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日落:老佛爷与光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日落:老佛爷与光绪-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里再产生第二个皇后。
  这位年轻的皇后在成为皇后之前就常常出现在宫中,光绪早就认识她,而且在还不知道她会成为他的皇后之前就非常讨厌她。而这位未来的皇后对光绪帝也总是轻视怠慢,因为他身为国君却生性懦弱。说他懦弱,是指他意志不够坚定,缺乏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硬气。虽然他心性善良,但是他缺乏伟人的个性和魄力,因而终究难成大事。
  慈禧太后告诉光绪,她要把自己的亲侄女许配给他为妻。
  “我不想娶她!”光绪不假思索、心直口快地对太后说,“我一点都不喜欢她!但是,我知道您的愿望就是我必须遵从的法律,我当然不会违背您的意志。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
  除此之外,光绪再也无话可说。太后已经作出了决定,即使是神仙、圣人出来说话也难以让她有所改变。对于这一点,光绪心里十分清楚。她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他,那她的侄女就要成为他的妻子——皇后了。但是,这桩婚姻是多么悲哀啊!它为日后他们的人生和中国的历史悲剧播下了不幸的种子!
  婚礼的头一晚,也就是举行结婚仪式以成大礼的前一天晚上,紫禁城第一进庭院里专门用于结婚仪式的天棚被意外的大火烧掉了。火势迅速蔓延,很快吞没了周围一大片建筑。太监们为了迎接皇帝人生大礼所做好的一切准备,就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按照迷信的说法,这是个不祥之兆。后来的事实,也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虽然迷信的人将这一切不幸归咎于这个预兆,但事实上,预兆本身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婚礼在第二天照常进行。伴随着婚礼又发生了几件不愉快的事情:这是一个阴沉郁闷的日子,凄风嗖嗖、苦雨淅沥,洞房花烛也难以点燃;光绪对他的妻子冷若冰霜,看都不愿看她一眼;皇后也不愿意看光绪——他们俩从一开始就怨怼互生。皇后对光绪漠不关心,而且除了有妻子这个名分外,她从来没有真正做过他的妻子。对她来说,这倒不是最痛苦的,光绪对她的冷漠无情、藐视轻慢才是对她自尊心的最大打击。她为此伤心欲绝。光绪如此怠慢慈禧的侄女,这使慈禧非常生气,以至于慈禧开始对光绪怀恨在心,也后悔安排了他和自己的侄女这桩不幸的婚姻。这种强烈、深刻的憎恨,使这对夫妇婚姻变得更加辛酸凄苦,也使皇后成为宫廷之中最不幸的女人。
  大约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慈禧获得了最为大家熟悉的头衔——“老佛爷”。这是李莲英送给她的称呼。她自己对这个称呼无比满意,胜过任何其他象征着她无上权威的称谓。
  有关“老佛爷”这一称谓的来源有这么一段插曲:有一年北京大旱无雨,北方大片农田深受其害。按照传统习惯,如果碰上久旱不雨,慈禧就要带领朝廷上下大小官员向菩萨求雨。慈禧本人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祈雨活动一直要持续到天降甘霖。令人惊喜的是,这一次祈雨刚到第三天就下雨了。心机过人的李莲英立即表现出异常的激动和快活,赶紧抓住这个机会向慈禧表示祝贺:“这么快就下雨了!”他声音特别响亮地说,“太后真是英明伟大,您对菩萨的祈祷实在是太灵验了。这简直好像您自己就是佛爷一样!”
  这种赞扬深得慈禧的欢心。太后向来喜欢听奉承话,特别是当这种奉承话听起来那么真诚的时候,就像李莲英刚才信口雌黄所编造的那样。李莲英确实懂得怎么逢迎拍马。他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吹捧太后。他看出他提出来的这一称呼讨得了慈禧的欢心。于是,对李莲英来说,她就是“老佛爷”。从此以后,每当她招呼他的时候,他就这样称呼她。不久,太后是老佛爷的说法迅速在宫内传开了,直至传遍紫禁城内外,传遍大江南北。
  从此,她就被称为“老佛爷”,直到她生命的终止。或者说,这一称谓与中国历史共存。这是一个贴切、优美的称呼,至少这是她自己最喜欢的称呼。
  但是老佛爷不喜欢光绪皇帝,而且这种情感很快发展成为不可抗拒的憎恨。她亲自为他挑选了个新娘,而这个新娘不仅没有给他带来快乐,反而使他郁郁终日。因为他压根儿就不喜欢这个新娘!这对太后本身就是一种冒犯,因为这个皇后是她钦选的,尽管不久大家就清楚地觉察到这一桩婚姻十分不合适,这个皇后根本不可能成为光绪真正的新娘。
  清廷皇宫规矩,皇帝婚后还要纳妃,通常是四名。光绪的妃子也是由太后亲自选配,不过她只选了两名,而不是四名。至于她为什么只为光绪选了两名妃子,她从来也没有做过解释——但是这毕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被老佛爷选上的两个妃子,都是一位广州道台的女儿,其中之一就是名垂史册或小说中常提到的著名的珍妃。
  光绪对珍妃宠爱有加,这更进一步给皇后带来了心理上的伤害;其实珍妃从来没有真正成为光绪的妃子,其中原因涉及到珍妃的男性化问题。光绪不仅讨厌皇后,对珍妃的姐姐也像对皇后那样没有任何好感,因为他宠妃的姐姐不仅长得肥硕,而且说不上什么天资,反应实在有些迟钝。
  光绪过分宠爱珍妃,这使皇后异常生气和懊丧,宠爱皇妃、疏远皇后,这是老佛爷加在光绪身上的另一个罪名。大错小错,数错并加,老佛爷开始指责光绪对皇后冷淡和疏远。不足为奇,她对光绪的仇恨慢慢发展成为笼罩在大清帝国上空的一种不祥的阴云,这种仇恨对清朝的最终灭亡不无重要关系。
   。。

二十四、老佛爷隐退
光绪终于亲政了。老佛爷交出了大权,至少在名义上如此,然后退居颐和园。她的引退看上去更像是凯旋班师,她的队列从紫禁城向颐和园浩浩荡荡地前进,仿佛是胜利者的进军。包括光绪在内的每个人都知道,只要老佛爷还活着,中国就不可能再有第二个真正的统治者。
  光绪皇帝现在被留下来独自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他年纪轻轻,脑子里装满了改革维新的思想,他真心实意希望为中国干一番大事业。尽管互有怨怼,两相不和,皇后还是陪伴着他这位有名无实的皇帝。皇后不仅忌恨光绪皇帝,并且妒忌珍妃,因为他的深情和厚爱都献给了这位广州道台娇弱美丽的女儿。
  一队轿子绵延不绝,蜿蜒前行,宫眷以及数以百计的太监,全部跟随老佛爷前往颐和园。表面上老佛爷是引退了,实际上她是将整个朝廷都随身带走了。
  名义上光绪是大清帝国的皇帝,他对他的臣民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他有权制定和废除法律,有权接见大臣和外国使者。事实上,他从来不敢不征求老佛爷的意见而擅自决定一个重大问题,即便是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他总是坐着轿子,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旅程前往颐和园去,有时一周去三次。表面上看来老佛爷不再参与朝政,但是她却依旧牢牢掌控着中国的命运。以前,她隔着竹帘在御座后面通过御座上她的儿子同治的嘴巴来控制中国的命运,而现在她又在颐和园通过光绪之口来指挥整个朝政。
  无疑,光绪意志薄弱,是清代又一个可悲可叹的大人物。假如他能意志坚定地坚守自己的信念,有勇气摆脱老佛爷对他的指挥、扶持和允诺,那么他极有可能改变以后中国的命运,改写整个中国的历史。
  尽管老佛爷已经还政光绪皇帝,凯旋引退到颐和园,但是人们依然看到她那沉重的双手多年来还是压在中国的上空。人们可以看到颐和园敞开大门迎接老佛爷的到来,把这里变成了朝廷之外的又一个新权力中心。颐和园顿时熙熙攘攘起来,如同一个热热闹闹的大马蜂窝。老佛爷现在终于有机会来满足她那爱美的欲望了。顷刻间,整个颐和园里百花吐艳,身着鲜艳服装的太监们到处奔忙,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一任老佛爷的游艇在荷花丛中穿梭。太监们驾着船儿跟随其后,他们倚着船栏,竭力控制着航行的方向,将它驶向老佛爷想要前去的地方。她年事已高,似乎很想欢欢乐乐、开开心心地安度晚年。不管她到什么地方,她身后总是宫眷如云。她的心腹太监们总是挖空心思来讨她欢心,永远忠心耿耿地侍候着她。
  颐和园内几乎每天都可以见到成队的太监宫娥,他们像“凯旋”的队伍。北国的阳光和煦温暖,老佛爷漫步徜徉,后面跟着数十名太监,他们手捧各色化妆用品,以备老佛爷不时之需。
  房顶上黄色琉璃瓦金光闪闪,在太阳的照射下更加绚丽夺目。蜂儿嗡嗡嘤嘤,在花丛中忙碌。名扬四方的长廊绿荫清幽,遮护着宫娥们柔嫩的玉体,她们除了服侍老佛爷以外成天无所事事。
  老佛爷的汽艇和小船都停泊在一个大船坞里,鸽子整天在那里的房檐下咕咕低语。太监们在花园里栽花种草、浇水捉虫;宫娥们则在替老佛爷缝衣织袜,描红插花。
  老佛爷在引退的日子里享受着生活无限的乐趣,她对生活的热爱达到了顶峰。尽管如此,她还是没有放弃听政。她依然是那样地专注和认真,就像过去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的时候一样专注认真。当光绪来看望她的时候,她就指点他如何如何处理国家大事。光绪对她总是言听计从,因为他内心非常清楚,她在中国仍然是最有权威的人。在那些日子里,她甚至被外界称为“中国唯一的男子汉”,这使人们意识到,在她引退期间,国家所处的实际状态:光绪虽是皇帝,但他有名无实,他不过是一个徒有虚名的执政者罢了。
  那时候的颐和园热闹非凡,令人流连忘返!老佛爷喜欢颐和园,她喜爱所有美好的东西。世上的东西她应有尽有,也没有她得不到的。只要她金口一开,任何奇迹都会出现。但是人们依然坚守宫廷生活的规矩,在这里和在紫禁城一样,他们对老佛爷的礼仪和逢迎依然如故。她知道自己的权威,并确认所有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得到的。除此之外,她一直想要把颐和园修建成一个美妙绝伦的花园,同时也是一个令人称心如意的家园,它将会使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都为之而妒忌。
  树木青翠,疏条交映,宫眷们的宫室一个个落成了。阳光透过疏密不均的枝条投射下来,洒在房顶上,映成了摇曳不定的斑斑花纹;好一个迷人的地方,一个安乐、舒适的地方,简直是人间佳境、世外桃源。
  颐和园外表是那么宁静,但是很少有人清醒地意识到,在颐和园下面潜藏着一座沸腾的火山,指不定顷刻间它就会喷薄爆发。
  荣禄并没有和太后老佛爷一同去颐和园,他到天津出任直隶总督去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十五、神秘的秃头(1)
此时此刻,颐和园被一种奇特的恐怖气氛所笼罩。虽然光绪被选为同治的继承人已经好多年了,但这件事毕竟还是老佛爷亲自选嗣所造成的后果。也有人说这是吴可读以死相谏的结果,因为吴可读对老佛爷进行了一大堆有理有据的指责之后便在同治墓前自杀身亡。
  那以后,一场令人恐怖的戏剧在这里上演了:
  每天下午,颐和园的大门都要按规定时间关闭、上锁,并且禁止外人进入。这时候,园内除了太监以外,不会有其他男人。
  然而,有一个夜晚,园门已经关闭。夜幕开始降临到整个京城大地,一名宫眷突然飞奔到老佛爷面前,她是那样惊慌失措以至于忘记施行常规的礼节。她向老佛爷报告了一个颇富戏剧性的消息——
  “老佛爷,我刚从通向您的船坞的那条小道过来。远远地看到一个光头男人,好像一个西藏喇嘛,他正匆匆地沿着上万寿山的那条岔道行走。一开始,我想他可能是宫中的一名太监。但是,我心里十分纳闷,他独自一个人到这里来干什么呢?于是我就想上前问个究竟,可是他一溜烟儿就消失在灌木丛中了。”
  “你在说什么呢,孩子?”老佛爷说,“那肯定是你在胡思乱想。这个时候,怎么会有男人在颐和园里!要是果真有的话,太监们早就前来禀报了。”
  “这可是千真万确的,太后!”这名宫眷说得如此真切,并且还在为刚才见到的情景而惊恐不安。最后,太后终于相信了她。她召来了李莲英,让宫眷把那件奇事告诉他。老佛爷亲自带领太监们,一同去搜索那个陌生而神秘的秃脑壳。
  然而他们翻遍了整个园子,找遍了每一个僻静的角落,却是一无所获。老佛爷在盛怒和失望之下停止了搜索,太监们继续搜索了很长时间,但是仍然没有找到那个神秘的男人。然而,一张红色的卡片充分证明了那名宫眷所说的情况并非她的幻觉!老佛爷搜索结束后,返回到自己的宫中,在她的宫里惊讶地发现了一张卡片,上面工工整整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