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策(章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策(章选)-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奸臣、佞臣者,忠己忠君者也

  奸臣、佞臣为了讨得君王欢心,在为人方面:体察君王感受,君王愿意听什么样的话,就说什么样的话,话说到君王心坎上,哄君王高兴;在处事方面:体察君王需要,为君王个人,以及君王亲近的人,谋取利益,事情办到君王心坎上,让君王喜悦。在君王高兴喜悦的同时,顺便为自己谋取些物质利益。奸臣、佞臣既是君王“心”的延伸,又是君王“身体”的延伸,是君王的心肝,是君王的皮肉,容易得到君王亲幸与袒护。因为不是民众的心肝、皮肉,所以容易受到民众诅咒与仇恨。

  忠臣、直臣者,忠国忠民者也

  忠臣、直臣为了讨得民众欢心,在为人方面:体察民众感受,民众愿意听什么样的话,就说什么样的话,话说到民众心坎上,哄民众高兴;在处事方面:体察民众需要,为民众谋取利益,事情办到民众心坎上,让民众喜悦。在民众高兴喜悦的同时,顺便为自己谋取些精神利益。忠臣、直臣既是民众“心”的延伸,又是民众“身体”的延伸,是民众的心肝,是民众的皮肉,容易得到民众拥护与爱戴。因为不是君王的心肝、皮肉,所以容易受到君王疏远与*。

  忠臣与奸臣依据一定条件而转变

  叛臣贼子开始时不一定不忠,他们有的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心怀怨恨;有的意识到危机,或者陷入祸患,才逼出了反叛之心,而奋起自保;有的因为功高震主,或者权大压主,或者才大欺主,才培养出了野心,有了谋取更大权力的企图。同样一个人在一种条件下,可能忠心耿耿;在另一种条件下,可能成为乱臣贼子。忠臣与乱臣都相对一定条件而成立,依据一定条件而转移,绝对的忠臣、乱臣不存在。

  忠臣与奸臣的认定以效果为标准

  忠臣与奸臣的判断标准,不能用形式判断,只能用实际效果判断。因为有的忠臣,大忠似奸,表面上看是奸臣,实际效果上是忠臣;如果大臣对君王百依百顺,成为君王的应声虫,这是愚忠,会使君王走向专权,从实际效果来说,是伤害了君王,是对君王不忠。有的奸臣,大奸似忠,表面上看是忠臣,实际效果上是奸臣。在君王小的过失面前敢于直谏,以表现自己是直臣、是忠臣;在君王大的过失面前默不作声,或者随声附和,或者吹捧鼓励,这是奸臣所为。

  贤臣保不了昏君

  如果君王想做坏事,就会出现能够筹划坏事,能够做成坏事的臣下帮助他。任何贤能臣下,都保不了邪恶无能君王,因为邪恶无能君王,是从个人好恶出发,不是从效果出发。邪恶无能君王,不会相信贤能的臣下,不会重用贤能的臣下,贤能臣下将无所作为。昏暗时代把庸者置于高位,把贤者置于低位,让庸者领导贤者,形成逆道关系,使得天下大衰。君王的邪恶未必出自邪恶的谗言,但一切邪恶的谗言不论来自何人,都必然出自君王的邪恶。

  佞臣骗不了明君

  如果君王想做好事,就会出现能够筹划好事,能够做成好事的臣下帮助他。任何邪恶臣下,都蒙骗不了贤明有能君王,因为贤明有能君王,不是从个人好恶出发,而是从效果出发。贤明有能君王,不会相信邪恶的臣下,不会重用邪恶的臣下,邪恶臣下将无所作为。贤明时代将贤者置于高位,将庸者置于低位,让贤者领导庸者,形成正道关系,使得天下大兴。君王的贤明未必出自贤明的忠言,但一切贤明的忠言不论来自何人,都必然出自君王的贤明。

  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制度

  符合历史潮流,符合人性的社会制度,是治理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塑造着民众的人格,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民众。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把民众塑造成热爱祖国的人,塑造成有道德的人,塑造成有独立思想的人,塑造成有科学知识的人,塑造成勇于建功立业的人,塑造成求真务实的人,塑造成吃苦耐劳的人,塑造成自食其力的人,塑造成艰苦朴素的人。只要塑造出了国民正直向上的人格,则国家自然就正直向上,这是国家的根本性治理。

  君王是大脑,官员是神经,民众是骨肉

  国家的重大决策,无论是谁先提出来的,最后都需要由君王决策,君王是国家的大脑,决定着整个国家的行为方向,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君王的决策不能直接到达民众,需要官员体系逐级传导到民众,官员部署、监督决策的实行,官员体系起下传上达作用,官员体系是国家的神经系统。君王的决策,官员的部署,最终都需要由民众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完成,民众是国家的骨肉。

  君有君道,臣有臣道

  知人善用是为君之道,君王以善于听取臣下的意见为有才能,君王以能够对臣下奖赏得当为有才能;君王本身并不一定要有特别超群的具体能力,关键是要具有统帅群雄,发挥集体力量的人格和能力,善于团结英雄、调动英雄,使英雄的力量集中到君王希望的方向上去。推荐人才,会办具体事务是为臣之道,臣下以能胜任具体工作为有才能,臣下以能够向君王提出有益的建议,提出的每条建议都很恰当为有才能。

  君甘臣酸

  事成,君王收其功;事败,臣下受其祸。如果事情成功,功劳归于臣下,长此以往,君王无功劳可言,臣下功劳多多,那么君王哪里还有资格做君王?如果事情失败,罪过归于君王,长此以往,君王罪过多多,臣下却无罪过,那么君王哪里还有资格做君王?功劳归君王,责任归臣下,这是官场规则。君王揽功诿过,不必难为情;臣下辞功揽过,不可有抱怨。

  一朝君子一朝臣

  臣下适合于君王,方可用;君王不同,臣下亦不同。他人用着顺手的人,你用着未必顺手;忠贞于他人,未必忠贞于你;你必须选择既忠贞于你,又用着顺手的人。君贤臣能,贤能互补,忠贞为用,则一朝兴。否,一朝衰或亡。重用什么样的人,与君王所处时代有关,与君王欲成就事业有关,不同君臣,成就不同事业。

  导师式人才胜过爱徒式人才

  智者群体有智慧,强者群体有力量,成就大业的方法,是使那些得天独厚的智者、强者臣服。大多数君王,只喜欢任用听他说教的人为臣,不喜欢任用能教导他的人为臣,其实后者是更为宝贵人才。前者是不如自己的人才,后者是胜过自己的人才。人的祸患之一,是喜欢作他人的老师,不喜欢作他人的学生。

  只要善于采纳善言,治理国家就应付自如

  天下英才大都盼望着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大都盼望着得到统治阶级重用。君王只要善于识才,就会有各种各样杰出人才翘首以待。君王想得到治国好方法,就会有相关英才,呈上得体有效治国方法,不用君王苦思冥想,只要善于识别就可以了。

  开放头脑,从善如流是贤明君王必备素质

  具有开放头脑,有从善如流的智慧和胸怀,是贤明君王的必备素质。无论君王本身的知识多么渊博,智慧多么卓越,经验多么丰富,都是如此。一个人,在自己知识、智慧、经验范围内,是精明人;在自己知识、智慧、经验范围外,是糊涂人。在自己知识、智慧、经验范围内的事情,是自己驾驭得了的事情;在自己知识、智慧、经验范围外的事情,是自己驾驭不了的事情。权力越大,管的事情越多,方面越广,超出自己知识、智慧、经验的事情就越多。君王权力最大,管的事情量多面广,很多事情君王个人的知识、智慧、经验不能胜任,是必然的,这就需要借助于他人的知识、智慧、经验。

  从谏如流是君王圣明的重要标志

  从谏如流是君王圣贤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对仁政理想的一种向往。明君与昏君的重要区别,就在于是从谏如流,还是一意孤行。民众敢于说话,是开明政治的表现,说明民众对国家报有热情和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民众的议论,来了解国家政治的缺陷和不足,有助于改进国家的政治。

  集体决策好于君王独断

  君王应当组织一个决策集体,重大事情都通过集体酝酿、决策,君王起牵头人作用,君王起最后拍板作用。每个参与决策的人员,都有平等的地位,都有平等的权力,使每个决策者心态都比较平和,谁都可以开诚布公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使得决策不会走向极端,通过相互制衡,平滑了个人的极端性和情绪化,容易实现理性决策。

  民生决策靠良心

  君王如果想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只需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以人民群众的民生意愿,作为国家的民生意愿,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即可。国民生活水平有两个指标:其一是国民平均生活水平,其二是最低阶层国民生活水平。全国国民*的好处是可以维护国民整体利益,优化利益分配,为最贫困阶层拉起一张生存保障网,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救助应当救助最贫穷人群,只要最贫穷人群安定下来,整个社会生活就安定了。这种决策凭据良心,不依赖智力,属于民生决策,民生问题由人民群众决策。

  国生决策靠智慧

  人民群众的意志在先进性方面,一般处在中等水平,有时处于下游水平,人民群众相对愚蠢,对国生问题没有决策能力,国生决策依靠智慧。国家国生问题,应当由精英群体决策,以精英群体的国生意志,作为国家的国生意志,精英群体代表先进与科学,有决策国生问题的能力。人民群众一时不理解、不支持没有关系,人民群众看到实际效果之后就会理解支持,人民群众重视实际。从上可以推出国家的前途、安全,在国际上竞争等重大问题的决策,由全国人民投票表决决定,只能得到肯定平庸、否定先进的结果。人民群众中绝大多数人,对重大决策根本就没有判断能力,既不知道好,也不知道坏,处于不知道状态,所投出的票不是判断的结果,而是感情用事的结果,没有参考价值,只可以据此了解人民群众的情绪,重大决策交给没有决策能力的人去决策,荒唐之极!

  治民必先治官

  民不难治,官难治。治官根本在于有一套科学有效官吏奖惩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官场清廉,让官员竞争于亲民爱民,文人竞争于政绩,武人竞争于武功。不要指望官员自觉地不贪污、不腐化、不渎职,要在制度上保证官员不能贪污、不能腐化、不能渎职。主观上想贪污、腐化、渎职,客观上无法实现。官员贪污、腐化、渎职与清廉、高尚、精政,少部分来自官员的自觉,大部分来自制度的约束。治吏制度对官员,既有筛理作用,又有塑造作用,有什么样治吏制度,就会选择塑造出什么样官员队伍。

  识人、用人是社稷兴废的根本

  历史上的每位成功者,都是一大群人才给推向人生顶峰的。用人关乎社稷兴废,不可不察,不可不慎。用人是万事的根本,成大事者必须学会识别人才,学会使用人才。对人才使用得当,就会有利于事业,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人才匮乏,或者窒息人才,就会对自己的事业造成祸患。

  为人择官则乱,为官择人则治

  为人择官则乱,为官择人则治。设计各种官职,然后让人才竞争各个官职,竞争的优胜者,就任各个官职,这是任用官员的正道程序,官员名正言顺,容易获得威信,容易开展工作;认准一个人,为这个人设计官职,或者为这个人寻找官职,其他任何人都不能与之竞争,这是任用官员的邪道程序,官员名不正、言不顺,不容易获得威信,不容易开展工作。

  德行高尚者更容易发挥其才能

  选拔重用人才要德才兼备,因为道德高尚有助于才能的发挥,道德低下有损才能发挥。有才无德的人不得人心,处于他人疏远、提防状态,他人不会与其亲密合作,不能独当一面、成就事业;这样的人适合作谋士,不适合任实职;适合做下属,不适合做领头者。所谓贤者,就是德才兼备的人,他人愿意亲近、愿意合作,这样的人可以独当一面、成就事业;这样的人既适合作谋士,又适合任实职;既适合做下属,又适合做领头者。

  有渊博理论知识的人才要从基层用起

  缺乏实践经验、有渊博理论知识的人才,应当从基层用起。因为理论人才有个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过程,有个逐渐适应实践的过程,有个从小实践到大实践的锻炼过程。在基层已经有了较好政绩的人才,提拔到更高的层次使用……政绩是官员职责的最高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