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欣赏(百家讲坛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外国文艺欣赏(百家讲坛丛书)-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那样,因为古典芭蕾舞剧表现的都是公主,都是那种正人君子;至高无上的,它也不能不允许做那种“倒栽葱”的方式,腿撩在天上,然后伸还伸不直那种状态,她即便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也得把她的腿伸直了,“开、绷、直、立、轻、高、快、稳”,古典芭蕾的审美规范,开、绷、直,你的膝盖必须是直的,如果是弯的,只能在两个位置上,前腿attitude,前腿膝盖这样弯;后腿一个弯,只能在这两个位置上弯,你不能随便乱弯。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这是2001年的版本,这个双人舞的处理上,或者在语言的丰富性上讲,如果要是十九世纪末的这些编导家看的话,那真的要气得吐血,什么都不是,不伦不类!但是今天我们来看,我个人觉得,他把莎士比亚的精神,领会得更加深入,而不是从舞蹈本身的程式化语言出发,而是从这个内容出发,这个时候,此情此景下的男女主人公撕心裂胆的那种状态,那种内心在痉挛的状态,它可以是任何动作语言;此时,它只能是这种痉挛的、扭曲的、变形的、或者是丑陋的,这个时候,你还摆出一副王公贵族的那种面孔,死还死得那么英勇吗?死还死得那么体面吗?那就不是死了,或者那就叫装死了,对吧?我们经常看到芭蕾舞剧中,或者任何一个戏剧中,死完以后躺在那儿了,两个脚背还绷得高高的,绷得直直的,死在那儿,死得那么英勇、那么完美,那就很不真实了。另外就是手的动作,也得到了充分使用。在古典芭蕾舞剧中,手基本上是闲着的,基本上就是摆设,一个平衡的工具,但现在,大家记得吗,奥赛罗的手?为什么?我们说十指连心,中国话一样的道理,什么意思?就是真正表情的东西,表情语言是手指和面部的表情,所以,他上半身的蠕动,手之间的那种,在头上缠来绕去的过程中,那才能真正地表现内心的复杂,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情。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最后两个人同归于尽的这样一种状态,如果你用脚来怎么拧扯?用脚?这么复杂,除了蹦、跳、转之外,脚不能做更复杂的内心表白,所以,这个手的语言既丰富了舞蹈语言的本身,也是此情此景,我觉得是莎士比亚剧作所要求的内心那种复杂的冲突。必须使用上半身的语言。好,这是给大家做了一个小的分析,那么,最重要是刚才说的那个,把整个的剧情,把它提炼、把它浓缩成、情绪化成了“妒忌”这一点。

    接下来给大家看的是Hamlet;《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也是莎翁戏剧中非常知名的一部悲剧了,讲的是丹麦王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很多舞剧都采取了这个比较简短、明了的方式,来陈述这样一些复杂的权势之间、生死之间纠葛,那么这个我给大家看的也是一个比较现代的版本,现代版本就是以哈姆雷特一号男主人公为主体,然后用他的回忆,在他临死之前的回忆,很多版本处理成临死之前的回忆,但是我们现在要看这个版本不是这样的,它是比较积极的,什么积极的?比较阳光的处理,他是在自己回首往事,回首一生中短短的二十几年中发生的这些悲惨的镜头,首先他的父王被他的叔父给杀死了,叔父篡权夺位之后,又娶了他的母亲,那么,母亲在这个地方,形象也是让人觉得非常难以忍受的,一个苟且偷生,甚至是不知廉耻,她在这里面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下,虽然是他的母亲,同时又成了他的敌人,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中,最后他用了一种非常艺术的方式,把两个人都置于死地。那么,这个复杂的情绪中,有很多对白,把它浓缩成了一句话、一个感情,是什么?复仇!把所有的情节,把他的情绪化成了“复仇”这两个字,我们来看一看。

    特别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主演哈姆雷特的舞者,现在是世界男一号:弗拉基米尔·马拉霍夫,是俄罗斯人,俄国人。复仇的烈焰在燃烧,那是他爸爸留下的盔甲。他这是个比较光明的结尾,常常很多都是比较忠实于原作的,是临死之前的一个回顾,一个倒叙式的方式,回首他人生中发生的一幕一幕悲惨的事件,然后就死去了,他自己搅在了社会的网络里面,过去很多舞剧就这么结束了,但在这个版本中,他最后是走向了光明。虽然是形单影只,一个人摇摇晃晃的,你看那种感觉,影像处理得非常孤独的一种状态,但是一往无前,这其实是一个道德的力量,善战胜恶之后,可能一时半会儿,你是孤身一人,但是前途是光明的,这是比较典型的、前苏联的处理方式,但是,我觉得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它还是蛮有意义的。

    这里面给大家提醒一点,就是刚才说的那个线索,就是把复杂的情节浓缩成、提炼出一种情绪化的复仇,那个复仇有两次:第一次开始是小火苗抱着的,看到了吗?后来从怀里掏出一个布状绸子的火苗,这是一个很好的动机和发展,怎么呢?一直发展到最后,成为长绸,并用这个长绸做了复仇的工具,把他的仇人全部给绞死,给它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外化的方式:一个小小的火苗,最后延伸出一个物化的、一块实际的绸子,绸子从一点变成了一条大的长绸,把整个舞台全部给包围了,最后在缠绕的过程中,在舞动的过程中,达到了他复仇的目的,用了一个很艺术的方法、很舞蹈的方法、非文字语言的方法,最后完结了这样一个矛盾的冲突,这一点处理得非常有趣。

    另外一点,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就是手部的运用,他最后的手部,记得吗?那个状态,手部的使用,其实手部真正作为表情来讲,是最有效的一种语言。从手开始,他也开始从手到臂扭动,上下扭动,发展到全身状态,这个应用得非常有趣,但是在冲着他爸爸盔甲抖手的过程中,复仇,要替父复仇,这两天我一直在看原剧电影,他爸爸的鬼魂跟他对话,他向爸爸在许诺,一定要替他报仇。你有那个背景就知道,他不是随便乱颤悠的,他在说话,最后,他把它发展成了血债要用血来还的潜台词。

    这是叔父小人得志之后张狂,不可一世,然后是母亲很复杂的一段,她的内心独白,那是他的生母,可是此时此刻,她成了仇人的姘头,他非常愤怒,怒不可恶的地方就是,你怎么能和他同流合污,他母亲应该说苟且偷生,而且还寻欢作乐。在电影中,母亲劝他为何不随遇而安呢?其实那个时候,他父亲去世还不到一个月,然后那个台词血淋淋的,台词说“在葬礼上的肉饼还没有凉,就把它搬上了婚礼的宴席”!当时,我听完后,热泪盈眶,内心震颤得不行!人肉,莎士比亚语言的威力,不是打动人,它是把你的心剁得粉碎的那种力量,它不是给你做按摩的那种感觉,而是像刀一样的这种格杀勿论的那种力量,这种状态中,听完了令人发指,永生难忘!就那一句话,听了一遍,你永远不会忘记,那种血淋淋的状态!所以,这些东西编导他虽然把它转换了,但是你能感受到莎士比亚经典名作背后那种巨大的、超越时代的那种张力。

    一个作家在他去世几百年之后,他的作品仍然被不同的艺术样式来表现,这本身就足以说明,这个作家他有着经久不衰的、永恒的艺术魅力,不光莎士比亚如此,歌德、我们中国的曹雪芹,无不是这样。让我们亲近艺术吧,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变得纯净和高贵。最后,让我们感谢欧建平先生带给我们的美好的艺术享受。
惊世骇俗的劳伦斯 …黑 马
    央视国际2004年09月17日14:25

    主讲人简介:

    黑马,1960年生。作家、翻译家,电视制片人。

    著有长篇小说《孽缘千里》、《混在北京》和散文随笔集《情系英伦》等。《混在北京》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翻译出版的劳伦斯作品有:《虹》、《袋鼠》、《恋爱中的女人》、《劳伦斯散文随笔集》、《太阳—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选》和《生命之梦—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选》等。

    内容简介:

    英国作家劳伦斯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作品是晴色文字,一味地刺激读者的感官?还是严肃的文学作品,揭示人性的真谛?

    一、翻译家眼中的劳伦斯。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一个生命的童话之类的东西,它是一个成人的童话。劳伦斯他通过性来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而英国那时候恰恰对“性”管得非常地严,任何作家都不能有一点突破。而劳伦斯他偏要进行这样的突破。小说写的是一个贵夫人和一个看林人之间的结合,他是有一种理想在里边。g米g花g书g库g ;www。7mihua。com

    二、钟爱故乡的劳伦斯。劳伦斯自从离开英国以后,他是颠沛流离,最终客死他乡,连骨灰都没有能够回到故里。这对于一个以故乡为背景进行创作的游子,无论是精神的,还是肉体上的折磨,都是格外地残酷。

    三、特立独行的劳伦斯。劳伦斯是一个矿工的儿子,他是一个大专生。但他是一个文学天才,他的文学是扎根在生活里的。尽管他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他依然坚持他Artformysake。他不和任何人沆瀣,也不和任何人去同流合污,也不攀龙附凤。时间最终证明了他的《恋爱中的女人》、《虹》这样的作品是文学史上的杰作。

    四、畸形家境中的劳伦斯。劳伦斯他生长在非常丑恶的那么一个煤镇子,他的父亲是矿工,能歌善舞,但却是一个文盲,没什么文化;他的母亲是诺丁汉城里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分子。由于存在种种差异,他们便经常吵架,导致最后无法和好。劳伦斯的父亲成了家庭“多余的人”。劳伦斯就生长在这样畸形的家庭里。

    五、怀有恋母情结的劳伦斯。劳伦斯和故乡的三个女人有过关系,但由于摆脱不了母亲对他精神上强烈的控制,当他成熟以后,进入谈恋爱、婚姻、婚嫁这个时候,他不可能有和别的女孩有什么切实的爱情关系。最终他跟那个德国女人弗里达私奔了,这个时候他母亲已经死去了。

    他跟她私奔的时候,他还是有恋母情结在里边,因为这个女的比他大好几岁,而且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她还是有一种母亲形象的替代作用。

    (全文)

    我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是1981年“大三”。那时中国终于开放了,改革了,这时候大学里开始有一些外教进来了。因为在这之前,让我们读的是莎士比亚、狄更斯,撑死了,萨克雷,还有一些英国工人阶级的所谓“无产阶级文学”,像克罗宁的《青青岁月》这样的,作为学英语的这么一种教材,顺便学点文学,是这样的,没听说过劳伦斯。因为劳伦斯在那个时候,就是说,英国的社会对劳伦斯是那种排挤办法,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就把劳伦斯视为资产阶级作家,是腐朽、没落、颓废创作的,是当成这个的。文学史里给他提供一点,把他当作颓废的一派,因为他写什么“性”!工人阶级的儿子写什么“性”,真是颓废、堕落!所以,我们也不拿他当回事,从来就不介绍这个人;包括《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但是,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我后来曾经做过一些研究,它更重要的,我觉得,它是一个生命的童话之类的东西,它是一个成人的童话。它所有的场景,如果你说,所有的东西,它都不是作为一个,就是说,我要通过这个东西去炒作自己,用咱们的现在话说,我要把自己怎么怎么样。他不是这样的。劳伦斯他把“性”这个东西,他写出的东西,它是有它的特殊的历史背景的。那时候的英国,一个是清教主义很厉害,还有伪善的东西。还有,就是说什么呢?就是说,劳伦斯他倡导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而英国那时候恰恰对“性”这个东西管得非常非常的严,你不能有任何一点的这种突破。那是不可能的呀,那是反人性的呀。包括《儿子与情人》刚出版的时候,那时候差点也没出版成。《儿子与情人》,既然你是忠实地写工人阶级的生活,肯定要包括他们的家庭生活,家庭生活重要的就是夫妻关系,你都不去写,这是不对的。所以那时候,英国就是对这东西管得非常严。加上,就是说,劳伦斯他追求有什么理想呢?因为那时候,《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一个高贵的贵夫人和一看林人,等于比较下层的这么一个男子,他们之间的结合,他是有一种观念在里边。因为英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