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芷若之只想种种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芷若之只想种种田-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芷若的父亲是个打渔的好手,幸而元代别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税收一直很低,这样像周远达这样比较能干的老百姓才勉强还能过日子。

    而方家婶子的男人方六一,却是得了病,在床上躺了有几年了。周芷若对这个方六一,也只有个模糊的印象——那个印象便是他去世时出殡的场景。那一年周芷若刚刚五岁,第一次看人出殡,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印象。不过当初这个人这个事便没有让周芷若放在心上,所以她也不知道方六一得的到底是什么病。

    但不管怎么说,没有男人赚钱养家,方家的收入和生计还是很有点问题的。所以周远达给了高大娘一叠纸钞,给方家婶子的却是一袋面。

    要知道元代本比宋代更重纸钞,只是到了元朝后期,纸钞滥发,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京师的生员每天光吃饭,就得用去五两钞。为此百姓除了重新恢复银两和铜钱货币的流通使用外,甚至出现了以物易物的现象,所以出于对方家婶子的照顾,周远达才给了她一袋面。

    方家婶子千恩万谢地去了,周远达把周芷若抱在手里,也不敢放下,便坐在床边,看一会儿妻子,又看一会女儿,心中心中温情又是感动。

    此时本是下午未申之交,待到薛氏一觉睡醒,却已是过了戌时了。

    此时周若止也不觉得饿,只是一边闭着眼睛思虑往事,一边不自觉地运行内息——自从出生以来,体内的先天之气飞速流逝,效果与她在娘胎中时相比,已是大有不如。

    周远达见薛氏睁开眼睛,忙道:“你醒啦?”

    薛氏见丈夫坐在床边,只是看着自己,也知道自己睡得久了,便问道:“什么时辰啦?”

    “已经是戌时了,你腹中可饥饿?我已煮了鱼汤,煲在窠里,你先喝一碗,我这就去热饭。”

    薛氏点了点头,伸出手来把周芷若接了过去,见女儿闭着眼睛,似是睡得正香,便道:“这孩子折腾了我这么久,现在倒是乖得很,连不要吃奶。”

    周远达本已起身,闻言回过头来道:“这孩子确是不同,你且稍等,我端了汤来,且与你细说。”

    薛氏一愣,不知丈夫是什么意思,却想——莫不是嫌我未生下麟儿,要将她送人?

    元末的百姓生活困苦的居多,把养不起的儿女送人的更是比比皆是,所以薛氏才会有这个念头。

    不多时周远达端了鱼汤进来,道:“这是我前日捕到的,甚是肥美,本就想留于你补补身子的,如今正好与你吃了,也好下些乳汁。”

    薛氏面上一红,接了过来,抿了一口,果然觉得鲜美,便尽吃了,却把鱼留下,让给丈夫吃。

    二人推让了一番,终是分着吃了。周远达心疼妻子,只稍拣些鱼背上肉吃,剔了刺在一边,薛氏问道:“你适才却要说什么?”

    周远达道:“我看这个姑娘来得倒是不同寻常,倒要再作计议了。”

    薛氏心中暗暗吃惊,便问道:“怎地不同寻常了?”

    周远达道:“她不过是一个刚出生的女娃子,看到你我,却叹了一口气。难道你我不久将有厄运?”

    薛氏道:“哪有刚出生的孩子就叹气的,想是你听错了。”

    周远达道:“方家婶子也是这般说,但我心里却总是不安。如今日子越发艰难了,不如去江南吧。江南的赋税,也比江北的要更轻些。我这几年也积攒了些钱,前些日子有江南的客商在江上往来,说是江南比江北总是要好些,不如且去那边看看。”

    元代的税收,南北不同。北方大多是课以丁税,每丁纳二石粮,还有包银之类的。但官府在正税的二石粮之外,往往还有鼠耗、分例等一些加捐的名目,实际上要缴的,往往超过六石以上。

    而江南所行的,基本是按昔年南宋的旧例,不同的地区之间,由于收入的不同,税收的差别了很大。即便是同一地区内,也有依土地的不同而产生的若干等级,承担数量不等的税赋。

    以周远达来说,在江上奔波捕渔,虽然偶尔渡客能得些意外的赏钱,但江上风浪甚大,俗语说“善泳者溺”,远不如买一块地来得稳当。

    而且在元末时代北方税制混乱,往往在课了丁税后,还要交地税,周远达对于买地总是心有顾忌。但要去江南吧,总是舍不得离开这已经待了不少年的地方,而且江南的鼠耗银等的附加捐,比江北更为严重,只是江南不像江北这样天灾人祸不断罢了,所以周远达才一直犹豫不决。

    如今见周芷若刚出生就叹气,以为这是上天派她这个小儿来通知他离开这里,另寻出路的,这才向娘子提出这个建议。

    周芷若闭着眼,一边运功一边也感到意外——真没想到一个不经意地叹气,居然会有这样大的效力。若是搬去了江南,那不就无法在汉水边遇到张无忌了?

    想起张无忌的面容,周芷若忍不住要叹了口气。这才不但周远达,连薛氏也听见了,二人皆惊忙起来。

    周远达道:“这回你也是听见了吧。”

    薛氏点了点头,道:“这孩子怕不真是有些来历的呢。”

 第三章 改变命运

    一时间二人皆沉默不语,过得半晌,薛氏才道:“既如此,待我身子好些了,便去江南吧。只是却往哪里去呢?”

    周远达道:“当年你背家出门,与我私奔,也已经六七年了,也该回去看看了。”

    周芷若从来不知母亲居然是与父亲私奔出来的,心中诧异,不禁睁开了眼睛。

    薛氏叹了口气:“还提这些个做甚么,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便是回了我家乡去,只怕也是无济于事。”

    周芷若依稀记得,父亲曾说过,母亲是集庆人,只是不知她家中到底是什么情况。后来自己也曾去应天(朱元璋在攻下集庆后改名应天,就是日后的南京)找过母亲,只是却没有找到,也不知是全都迁走了,还是死在战乱中了。

    周远达见提起妻子的家人后妻子心情有些不快,便笑着岔开话题,道:“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你说,该取个什么名才好?我是粗人,你念过书的,还是你来取吧。”

    薛氏知道丈夫是个粗人,也不做推辞——此时天下为蒙古人所有,汉人与仕途不及前朝,念书的越来越少,汉人取名,往往随意取个名字,像隔壁的方六一之类的,就是因为出生在六月初一而已。

    这薛氏娘家是书香门第,但是也早已破败,她当年与周远达两情相悦,但父兄却仍坚守书第观念,不允她与周远达婚配,她居然逃出家门,私奔而去。

    她原被勾起了些思乡之情,但看了看放在身边的女儿,只见周芷若小脸红嫩粉致,睫毛微微颤动,说不出的若人爱怜,便又说道:“她虽然长得好看,但是幼小如此,便叹息不止,想来是来怜悯世人的。我想取个名字,叫她怜儿,如何?”

    周远达摇头道:“小女娃儿家,取这个名字,忒也丧气,还是取个好听些的吧,像什么花花草草的,便就很好。”

    薛氏笑了笑,想了一回,道:“便取名为芷若,可好?《汉书》也有云,‘衡兰芷若’。且芷为白芷,若乃杜若,皆是香草,前朝李白也有诗云‘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芷若听新莺’……”

    话音未落,周远达已道:“妙极妙极,娘子果然取得好名字,便叫芷若好了。”

    周芷若这次学了乖,再不敢叹出声来,只是在内心暗叹了一声——终归还是叫了这个名字。本以为要彻底与上一世的生活做个了断了,结果还是成为了“周芷若”啊!

    周芷若一直闭着眼睛,一边听着父母的对话,一边想着心事。

    前一世,自己遇上了张无忌,仅仅九岁的自己,只与他相见了那么短暂的一回,居然就对他念念不忘,真是命里的魔障啊!

    经过了那一世,周芷若忽地发现,自己对张无忌其实也没有那么上心了。现在这个时候,张无忌应该正被唤做谢无忌,正在冰火岛上吧。如果有可能,周芷若这一世只想避开张无忌,安安生生地过这一辈子。

    不要说张无忌,就连恩师灭绝师太,她都不想去相见——也许没有自己,她还会忍着这一口气,继续活下去的吧。

    前一世,她肩上所担的东西太多,也太重,这一世,她只想好好地为自己活着。什么雄心,什么壮志,什么英雄,什么豪杰,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常遇春何等的壮志凌云,胡惟庸何等风光无限,刘伯温何等神机妙算,杨逍雄心勃勃,还不都一个个被朱元璋算计而死。虽然周芷若前世在洪武十六年就去世了,但是对于朱元璋的意图,周芷若已经洞若观火——把功臣宿将剪除殆尽,免除后患后再让太子继位。

    所以周芷若对自己那曾经的振兴峨眉、恢复汉家河山,都已经没有了任何兴趣。上一世,除了欢乐,自己什么酸咸苦辣都尝过了,这一世,上天既然给了自己重来一次的机会,那就让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吧。

    现在既然无意中已经改变了上一世的事,那就索性顺了天意,看看父母会把自己带到什么地方去吧。

    不过,希望不会遇到什么变故才好——自己这时刚刚出生,便是有内功,也没法御敌啊——起码,得让自己安安稳稳地长到十二三岁啊!

    不过现在周芷若的母亲还在月子里,总得再在这里过上一段日子。

    还好这段时日里周芷若所住的村子也没什么风波,薛氏成天也就抱着周芷若在家里坐月子,之后身子恢复了,也就在院前院后地稍微活动活动。而周芷若也在这段时间里一边练《九阴真经》,一边考虑将来的路。

    按周芷若所知的,朱元璋日后将与陈友谅、张士诚征战,那一带是最乱的,北方就更不用说了,王保保不但和李思齐争权动兵,起义的、割据的,比比皆是,相较好一点的,是东南一带,分别被陈友定和方国珍占据,前者被朱元璋所灭,后者略作抵抗便投降了;两广一带的何真等人,虽然不堪一击,但也总算是没什么兵厄,只是父母多半不会去那湿热的南方。

    所以周芷若最希望的,如果父母一定要离开这里,那就去成都吧。就算现在不去,将来也该去那里。

    因为四川的明玉珍,将在至正十八年,也就是十五年后取得四川全境,而元朝在四川的驻军少,又不得力,所以战火没有烧得太旺,而之后明玉珍对四川的治理也总算是不错。

    朱元璋曾拉拢明玉珍,自比为孙权,夸明玉珍是刘备,也总算是有几分真心话在里面。明玉珍在世时,朱无璋一直不敢对四川用兵,直到明玉珍死后,他才出兵四川,而且明玉珍的儿子明昇在重庆就投降了,成都没有遭受到战火的波及。

    元末的四川,也算是一个相对安定的地方了。但是周芷若怎么也没想到,父母居然还是会带着她去集庆!

    ——想想也是,集庆是母亲的家乡,虽然私奔是难堪了点,但如果要投奔的话,也仍然是第一选择才是。

    据周芷若的记忆,上一世父亲曾对自己说过,他在汉水畔已经生活了十几年了,当时自己才八岁,也就是说在自己出生前,父亲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快十年了,再加上背景离乡后的一番流离,母亲与娘家人也分别了近十年,有什么怨恨,也应该都消散了吧。

    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周芷若,是不能提出反对意见的。

    本来一出生就叹息已经让父母惊诧了,如果再开口说话,只怕自己要被当成妖怪了。

    周远达将家中带不走的东西,都卖给了别人,又筹了些钱,然后把些应用的器物搬到船上,然后一路沿江而下,倒也不必求人——周远达捕鱼操船,皆是好手。但是来到集庆后,发现薛氏的娘家人一个也不在了,倒是还有昔日的邻舍在,见到薛氏,也颇热情——虽然因为私奔这回事,脸上总带着些鄙夷的神色,但周远达夫妇也基本上当作没有看见。

    通过一番询问,得知薛氏的娘家人,早已经迁往了别处,而周芷若的外祖和两个舅舅,也都被抓去,到岭北各地屯田戍守了,没有再回来。

    这十年倒有九年荒的时代,有点办法的人,都走了。周芷若最小的一个舅舅,在母亲去世后,也背井离乡,不知去了何处。

    周芷若的外祖家,虽是书香门第,属于儒户。儒户的设定,本来的意思是优待和保护读书人,但实际上儒户在元代地位极低,有道是九儒十丐,儒生只比乞丐的地位高一点,他们负担的差役也很重,范围又广,故此周芷若的外祖家中即使有三个男丁,也很难维持。

    元时自成吉思汗以来,就有不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