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安徒生传-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丹麦亲王写的序言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童话是超越时代的,它们面向大众,极富洞察力,这种特质就是在今天仍然激励着许多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读者将这些童话视为快乐、受到启发和影响的无尽源泉。中国人对安徒生的喜爱根源于对安徒生高质作品和他本人的深深崇敬。
  丹麦和中国——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看也许会有很大的区别——都对这位深受丹麦皇室和我本人喜爱的艺术家有着同样的欣赏和钦佩。我们都很熟悉他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小人鱼》——也许最著名的还是《丑小鸭》。然而,几乎没有人知道安徒生的生活,以及他是如何进行写作的。
  詹斯?安徒生先生通过他值得称赞的安徒生传记,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安徒生的一生。书中描述了安徒生怎样在最贫穷的环境中成长,在学校怎样被机械地——甚至有时是无情地对待。尽管如此,他仍然具有超乎寻常的崇高意志、超群智力,且心胸宽广,但是这种品质在他的特质中却表现得非常复杂,而且常常充满矛盾。他的生活在社会身份和价值方面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极度贫困到得到高度认可,从工人阶级到上层人物,从文盲、迷信、民间传说到发达的世界大同主义、文雅的文化艺术,从在丹麦一个朴实的小镇度过的童年期到在欧洲精彩的大都市度过的成年期。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中国所受到的喜爱绝不逊色于他在自己的故乡。感谢中国人对他的欣赏,因为这更让丹麦人认识到了这个天才人物的品德,这种品德是世界所公认的。为此,在世界范围内庆典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之际,以中文来出版这部生动厚重的安徒生传记是再合适不过了。
  九州出版社的成功不仅在于让安徒生和丹麦文化受益,更在于它将加强中国和丹麦之间的文化交流。
  我热切欢迎这部传记的翻译出版。
  丹麦亲王
  

前言(1)
在哥本哈根郊区腓特烈堡的贝克胡斯博物馆里,有一只不起眼的展示柜,柜中陈列着一张纸片。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用几乎难以辨认的草体在纸片上列出了“那些名字结尾带有‘sen’的聪明人”,讲述了早年自己如何增强自信和自己的成名之梦。这些名字非常显眼,安徒生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三位,在欧登塞主教马尔斯克?斯蒂格?安徒生和詹斯?安徒生?贝亚德纳克之后。
  在丹麦,“安徒生”这个名字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极为普通的名字,因此它并不代表任何新奇之意或高贵血统。在很小的时候,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就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与众不同,他多么渴望能把自己童年的社会背景抛诸身后。因此,对于一个像他这样的人来说,“安徒生”这个名字似乎是个耻辱。正是现实和环境的不断暗示,使这位作家不可能逃出自己的出身环境,即使他在自己的许多作品中曾竭力尝试,可仍是如此。
  然而,他从未忘记自己与普通百姓、民间故事和自己在小河旁度过的童年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安徒生”这个名字赋予他的,也是他所有的著作、天赋和独特个性的基础。安徒生从未刻意隐瞒过这个事实,同样也从未更改过自己的名字,并且以极大的热情捍卫源于自身的一切。有时,上层社会中的良师益友对他提出忠告时,会触及他的下层出身,每当这时,安徒生便会本能地回答道:“我就是这样,您就将就些吧!”如果有人对此有任何疑义,安徒生便会这样回答道(甚至在他完全依赖上层人士的资助时期):“让我做任何改变都是违反我的本性的。”
  本书旨在呈献给大家一位最本真的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他是一个人、一个男人和一位作家。自从1875年安徒生去世后,与其生平和著作有关的文章不计其数,其中许多流传几十年、被几代人用于评价安徒生的观点,都是建立在一些神话的基础之上的。这些神话由这位作家自己创造并使其成为永恒,在某些方面,远离了其姓氏所反映的真实出身。
  在这本书中,我将试图对这些神话进行仔细、深入的研究,其目的并不是要揭露安徒生是一个说谎者,而是为了洞悉他所依靠的内在和外在的力量。
  在本书的某些部分,我详细考察了安徒生令人困惑的性行为。即使在我们这个开明而又解放的时代,他的这种性行为在某些人看来都是古怪而又完全不正常的。这一事实可能会使一些读者感到不快。我的目的不是要把安徒生从宝座上拉下来或是对其进行侮辱,抑或为了引起轰动,尽管这些做法并不少见。相反,我尽力按照其本来的面貌进行描述,以表示对人性的多样性和变化无常特性的尊重。这正是安徒生本人所赞同的,并在1831年的游记《影子》中表达了这一点。当时,他首次周游世界并对人性进行了思考:
  “既然没有一片树叶是其它树叶的复制品,那么作为一个自然界的人,他应该是一个复制品吗?”
  虽然生命始于尖叫,止于叹息,但我却选择以这种方式来构思安徒生生平的故事,即以安徒生喜欢称之为自己生日的日子———1819年9月6日作为故事的开端。那一天,14岁的安徒生来到了哥本哈根,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他的童话人生也由此开始。接着,读者要耐心地倾听安徒生的童年,一直到第7章。第7章涉及19世纪40年代,当时安徒生首次决定公开对自己童年的详细描述,即1847年出版了他的自传《我的真实人生》。这本自传只有德语版,成为1855年《我的童话人生》的蓝本。
  第10章是本书的最后一章,汇集了前几章中安徒生生活和著作的所有主线,包括他对艺术、爱情、两性、信仰、科学、自然及自己天真本性的看法。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十分清楚当时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因为19世纪20年代,他进入一所学校,接受了大量的智力课程的教育,并且屈从于一种非常流行的知识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他那无法控制的情感不断屈服于理性和自律,但也保留了一些在文化上让人震惊的东西,从而受益匪浅。相当有预兆的是,他在当时的一本散文集中写道:“自由和纯真是我们运用想象力的一种天生的方式,也是人类开始踏上自己生活道路的方式;但是,当事情奇怪地交织在一起时,一切都被卷入到一种永恒的斗争和骚动之中。”
  我引用原始数据,并非是在给读者增加理解上的难度,或是使安徒生远离我们这个时代,而是一种尝试,一种保留某种真实性的尝试,是要尊重丹麦黄金时代的语言方式和写作风格,同时也反映出安徒生极具个性又不总是正确的语言用法。安徒生的写作风格不仅非常口语化,而且充满了想象,因此经常被当代人贴上“缺乏美感”的标签。这种写作风格赋予内容以更大的价值,但对于特定的形式却没有太多的要求。安徒生的著作中充满了拼写错误和标点符号错误。在这些方面,他也是独行其是,并以之为荣。
  

前言(2)
本书各章均以斜体字(中文本变为楷体字。———译者注)段落作为开始,这是安徒生生活的缩影,从自传和学术角度来看与本书其它部分略有不同。这样的缩影有10个,可能并不完全像我所叙述的那样,但其中的确包含着现实中的素材、经验和陈述。这些缩影的来源以及所有引用的其它参考书目都可以在本书末尾的注释中找到。读者可以选择略过这些斜体部分,或者把它们当作每章正文之前的开胃酒。
  在本书4年的写作过程中,我受益匪浅。除了要感谢主人公之外,还要感谢近百年来极具启发性的安徒生研究。正如我在注释和传记中所表明的,本书从中借鉴了许多。还要感谢下列机构和个人,他们不仅使这本书的出版成为可能,而且通过讨论、批评和指导等方式给我提供了许多帮助:
  卡尔斯堡基金会、圣卡塔尔多协会、丹麦…挪威合作协会、皇家图书馆、欧登塞市立博物馆、《贝林时报》、英格尔?安徒生、埃达?科林、格特鲁德?科林、贝尼迪克特?科林?弗雷德里斯克森、科尔斯顿?德雷尔、卡尔斯顿?埃斯基尔德森、乔基姆?格拉夫、拉尔斯?汉德斯顿、约翰?德?迈勒斯、尼尔斯?奥克森瓦德、热根?斯克尔克、安妮?格鲁姆…施文森、布鲁诺?斯温德伯格和亨利克?威维尔。
  同时,特别要感谢汤姆?阿尔辛、埃纳?阿斯克加德、克劳斯?P?莫顿森、约翰尼斯?里斯、摩根斯?鲁迪格、我的全家及朋友,以及安德斯、凯瑟琳、马赛厄斯和杰特。
  詹斯?安徒生
  2003年8月
  

英文版前言
由于这本书是献给英语读者的,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著作的标题均用英文表述,但目前可能还无法完全做到这一点。书末附有原丹麦文标题的列表。一些引自安徒生的日记、书信和著作的段落,全部由我自己翻译,其中包括引自他童话中的段落,这些段落大多数引自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童话集》。这本书由我翻译,维京出版社将在2005年出版。我对文中翻译的其它丹麦文和德文段落负责。
  翻译诗歌是一项艰难的任务,翻译具有特殊韵律的诗歌更是如此。在这本传记中,安徒生的诗句常用来说明其生活和精神状况的方方面面。因此,我觉得尽可能地贴近安徒生丹麦文的原意十分重要,这就意味着为了充分地表达诗歌的内涵,我们不得不以牺牲其韵律为代价。因此,呈现为无韵诗的英文译文可能不会完全真实地反映出作为诗人的安徒生的本来面貌。
  非常感谢詹斯?安徒生先生,在我翻译他的著作时,他十分愿意回答我的问题。在语言方面,我也从史蒂文?T?默里那里得到了非常大的帮助。同时,我也非常感谢奥弗卢克出版公司的编辑戴维?马尔鲁尼和联合发行人特蕾西?卡恩斯对本人的工作所提供的支持。
  蒂娜?纽纳利
  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
  2004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 来到哥本哈根(1819~1822)     1
  自然之子6
  拥有天赋需要勇气11
  舞蹈学生17
  迈入黄金时代24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处女作30
  异教徒的自然观35
  女人39
  第二章 在学校(1822~1827)       41
  灌输教育的艺术47
  从天堂到地狱,到赫尔辛格52
  诗集58
  宗教信仰与诗歌方面的成熟63
  垂死的孩子69
  解放74
  第三章 诗人的狂野(1827~1832)     79
  慈父科林85
  希伯来人穆勒90
  阿迈厄岛的浪漫之旅93
  剧作家和大学教师100
  《影子》,里伯格?沃伊格特107
  安徒生的修女法则115
  亲爱的路易丝小姐117
  第四章 我唯一的错误就是爱情(1832~1836)  123
  浪漫主义男人128
  痛并快乐的兄弟133
  合二为一的灵魂135
  用“du”称呼我138
  爱德华?科林描写安徒生的作品143
  无名之爱149
  我也想有个人吻我153
  我们的孩子阿格尼特160
  一个雌雄同体的人168
  即兴诗人174
  科林家的婚礼178
  第五章 童话王国(1835~1840)      183
  第一部童话作品194
  对儿童生活的膜拜202
  神奇的宣言207
  童话故事从哪里来?210
  克尔恺郭尔和安徒生218
  永远的对手224
  第六章 遥远国度(1840~1846)     231
  与批评界针锋相对235
  与“铣刀协会”共进午餐238
  皇家剧院的成功242
  海博格夫人245
  “炫耀”248
  乘火车游历欧洲251
  媒人256
  世袭大公卡尔?亚历山大261
  爱上詹妮?林德266
  魏玛重聚271
  是他不是她274
  第七章 生命之水(1846~1850)     279
  德文版自传285
  童年故乡288
  《只是一个提琴手》中的沼泽293
  堕落的菲英岛299
  他是国王的儿子吗?304
  自由的鞋匠与自由的思想家310
  古怪父子314
  上帝或拿破仑317
  安妮?玛丽?安德斯达特320
  菲英岛一个具有先见之明的女人324
  母亲的求助信和病逝329
  姐姐卡伦333
  1847:多姿多彩的伦敦336
  遥远的政治风云343
  第八章 从自然通往上帝之路(1850~1860)   347
  黄金时代的新突破352
  可爱的德累斯顿355
  瓦格纳与李斯特360
  考尔巴克和马克斯国王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