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好种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白山下好种田- 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事,心里也就越没底。这北元国的人,各个都骁勇善战,勇猛非常,想要抵挡住他们的进攻,可是不太容易。
  夫妻两个又说了阵子话,静涵有些困了,这才上炕睡觉了。
  第二天,静涵就派了人,将清远和清遥送回家乡。原本静涵的意思是连钱氏也送回去的,可是钱氏不同意。一方面静涵如今怀有身孕,女人怀孩子就等于是鬼门关前走一遭,钱氏放心不下。另外就是钱氏收了很多的徒弟,她不能就扔下这边的事情。
  “静涵,我不能走,我既然决定了要开馆授徒,就不能半途而废。再者,万一战事起来,我在这也能帮着医治伤员什么的。从今天开始,我就先教给那些孩子,怎么处理伤口。先让他们从外伤学起吧,这样还能学以致用。”钱氏原本的打算并不是如此,不过这中医可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学的成的,要是先教她们外伤的治疗,倒是能一些的。以后若是战事平复了,再重新教授也就是了。
  既然钱氏这么说了,静涵也不好再多说,有钱氏在身边,的确是能有很大的作用的。“既然姨母想要留下,静涵也实在是有很多地方离不开姨母,那就这样吧,只是害姨母受累了。”静涵有些歉疚的说道。“姨母本来可以在厩安享晚年的,如今却因为静涵,来到这是非之地,是静涵连累了姨母。”
  “傻孩子,说啥呢?姨母能够认识你们夫妻,是这辈子最高兴的事情了。有你们在身边,姨母心里没有半点遗憾,倘若北元国真的攻打过来了,就让咱们一家子,为国尽忠也就是了。”钱氏拍了拍静涵的手,笑道。
  五月初,朝廷的军队,出嘉峪关,与北元国交战。两国四十万的军队激战数日,朝廷的军队不敌,退回了嘉峪关之内。之后接连几场战斗,双方各有伤亡,两国的军队,就在嘉峪关一线对峙起来。
  西北行军大元帅莫永成,坐镇军中,指挥若定。与北元国你来我往的,倒是打了个不亦乐乎。
  行军打仗,皆非一朝一夕之事,皇帝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于是举全国之力,全力支援西北,从各地再次抽调军队,征集粮草,送往前线。
  战火尚未蔓延至东北,但是喜州的知州林子轩,倒是上奏朝廷,请求朝廷调拨军队,驻守边境。皇帝深知东北地区的重要性,于是下令驻守东北的军队,向边境集结。
  在东北驻守的,正是莫永成的侄儿,莫永安的长子,莫宏帆。莫宏帆的军队,驻扎在韩州西南的地方,却并没有按照皇帝的旨意再往北行进。莫宏帆上奏朝廷,说喜州不过弹丸之地,不足为虑,不如驻守在韩州之外。此处进可攻,退可守,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帝对于这个,也是没什么办法的,于是只好默许。好在北元国的军队,一直都集中在西北。其余的地方,只是偶尔有零星的小股北元人袭扰边境,并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失。
  这一年的十月二十六,静涵生下了一个女儿。子轩乐得不行,给女儿起名,叫做清宁,自然是有海晏河清,天下安宁之意。静涵夙愿得偿,也是心满意足,满心欢喜。
  入冬以后,北元国也停止了进攻。北方本就寒冷,再加上冬天雪太大,根本就不利于行军。于是两国不约而同的停止了攻伐,让军队休养生息。这样,所有人也算是能够松口气了。
  冬月二十六,是清宁的满月。虽然今年的形势不算太好,可是子轩依然给清宁办了满月宴,邀请亲友前来喝满月酒。
  志新和兴家那边自然是接到了喜讯,林家老爷子的身体不好,兴家就没能来。倒是志新夫妻没什么事,冒着严寒,来到了喜州。
  “昨儿个还下着雪呢,今天倒是大晴的天儿,可见咱们家清宁是个有福气的,这么多人都来喝她的满月酒。”钱氏和薛氏在屋里说着话,“这个孩子啊,真是省心,静涵怀着的时候,就是半点毛病都没有,比清远他们那时候可是强多了。生的时候也顺当,没用上半个时辰,就生下来了。咱们静涵是个急性子,这三个孩子了,都生的挺。”
  薛氏忍不住笑了起来,“就是这样才好呢。咱们女人生孩子,就怕有什么事情,顺顺当当的,可是比什么都强。你说这两年啊,天灾人祸的,就是不消停。我们在家里还差点,毕竟离得远些。这喜州,就在边界之上,我们在家啊,都是成日的担心。”说着说着,薛氏就说起了自己的忧心。
  “那时候知道静涵有了,还把清远哥两个送回了家去,我们的心里就担心的要命。这要是万一北元国打过来了,可怎么办啊?好歹的,这一年算是平安的过去了,静涵这孩子也生了,以后即便是有点什么事情,也多少能担些是非了。”说起这些,薛氏难免摇头叹气,为女儿担忧。
  “行了,你也别想这些个,静涵是个有福的,不会有啥事情。说不定过了今年啊,那北元国就直接撤兵了呢。”钱氏安慰着薛氏。
  今天来了不少的客人,州衙的官员,喜州城里的一些头面人物,还有各县的人,都来了。而且来的还有不少的女眷,于是钱氏和薛氏就帮着静涵去招呼那些个女眷。
  子轩也少不得在前面接待那些来贺喜的宾客,文宣和子文这次都跟着一起来的,正好帮忙,子轩才算是没那么的忙碌。
  “大人,知府大人来了。”有人跑来,向子轩禀报。
  子轩一听,赶紧的往外迎接,来到府门口,果然是知府大人坐着马车来了。子轩步上前,“下官见过大人。”
  知府大人从车上下来,看见了子轩,就笑了,“子轩啊,不用那么多礼,咱们之间,还用得着这么客气么?”
  周知府来到隆州也有一年多了,他为人宽厚谦和,对待下属都十分的礼遇,所以府衙上下人等,对于这位知府大人都是很敬重的。
  莫宏帆的军队,就驻扎在韩州城外。大军驻扎,难免要从当地征调粮草,为了筹集粮饷,子轩倒是跟周知府接触的挺多的。两个人虽然岁数上差了不少,但是却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子轩少年才俊,周知府却是经验老道,这两个人在一块儿,总是能想出来不少的好点子。男人的友情,有的时候,也是从互相欣赏开始的。
  “大人里面请吧,这样的天气,竟然劳动大人前来,可是小女的荣幸。”子轩赶紧把周知府让进了会客厅了。
  屋里面的官员一看是知府大人来了,少不得都要起来见礼的。
  周知府摆摆手,“诸位无需多礼,今天是林家千金的满月宴,咱们都是长辈,都是来喝酒的。”
  周知府坐下之后,其余的人也都坐下来,大家倒是也没有多拘谨,该说什么就说些什么。当然了,众人的话题,还是集中在了北元国入侵这上头。“这一年来,咱们大齐和北元国也算是互有攻伐,谁也没占了多少便宜。不过总的说来,咱们可是占了地利的优势呢。嘉峪关一线,有坚固的长城,那北元国的骑兵,自然是无法越过来的。可是要让咱们的军队出嘉峪关和敌人作战的话,可就不行了。”
  

☆、第二百八十一章年关

  “子轩啊,这朝廷在韩州的驻军,这次又要粮草。你说他们不过五万人,怎么耗用如此的迅速啊?”周知府说起来了这军队征粮的事情。
  子轩也有些纳闷儿的,前次才送过去了粮草,这才一个月吧?怎么会又要粮食了呢?“大人,此事下官也是不明白,按理来说,不应改这么的。不如大人先拖延几日,将这边的情形上奏朝廷算了。五万人的军队,如何用的了这么些的粮草?如今两国交战,粮饷物资耗费巨大。咱们东北虽说是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可是也不能这样索要无度啊?这哪里是养军队,说是养祖宗还差不多了。”
  子轩这话也没错的。前阵子,莫宏帆派人来,说是大军驻扎在韩州,军士们吃苦受累。喜州这边多草原,而且听说这边很多人家都养了牛羊,想从这边征集一些牛羊过去,犒劳三军。当时子轩还想来着,毕竟这当兵是挺苦的,既然人家都这么说了,也总不好一点面子都不给的。于是,就从静涵的牧场那边,弄了一百头牛,五百只羊送了过去。
  相对于五万人来说,这点东西的确是不算很多,可是这已经是子轩能做到的极限了。总不能把牧场全都给搬空了吧?百姓的东西,子轩哪里舍得去征用啊?那都是百姓们的血汗呢。
  结果莫宏帆还不满意,派人再次前来。子轩这次并没有再给送东西,只是跟来人说了,喜州这两年因为天灾,百姓的生活也困难的很,实在是拿不出来了。来人发了一顿火之后,走了。
  “大人,下官觉得,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蹊跷啊?这五万人的粮饷,皆是由朝廷负责的。当今圣上是位明君,在位这些年来,百姓得以休养。国库也是富足的很,定然不会缺了这些军队的粮饷用度,为什么他们还会再向咱们伸手呢?”子轩觉得挺奇怪的,虽然如今爆发战事,可是如今用兵的数量,也不是很多啊?朝廷里不会拿不出这些军队的粮饷的。既然不存在这个问题,那么莫宏帆又为何屡次向当地的州府索要粮草呢?
  “本官也是猜不透这里面的关窍,才会跟你说的。子轩说得对,是应该上书朝廷,请示一下应该如何做。要不然,咱们这东北即便是富饶又如何,哪个也经不住这样的耗费啊。恐怕还没等北元国打过来,咱们就被这些个祖宗给掏空了呢。”周知府和子轩想的差不多,于是决定回去就写折子。
  “对了,大人,如今的情势看来,明年开春,或许就会有大仗。之前的这些,下官总觉得是北元国在故意试探,他们如今,似乎还没有想要决战的意图。这点有些奇怪,但凡出兵,不就是讲究个气势的么?势如破竹,一鼓作气。可是看北元的意思,却不像那么回事。这点下官也是弄不清楚,所以下官估计,恐怕明年,将会是大战爆发的时候。”子轩自从两国交战开始,就一直关注着形势的变化,对于战场上的事情,自然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周知府点点头,“子轩此言倒是有些道理,不过这种事情,本官还真就是一窍不通。想来这战场上的事情,咱们这些文人还是难以理解啊。这样,我也不在你这耽搁了,即刻回隆州。”
  子轩也没有挽留,他们都是有公事在身的人,是不能离开太久的。“外面天寒路滑的,大人一路保重。”子轩跟着送出了府门,看着周知府上了马车,一行人越走越远了。
  子轩回到了后面的院子,正好那些女客也都各自散了。静涵抱着孩子,正跟薛氏她们唠嗑呢。一看到子轩回来了,薛氏和钱氏就全都走了,留下空间来,让子轩夫妻说会儿话。
  子轩坐到静涵的身边,看着妻子怀里抱着的女儿,心里也是无限满足。伸手搂过来妻子,“总算是平安的生下了这个小东西,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害怕。我一直都提心吊胆的,就怕北元国会打过来。好在,战火并没有蔓延到这,而我们的女儿,也平平安安的降生了。”子轩感慨道。“静涵,你辛苦了。”
  静涵一听子轩的话,就笑了,“相公,咱们这都是第三个孩子了,每次你都会这么说的。”幸福的感觉,洋溢在心头。有的男人,会在妻子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感动非常,对妻子也是温柔呵护。但是当孩子生的多了,这种心境就不会再有,而是渐渐的习以为常。那时他们就会觉得,女人本来就是生孩子的,没什么了不起啊。
  “不管生几个,我也都会这么说的。每次看见你挺着个大肚子,还要操劳着各种事情,我就想着,就生这一个算了,再也不要了。”子轩有点歉疚的说道。“可是,等孩子生出来了,我一看见他们可爱的样子,又觉得是不是生的太少了。”子轩有些苦恼的说着。
  静涵有点忍不住笑,可是怀里还抱着小清宁呢,只好努力憋着,肩膀一抖一抖的。好半天,才算是忍住了笑意。“相公,我喜欢孩子,越多越好呢。这个你就别苦恼了,咱们就要生好多的孩子,到时候一家子多热闹啊。”这是静涵的真心话,前世孤孤单单的感觉她可不想有了。
  两个人就这么依偎在一起,看着那个粉妆玉琢的小女娃,都觉得心里很满足。
  静涵想起了刚刚母亲说的话,就对子轩说道,“咱娘刚才说了,这次文宣和子文都要留在这边,家里都不放心咱们,就说让他俩留下来帮忙。你看行么?”
  子轩想了一下,“明年秋天,不是还有秋闱的么?他们难道不去参加会试了?”
  “我也不知道,这个你去问问他们吧。不过文宣从小就活泼一些,读书上虽然也不错,可是却并不像大哥和文昌那样用功,反倒是对于练武挺感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