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台下张火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台上台下张火丁-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丁这位自费生,对火丁的学习和生活都十分关心。张火丁也愿意接近她,有什么心里话都说给她听。有时火丁周日去渠天凰家说戏,她总是让火丁在家中吃饭,说是给她改善生活。有时火丁和渠天凰去剧场观摩演出,回来晚了,渠天凰怕火丁出意外,就让她在自己家中留宿,有时她俩一聊就到了下半夜,渠天凰多是给张火丁讲些梨园趣事,使张火丁从中受益。
  渠天凰身上的功夫很是了得,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令人感到美不胜收,而且有一股“帅劲”。张火丁刚到戏校时身上“小气”,总是放不开,为此没少受渠天凰的批评。后来张火丁向渠天凰提出,让她来教自己一出戏,通过教戏来改正自己的毛病。渠天凰认为这个方法很好。她与教务处研究后决定把张火丁分到她的课堂学习《贵妃醉酒》。1988年上学期,张火丁来到渠天凰的课堂。
  《贵妃醉酒》是一出唱念做舞俱全的戏,做功要求很高。学这出戏对于改变张火丁身上的“毛病”,是十分有益的。《贵妃醉酒》是梅派名剧,剧情比较简单,表现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约好在百花亭摆宴,唐明皇却失约去了梅妃宫。杨贵妃只有独酌独饮,唐明皇的失约使她的心情郁闷,落落寡欢,竟喝得酩酊大醉,说了许多醉话,出了许多醉态。到了深夜,杨贵妃带着一腔怨恨,由宫女扶着回宫。这出戏主要展示了杨贵妃在被唐明皇冷落后,借酒消愁的心境。
  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在渠天凰的精心教授下,张火丁不仅学会了《贵妃醉酒》,而且在身段表演方面有了实质性的进步。
  彩排那天,张火丁的父母专程来戏校看戏,这天天津戏校领导也都来了,张火丁演得很不错,无论从唱腔还是身段,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令老师和同学大感意外。渠天凰更加高兴,到现场观看的马超校长也赞扬道:“火丁这孩子唱得不错!”。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七  天津戏校的学艺生活(10)
在学完《贵妃醉酒》后,1989年,渠天凰又教了张火丁一出《思凡》。通过这两出戏,张火丁进步最大的是身上功夫,她的表演不再“小气”,动作放开了,身段更加舒展和优美了。
  张火丁在向渠天凰学完《贵妃醉酒》后,马超让她学唱梅派青衣戏。马超作为一名戏剧名家,认为张火丁唱梅派更有发展前途。也许是马校长在看了火丁彩排《贵妃醉酒》后才产生这样的想法的。当科里和张火丁谈妥后,张火丁便把戏校的意见告诉了父亲。父亲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如果能打好梅派的底子,对于张火丁今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教学计划公布后,张火丁被安排在张芝兰的课堂,剧目是《三娘教子》,是一出以唱功为主的梅派青衣戏。
  张芝兰那年五十多岁,她中等身材,瓜子脸,双眸神采奕奕,显得端庄秀气。她性格温和,待人友善,稳重大方,和蔼可亲。张火丁一直对张芝兰印象很好,过去见面时,总愿意跟她打招呼,如今能在她的课堂学戏,张火丁感觉自己是三生有幸了。
  张芝兰早就知道张火丁是自费来戏校学戏,她不解火丁为何要花这么多钱来戏校学戏。张火丁便直言相告:自己受哥哥的影响,喜欢上了京剧,以致后来到了着魔的程度。父亲为了帮助自己圆京剧梦,费了很大的心血。张芝兰听后很感动,她说,在京剧不景气的情况下,有你这样喜欢京剧的女孩,有倾力支持女儿圆京剧梦的父母,真是太难得了!这说明京剧振兴有望。张芝兰当场表示,一定要好好地教火丁,高质量地把《三娘教子》拿下来。张火丁也希望老师严格要求自己,自己一定要勤学苦练,尽快地把这出戏拿下来。师生间的一席长谈,进一步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两人成了“知心朋友”。
  张芝兰坐科于天津京剧团少年班,专攻梅派。她的嗓音纯正甜美,唱起来圆润动听,梅派韵味很浓。50年代,张芝兰便是天津小有名气的青年演员。有一次京剧大师梅兰芳来天津演出时,他看了张芝兰的演出后,对她十分赏识,认为她很有潜质。出于爱才心切,梅兰芳大师亲自为其指点《穆桂英挂帅》,并让其子梅葆玖和女儿梅葆玥陪着张芝兰演出。自此后张芝兰走红津门,无形中她成了未入梅兰芳师门的学生。
  张芝兰在教张火丁《三娘教子》时,让她尤其要注意梅派唱腔的特点。在发音、咬字、吐气、韵味上,要特别讲究,差一点也不行。有时张火丁唱得不对,张芝兰也从不发火,而是更加耐心地加以指点。直到张火丁唱准确了,才能获得通过。时间长了,张火丁悟出了张芝兰教戏的特点,她以软磨硬,循循诱导,以达到实授的目的。这为张火丁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前张火丁在学戏时总是急于求成,恨不得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自从进了张芝兰课堂之后,张火丁方感悟到,学戏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科学态度,循序渐进,以得实授为终极目标。。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七  天津戏校的学艺生活(11)
在张芝兰的精心“打磨”下,张火丁经过一个学期拿下了《三娘教子》。彩排那天,父母来到戏校,首先拜访了张芝兰,感谢她对张火丁的精心培养。这天,张火丁尽情展示自己所学,唱得十分出色,老师和同学都说她声腔大有进步。张火丁听到这些赞美之词,自然十分高兴。张芝兰也很高兴,因为张火丁的进步验证了她的教学成果,她夸赞张火丁有点大青衣的派头了。
  张芝兰为人随和,说戏时特别用心,给张火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张火丁今后如何做人和从艺,都大有裨益。
  自从进戏校学戏后,张火丁才真正认识到成功要靠勤奋才能获得这样一个道理。她也是用勤奋叩开成功之门的。记得张一有一次去学校看望女儿,女儿还未下课,他就在传达室坐等。传达室的师傅问道:“您是谁的家长?”“我是张火丁的父亲。”老张答道。“哎呀!你那个姑娘可是个好孩子呀!天天晚上闭灯前在排练厅苦练,真是下了苦功。有时该关灯了;她便央求道‘爷爷;我学戏不容易;您就让我多练会儿,行吗?’看着都让人心疼。我来戏校这么多年,从来未见过像她这么刻苦的学生,她这三年可顶六年啊!老张;你有这么个好姑娘,有福呀!”戏校三年,张火丁付出了太多太多的汗水。正是由于她找到了勤奋这把钥匙,才打开了成功的大门。
  聆听关肃霜的教诲
  张火丁在孩提时代,就看过由京剧大家关肃霜主演的电影《铁弓缘》,当时对这位京剧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关肃霜的功夫好生了得,尤其是开打中的靠旗,简直是出神入化,令人眼花缭乱。
  1988年秋,张火丁倾慕的偶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率领云南京剧院来天津演出。张火丁自然不会错过向这位京剧大家学习的机会。她要一睹关肃霜的风采,她要从关肃霜的表演中吸取“艺术营养”。
  关肃霜,1928年出生于梨园世家。父亲关永斋是著名鼓师。她自15岁时开始拜师学艺。1943年拜戴绮霞、王韵武为师,1959年又拜京剧大师梅兰芳为师。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她全面继承了京剧旦角的表演程式和艺术技巧,结合自己扮相俊美、嗓音圆润甜亮、文武全才的特点,转移多师,大胆借鉴,锐意创新,融合各家之长,逐步形成了自己新颖独特的关派艺术风格。
  关肃霜来天津头一天打炮戏是她的成名作《铁弓缘》。那天,张火丁为看这出戏,是有点急不可耐了。她提前吃了晚饭,来到了演出的地点中国大戏院。用节省下来的伙食费,买了一张戏票,张火丁进门后直奔后台,因为火丁对这位京剧大家仰慕已久,太想亲眼目睹关肃霜的风采了。到了后台,张火丁向管事人员说:“我是天津戏校的学生,我想看看关肃霜老师。”管事的人很热情,把张火丁领到关肃霜扮戏处。张火丁看到关肃霜已化妆完毕,正在等着包头。她中等身材,体型苗条,长方型脸庞,目光炯炯有神,两个酒窝特别显眼。张火丁忐忑不安地来到关肃霜身边,忙说道:“关老师您好!”关肃霜看着火丁,脸上溢满微笑,显得十分亲切。在见关肃霜之前,火丁还有点心中打鼓,关老师是个大艺术家,她能接见我这个小学生吗?未曾想关肃霜不仅没有一点架子,而且十分平易近人,待人十分热情,使人如沐春风。关肃霜紧紧地握住了张火丁的手,详细打听她都学了些什么戏,老师是谁。张火丁一一回答了关肃霜的提问。 。。

七  天津戏校的学艺生活(12)
张火丁是个有心人,她人小“鬼”大。这次她是带着问题来请教关肃霜的。“关老师,我的圆场总是跑不好,你能指点我一下吗?”张火丁一脸的虔诚,关肃霜看着眼前这个好学的小姑娘,微笑道:“圆场是很吃功的,不但传统戏用,现代戏也要用。圆场有很高的艺术观赏力,讲究稳、快、美,上身不能摇晃,要纹丝不动,两脚要跑得快如风,看上去像水上漂一样,还要掌握好节奏。”关肃霜还热情地对火丁说:“圆场要天天跑,还要具有扎实的腰腿功,不然跑不出好的圆场来。”关肃霜面对一个小学生,讲得如此认真,真是大家风范,令人敬仰。
  关肃霜正与火丁聊着,这时化妆师过来催关肃霜包头。张火丁不能再打扰关肃霜了。这时,小姑娘拿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日记本,请关肃霜签字留念。关肃霜挥笔在本子的首页签了字“火丁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署名“关肃霜”。张火丁十分珍惜关肃霜的签字,至今仍然珍藏着。
  关肃霜主演的名剧《铁弓缘》,火了中国大戏院。关肃霜扎实的功底,优美的唱腔,精彩的武功,将陈秀英演活了。看得张火丁心旌神摇,心中久久难以平静。戏演完了,但火丁仍感到意犹未尽。张火丁这次看戏收获不小,不仅看了一出自己有生以来最为精彩的戏,而且亲自聆听了这位大艺术家的教诲,真是不虚此行,收获多多。
  师承孟宪嵘习程派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张火丁到天津戏校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经过两年的勤学苦练,张火丁的艺术水准提高很快,已算得上是“科里红”了。但有一件事成为张火丁的心结,那就是高音问题。嗓子痛快时还可以上得去,一旦嗓子不痛快,任你怎么努力也上不去。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令火丁感到十分苦恼。那时张火丁总想寻一名师,帮助自己找准发音部位,以解决自己高音上不去的问题。
  天津戏校京剧科有位老师孟宪嵘,自50年代就来戏校任教,由于她教戏有方,桃李满园。
  孟宪嵘那年50多岁,她身材高挑,双眼有神,端庄大方。解放前,她是大家闺秀,由于酷爱京剧艺术,大学毕业后进了菊坛,下海演戏,拜了不少名师。其中程派名票陶汉祥就曾亲授过她程派戏。孟宪嵘音乐基础好,发音很科学,张火丁早有耳闻,而且她还能创腔。张火丁在校学过的《打神告庙》的唱腔就是她写的。由此可见,孟宪嵘的艺术底蕴和文化底蕴都十分厚实。由于孟宪嵘未教过张火丁,所以火丁从心里仰慕她,但又不便和她接触。
  机遇开始垂青张火丁,正好科里安排火丁向孟宪嵘学《打神告庙》唱腔,张火丁感到机会来了,自己可以大胆地向孟宪嵘请教唱腔技巧了。孟宪嵘为人热情,教戏特别认真。在学声腔中,孟宪嵘极为详细地给张火丁讲了发音方法,帮助她找高音区的发音部位。经过一个阶段的学唱,火丁的嗓音大有长进。一般的高音,她基本上都可以掌握,但有时还不是太有把握。由于《打神告庙》全剧是京剧科老师集体创作的戏,孟宪嵘在教完张火丁唱腔后,又去别的课堂任教了。张火丁与孟宪嵘学唱时尝到了甜头,自我感觉收益很大,进步很快。为了巩固自己刚刚掌握高音区的发音成果,所以在《打神告庙》彩排结束后,张火丁正式向科里提出,要去孟宪嵘课堂学戏,科里答应了张火丁的要求。1988年下学期,张火丁正式来到孟宪嵘的课堂。 。 想看书来

七  天津戏校的学艺生活(13)
当时孟宪嵘按照教学计划,正在教程派“春秋亭”,给张火丁开的戏是《断桥》。张火丁学过梅派和张派,从未学过程派。因此她一直对程派有一种好奇心。也许该着张火丁与程派有缘,一天,跟孟宪嵘学程派“春秋亭”的同学因病休学,回四川老家休养去了,被称之为“戏痴”的张火丁一看机会来了,便对孟宪嵘说:“老师,我想跟您学学程派戏‘春秋亭’,您能教教我吗?”孟宪嵘看着一脸虔诚和渴望的张火丁,心中顿时一热。因为孟宪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