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道光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家讲坛:道光皇帝-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道光——遥远的“昨天”
“道光”——您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时代,也可以理解成一个人。
  “道光”本来是清朝入关后使用的第六个年号,作为一个时代,它指的是1821至1850年间的中国;作为一个人,它指的是爱新觉罗·旻宁——此间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这个时代离今天遥远吗?
  不远。
  您看:
  一百六十多年前的道光年间,中国男人留着长辫,女人裹着小脚,面黄肌瘦,目光呆滞,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
  一百六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些人的子孙赢得了第29届奥运会金牌总数第一名的骄人佳绩;
  一百六十多年前的道光年间,中国人在英国的压力下割地赔款,开始了“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的屈辱历史;
  一百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划破夜空、震耳欲聋、光焰四射的焰火之下,英国人从中国手中接过了奥林匹克的旗帜,同时,也接过了沉甸甸的压力,这个压力来自中国奥运会的巨大成功;
  一百六十多年前的道光年间,中国人对英国的轮船惊若鬼神,对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束手无策,当时,清朝的科技水平似乎并不比三国时代进步了多少;
  一百六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载人飞船横空出世,遨游太空,令世界惊叹!
  ……
  您理解了吧,这一百六十多年间中国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这堪称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百六十年!因为此间,中国走过了欧洲国家五六百年的历程!
  所以,在今天年轻人的心目中,道光时代的人和事,似乎像天方夜谭般不可理解,难以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光真的离我们遥远得似乎隔着一千年……
  但是,道光离我们真的很遥远吗?
  作为一个时代,“道光”是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分水岭”。她既是旧中国走向衰亡的起点,又是中国新生的开端。您到天安门广场看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面浮雕就是道光王朝的虎门销烟,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程的第一块奠基石!
  从道光王朝的中叶开始,中国进入剧烈的社会转型期,人们将这一转型称之为“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我们怎样理解先人的艰难呢?
  此前的中国,千年不变;晚清中国,十年一变!
  当时的世界,就是个大赌场。我们不懂游戏规则,也不想进场;没有本钱,也输不起。但是,列强拖你进场,逼你下注,怎么办?
  我们能投入这场博弈的只有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生命——“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从道光中叶起,中华民族在失败面前没有自甘沉沦,而是在抗争,在努力,一百多年的苦斗,一百多年的抗争,其实,何止“十万头颅血”!几千万中华儿女的牺牲,换来了百年后的辉煌。国歌中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一点儿都不夸张,是实实在在的真实写照。中国人民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就是1997年的香港回归,就是2008年奥运会的不眠之夜!
  您看,“道光”离我们远吗?
  应该承认,道光中叶发生的这场社会大变革并没有完全结束,中国人民依然致力于国家富强和发展模式的探索。晚清的“自强”、“求富”口号,在今天仍然具有很深的价值!困扰道光皇帝的边疆矛盾、民族纠纷、毒品泛滥、吏治###、经济危机、西方压迫等问题,不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吗?
  您看,“道光”离我们远吗?
  其实,道光就是今天中国的“昨天”!
  回顾“昨天”,绝不是为了使人们不忘过去那点事儿,更不是要大家记住仇恨,而是要把“昨天”当成“今天”的镜子,把昨天当成今天进步的基础,因为只有站在先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比前人看得更远!
  让我们登上中国历史的“分水岭”,走进这充满屈辱又不乏壮丽的岁月时光吧!
  如果您因此而深感沉重,也同时让我们一同走近帝王的生活,看看是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金堆玉砌、花团锦簇;他们的爱情是不是像“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那般美妙?
  感谢先贤,敬畏历史!请看第一讲:天降大任。
   。 想看书来

一、天降大任(1)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六代君主,1821~1850年间在位。此前,清朝经历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代君主。
  道光名旻宁,本名绵宁。因旧时臣民在书写时要避讳皇帝名字,而“绵”字较为常用,避讳不易。所以早在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帝就规定皇孙中“绵”字辈为帝者当改“绵”为“旻”。
  1820年9月2日,清朝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忽然驾崩,次子旻宁立即继位,这位皇子摇身一变成了一国之君,开始谱写跌宕起伏的人生悲歌。道光皇帝的登基拉开了晚清的序幕,而嘉庆的驾崩与道光的承继大统,却成了留给后世的难解之谜。嘉庆究竟是怎么死的?道光的继位是否合法?这些纷纷扰扰的故事是否真的有谜底可言?
  【乾隆嫡孙,文武双全】
  在中国历史上,康乾盛世是一段举国上下皆大欢喜的幸福时光。
  在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公历的1782年9月16日,清晨五六点钟,乾隆的嫡孙,后来的道光帝,旻宁在康乾二祖恩泽之下出生了。出生地为紫禁城的撷芳殿。
  太监一溜小跑到乾清门向正开早朝的乾隆皇帝报告,说皇十五子永琰(当皇帝后改名“颙琰”)的福晋刚刚生了个小阿哥。
  “生个小阿哥有什么稀奇!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乾隆帝有上百个孙子,他基本上都不认得,每到过年的时候,这些皇孙都会给爷爷乾隆帝拜年,乾隆一看,怎么感觉他的皇孙长得都很像,就像一个模子出来的。于是乎,一人一个红包,打发走了了事;相比较而言,这些皇孙还是很有福气的,比他们更郁闷的是乾隆的孙女们,近百个孙女,基本上没见过乾隆的面。
  前来报喜的太监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
  别看乾隆皇帝不动声色,但心里却乐开了花。虽说他子孙满堂,但这位皇孙可与众不同,因为这个皇孙的父亲永琰早已被密立为皇太子。旻宁的出生预示着皇家统绪的绵延不断。而且永琰的长子刚刚夭折,此时他的心情极度难受,乾隆帝也正为他捏了一把汗,现在永琰的次子出生了,希望又有了,怎么能不高兴。但是,这一层窗户纸又不能捅破,因为永琰的太子身份是秘密确定的,现在除了乾隆,谁也不知道,所以他只能关起门来偷着乐。
  旻宁的父亲永琰,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母亲即后来的孝淑睿皇后。旻宁是嫡子,排行第二,但是排行老大的小哥哥已经夭折,于是他排位上升,成为嫡长子。后来,旻宁当了皇帝,史称“有清一代,皇帝嫡出者,只此一帝”。大家知道,汉族家法都是立嫡长子,清朝呢,不是不想立嫡长子,而是截止到嘉庆帝,阴差阳错地就立不出个嫡长子。
  旻宁在深宫之中慢慢长大……
  六岁的一天早晨,小旻宁被太监从睡梦中叫醒,抱进书房。从此,除年节、皇帝和皇后的生日外,他都是在书房里度过。每天早上四点,皇子皇孙就要进书房温习功课,天还黑着,此时师傅还没来,几个苏拉、太监在皇子皇孙们的朗朗读书声中倚柱而寐,残睡未醒。六点,师傅到来,开始授课,下午两点师傅出宫。而这些“苦命”的皇子皇孙们还要接着学满语,练骑射功夫,直到日落才能休息。为了培养文能安邦治国,武能驰骋疆场的接班人,清朝制定了近乎残酷的皇子教育制度。
  乾嘉时期著名汉学家赵翼曾在军机处值夜班,经常看到皇子们披星戴月、秉烛勤读的一幕,他发自内心地说:“我们这些靠读书挣饭吃的人尚且起不了这么早,何况人家天生富贵的皇子日日如此!怪不得人家文武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感慨道:“我朝谕教之法,岂惟历代所无,即三代以上,亦所不及矣”! 。 想看书来

一、天降大任(2)
乾隆皇帝还不时抽查,生怕师傅要求不严格。就在旻宁进书房的第二年,乾隆帝发现不少师傅擅自停课,就将这些师傅分别处以降职、革职等处分,其中满族师傅每人又被重打40大板。这个事儿轰动了北京城。
  说起来算是“家长”打“老师”了。旻宁为此很是揪心,后来听说打人的人并没有用力,不至于很疼,他才略微安心。
  旻宁修文习武,十分专心,进步很大,不仅汉学基础扎实,而且武功也修炼得十分好。乾隆五十六年(公历1791年),年仅10岁的旻宁随祖父乾隆帝行围,居然射得小鹿一只,围场之上欢声雷动。八十高龄的乾隆老爷爷兴高采烈,赐旻宁黄马褂一袭、翠翎一支,还专门给他做了一首诗。
  十岁的孩子居然能射死一头小鹿,您信吗?十岁的孩子胳膊有多长?能把弓拉到什么程度?能将箭射出多远呢?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但是《清高宗实录》的记载有鼻子有眼:乾隆皇帝如何高兴,如何向周围的人炫耀自己12岁时就射杀了一头熊,现在孙子旻宁也能射死一头鹿,鹿虽不是猛兽,但也十分难得。
  其实,事情的真相大概是这样:旻宁打猎,侍卫守护在左右,旻宁开弓射箭之后,侍卫必定也会立即开弓或者开枪,但这个功劳不是侍卫的,一定算在旻宁头上,侍卫将功揽到自己头上也没用,因为侍卫的职责就是守护旻宁并哄他高兴,要是连带爷爷一起哄高兴了就更圆满了。
  当时现场还有花絮。清朝的李孟符在他的《春冰室野乘》中有如下记载:乾隆爷不是要赏孙子个黄马褂吗,但哪有10岁孩子穿黄马褂啊?拿不出这个黄马褂,旻宁就跪在地上不起来,他怕他爷爷赖账。没办法,乾隆就让人拿来了个成年人的黄马褂给他穿上。现场顿时笑声一片。可以想见,10岁的孩子穿上成年人的黄马褂该成什么样子?史书记载“裾长拂地,不能行”,就是衣服一直拖到地上,已经不能走路了。乾隆皇帝身边的一个卫士上前抱起了小旻宁,这真是日落西山红霞飞,抱着旻宁把营归。
  射鹿这件事可能有一定的渲染,但旻宁武功不错这点看来不必怀疑。从后来林清之变中的表现来看,旻宁确实身手不凡。
  震惊朝野的林清之变——天理教徒攻打紫禁城,发生在嘉庆十八年(公历1813年)。
  当时,阶级矛盾尖锐,作为社会病态的一种表现,民间秘密结社活动频繁。乾嘉年间的白莲教大起义虽然已被扑灭,但其变换名目,继续活动于北方。攻打紫禁城的天理教就是改头换面的白莲教。清政府称其为邪教。
  这次活动的首领之一林清是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他有个想当皇帝的念头,但自觉实力不足,害怕朝廷###,就又联合河南等地秘密结社。经推算,林清确定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为起事吉日(公历10月8日)。恰巧此时出现彗星,而嘉庆皇帝又去了承德,京城人心浮动,防守空虚。林清自感机不可失,便如期举事。
  九月十五中午,近百名天理教徒分别突袭紫禁城东西两门——东华门和西华门。东华门守军反应机敏,立即关闭城门,混乱中,只有五名天理教信徒冲了进来,算是自投罗网,立即被禁军擒杀。而西路却得手了,有五十多名教徒冲进了西华门,跑上城头,插上了“大明天顺”的旗帜。但滑稽的是,旗帜仅仅飘扬了十几分钟就被清军拔掉。那些冲上城头的教徒下了城又发现一个新的难题——不认识路。

一、天降大任(3)
都说深宫似海,皇帝老爷子的金銮宝殿该怎么走?谁也没去过。找个人问问,怎么连个人影也没有?他忘了认识路的人都被他们打跑了。
  不过,向导问题很快解决了,有两名信奉天理教的太监主动前来带路,但事情恰恰就坏在这两个太监身上。
  太监带着天理教徒穿过武英殿,就是内务府,一想起平日里受尽内务府官员的气,正好可以伺机官报私仇,让他们尝尝苦头。鼠目寸光的太监领着天理教徒对内务府施行了一顿打砸抢,直打得值班的内务府官员哭爹喊娘!时间因此而又耽搁了,待赶到隆宗门时,守门护军已经闻讯关闭了大门。
  叫门不开。
  撞!
  然而,血肉之躯如何撞得过铜墙铁壁似的朱漆大门。
  此时,旻宁正在上书房读书。本来,他随嘉庆皇帝一同去了承德,但奉旨提前回京,于是,正赶上这场事变。当时,宫内一片混乱,后妃哭号,太监鼠窜,集合起来的军力不足百人,又不知来犯者人数、去向,不敢贸然出击,闻讯赶来的王公大臣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