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秘密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淮海战役秘密战-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刘汝明救邱、救孙、救黄不力,一再贻误战机,李延年大加指责,说:“刘汝明保存实力,不听调动,大敌当前,胜不相庆,败不相救,我军焉有不败之理!”
  蒋介石也大发雷霆,派政工局局长邓文仪赶赴前方,追究刘汝明的罪责。刘汝明早知来意,除了百般解释、推脱,还向邓文仪演出了一幕“打假仗”的滑稽戏,以作搪塞。
  有一天,刘汝明对邓文仪说:“固镇乃津浦路上枢纽,战略要地,我一定要从###手里夺回来,请邓局长和我一起到前方督战。”
  邓文仪也想看个究竟,遂和刘汝明一道乘铁甲列车抵达浍河南岸。
  前线指挥刘汝珍,向其兄刘汝明和邓文仪煞有介事地报告说:“主攻部队为一四三师,兵力配备以四二八团为正面主攻,强行通过浍河大铁桥,进占固镇车站;另以一部兵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强渡浍河,进攻固镇;以四三七团渡过浍河后绕到固镇以北,截断###退路,阻击其增援部队。”
  刘汝珍不愧是正规军校毕业生,纸上谈兵,说得头头是道。邓文仪干的是“政工”,对军事完全是门外汉,边听边点头,称赞刘氏兄弟指挥有方,部署得当。他哪里会想到这是“真戏假做”呢!
  战斗打响后,刘部伤亡惨重。刘汝珍灵机一动,又假造战报,谎称已占领固镇,其实是解放军主动放弃固镇。邓文仪闻讯后,喜不自胜,自诩“督战有功”,回南京向蒋介石报功。邓前脚刚走,“二刘”马上将部队偷偷撤出固镇,并将浍河以北的部队统统撤退到南岸,让出了大片阵地。这为解放军围歼黄百韬和杜聿明的三个兵团,创造了有利条件。
  华东军区敌工部部长刘贯一闻悉这些情况后,高兴地说:“刘汝明的做法,客观上配合了我军的战略行动,应该给他记上一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十年磨一剑(1)
  王近山打电话请示邓小平:有无廖运周其人?邓小平批准了廖运周的起义计划,并要王转告:“廖师长在汉口的家属,我们今晚就叫地下党采取行动转移,请他放心。”
  武英将杨振海稍作安顿后,又回到了作战室。
  室内烟雾腾腾,气氛显得有点沉闷而紧张。当时摆在王近山、杜义德面前的是八个大字:真假难分,决心难下。
  也许有读者会问:纵队首长是共产党解放军的高级干部,难道他们不知道廖运周是地下党员?笔者开始也这样认为。后来作了一番调查,才知道党内有个规矩:隐蔽战线上的人和事,即使是相当高级的党委和领导人,不让你过问你就不要过问,不让你知道你就不要知道,这方面的保密要求特别严格,尤其是秘密派遣打入敌营内部长期埋伏的地下党员,都是单线联系,知之者极少。像廖运周这样身处高位官居敌方少将的地下党员,更是要严加保护,否则,个人的人头落地事小,对党的损失就大了。
  王近山要贺光华和武英提供一些廖运周的情况。
  贺光华说,他只听说廖运周过去曾经参加过共产党,但具体情况不清楚。
  武英说,上次杨振海来送情报,晚上两人同睡一室,听杨说过廖运周本人及一一○师中共地下组织的一些情况,虽然无从证实,但估计那不会是假的。
  杜义德提出,就算廖运周真的有起义诚意,但在敌人四个主力师全力向我发起总攻的关键时刻,他要我们开一个口子,让出一条路,放他这个师过去后,再把口子封死。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敌人有飞机、大炮、坦克,如果一一○师过来后,其他敌人和他绞到了一起,或者乘他们过来后,也跟着一拥而上冲了过来,那该怎么办?
  杜义德用目光扫视了一下在场人员,继续说:“还有,即使廖运周起义是有诚意的,但一一○师内部,十个指头不会一般齐,很难保证没有极反动的军官。在起义过程中,万一廖运周控制不住部队,反动的军官乘机捣乱,煽动不明真相的官兵从背后向我军攻击,那时我们将面临腹背受敌、前后夹击的局面。前面,我们要抵挡疯狂突围的敌人三个主力师及其源源跟进的其他部队;后面,我们要对付起义部队中的不稳分子甚至哗变的部队。我纵只有四个旅的兵力,届时要对付如此严重的局面,恐怕很难!如果因此而使黄维兵团跑了,将会严重影响整个淮海战役的作战计划,我们就会犯下严重的错误,甚至成为历史的罪人。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小心,多考虑几种可能性,多做几手准备。”
  杜义德的话合情合理,无论从政治上、军事上来说,都无懈可击。
  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王近山对廖运周提出的起义方案感到有很大的诱惑力。是啊,一个主力师战场起义,从军事上说,打乱了敌人的突围部署,使敌人有组织的突围缺了一个侧翼,造成其阵容大乱,就有可能挫败整个突围计划;而从政治上来说,会给敌人以强大的心理震撼,使本来不稳的军心更加混乱,士气更加低落,所有这一切综合在一起,对加速歼灭黄维兵团,应该说是非常有利的。
  大家沉思了一会儿,王近山叫武英再把廖运周和一一○师的情况谈得更详细一些。武英搜索枯肠,苦思冥想,把杨振海对自己说过的话尽可能从记忆深处挖掘出来,向王、杜首长作了补充汇报。
  王近山听完后,站起身来,向在场同志说:“这样看来,可以排除廖运周假起义的可能。他是我党的老党员,长期埋伏在国民党内部,他是真起义,是回娘家嘛!但要防备师里反动的军官反叛、哗变,也要防着其他敌人跟在一一○师后面乘机逃出来。这个问题我们马上向刘、陈、邓首长请示汇报。我考虑,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必须在我们阵地的纵深地域划出一条通道,不能让起义部队进入村庄,以免造成麻烦。”
  说到这里,王近山走到墙上挂着的大地图前,用右手的手指从右上方向左下方画了一下,武英心明眼疾手快,立即将王近山手画的线路用铅笔画出了一条路线,果然避开了各个村庄。这说明王近山并非用手随便一画,而是思谋再三,成竹在胸。
  

二十年磨一剑(2)
王近山沉吟了一下,又面向杜义德用商量的口吻说:“我想叫李德生的十七旅抽一个团,在起义部队经过的通道以东沿线占领阵地;再叫尤太忠的十六旅抽一个团,在起义通道的西线占领阵地。这两个团的任务是防止起义部队在途中哗变。万一廖运周掌握不住部队,反动军官从中作梗,煽动部队哗变,这两个团就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开火,将哗变部队就地歼灭在开阔地内。如果起义一切顺利,不出现哗变情况,那么这两个团的任务是消灭跟在一一○师后面的敌人突围部队。”
  杜义德点点头,说:司令员的意见很好,设想得很周密。我看就这样向刘、陈、邓首长报告。
  王近山就在作战室里接通了总前委的电话,向邓小平政委报告了杨振海带来的情报,讲了黄维最新的突围计划部署和廖运周准备乘机起义的计划,并特别询问了廖运周有无其人其事。
  邓小平作了肯定的回答,并用十分关切的口气说:请你转告廖师长,他在汉口的家属,我们今晚就叫地下党采取行动立即转移,请他放心。
  一锤定音,廖运周的起义计划就这样得到了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批准。一次永垂史册的秘密战壮举,由于得到了一位世纪伟人的首肯,很快就要付诸实施了。
  王近山关于迎接起义部队的具体部署也向邓小平作了汇报并得到了批准。放下电话机后,王近山即对调整部署、构筑工事和通讯联络等具体问题进一步作了安排。
  一切就绪,王近山看了看手表,时间快到午夜了,即令武英把杨振海找来。
  杨振海略事休息后,精神更为振奋,充满了求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王近山对杨振海叮嘱说:“现在快到午夜了,你趁天黑的掩护马上回去,请你告诉廖师长,为了保证起义顺利并取得成功,我们有三点要求:第一,你们一一○师行动的时间,必须提前一至二个小时,争取在敌人全线突围开始前就把部队拉出来;第二,起义部队的行动,必须按我们规定的路线行进,我们派部队掩护你们。如果你们的部队越过这条线(王近山用手指了指武英刚刚绘好的那份简要路线图,图上用鲜明的红色箭头标明了起义部队的行进路线),解放军就要开火射击,你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一点并向廖师长报告,务必不要搞错了。人命关天啊!事关重大啊!记住了没有?”
  杨振海频频点头,表示记住了。
  王近山继续说:“第三个要求是:起义部队过来后,按我指定的地区集结。我们将会做出周到的安排,包括让你们吃上饭,喝上水。请你们放心就是了。”
  王近山说完后,请杜义德政委作指示。
  杜义德作为我党我军的高级政工干部,讲话总是从政治上着眼,具有震撼人心的气概。他首先代表部队欢迎廖运周师长的这次义举,充分肯定了起义的重大意义及其作用,并感谢廖师长派人送来了黄维兵团突围的最新情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对粉碎黄维的逃跑阴谋作用很大。杜义德还特别强调地传达了邓小平的指示,转告了邓关于即刻通知地下党将廖运周在汉口的家属迅速转移,请廖师长放心。
  听了杜义德这席话,杨振海充分意识到了中原野战军最高首长对这次起义的肯定、支持和关怀之情。
  王、杜两位领导人讲完后,六纵作战参谋武英将起义部队行进线路图亲手交给了杨振海。杨振海从军用皮包中取出那份五万分之一的作战地图,在灯光下与武英绘制的路线图仔细地进行了对照,直到明白无误。
  杨振海提出:“晚上行动,天漆黑漆黑的,能见度很差,万一走错了路,就要遭到解放军的火力射击,容易造成误会和不必要的伤亡。为此,务必请解放军在起义部队的行进路线上,做出明显的标记,便于识别。”
  王近山是个处事果断、干脆利索的指挥员,他听了杨振海的建议后,立即表态说:“很好,就这样办。作战处立即通知侦察连,马上派人用高粱秆在起义部队行进的‘通道’上,标出明显的识别路标。”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十年磨一剑(3)
杨振海又提出:一个师的国民党部队起义,与当面解放军部队的联络工作是个大问题。我们几个人虽然是派遣进去的,但和当面中野部队不熟悉。要把几千人马带出来,最好请首长派个解放军代表进去。这样不仅便于及时联络,如遇意外情况也可迅速得到沟通和处置。
  杨振海的建议显然也很有道理。
  王近山和杜义德用目光交换了一下意见后,对杨振海说:“时间不多了,你马上先赶回去传达准备。至于派代表进一一○师的问题,我们研究后还要请示邓政委再作决定。”王近山用手指了指站在身旁的武英,对杨振海交代说:“你先把进去的路线、方式、联络办法、注意事项等问题,详细给武参谋说一下,防止我们派出的代表进不去。”
  末了,性格暴烈、轻易不苟言笑的王近山还说了一句玩笑话:要不,我们派去的代表,像你刚来时那样,被黄维抓去当了俘虏,岂不糟了!
  王近山又对武英吩咐说:“你马上送他到前沿阵地,完成任务后立即返回!”
  武英主动请缨冒险进入敌营。廖运周设计再“诓”黄维,为起义赢得了最好时机和最有利位置。
  按照粟裕最早提出的建议,淮海战役在江苏北部的两淮(淮阴淮安)和海州地区进行,史家将此称为“小淮海”。后来,战役的规模越打越大,发展成为“大淮海”。194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在一份上报下达的电报中就明确指出:“我华野、中野正集中力量进行徐州会战,以围歼国民党在长江以北之最大主力。这是一次最大的决战,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大决战。此战役获全胜或大胜,则长江以南将无大战,不仅使中原全境解放,而且要使全国解放更加顺利。”
  翌日(11月16日),中央军委在一份电报中,亦判定当前的淮海战役已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并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
  总前委“临机处置”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决心围歼黄维兵团。
  当时淮海地区的战略态势是,华东野战军主力正在碾庄周围与黄百韬兵团血战,又以强大兵团阻击东援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还要与中原野战军一起随时阻击由蚌埠北上增援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装备精良、拥有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十八军的黄维兵团的12万精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