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菜鸟到职场大树的成长心得:大学路线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校园菜鸟到职场大树的成长心得:大学路线图-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多数是父母在迁就他们,来到校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别人也没有理由总是迁就你。所以,尊重就更加成为我们应该注意的一种人际交往原则。
  要试图让尊重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美德,而不是被傲慢、轻视所代替。人性不仅是复杂的,而且是辩证的,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尊重他人,你不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回馈,更能得到更多自我价值的实现。尊重他人的人,也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伟大。
  “烟酒生”:不要总是请别人,也不要总让人请
  在大学里,“烟酒生”四处可见。其实,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的确不一样了,也离开了父母,需要更加独立了,好像抽烟喝酒这种事情也是很正常了。确实,我觉得大学里抽烟喝酒都是没必要去强行禁止的,一切靠自觉与自律,最关键是把握好请人与让人请的度。烟酒,当做一种生活的尝试与体验可以,没必要也不可能当成解闷消愁的工具。
  “烟酒大家”
  记得我第一次抽烟,应该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我和另外两个同学关系非常好,其中有一位同学,他爷爷是位退休的共产党员,那个时候很有钱,眼睛瞎了,抽的烟都是好烟。我们那时顽皮,下课时三个人偷偷跑回去,买了几根劣质的烟,然后偷偷地把我同学爷爷的中华烟拿几根出来换成我们买的烟。然后我们三个跑到屋外,躲在角落里笨拙地点烟吸,结果被呛得半死。当然,后来他爷爷发现后,我同学被责骂了一顿,我能想象得到他爷爷发现后气得七窍生烟、拿着拐杖敲地板的场景。
  这就是我对抽烟的最初印象。
  后来,初中、高中虽然偶尔抽一两根,但都是跟着同学玩,从没自己去买过烟,也不敢让家里人知道。
  上大学,就不一样了,其实我父亲也知道我开始抽烟,只是没说而已。等我大二寒假回家,我们同学聚会,就开始一起抽了,而且是在我家里光明正大地抽。我父亲并无反对,甚至还给我烟。他告诉我:既然要抽,就少抽点但要抽好烟。这让我印象深刻。我想起了大一刚到北京时,当时没钱抽烟,我和另一关系很好的同学两个人凑了几块钱在学校对面小区的一家店里买了一包叫“叼羊”的烟(这种烟太便宜了,在学校没卖,学校最便宜的是“黄果树”),然后两个人就坐在学校对面的马路一个长凳上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着,互相靠着背,仰望着天空,在那里“少年愁滋味”地长吁短叹。
  时间就如流水般过着,大一、大二的生活就是当一个“烟酒生”。我们同宿舍几个关系比较好的整天在一起有酒同喝、有烟共吸。今天你请客,明天我埋单;这次你买烟,下次我买酒。反正那种感觉说不上是叫“患难与共”,那也至少是“同甘共苦”。我虽然是南方人,但以他们的话说我具有北方人的大气与豪爽,这点我可能是像我爸,对金钱不是很看重,喜欢结交朋友。。 最好的txt下载网

路标6:同学(10)
后来,由于我大三就出来工作,比其他朋友早赚钱,于是,我就有了更充足的理由来请大家抽烟喝酒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我那时下班回到学校都八九点了,如果我发工资了,就提前跟他们几个说好,让他们先别吃饭,一定等我回来,我请大家喝酒。然后,我们几个人就到学校外面的小饭馆喝啊抽啊,不醉不归。而且,我记得我那时有个毛病就是喝高了,然后从饭馆到宿舍一路上的垃圾桶肯定都要被我全踢倒,真是辛苦了那些保安。那种年轻的激情现在都很难再找回来了。
  我还在一次喝酒后写了一首关于酒的宝塔诗:
  酒
  浇愁
  刀已抽
  水流更流
  将出千金裘
  知己万盏难酬
  昔日豪气今未休
  落木下,谁与携手游
  功名似尘土,挥去不留
  人生谋一醉,何必万户侯
  也正因为我的“大气与豪爽”,我一个书法写得不错的同学,送了一幅字给我。四个大字“烟酒大家”,然后题着两行小字“恭贺小波荣获全国十大烟酒青年称号”。其实,这是一个开玩笑的,不过我很珍惜,至今这幅字我还保留着,因为,它见证了我大学时的关于烟酒的记忆,也见证了我与朋友的友谊,更见证了我的青春岁月。
  别把自怨自艾当成烟酒的借口
  虽然我现在回忆起这些事情激情澎湃,但是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并不是提倡抽烟喝酒,至少我觉得:一、大学里抽烟喝酒是为了解闷消愁是一种逃避生活的表现;二、毕业了还继续抽烟酗酒是为了应酬更是一种借口!
  其实,没有什么戒不掉的!
  为什么在大学里经常抽闷烟、酗大酒其实是一种逃避生活的表现呢?
  我找出了我大一刚来北京时很迷茫低落的一段时期写的一些文字片段:
  在黑暗中,静静地躺在床上,点燃一枝香烟,慢慢地啜着冷冷的咖啡,品味着劣质烟草的辛辣和浓浓褐色液体的苦涩,品味着喧嚣过后的那份宁静和孤独。
  ……
  喷出那白色的烟雾,吞下那褐色的液体,我的灵魂便开始叫劲,在刺痛着我。我本就是个极其普通的人,本应该像一株野草或一颗夜晚的星星,守着自生命一诞生就分派给我的土地和天空,自然地生,自然地灭。然而,我的思维却不本分地去寻,寻找我得不到的东西。
  我想为我的灵魂找条出路,但路太远,找不到归宿;我想去远方,但远方有多远,我不知道,没人告诉我,前路茫茫;我想把自己甩出去,尝尝越轨的勇气,但我却没办法摆脱地球的引力;这个世界太吵太闹,我想逃,但我却还依恋着种种味道……也许,这一切都只能在无聊中无聊,在哀叹中哀叹。
  ……
  我现在重读这些文字,实在汗颜。那时的自己怎么这么傻?以为通过烟酒的麻醉就可以让现状改变吗?我还那么理直气壮地给自己找了这么多的借口,好像抽烟喝酒就是应该的。现在想想,错了,真的错了。那时的我像个受气的小媳妇似的,只会抱怨与躲在角落里,真是不应该啊!
  幸运的是,我在大二时与同学之间的相处逐渐融洽起来,走出了自怨自艾的困境。张开了双手,我拥有了整个世界。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的心态与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也更加有激情。这样才有了前面我说的那些与同学一起不醉不归、赋诗作画的场景。迷茫与困惑谁都会经历,恐惧与逃避谁都曾经有过,但请不要把迷茫与困惑当做可以自我放弃、甘于平庸的借口,更不要成为自怨自艾、祭奠失意的苦酒。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路标6:同学(11)
懂得感恩,不要把同学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
  不要把同学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可以无条件地为你做事乃至牺牲,其他人都没有这个义务,甚至父母也没有这个义务。大学生活中难免会遇见不如意的事情,这时候来自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是那么地难得,能够帮你走出困境。因此,同学对你好,你要知道感恩。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体会生活中的幸福,懂得感恩的人生活才能更完美。
  同学没有义务为你做什么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在接受了同学的帮助之后所表现出的那种淡然和不以为然,仿佛同学对他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甚至连一个微笑、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
  当你自己在感叹人情日益淡漠的时候,你可曾想过:哪怕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是极其细微的,但是只要对方用了心,那都是一种关爱,一种恩赐呢?
  在电视连续剧《原来我不帅》中,有这样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片段”:男主角很喜欢女主角,就帮助她做了很多事儿,但就因为偶尔地做错了一件事儿,就被女主角冷落了。身边的朋友看不下去了,就对女主角说了一句:“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视为理所当然。”
  “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视为理所当然。”真可谓是精彩且经典至极,也毫不客气地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给打回了原形。
  我曾经在《知音》杂志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老人生病住院了,病情危急,急需动手术。可是他的儿子一时间又拿不出那么多的医疗费,无奈之下,只得向朋友求助,用借来的钱交了所有的医疗费用。欣慰的是,手术做得非常成功,老人很快就康复了。出院的时候,老人问儿子:“那么多的医疗费,你是从哪里拿来的?”“向朋友借的。”“那你有没有给人家打一张欠条呢?”“我本来是要打的,可对方坚持说不用了。”于是老人告诉儿子:“那么你就应该给自己打一张欠条。给别人打欠条,是提醒对方记着;而给自己打欠条,是告诫自己不敢忘记。即使有一天钱还了,但欠条你得留着,因为那是人家对自己的一份情啊!”
  我看完这则故事以后,非常感动于老人对欠条的理解。是啊,钱还了,欠条你得留着。因为它的意义绝不是欠债还钱那么简单,这一借一还之间,还饱含着一种救人于水火的真情啊!钱你可以还得清,但那份情却是应该永远铭记的。就算别人不思报答,我们也应该把它升华成一种博爱去关怀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同学没有义务无偿地为我们做些什么,而他们做了。我们又怎么可以把他们对自己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而心安理得地接受不留一丝痕迹呢?
  事无巨细,用心则可。其实,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动都有很多。比如:同学弯腰为我们拾起掉在地上的书本;或者在我们双手拿着东西时,别人主动为我们掀起门帘的那一个动作;以及我们早上来到教室,坐着的同学事先为我们擦拭过了灰尘的桌子和板凳……这些何尝不是一份温馨,一份关怀?为什么我们就不愿意去品味和理解呢?
  当我们不再把同学对自己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时;当我们把自己的关怀一次次地奉献给别的同学时;当我们懂得了爱心也需要铭记和呵护时,到那个时候,或许我们就不会再为人情淡漠而感叹,为世态炎凉而忧愁。相反,可以尽情地沐浴在校园里爱的阳光下,感受大学生活的甜蜜,同学友情的温暖。

路标6:同学(12)
用感恩的心回报每一个爱你的人
  从幼儿园时代,老师就教育我们要懂礼貌,要懂得感谢帮助你的人。当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善意地说声“谢谢”。因此,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必备的社交素养,更是一种美德。心怀感恩,不仅能使自己心境平和愉悦,更能给他人送去温暖祥和。
  感恩之心是同学之间交往的润滑剂。人性是相互的,也是相通的。我们都期待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那么就不要忘了当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同样,当我们帮助别人之后,希望收到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温暖的感谢,当别人帮助我们时,就不要忘了以同样的真心感谢别人。
  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欠你什么,就像责任和义务永远是相互的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互惠互利。“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才是理所当然的事。
  不懂得感恩的人一定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我有一位朋友便是如此。
  读大学时,七个人同在一间寝室,每人有一个暖水瓶。刚入学校,寝室的人肯定是最好的朋友,不分你我,很乐于互相帮助。因为大家的暖水瓶都是放在一起,所以当自己打水时,总是习惯性地拎一下旁边人的暖水瓶是否也需要打开水了,如果需要,习惯性地就帮他一起打了。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很顺手、很自然的事情,反正都是去开水房排队,不如一次打两壶来得效率高。可是,久而久之,大家发现,只有小李一个人从来不帮大家打水。他自己的开水用完时,从来不看看旁边同学的水壶是否需要打水,而是径自一个人拎着自己的暖水瓶去打水。一次两次,大家还觉得没什么,可是时间长了,大家就都有了想法。虽然,这是生活中再小不过的事情,但是却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室友们都觉得小李一点不富有爱心,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别人帮助他的同时,他却并没有将别人的爱心和劳动放在心上。还有的同学认为,小李是不喜欢别人动他的私人物品,喜欢在这些生活细节上与人保持一定距离。因此,时间久了,再也没有人愿意在打水的时候一并拎上小李的暖水瓶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小事,大家都习惯性地跟他保持一定距离。无论吃的、用的,大家都不分享他的,也不再和他分享。
  其实,这本是一件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