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将卫立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虎将卫立煌-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州、云南,飞来飞去的,忙得不亦乐乎。

  卫立煌自从进入八路军115师防地,安全有了保证,过了几天悠闲的日子。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尤其是离开了自己的部队,感到百无聊赖的,十分难受。

  一个农家小院,成了卫立煌的临时指挥部,大门外站着双岗,正面的堂屋里聚集着第二战区前敌指挥部的官员,一张地图平放在桌子上,他们正对着地图指指点点地议论着。

  卫立煌拿着一枝铅笔,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红线说:“回到中条山,参谋处制定的行军路线不行,绕路太远,浪费时间。”

  副参谋长文朝藉说:“钧座的这条路线是近些,可要经过敌 占区,前几天我们的遭遇忘了吗?这样太危险。”

  卫立煌看了文相藉一眼,没有说话。

  参谋长郭寄峤拿起铅笔,又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线说:“从这里西渡黄河,到延水关,乘汽车假道陕北,路过西安,再乘火车东进,在河南省的渑池县下车,北渡黄河到中条山。怎么样?”

  卫立煌不赞成地说:“不行,你这条路线,比文副参谋处的那条路还要远!”

  “远是远一些,途经的都是我们的防区,绝对安全。”郭寄峤看着卫立煌不紧不慢地说。

  卫立煌用目光盯着赵荣声,示意让他发表意见。赵荣声低下头避开了长官的目光,他知道,在这种场合,他不宜发言。

  卫立煌犹豫了一会儿说:“暂时休会,大家回去想一想,看有没有更捷便的路。”

  开会的人陆续走出门去,赵荣声也要出门,卫立煌说:“赵秘书,请留步。”

  赵荣声走近卫立煌问:“长官,有什么事?”

  卫立煌说:“你认为走哪条路更合适?”

  赵荣声有了说话的机会,他脱口而出地说:“我认为走陕北这条路为好,可以到延安,这是我们参观的好机会。”

  卫立煌沉思着,半天没说话。

  赵荣声又进一步地说:“百闻不如一见,咱们工作团在西安成立后,就是路过延安到延水关的。我们到抗大参观,正碰上刘少奇在抗大作报告,工作团的人都去听了,到延安听一听、看一看感受就是不一样,比看报纸强多了。”

  卫立煌终于开口了,他说:“我不是不想到延安参观,现在的仗打得这么紧,哪有时间去呀?”

  赵荣声又继续做着工作:“要不了多长时间,走马观花,一两天就够了。上次我在延安,听人讲,毛先生对钧座评价很高,若你和毛先生见见面、谈谈话会有好处的。”

  卫立煌吱唔着,还是拿不定主意。

  赵荣声惋惜地说:“这是一个机会,若是这一次不去,下次再想去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卫立煌说:“你找几份延安出的报纸,我先看看,了解一下延安的情况。你再给我写一份讲话稿,到了延安人家叫咱讲话,我一点准备都没有,乱讲一通,多不好意思。”

  “好吧。”赵荣声就要离去,卫立煌又交代了一句:“去不去还不一定,你先准备着。”

  看来卫立煌对去延安这件事十分慎重。

  门*,参谋长郭寄峤走进来,他把一份电文放在卫立煌的手里说:“蒋委员长命令我们两个到洛阳开会。”

  看了电文,卫立煌笑笑说:“参谋长,我同意你讲的那条路线。”卫立煌突然答应路过延安,大概是缘于这份电报,有了这份电报,他取道陕北南行,便成了合法化的行为了。

  卫立煌让郭寄峤坐下,口述了几项准备工作:其一,用电报了解各军情况,以便作出指示。其二,通知西安的办事处,要他们派汽车到延水关接应。其三,及时和延安方面联系,取得对我们借道的同意。

  郭寄峤一一记下,便去落实。赵荣声和卫立煌相视一笑,显得非常开心。 。 想看书来

(2)奔向延安
从小山庄到黄河岸边,是一段山路,山山岭岭,沟沟叉叉,走得一个个满头大汗。来到黄河边,被河风一吹,顿时凉快了许多。

  这里的黄河是南北走向,两岸的大山层峦叠嶂,巍峨雄峻,那些突兀直立的山峰,有的像力拔千钧的武士,有的像昂首挺胸的哨兵。两山之间的黄河,宛若一条巨蟒,蜿蜒起伏,自北向南奔腾而来,搅起一片迷蒙的烟雨和浮荡的云雾,惊涛排空,浊浪拍岸。一叶扁舟从对岸驶来,小船一会儿被推上浪头,一会儿落入水谷,样子使人胆战心惊。这里的黄河河面不宽,但水流十分湍急,水面上漂来一块小木板,转眼的工夫,便冲到下游看不见了。

  卫立煌来到河边,浑身有一种自豪的感觉,他在心里说,我们中华民族就像这奔腾不息的大河,泱泱然,浩浩哉!岂是小小的岛国能征服了的吗?他只顾欣赏黄河的博大豪迈,却没有察觉随从的表情。指挥部那些年迈的幕僚和年青的文职人员,见到黄河面面相觑。那个医务处长摇着花白的头说:“河水这么大,流速这样急,看着头就发晕,如何能过得去呀?”

  卫立煌回过头去,看出了一些人的心事,便对身后参谋长说:“寄峤兄,这一次让我打头阵,由你殿后吧?”

  参谋长点点头说:“好吧!”

  从河对岸一齐开过来三条小船,每只船只能乘坐10余人。等船靠好岸,卫立煌便牵着他的大洋马缓缓上了船。赵荣声跟在警卫班的后面也上了船。船在河里行驶,犹如人坐在秋千上,忽忽悠悠,上上下下,吓得人出了一身虚汗。卫立煌见状便和老船工拉起家常:“老大爷,你常年在黄河上来来往往不害怕吗?”

  老船工掌着舵说:“有什么好怕的,这黄河就是我的家,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误不了撑船。”说笑声中,人们情绪安定下来。

  半个多小时之后,小船渐渐接近对岸,码头上猛然响起一阵锣鼓声,一队秧歌队穿红挂绿走上码头,待小船接近,“哗啦”一声秧歌队中展开一条横幅,几个大字现入人们的视野。横幅上写着:“欢迎卫立煌将军!”

  还是赵荣声眼明,他从船上站起来,向岸上指惊叫着说:“工作团,是咱们的工作团!”

  卫立煌眼睛一亮也站起来,向工作团的人高兴地挥手致意。

  工作团组成之后,由西安过延安来到延水关,准备过河去和总部会合,由于战事的原因暂时留在这里。

  卫立煌刚走上码头,刘毓珩急步向前敬个军礼说:“报告卫副长官,工作团在这里待命多时了,已经排演了一些节目,若长官今晚住下,工作团作一次汇报演出怎么样?”

  卫立煌听了非常高兴,他看着工作团员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说:“好,今晚不走了,看看你们演戏。”

  为了晚上的演出,工作团加紧了排练。赵荣声看到,这么短的时间工作团就排了七八个节目,一个个精彩逗人,意义深远。正看得出神,一个副官拍拍他的肩头说:“卫副长官有请。”

  赵荣声走进卫立煌的休息室,见到长官面壁而坐,也不知在搞什么名堂。

  卫立煌见赵荣声进门,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不久我们就要到延安了,也不知道我的讲演行不行?你权且当一次观众,挑挑我讲话的毛病。”

  赵荣声笑了,他没想到卫立煌对这次去延安这么重视,对这次讲演这么认真,马上说:“好,你来讲,我听着。”

  卫立煌大将风范,讲话的每一个动作、表情都表演得大气磅礴,语音阴阳顿挫也掌握得恰到好处。讲演稿背得很熟,简直是声情并茂,生动感人。这一点使赵荣声感到吃惊。

  讲演结束,赵荣声惊喜地问:“钧座,你把讲稿全都背熟了?”

  “不背熟咋办?人家延安的文化人多,不能让人家看咱们的笑话。”卫立煌说着又问:“你说说到底都有啥毛病?”

  “毛病嘛?”赵荣声想了想说:“主要毛病是节奏有些快。咱们的安徽口音,说得快了,人家听不清。大会作报告,人越多,节奏就越要慢,这样人家才能听得清,听得懂。”

  “哦——”卫立煌点着头。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毛泽东设宴
1938年4月16日,西安办事处的车队到达延水关。卫立煌穿上崭新的军服,增加了几分威严的风度。4月17日卫立煌的车队由延水关向延安进发。

  从现在的眼光看,这样的车队倒也平常。那时候一行十几辆卡车,以两辆轿车为先导,算得上浩浩荡荡的了。沿途的村民都用惊奇的目光看着这支汽车队。车到三十里铺,沿途发现墙上、树上贴着欢迎的标语。越往前行,标语就越多。标语上写着:“加强国共合作!”“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欢迎卫立煌将军访问延安!”……

  看见标语,卫立煌心里热乎乎的,他进一步体会到共产党人的友好和热情。车队到达延安城门处,早有中央军委参谋长腾代远、第18集团军陕北留守处主任肖劲光、交际处处长金城一行在这儿恭候卫立煌。在欢迎人群的簇拥下,卫立煌进了延安城。他不知道延安共有多少人,只见一街两行人头攒动,红旗如林,欢迎的口号声像潮水一浪高过一浪。看到眼前的情景,卫立煌心里很激动,他频频向人群招着手,随同腾代远几个人进入装扮一新的接待处。

  接待处大厅外毛泽东与卫立煌握手问候,然后进入接待室。

  卫立煌一落座便说:“久闻毛先生雄才大略之威名,今日能见到先生,俊如深感荣幸!”

  毛泽东谦虚地说:“俊如将军此言差矣,我毛泽东是个在后方坐享清福的人,无非干些指手画脚的差事,今天能在这里见到前线归来的抗日大英雄,实在是三生有幸啊!”

  卫立煌脸上红红的,听到毛泽东表扬,他连连摆着手说:“俊如是个败军之将,说甚么大英雄,实在是不敢当,不敢当。”

  “不,不——,事情不能那样讲,起码我毛泽东不那么看。以我的看法,忻口战役你和日本人打的是个平局,韩信岭战役就不同了,你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日本人却死伤两三千人。他们虽说是占了临汾,不过是一座空城。抗日战争是长期的战争,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依我看俊如将军的仗,是越打越巧了。”

  卫立煌说:“不必夸赞,有关抗日大计,请毛先生教我。”

  毛泽东十分健谈,一开口便滔滔不绝:“咱们可以随便谈谈,交流一下思想,好为人师的事,我是干不来的罗!现在国际、国内局势,都相当严峻。国际上英、法、美几个国家在慕尼黑开会,决定牺牲捷克&;#8226;斯洛伐克、波兰等东殴几个小国的利益,想把德国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苏联害怕日本鬼子揍他们的屁股,牺牲中国的利益和日本签定了互不侵犯条

  约。国内的事也很严重,日军进攻开封,陈兵武汉,在南面的广州也做好了准备,这种局面吓坏了一些人。当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反对投降主义。一些地方打了败仗,并不可怕,要总结经验再战嘛。可这些败仗在一些人的心里,便成为一块阴影,他们得了恐日病,准备投降、媾和。这种人在国民党上层有,中层有,下层也有。虽然为数不多,但影响是极坏的,这是一种很大的危险,我们决不能忽视。我们必须把片面抗战转变为全面抗战。有些人只注意军队,不注意民众,这是不行的,全面抗战,就是全民抗战,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极大的。”

  毛泽东是想批判一下单纯的阵地战,而面前的卫立煌也是只知道打阵地战的人,有些话只好泛泛而谈,不能讲得那么具体。

  卫立煌听着毛泽东的谈话,感到很新鲜,尽管有些话他不甚理解,但还是用心听着。

  毛泽东话锋一转,由政治转向军事。他说:“最近一段时间,我对日军的动向做了全面分析,认为山西的抗战非常重要,日军进攻山西的目的,是想夺取潼关,掐断陇海线,截断中国和苏联的国际联系,进一步逼迫中国投降,因此我们决不能渡黄河,一定要在山西拖住日军的尾巴……”

  对于毛泽东高瞻远瞩的看法,卫立煌一班人十分叹服,末了卫立煌说:“毛先生有什么需要俊如帮忙的吗?”

  毛泽东笑了:“俊如,还真的有件事需要你帮忙的。见到你们那个委员长,请给我捎句话。我们八路军在敌后抗战,困难是很多的,子弹、医药品一直得不到接济,马上就到5月了,八路军战士还是穿着棉衣打仗。总不能又叫马儿跑,又叫马儿不吃草吧?这个事情我一直很生气,也不能跟他发脾气,大敌当前,兄弟阋墙总归不好吧?”

  毛泽东的话谈得很巧妙,明着是向蒋介石要枪、要子弹,暗示着你卫立煌总不能光指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