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医-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帝内经》说到一年四季有变化,人们的作息也要与之相适应。春天,万物从沉睡中苏醒,开始萌发,生机盎然。人也应该缓过神来,晚睡晚起,多在户外活动,以舒展一冬没有活动的筋骨,活络气血,排出冬天积郁在体内的浊气。夏季到了,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生物尽力吸收阳光、水分,制造自身所需要的各种养分。人们也和随着昼长夜短而晚睡早起,相应调整劳作时间。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虽然秋风爽人,但也隐含着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杀机。为了预防这些疾病,最好爬山登峰,居高远眺,不仅考验呼吸道,也锻炼心脏功能。严酷的冬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动物多蛰伏,或减少运动量。人们宜早睡晚起,深居简出,多晒太阳。
  总之,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可以改变,人也应该适应环境。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养生道理。
  健康回音壁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这其实就是“天人”不能合一的表现。比如,北方人过不惯南方的冬天。按理说,北方零下十度二十度都过来了,南方零度倒过不去了?其实,这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潮湿,同样的温度,北方人在南方就会觉得阴冷不爽。而南方人到北方生活,易出鼻血,这是因为北方气候干燥。这时候,只有进行相应的锻炼,才能逐渐适应当地的环境。
  养心最好的方法在于培养爱好
  大师手记
  说到养生,他(李振华)总结了五条……有项爱好,把它学到极致,爱好书法的他还是河南中医学院书画院的院长,如今他家客厅里挂了不少他苍劲有力的字。

第十五章 李振华(2)
——摘自《东方今报》
  国医释读
  中医一贯强调“养生之要,首在养心”,但这个“心”具体怎么养,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李振华教授提出的爱好养生法,实际上就是从养心的角度来养生。他认为,人要有所依托,有一种健康的爱好,这样才能保持对社会、对生活的兴趣,进而使身心健康。
  事实上,李振华教授本人就是爱好养生法的受益者,已至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吃得好、睡得香,这与他每天练习书法不无关系。练习书法讲求姿势正确,即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悬肘松肩,要求平气凝神、排除杂念。表面看起来挥毫起笔只有手在动,实际上是手指、腕、肘、肩带动全身的运动,将精、气、神全部倾注于笔端。整个过程酷似打太极拳,又像练气功。意力并用,动静结合,既增强了手、脑的协调能力,又锻炼了四肢的功能。可以说,书法不但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健身活动。
  除了书法之外,绘画、垂钓、养花、下棋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方法,大家不妨抽出一些时间来,从中选择一种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1。绘画
  绘画既是一种陶冶性情的好方法,也是一种运动方式,无论是站立还是坐着,都要用全身之力,聚精会神。手指、手腕、肘、肩同时运动,协调一致。粗犷之处,一挥而就,大刀阔斧;细腻之处,犹如发丝蝉翅,一丝不苟。当一幅满意的作品完成时,又会产生一种成功之后的喜悦之感,有益身心健康。
  2。垂钓
  垂钓可谓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活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对于净化人的心境、锻炼人的意志有着神奇的作用。钓鱼者要有很强的耐力,这是一种体能的消耗过程,又是心态的调整过程,也是培养毅力的过程。
  3。养花
  养花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劳动。浇水、施肥、修枝、灭虫等,劳动强度虽然不大,但可舒筋活络,解除疲劳,增强体内新陈代谢。特别是看到自己亲手培育的花草,发芽吐绿、花蕾绽开的时候,那种愉悦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
  4。下棋
  棋类是被众多人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斗智的艺术。茶余饭后,两军对垒,杀上几盘,不仅能调节情绪,增长智慧,还能陶冶性情,锻炼意志,其乐无穷。
  总之,我们要经常参加一些动脑、动嘴、动手、动脚而又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提高技巧,而且能愉悦身心、提高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
  健康回音壁
  人生在世,要懂得培养自己对生活的兴趣,积极享受属于自己的生命,如果你不珍惜生命,生命自然也不会珍惜你。
  有一个30出头的年轻人,看上去像个老头子。一天,他到老中医那里看病说:“我浑身不舒服,可做了CT、B超等一系列检查都显示没有器质性病变,只是功能性的病症。”老中医并不急着给他把脉,只是问他平时有什么爱好?年轻人回答说:“我没什么爱好,有时会看看电视。”
  老中医又问:“你有没有娱乐活动,如唱歌、旅游、踢球?像你这年龄的人很喜欢体育活动。”“我从来都不参加这些活动。”年轻人说,他从不和朋友出去喝酒,连女朋友也没有。听得老中医哑口无言。
  “你回去吧,不用开药了,你的生活如此枯燥,怎会不得病?即便医好又有什么意义?”老中医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对生活的态度不积极,终日不是睡觉就是看电视,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五章 李振华(3)
少吃油腻食品,做个长寿之人
  大师手记
  凡是长寿的人,在饮食上都非常讲究。要少吃肥肉等太油腻的食物,否则血脂高、早期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都会缠上你,这种习惯的人活到80岁都不容易。
  ——摘自《生命时报》
  国医释读
  李振华教授认为,一个人的寿命与饮食有极大关系,吃太多油腻的食物,会导致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寿命自然不会长久。因此,他建议大家多吃素食,这对于养生保健有极大的帮助。
  其实,关于素食增寿的言论,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只是我们过去不曾注意罢了。唐代百岁道士轩辕集在回答唐武宗关于长寿秘诀问题时,曾特别强调“薄滋味”。所谓“薄滋味”,一方面是指饮食不宜过咸,另一方面是主张以素食为主。另外,元代养生家朱丹溪也对素食推崇备至,他在《茹淡论》一书中说:“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
  中医研究证明,饮食过于油腻确实不利人体健康。据专家调查发现,食油量与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乳腺癌、胰腺癌、结肠癌及直肠癌等相关。合理的油脂摄入量是用其供给的能量来衡量,即占膳食总能量的20%~25%,而我国有的地区已超过25%甚至30%。上海市的资料还说明,随着动物性食品及油脂摄入量增加、谷类减少,居民癌症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健康回音壁
  我们提倡素食,并不是要大家放弃所有动物性食品,放弃油脂,每天用蔬菜和水果代替所有的食品,而是要在食物多样化的前提下,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主食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经常吃奶类、豆类和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满足人体基本的需要。否则,营养不均衡,对健康十分不利。尤其是对于孩子,单纯、过分的素食甚至可能对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脾胃病防治九字法
  大师手记
  元气乃人体生命健康之本,而元气之充足,须赖脾胃之滋养,故脾胃伤,则元气易衰……由于“脾主运化水谷之精微”,其运化功能全赖脾气之健……脾虚涉及它脏,首先是肝……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可形成胃实证……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
  ——摘自《李振华》
  国医释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李振华教授便专心于脾胃病的治疗和研究,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统计,他形成了系统的脾胃病学术思想,并总结出“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脾胃病防治九字法。
  1。脾宜健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用现代的话说,脾就是我们身体的“后勤部长”,脾一旦出了问题,后果很严重。通常,健脾可以从按摩足三里、中脘、血海三个穴位开始,最好每天一次。同时,在饮食上要注意少吃辣和油炸食品,多吃山药和云苓、白术、党参等。一定要注意不能随便吃大补之品。另外,还要注意运动,劳逸结合,不要生气,不要整天坐着不运动,尤其现在的孩子,整天学习或者在电脑前一坐就是数小时,这样最容易伤脾。
  2。肝宜疏
  中医认为,疏泄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肝的功能不畅,人体内部的气机得不到疏泄,就会形成“气闭”,从而引起很多病理变化,如水肿、淤血、女子闭经等。因此,我们必须要疏肝。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五章 李振华(4)
(1)注意饮食
  多吃蛋类、瘦肉、鱼类、豆制品、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它们不但能够补充肝脏所需的营养,而且能够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伤,帮助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2)不要过度疲劳
  《黄帝内经》提到“肝为罢极之本”,就是说肝是主管疲劳的,或者说是耐受疲劳的。肝气足,就能耐受疲劳;肝气不足,就容易觉得疲劳。所以不要经常疲劳工作,也不要疲劳运动,疲劳会损害肝脏。
  (3)按摩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之一,是治疗各种肝病的特效穴位,在脚背上大脚趾和第二趾结合的地方,足背最高点前的凹陷处。平时脾气比较暴躁的人应重视这个穴位,每天坚持用手指按摩2分钟,直到产生明显的酸胀感,很快就能感觉体质有明显好转。
  3。胃宜和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也是气血生化之源,是制造精血的源头。同时,胃还是六腑之海,六腑的运化全在于胃能否消化吸收,胃的好坏以及运化正常与否都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影响。
  养胃,需从以下几点做起:
  (1)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
  (2)胃功能不好的人,建议少吃多餐,食物以软、松为主,汤最好饭前喝,入睡前两三个小时最好不要吃东西。
  (3)有胃病的人应该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品(汽水)、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宜多吃馒头、生花生。
  (4)有胃病的人饭后不宜运动,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运动。
  (5)长期吃药会有副作用,尽量少吃,如果实在需要,建议去看中医,中医的良方对于养胃特别有效。
  健康回音壁
  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凉开水。中医认为:“晨起胃气最弱,故而饮凉水以激胃气。”也就是说,人刚睡醒的时候胃气最弱,还不能吃东西,应喝凉开水刺激胃肠道,使下丘脑产生饥饿感,然后上厕所、洗脸、锻炼身体、吃早饭。刚开始喝凉开水的时候,不要一次喝得太多,要从几百毫升开始,慢慢增加水量。
  李振华大师关于流脑防治的十二点建议
  大师手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为急性传染病,病情发展迅速,应早发现早治疗。若失于及时治疗,病理则由卫分气分转入营血,此时较难治疗,且易出现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
  ——摘自《李振华》
  国医释读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人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容易感染。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本病在冬春季节为流行高峰期,据统计,每年的2~4月,流脑的发病率占全年的60%左右。
  李老早在中青年时期,就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专家,临床经验极为丰富,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成功控制了国内几次大规模的流脑疫情。关于流脑的防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儿童及时接种流脑疫苗。
  2。因流脑系呼吸道传染,流行期间儿童不宜到公共集体场所,切勿接触病人。
  3。室内注意清洁卫生,勤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可用食醋或艾叶熏蒸消毒。
  4。板蓝根,金银花,*,甘草。水煎服,连服5~7天。对于流脑的预防,极有帮助。
  5。流脑初起类似感冒,但呕吐、皮疹、高热、项强、精神不振等症状,是一般感冒少有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此类症状,应该立即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治疗。切忌直接用治风寒感冒的药治疗,以免汗出伤阴,热盛于内,热邪转入营血,出现生命危险。
  6。病入气分,肺胃热盛,宜重用生石膏。为了防止生石膏伤胃,最好加入少量粳米,如无粳米可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