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细节看清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透过细节看清朝-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吴三桂的荣华富贵,倒是不必多说的。
  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这场战争的具体战术了。很显然,多尔衮才是对抗李自成大军的主力,八旗铁骑刚刚赶到,劳师以远,中途还和李自成派出关的唐通所部打了一次,要恢复完全的战斗力,吴三桂就必须为多尔衮赢得尽可能多的休整时间。吴三桂的军队是原大明辽东军的精锐,要抵挡李自成一段时间还是不难做到,但是关键在于吴三桂就这么点政治资本,要是拿去和李自成拼光了可就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钱了。所以这也是支持上述关于政治协议之揣测的一个理由:事实上吴三桂是真的和李自成拼了,为多尔衮争取了尽量多的时间。再从李自成的角度来说,他本次战役的失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他所面临的敌人之强大,可以说是他平生所未见的。李自成十四年来一直和大明的剿匪官军作战,剿匪官军中虽说也有洪承畴、左良玉等名将带的军队,但大明朝上上下下腐败透顶,除了少数精锐,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强不到哪里去,否则也不会让流寇越剿越多了。而这次李自成面对的敌手是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联军,吴三桂所部是大明朝最最精锐的部队,而多尔衮的八旗铁骑在当时是横扫天下、战无不胜的,连蒙古人都已经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收服,对满清岁岁来朝,八旗军战斗力之强悍,可见一斑。其次就是他似乎没有预料到多尔衮会这么快到达山海关并参战。这一点其实很成疑问,按理说多尔衮在如此微妙的形势下必然会来混水摸鱼,猜也能猜到;而且李自成曾经派唐通出关狙击多尔衮,唐通既然战败,消息必定会传到李自成耳朵里。但是所有的史书都说李自成在面对多尔衮的时候“猝不及防”,不知是何缘故。也许是李自成以为满清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尚未结束,不敢贸然出兵,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没想到多尔衮置国内的复杂局面于不顾,真的出兵来打。然而虽然敌人强大,战场形势变化又出人意料,但李自成的军队毕竟也是经过多年战争考验的队伍,并非不堪一击,他的溃败还有其他原因,也就是李自成在具体战术上的失败。李自成在山海关下布了一个“一字长蛇阵”,阵形从北山一直绵延到海边。《三国演义》中姜维伐中原时和邓艾斗阵法,就斗过此阵。《三国》里说这种阵法的好处就是“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相应”。此话固然不错,然而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这个阵法的好处也正是它的致命处,虽然能互相呼应互为犄角之势,但是万一被人从中拦腰截断,则首尾不能相救,势必被各个击破。最后战役的走势也确实如此,李自成二十万大军一字排开,兵力分散,多尔衮集中兵力,攻其一点,不计其余,结果果然冲破了李自成的阵形,将此阵击溃。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据传说北京城自1644年正月开始就大闹鼠疫,流毒深远。李自成大军进京之后,军中多染此病,战斗力因此锐减。总而言之,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最终我们看到的这种结果。对于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三人来说,他们在战争中各自得到了自己命运的归宿;而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满清入关席卷中原,从而形成封建专制社会回光返照的历史走向也已不可避免。对于历史来说,这是必然?还是偶然?李自成一路溃逃,退回北京,途中泄愤杀死了吴三桂的父亲吴骧。在乱世中被命运之手摆布,几经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最终落得如此下场,吴骧的命运实在让人感慨万千。然而他的儿子吴三桂却是这场历史剧变的受益者,多尔衮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授以兵权,令其直取北京。多尔衮则统领八旗大军随后跟上。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战山海关(2)
此时多尔衮的一个行为,体现了他比李自成高明的地方,他“誓诸将勿杀不辜,掠财物,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谕官民以取残不杀之意”,以至于“民大悦,窜匿山谷者争还乡里迎降。大军所过州县及沿边将吏皆开门款附”。当然“民大悦”等等效果很有可能是史官为大清朝歌功颂德所作的杜撰,但是多尔衮的行为至少是一种姿态,为自己赢得了道义上的优势。所以有理由相信,多尔衮的这几条禁令,是得到了贯彻执行的,而并非像李自成那样进了北京之后就军纪不整。而李自成逃回北京之后,深知北京已经无法守住,决定撤出北京,回自己老家陕西,以关中为基地,谋求东山再起。于是在四月二十九日抓紧时间登基做了皇上,第二天又抓紧时间撤出了北京。进京离京,前后正好四十二天。传说当时陈圆圆对李自成说:“妾身若随大王西行,只怕吴将军为了妾身而穷追不舍;不如将妾身留在京师,还可作为缓兵之计!”结果李自成果真将陈圆圆留在了北京,留给了吴三桂。陈圆圆和吴骧一样,都是在乱世中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五月初二,多尔衮率大军进驻北京。进京之前,多尔衮就大造舆论,声称清军入关是“为尔复君父仇,非杀尔百姓,今所谋唯闯贼,吏来复归其位,民来复归其业”。进京之后又下令为崇祯帝服丧;官员只要剃发归顺,中央官员照旧录用,地方官员各升一级;大明原朱姓各王只要归顺就可以保留王爵等等,总之是尽力为大清争取人心。正所谓师出须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一下名正言顺,从此就可以开始真正的“席卷天下”了。
  

席卷天下(1)
看过体育比赛的人都知道,竞技体育当中,气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占据了气势上的优势,即使对手还很强大,同样可以战而胜之。用两个成语描述就是: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入关后的满清八旗铁骑,就是凭着这样一股气势,迅速扫平了逐鹿中原的其他所有竞争者。
  其实满清刚刚入关之时,整个中国的局势还很复杂。满清虽然占领了北京,但是并没有控制更多的地区,在关内满清所拥有的只是北京周边地区(直隶一省)和一支二十万人(包括非战斗员)的八旗军;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虽然在山海关战败,但是仍然控制着陕、晋、鲁、豫各省和鄂省的一部分,地域广大,兵力在六十万以上;1644年5月,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定都南京。弘光朝廷拥有当时全国最富庶的江浙一带和整个东南沿海,以及两广、云贵等处,而且兵力众多,驻守武昌的左良玉、左梦庚父子统兵二十余万,镇守江北的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四镇士兵达三四十万,再加上两广云贵的驻军,共有近百万;四川还有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所以说当时的形势的确可以说是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满清的八旗军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先后打败了大顺军和大西军,消灭了南明弘光朝廷,席卷了半个中国,从此江山一统。之后虽然南明又出现鲁王、隆武、绍武、永历等多个小朝廷,大顺军和大西军余部也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还有把抗清斗争坚持到最后的郑成功的海上武装,但是那都是在大局已定情况下的战争余波,不能和清军形成真正的战略上的对峙。而导致汉族人失去抵抗清军最后机会的原因,并非是满清真是天命所归,仍然有很多人为的因素。清军占领北京之后,立即派遣将领,和吴三桂一起对李自成的大顺军穷追不舍。李自成留下陈圆圆的缓兵之计毫无效果,也在情理之中。于是李自成狼狈万分。撤出北京之后,大顺军退守山西。不料五月十日,原明朝大同总兵,降将姜襄叛变,袭杀大顺军将领张天琳,举大同全镇降清。大同古称云州,乃晋北重镇,大同一失,整个晋北顿时落入清军手中。至十月,清军攻陷太原,分兵而下,直取晋东南一带,大顺军守将刘忠招架不住,只好转战河南。至此大顺军的山西防线基本瓦解,只能退守陕西。十月下旬,清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率吴三桂、尚可喜等由大同到榆林,经陕北直指西安;另一路则由豫亲王多铎率孔有德,耿仲明部经河南怀庆取潼关。十二月,北路阿济格攻榆林,南路多铎也一路血战,步步逼近,兵锋直指潼关。李自成调兵遣将,增援潼关,在潼关与多铎大战十三天,终于不敌,潼关失守。此时清兵两路夹攻,陕西陷落已成定局,李自成被迫又放弃西安,经蓝田、商州、武关,退守襄阳。
  李自成在这一路转战的过程中还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就是杀了李岩。李岩原名李信,是官宦世家,父亲李精白做过尚书,自己也是读书人出身,中过举人。他曾经出粮赈济饥民,很得人心,百姓都对他感恩戴德。当初有个江湖艺人红娘子,因生活所迫造反,俘获了李信,结果女强盗头子看上了公子哥儿,竟然强行委身于他。李信逃回后被人当作贼人抓了起来,又被红娘子救出,走投无路这才参加了农民军。后来李信投靠李自成,李自成很器重他,给他改名李岩。李岩曾劝李自成多行仁义,少事杀戮,他编的主旋律歌曲“闯王来时不纳粮”传唱大江南北,为闯王赢得民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大顺朝的宣传部长。就这样一位有功之臣,却因小人进献谗言,李自成怀疑他心怀叵测,于是将其诱杀。这样一来,李自成军内人心涣散,百姓也对大顺朝失去信任,对李自成的抗清战斗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不知道李自成在一路退败的过程中是否想到了联合南明朝廷一起抵抗清军,估计是没想到。即使是想到了,也许自己也会打消自己的这个念头。因为他知道自己攻陷北京、逼死崇祯帝,已经和明朝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南明朝廷不可能和他联合抗清。就这样,李自成和南明弘光朝廷丧失了联合起来的最后机会,整个中国也丧失了改变满清入主中原的最后机会。李自成不但没打算和南明弘光朝廷联合,反而打算夺取弘光政权的地盘作为自己的抗清基地。清顺治二年三月,李自成自襄阳发兵武昌,逼走了南明守将左良玉,占领了武昌。此时李自成手中尚有二十万兵,他打算自武昌始,沿江乘舟东下,夺取整个东南一带,重建基业。他认为:西北虽不安,东南讵再失之?”然而清军的追击速度之快令他毫无喘息之机,清军水陆两路,奔袭而来,李自成只好仓促放弃武昌向东南进发。到了四月,清军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连续大败大顺军,李自成东下去路又被切断。无奈李自成只好调头向西南进军,准备穿过江西进入湖南。五月初,大顺军到达湖北九宫山,李自成率二十余人登山探路,不料忽遭当地地方武装袭击,李自成不幸遇难,结束了自己轰轰烈烈的一生。李自成二十四岁参加起义,三十九岁战死,他率领的起义军十余年内横扫大半个中国,给腐朽的明王朝乃至整个中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明朝因此灭亡;他本人也纵横天下,成就了令当时和后世都击节赞叹的英雄气概;可惜皇图霸业,转眼成空,只剩英魂飘荡于九天之上,遗骨埋没于荒草之间,实在令人唏嘘。正如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那首诗所说:“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在李自成一败再败,终于战死的过程中,大明朝的残余势力…南明弘光朝廷也经历了从建立到被清军迅速扫平的过程。五月,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以神宗万历皇帝嫡系子孙福王朱由菘为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入内阁为首辅,掌兵部事。若按实力论,南明弘光政权拥兵百万,又占据全国最富庶的江浙一带,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但是可惜弘光政权继承了大明朝腐败透顶的政治气氛,对外与虎谋皮,对内党争不断,白白浪费了手中的好牌。史可法上任伊始就犯了一个重大错误:他天真地以为真的可以利用清军来对付李自成,听说清军大败大顺军之后欣喜异常,竟提出了“联清讨贼”的主张!当时大顺军一溃千里,南明政权又继承了大明朝的腐败传统,所以虽然满清兵力少地盘小,但却是最强大的一支力量。中国人是最擅长搞多边关系的,春秋战国时候的诸侯林立,练就了中国人的这套本事;之后三国鼎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中国人这套功夫是越练越纯熟,可以说出神入化。
  

席卷天下(2)
以魏蜀吴三国为例,魏强而蜀、吴弱,如果蜀、吴不和,势必被魏逐个击破;所以赤壁之战前刘备诸葛亮走投无路了就投奔孙权,孙权也断然决定联刘抗曹,之后五十余年的鼎立局面,从此开启,而赤壁之战也为这五十余年定了一个大的基调。再往远里说就更简单:张仪的连横之策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