至是一年中阴冷最极的时候,《素问·玄机原病式》提到“阴阳以平为和,以偏为疾”,以阴阳调和理论来说,在寒冷的气候里,生活起居要注意避寒,少出门,衣着保暖,食物应多选属热的食物,如羊肉、鸡肉、鹅肉、海参、黄鱼、鳗鱼、干贝、酒酿、菠菜、荞麦、番薯、雪里红、韭菜等,煮食时多以姜母、辣椒、酒、胡椒、八角、桂皮、紫苏为作料,来增加身体的热量,以御外寒,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但这些食物属高蛋白质、高脂肪、酒类食物,有高血压、心血管毛病、痛风、糖尿病者,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者,少吃。
  六、日常食物属性举例
  1。  寒性食物:任何冰品、西瓜、水梨、葡萄柚、椰子、橘子、柿子。
  2。  凉性食物:山竹、莲藕、绿豆、白萝卜、大白菜、苦瓜、黄瓜、丝瓜、冬瓜、番茄、香瓜。
  3。  温热性食物:
  (1)辛辣物:辣椒、大蒜、芫荽(即香菜)、姜、葱、沙茶酱。
  (2)燥热物:任何熏、炸、烧烤物,茴香、韭菜、肉桂、羊肉、狗肉。
  (3)热性水果:龙眼(即桂圆)、荔枝、芒果、榴莲。
  (4)刺激性食物:腌渍品、咖啡、咖喱、酒。
  (5)常见补药:当归、黄芪、人参、十全大补汤、四物汤。
  4。  清淡甘平易吸收食物:番石榴、苹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樱桃、空心菜、菠菜、胡萝卜、茼蒿、花椰菜、鸡肉、鱼肉、猪肉、排骨、猪小肠(炖烂)、鸡蛋、牛奶、豆浆、白米饭。
  

怎么吃最补?(1)
一、概述
  饮食是人类能量的来源,中医认为人有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后天之本即是指脾胃,也就是消化系统,由此可知饮食与消化对人体的健康有绝对的相关性,可是人们却常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加上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交际应酬多,在饥饱无时、饮食无度、膏粱厚味的生活环境下,造成人人都有营养失衡、肠胃失调的症状,试想后天之本的肠胃都无暇照顾了,健康又如何不离您而远去呢?
  二、何谓食补食疗?
  依个人体质,配合食物的四气五味,顺应四时气候来调节饮食,以保持内脏功能平衡,达到长寿健康的目的,即为食补食疗的重要目的与意义。
  古人对饮食的要求与禁忌其实内容很丰富,这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是有点困难,现仅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件事“食”与“不食”分述如下,希望能引起大家对于饮食健康的重视。
  (一)食
  古人关于食的方面有一个非常普遍的口诀,即是“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兹根据医学的观点来阐释其内涵。
  ■  已饥方食
  目前一般人有吃零食的习惯,因不断地吃造成营养堆积,肠胃亦无法休息,如此大半血液都在肠胃中运作,其余脏腑岂能发挥应有的功能(血液无法充分濡养其他重要的内脏器官)?当饿的时候再吃,意义便在于使肠胃有休息的时间,其余脏腑也能得到较多血液的供养,顺应身体的需求使之自动调节。习惯吃零食的人,只是嘴馋并非真的饿,至于专心工作的人错过吃饭时间也不觉得饿,这些行为都不正确,简单地说就是要有定时吃饭的习惯。
  ■  未饱先止
  一般人只要感到吃饱时实际上已吃得过多了,过多的食物使肠胃不能正常运作,如一个罐子装满了东西就难以搅拌,肠胃也是如此。所以吃饭时稍感觉有点饱时,几乎都到了八分饱了,就勿再继续吃。当然要估计几分饱不是那么容易,靠平时的留心体会自己的需求量,依此量评估几分饱,六至八分饱为最好,俗话“七分饱活到老”可做最佳的印证。
  ■  散步逍遥
  这是食的关键点,也最为大家所忽视,资讯的发达致使人生活忙碌与单调,饭后不是埋头于桌前就是电视机前,让食物堆积于胃肠中不易消化,久之造成肠胃功能的衰退,也易形成症瘕积聚。虽然饭后散步是件极平常之事,但功效却相当大,中医最强调气血通畅,气通可消病于无形,血通可身强体壮,饭后散步帮助食物顺利转换为“后天之气”(即水谷之气),而后与大自然之气(即大气)形成“宗气”,再与“先天之气”(即元气)结合升华为“真气”,所谓“真气流畅百邪不侵”。在愉快的心情下放慢您的脚步,到户外约走半小时或当您已没有饱胀感即可,回家再平躺十分钟,散步逍遥游便告完成。
  (二)不食
  不食即断食,在各宗教均有所提倡,不但可提升灵性,更可促进身体健康。在动物世界里每当生病时,便本能地断食来清身体,将体力专注于疾患,因无须花费精力于消化系统,所以能将精力聚集到大脑及清扫系统上,借此清除停留在体内的毒素、病菌,再获得健康的身体。目前食品太精致及过度的加工,使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质、防腐剂、色素、香料等化学物品;空气的污染、不洁的饮水,造成生活环境的不佳,使每个人体内累积了相当多的毒素,细胞因而失去功能,引发出一系列的疾病,如皮肤病、胀气、便秘、发烧、结石、肿瘤、高血压、肥胖症等。若将人比拟成一间房子,那断食就是环境大扫除,因污垢累积有多寡之别,清除的困难度也有差异,所以断食的次数、天数也因人而不同。但是一般人要实施断食有点困难,而且要切记,断食虽然有效但千万不可随意行之,尤其在减食(习惯少量)、复食(恢复平时的食量)的阶段,应格外谨慎,避免产生类似暴饮暴食伤肠胃的后遗症。兹介绍两种与不食有关,而且已经有许多人借此调养身体的方法。

怎么吃最补?(2)
■  “一日断食法”又称“饥饿三十六时”
  一般一个月断食一次,也有一星期断食一次的,刚开始断食会有头晕、头疼、耳鸣、舌苔厚腻等不适的症状,不用惧怕,那是身体本能的反应,清除毒素的前兆,断食几回便会消失,而后将有一个全新的自我。
  ■  “过午不食”
  世界上有许多修行人一天只进食两餐,例如佛教比丘、比丘尼大都是“过午不食”,本方法温和渐进,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据调查,其实有许多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都有不进晚餐的习惯,不仅不会造成不适,还能减轻许多人的负担,进而增进健康。在当今营养过剩,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形态下,“过午不食”反而不失为一种解救时弊之良方。第一次“过午不食”可能会很不适应或饥饿难挨,没关系,晚餐喝少许牛奶止饿,第二次喝果汁,再下次就只喝白开水(纯净的水),再下下次什么都不吃,依自己身体的适应为准。
  三、我的体质是哪一型的呢?
  以中医理论,人的体质有几种分法:
  1。  寒性体质:口不渴、喜热饮、怕冷、怕风、怕冷气、手足厥冷、脸色苍白、唇色淡、尿多色淡、大便下利而稀、舌淡、苔白滑、脉迟。
  2。  热性体质:口干舌燥、喜冷饮、面红耳赤、尿少而黄、大便秘结、舌苔黄糙、脉数。
  3。  实性体质:身体强壮、肌肉壮硕、活动量大、说话声音大、气粗力足、大便秘结、小便黄。
  4。  虚性体质:
  (1)血虚体质:血虚体质的人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及指甲淡白,时而头晕眼花、心慌、健忘、失眠、手足发麻、妇女行经量少、舌质淡、脉细无力等。常由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失血过多,以及七情过度,暗耗阴血等原因引起。
  (2)气虚体质:气虚体质的人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疲倦无力、食欲不振、不耐劳动,稍动则头晕、气短、汗出,平时易感冒。常由久病、年老体弱、饮食失调等因素所致。
  (3)阴虚体质:阴虚体质的人多表现为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口燥咽干、头晕眼花、虚烦不眠、潮热盗汗、两颊赤红、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质红、苔少、脉细等。食用辛辣温燥或油炸之品,则生热症之状。
  (4)阳虚体质:阳虚体质常表现为神疲乏力、嗜睡畏寒、面色发白、*减退、口淡不欲饮、喜热食、入冬四肢冰冷、遇寒冷则腹痛便溏、溺后余沥、小便频数,或阳痿早泄,脉细弱,尺脉沉小尤甚。
  四、食物有什么性味?
  所谓四气包括寒、热、温、凉;所谓五味即是辛、苦、甘、酸、咸。分述如下:
  (一)四气
  食物吃入人体,经消化、吸收、变化、搬运、储藏,转成营养物质之后,对人体所产生寒热温凉的作用。
  1。  热性食物有干姜、附子、花椒、胡椒、肉桂等。
  2。  温性食物有生姜、羊肉、大枣、核桃、八角、酒等。温热食物可以产生热量,有祛寒、助阳、温里的作用,适合虚寒体质的人。
  3。  凉性食物有萝卜、冬瓜、丝瓜、梨、蛤蜊、豆腐、田鸡、*、西洋参等。
  4。  寒性食物有绿豆、犀角、西瓜、熊胆、石膏、蟹、食盐等。寒凉食物可以退火、消炎、清热、降低热量,适合实热体质的人。
  5。  平性食物有胡萝卜、山药、芝麻、白木耳、葵花子、花生、茯苓等。
  (二)五味
  以味觉来判别食物的味道,分成辛、苦、甘、酸、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