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曾经沧海-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值得一生都想保留的一份美好嗎?一份難舍的美好?

  對於守望在時間古道旁的生命而言,我相信,憂鬱是守望美好的一雙翅膀。

  一生只是一眼的眉宇間江河依然無聲地流淌。不要怪罪於情感的虛無,生命也是虛無的。當生命脫離了包裝的外殼,可能只有曾經在憂鬱的翅膀下跳躍於生命過程中的那份美好是真的。如果有——但願能夠長久!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安静的额尔齐斯
作家赵丽华在她的散文《安静的额尔古纳》中有一句:“可能只有额尔古纳是安静的”。我庆幸并感谢她凭着丰富而厚重的阅历在“只有”前加了“可能”二字,为我今天能写安静的额尔齐斯留下了些许余地。因为,在西北准噶尔盆地以北的大漠尽头,还有一条有着姊妹般名字的额尔齐斯河,她同样有着额尔古纳河的安静。     

  
  安静的额尔齐斯

  靳耘

  不知道当年成吉思汗率领他的蒙古大军在西征的途中,有没有在额尔齐斯河边蹲下身来;掬水河。但我相信,他的儿子们在征服欧洲的途中,肯定蹲下身来,掬水喝过额尔齐斯河的水。那种清、且凉的水曾经“从他们的唇部直接通过喉部,到达腹腔深处。”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额尔齐斯河水的清凉与甘甜。当他们起身,策马西去时,耳畔同样回荡起父亲在额尔古纳河畔那低沉而又坚定的教诲:“你们不必并行,天下地面尽阔,叫你们各守封国。”(出自法国雷纳。格鲁塞著《蒙古帝国史》一书,龚钺译,翁独健校,商务印书馆印。)

  “地面尽阔”,出自成吉思汗这位统辖疆域最为广阔的王者之口,我想他的所指,也一定包括了广袤的西北,乃至更加广大的整个欧亚大陆。当然,现在我们可以乘上飞机俯瞰广阔的山川大地,甚至奔向无垠的宇宙,审视地球的全貌。但对于当时的成吉思汗,也许仅凭的是那张尚不十分准确的羊皮地图,就能将世界纳于胸中,的确显现了他博大的胸襟和气度,这本身就是一种无人比拟的广阔。这种广阔在西北偏北的阿尔泰山以南、准噶尔盆地以北、额尔齐斯河流过的土地上,会让身临其境的每个人感受的淋漓尽致。所以,当年成吉思汗用并不太重的语气“随口说出,聊家常一样”,这种自信只能属于那些胸中装着万里山河的人。因为,这种自信它源自于辽阔、美丽而安静的整个北方疆域。

  在走向额尔齐斯的途中,一路上,是干渴龟裂的土地、无边无际的戈壁沙漠,那是一片多么渴望滋润的土地,那又是一片多么需要用生命的色彩装点的土地呵!然而,从浩翰的荒原中,当额尔齐斯河突然闪现在你眼前,虽然,她是如此的纤细柔弱、清澈温顺,但每一个在这里初次与她相遇的心灵定会受到猛烈的撞击。在沙漠的边缘,只要有一滴水,则可能就有一棵草;只要有一条小溪,则可能就有一排树。可以想象额尔齐斯河经过的地方,她孕育了一条多么神奇的绿色长廊、生命长廊,养育了多少曾经掬水喝过的英雄子民。因此,我也蹲下身来,掬起一捧水,喝了下去。我感到那是乳汁般的甘甜,沁人肺腑。

  我没有去探寻额尔齐斯河的源头,我是从接近源头的上游伴着她宁静而充满忧伤的脚步一路向西偏北的方向,沿着她婀娜的身躯行进。极目远望,离她数公里之外的田野是荒芜的、远山更是寸草不生的秃岭,而紧紧依偎在她两旁的却是排排树林、片片农田、阡陌纵横。其实,在这里她已经不仅仅是一条河流,她是这片土地上生命的依托、延伸和保证。她就是这块土地的血脉,默默传承着这里的所有生命。而千百年来,额尔齐斯河就这样安静地流淌,流过黎明、流过黄昏、直到流出国境。站立在她的身旁,远望着她安静地离去,你的情感会被一种难舍的隐痛击得粉碎,就象是与恋人的绝别。

  注:“从他们的唇部直接通过喉部,到达腹腔深处。”“随口说出,聊家常一样”均摘引于《安静的额尔古纳》,作者:赵丽华。

印象哈尔滨
印象哈尔滨

  靳耘

  “哈尔滨”三个字,是一座城市的符号,却给人一种独特的意象。在我第三次踏上这座城市的时候,站在松花江畔,透过淡淡的薄雾,便读出了这样的感觉。

  这种意象的感觉,最初来自于五年前第一次来哈尔滨时,留在记忆中的一张黑白影像。那是一张一百年前,这里修建中东铁路时的照片,模糊而又苍凉。照片中一名身材痩弱却挺着坚硬脊梁的劳工形象,在我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从那张照片拍摄的年代算起,这座古老的城市可以算得上是最先启蒙工业文明的东方城市之一,但也从那时起,这座城市被铸入了钢轨一样坚硬的骨架。所以,百年来的血雨醒风、几度沉浮,以及经过多少次的巨痛之后,它依然挺身而立,这绝不能说它与这种百年前就已铸入的钢铁意志无关。甚至,我感觉这种意象所体现出来的就是这座城市的性格。

  经过岁月的冲洗,并在一次又一次的着色中,这张照片逐渐变得清晰并多彩起来。今天的哈尔滨,改革开放以来30年如一梦,忽然之间变得如此风姿卓越,可以极尽地张扬其狂放而又不失风雅的性格。那些中西合襞的建筑群所展现的耀眼的红、黄、蓝、桔色,以及既能满足金发人种审美习惯又能展现黑发人种思想的风格,充分彰显着它独特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塑造这种意象主体的宽容与坚韧。

  这种坚韧,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点滴流露。有一句名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哈尔滨这种先导的思想是通过无声的语言表现出来的。一条街道、一所楼宇、一组雕塑、一团花簇,无不让人的情感获得大起大落的*。甚至,那些高亢的音乐,抑或精致的休闲去所,总是让你处在急需调整思维方式才能适应的落差之中。这种落差,如果在不同的季节领略,如冰与火的反差可以算是一个例证,你会充分感受到这座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修建过围墙的城市的迷人魅力。

  但是,它又不失风雅,欧亚文化的交融,使它既有着异域的情调,而那首因美丽的太阳岛而闻名天下的歌,却又在每个哈尔滨人,和来过哈尔滨的人心中回荡,它并不缺乏东方文明的基调,富于浪漫而又传统。因此,我感觉这种意象不是孤独的、是丰富的;不是单调的,是多彩的,它给初来这里的人以及用心去读它的人更多的是一个梦幻,留有无尽的想象空间。这就是哈尔滨,一首诗一样的城市。

丽江印象
丽江印象  

  靳耘 

  丽江,是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我去丽江是2005年的秋天,从昆明乘飞机50分钟,从机场再乘汽车走了大约40分钟的样子就进入了丽江古城。一色的青瓦屋顶是丽江给我的第一印象。加上是旅游淡季,街上行人不是很多,感觉丽江的确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在丽江,可看可玩的地方不是很多,但都很精致。

  四方街沉积着千年的文化传统,粗放而自然的歌舞能唤醒久居城市中已经沉淀在灵魂深处的激情,加入陌生的队伍一起唱歌跳舞真是一种在都市中已难以找寻的浪漫。那种发自内心的旋律不知道在这块土地上回响了多少年,但我相信它的生命力一定是很强很强的。

  纳西古乐是要听的。坐在那种简陋的长木板搭成的条凳上,先听宣科老先生的介绍,再看看那些年逾古稀的纳西族老人专注和投入的神情,再听听如丝如缕、如泣如诉、如风如雨、如战争如和平、如山川如大海、如自身以完全溶入了其中。可能若干年以后,脑海中还会浮现这种场景,还会飘荡这种音乐。

  木府的华丽让徐霞客一语道破:“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所以,这是去丽江不得不去的一个地方。和历史上能建如此宫庭的其他统治者一样,首先木府表明了主人当时的权势,但木府的历代主人确实是很精明的政治家。他能把“天威咫尺”的门扁挂在屋檐上,我想也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酒吧一条街是一个浪漫和释放心情的地方。唱不好歌不要紧,只要敢唱;不会喝酒不要紧,只要敢喝,醉一次才能知道酒是个好东西。

  玉龙雪山,是洗涤灵魂的地方。面对它,一切杂念都会消失,心灵也会得到净化。

  看了,感受了。然后,在某个吹着淡淡清风的早晨,踏着青色石板铺成的街道悄悄离开吧,但你总会觉得曾经来过。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感受乌镇 
感受乌镇

  靳耘 

  印象中乌镇的遥远似乎在梦里,要去的愿望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实现;其实,乌镇很近,从杭州打车去70多公里的路,一般一个小时过一点就能到达。

  我去乌镇的时候,天下着朦朦细雨,这一景致把江南水乡的妙处渲染的淋漓尽致,也与我从中国水墨画中残存的江南水乡的记忆极其吻合。烟雨中的乌镇显得恬静、柔弱,低调中微显一丝惆怅。迎合着这样的氛围找一家茶馆,临窗就座,要一壶清茶,听雨声看飞燕,静静地感受乌镇是一件极其惬意的事。

  其实,乌镇的美在于它悠久的历史以及近乎完好的传统。

  乌镇的规模并不算太大,但历史文化传承的影子随处可见。据资料考证,大约7000年前,就有先辈们在这里生息;吴越之争时,这里也曾沦为边境,经历过古代战争的洗礼。但乌镇的繁荣和发达是在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的岁月,这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积淀。所以,感受乌镇,就是品味那些青砖灰瓦,小桥流水间蕴含的历史;民居邻河而建,傍桥而市;石栏拱桥,过街券门;深宅大院,河埠廊坊。那种怡然风情令人心醉。

  所以,我去了乌镇,没有留下过多的照片,也没有看完乌镇的所有景色。只是在三白酒的醉意中,踏着渐浓的暮色,沿着细雨打湿的石板路带回了很多很多美好的记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