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圣--孔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古一圣--孔子-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训木尴欤⑸匠料菹氯ィ涑闪艘黄粞螅丛嶙盼⒆拥亩シ澹涑闪送粞笾械男〉海笕吮愠普馄粞蠼凶鑫⑸胶

  孔子正想着,有一家三口有说有笑地走来,夫妻俩都非常年轻,小孩大约十岁左右。他们来到湖边,沿湖向前漫步,观赏着满湖的荷花。孔子想到了自己小时,想到自己的母亲,羡慕地看了他们一眼,登上一条小船,对撑船的妇人说:

  “到微子墓去。”

  孔子很快上了湖心的小山,他心情沉重地来到那圆形的墓前,凝望着栩栩如生的微子塑像。他仿佛看到了三百年前叱咤风云的先祖,看到了微子在斥责商纣王*时一张愤怒而又无奈的脸。孔子跪了下去,宽大的额头贴在墓前潮润的地上,过了许久,才缓缓地抬起头来。凉凉的湖风,从周围丛生的翠柏吹进来,带着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清韵,散发出凝绿滴翠的松柏气节。

  “先祖们走了,走了很久很久,先祖们却又没有离去,一直都没有离去。他们把自己的魂魄,留在荷花里,留在翠柏中,溶进了这天地间永恒的美里。眼前的美物美景,那一处没有先祖的身影啊!孔子的眼睛湿了,泪眼婆娑的,却分明地看见了自己的先祖微子。只见他高冠素服,神态安逸,徐徐地游走在云雾里。“先祖,孔子问你:当初不肯受禄,来此隐居,是厌恶官场,还是无力救世?”孔子问罢,已经是眼泪汪汪,泪湿沾襟了。

  他恋恋不舍地离开微子墓,乘船回到湖岸,却看到刚刚还是那样快乐的青年男子,正与他的妻子望着湖水在失声痛苦。原来,他们仨都不幸掉进水里,他好不容易救起了妻子,孩子却被活活淹死。一时周围的人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做得对,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死了就不能再活;有人说,他做错了,妻子可以另娶,孩子死了就不能再活。孔子听了议论,皱紧眉头,说:

  “他无论救出谁,都是对的。他对他们有同样的爱,而救出一个是因为他有限的能力。”

  有自作聪明的人听了不信,就去问那伤心的男子:“请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我就只想救人。”男子说:“我对他们游去,结果抓住了妻子,就拼命游到湖岸,再返回找到孩子时,他已经死了。”

  孔子怜悯地看了那自作聪明的人一眼,离开微山湖。

  
  15、

  孔子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商丘,不仅因为他马上就可以见到那位端庄柔媚的姑娘,更因为这儿是他老祖宗生活的地方。从他有记忆时开始,他的母亲在给他讲叙他充满荣耀的先祖时,就常常会提到商丘这个地方。最早的时候,颛顼帝曾建都于此;后来,帝喾的儿子契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丘,为商族人的始祖;再过了13世,契的后代成汤,灭了夏国建立商国;到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

  孔子走进商丘时,已经黄昏过后,朦胧胧的街道上,似乎看不见什么行人。他一边想着商丘的往事,一边想着就要见面的新娘,放慢了脚步,按照母亲给他的描述,寻找那两扇玄色的大门。他走过两条街之后,很快就发现了它。孔子心里激动起来,在门前默默地站了一会,待自己的心情平定下来后,这才伸出手去,不轻不重地在门上敲了三下。他停了下来,抻耳听着里面的动静,耐心地等待着。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满脸胡渣的老者探出头来,问道:“你是谁?为什么敲门?”

  “在下姓孔名丘,敲门是来迎亲。”

  “孔……姑爷!”老者高兴起来,双手将两扇门拉开,说:“快请进,我家主人等你多时了。”

  随着老者,孔子走进一间客房,亓官和他的夫人正在那儿等他。老者介绍之后,孔子向岳父岳母行过大礼,献出一个红绸包着的“礼品”。这是当时的礼俗,新郎迎亲时进了新娘的家门,必须献上一份礼物。亓官当着孔子的面打开红绸,只见用了一根彩丝串着的,是七个玲珑体透的佩玉,这可是一件极其珍贵的组佩。亓官见了,连声说:“怎么送这么贵重的礼品。”

  “应该的,应该的。”孔子也连声回答。

  亓官再不吭声,看看组佩,又看看孔子,然后领他进了书房。孔子恭恭敬敬地坐在亓官的下首。岳母要去安排家宴,临行时回头不舍地将孔子看了又看。

  当时,对祭祀、祭祖非常重视,诸侯各国,设专人负责,官名称之为“亓官”,是传承世袭的。当时除了君王,一般庶民都没有固定的姓氏,多以辖、权、赐、承谓之。亓官就是权的称讳,是君王所赐官职的称谓。孔子能做宋国亓官的女婿,纯因一次偶然的事情。去年亓官因国事出使鲁国,参加了鲁国的一次祭祀。小有名气的孔子也在那里协助主持,碰巧又刚好站在亓官的身旁,知道亓官的身份后,孔子不断地向亓官请教,这时有人笑孔子说:“如今人人都说你学问渊博,为什么还要不停地问这问那?”孔子听了,也笑着说:“不懂就问,这本身就是礼,就是一门学问啊!”那人一时无话可说。后来,亓官在与鲁国大夫釐子闲聊时,谈到这件事,感叹地赞扬孔子说:“有子如是,生之福也!”釐子对孔子本来就很佩服,听了亓官的感叹,就说:“闻言令爱刚好二八芳龄,何不嫁孔子为妻?这样亓官之愿可足矣。”亓官听了,点头说:“如可能的话,公可转告孔母得知,如也是这般想法,按礼序行事,到时来提亲就是。”就这样,经过颜征在的一番努力,终于说合了这门婚事。

  亓官与孔子在那次祭祀上已经相熟、相知,夫人走后,他便亲切地询问孔子:“这一路来,好几百里,贤婿一定非常辛苦了。”

  “一点儿辛苦的感受都没有。”孔子笑着说:“我只是高兴,收获实在太多了。”

  “这话从何说起?”

  “我登上了泰山绝顶,我到微山去拜谒先祖……”孔子充满激情地给岳父讲了他沿途的经历。

  亓官听了,说:“你的先祖微子,当初因纣王*,屡次劝谏不听,这才失望出走。武王克商后,以他继承殷祀,封于宋地。他到宋地之后,为政贤能,把宋国治理得很好,深得殷地民众的爱戴,。”

  “是啊,可惜到了殇公,他喜好战争,在位十年中就发动战争11次,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孔子接着说。

  “是这样,你说得很对。” 亓官听了,高兴地望着孔子说:“但到了宋襄公时,他却为天下百姓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

  “他以春秋五霸之一的身份,在葵丘盟会诸侯,迫使鼎鼎大名的齐桓公、楚成王等诸侯大国也不得不来参加。结果,各国协商后写下和好息战盟书,致使各国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孔子说到这儿,眼中的光芒暗淡下去,稍停了一会叹口气后接着说:“可惜,可惜只有一年的好时光,百姓只有一年的休养生息,到第二年,宋襄公就悍然出兵伐郑。结果,他接连两次失误,郑国没能伐下来,却伐得自己全军覆没,他宋襄公也身负重伤,不治而死。从此,宋国日渐衰颓,再难为诸侯之强国啊!”

  “可不是,这确确实实是一件让人非常遗憾的事情!不过,襄公之败,是因为他不听谋士劝告,只强调‘仁义’治军。其实,打仗就是生死的搏击,讲仁义的一方,注定是要吃亏的。”

  孔子听了,有些不同意岳父的看法,一时又不想说出来,于是沉默下来。

  亓官正兴趣盎然地与孔子交谈,却再没听到孔子的说话,抬头看他,见到沉思的孔子,突然问道:“贤婿这次登上了泰山绝顶,可有什么感觉?”

  “感觉很多,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感到天下小了!比原来在晚辈心中的天下,实在是小了许多许多!!”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娶妻葬母3
六节:母亲没死

  
  16、

  晚餐异常丰盛,满满地摆了一桌。孔子已经有许久没吃过这么丰盛的饭了,加之这时确实也很饿,由不得眼睛睁大了许多。好在亓官没有看到他的馋象,正一手举了个金碗,一手小心地将桌上最好的几个菜都抓一点放入金碗里。他神情肃然,一丝不苟,双手捧了满碗的佳肴,缓步地走到祖宗的灵位前放好,这才回到餐桌的上方,问孔子说:“贤婿得美食,也要先祭祖吧?”

  “禀岳父大人,晚辈即便是粗饭汤菜,饭前也要取出一些来祭祖。在家里用攴时,家母一直是这么做的。”孔子严肃而恭敬地回答。

  “好,好!”亓官点点头。因吃饭的时候不能再说话,他赶忙指着桌上的一盆汤向孔子介绍说:

  “这汤叫夏邑汤,是商丘名吃。原料不是很特别,主料有肥羊、牛肉、母鸡;配料有煞米、调料、葱、姜、辣椒、食盐。只是加工比较费时:先在甑中熬煮几个小时、停火焖盖又要几个小时,然后再烧开点入开水、芡汁、香料、胡椒方成。呆会儿贤婿食用时,盛入碗内后,还要淋些麻油,撒些韭黄、蒜苗花。这样一来,喝着原汤原味,吃肉虽不见肉,却会有一种非常的鲜美可口、色香味气俱佳的感觉。”

  孔子听了,连连点头,取了汤勺伸进汤盆,满满地舀起一勺,倒进自己面前的木碗里,双手捧起就喝。亓官见了,再不言语,接过大勺,也舀了满满的一勺倒进碗里。粘粘糊糊的,辨不清是牛肉、羊肉、鸡肉、还是煞米、葱姜,灌进了许多到孔子的肚里,他这才渐渐地感到这夏邑汤确实鲜美。又吃了一大碗玉米饭,孔子克制地打了个饱嗝。亓官这时也吃饱了,看看孔子,站起身来,孔子也忙着起身。

  “如今宋国,虽然较弱,但毕竟是国公执政,比起你们鲁国,政权为三家瓜分,国公象周室一样只作陪君,又要好上许多。”来到书房坐下后,亓官忧心忡忡地说:“鲁国恐怕还要乱,不知贤婿看法如何?”

  “晚辈也有这样的看法,昭公不会甘于陪君的处境,如今他手里已经有了一些军权,只怕是迟早要与三桓一战。”

  “唉!”亓官重重地叹了口气:“战乱不已,百姓甚苦啊!”

  “不知岳父大人,对平息战乱有何良策?”孔子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时有幸与知多识广的岳父交谈,忍不住虔诚地问道。

  “良策?”亓官摇了摇头:“老夫也常在想着:能不能有一个好的办法,来平息战乱。可是,想了许久,也想了许多,还是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在这方面,贤婿可有什么好办法吗?”

  “晚辈来宋之前,见到了老子。”

  “老子?”亓官眼睛一亮,望着孔子,那目光分明在催他讲一讲详情。于是,孔子将当时的情况一一讲出来,最后说:

  “老子主张是无为而治,晚辈认为:如今天下,人心不古,个个只想着功名利碌。诸侯王想唯我独尊,称霸天下;各国权臣贵族,又只想着如何分了国君的权利,取而代之;至于一般士人,心浮气躁,使奸用诈,一心就想出人头地,或作官或成名。这么一种状况,谁又愿意‘无为’?”孔子虽然言辞犀利,神态却很安祥,说完之后,征询地望着岳丈。

  “这么看来,贤婿是不同意老子的无为而治,可还有什么更好的治国方法吗?”

  “对于这个问题,晚辈并不是想得很透,但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只是……”

  “我们己经是一家人了,难道还有什么话不可以说吗?”

  “我现在就说出来,请岳父大人指教。”

  “别这么客气,象这样的天下大事,多几个人加入意见,或许会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孔子听到这里,再不客气,开口缓缓地说道:“晚辈以为,当下乱世,已有几百年。究其根本,还是以下犯上,这才使得天下大乱、国家大乱。自平王东迁,周室衰弱,诸侯各国,强大起来的,就再不听周王室之命;接着,诸侯国内的大臣、贵族,强大起来的,也再不听诸侯王之命,渐渐地天下就乱成了一团。因此,要治乱,就要依靠‘礼’,如果能用礼的原则来治理天下,治理国家,让各诸侯国君、僚臣都能守住礼,用礼来约束自己,天下就乱不起来了。”

  “不知贤婿说的礼的原则是什么?”亓官问道。

  “晚辈以为,礼的原则就应该是‘克已复礼’。”

  “何谓克已复礼?”

  “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已,使自己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情操,从而恢复社会原本良好的迭序、风气、礼仪!这样一来,诸侯就会听命于周室;臣子们就会听命于国君,大夫们就够安份守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