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境由心造-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用一幅肖像,深掘一个灵魂。让被摄者看到自己情感的沉淀,这就是小魏不同寻常的功力。据说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用四个字评价他的作品:一瞬千古。
  研读了自己,再欣赏小魏的文化名人肖像作品,犹如从心灵的峡谷走进辽阔平原,眼前豁然明朗。在那些学富五车、睿智练达的老人宁静的目光的注视下,感受到的是一种淡泊与平和,和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相比,我们锁起眉心算得上忧伤吗?
  一个艺术家,必须具有解读人类灵魂的才能,解读快乐,解读忧伤,解读人生。小魏无疑具有这种才能,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也许他还没有达到如日中天的境地,还没有成为大师。但是,他还年轻,正在奋斗,奋斗的人是艰苦的,也是幸福的。艺无止境,业精于勤,在人物肖像摄影领域“一览众山小”,当是小魏不懈的追求!
   。。

北方的河(1)
《北方的河》是张承志发表于1984年的一部中篇小说,我这里借题发挥一下。据说当年王蒙读了《北方的河》,曾感叹说:“看过他写的河,我想,你他妈的三十年别再写河了。”
  我至今认为《北方的河》是张承志最好的作品,它使我对“河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第一次知道“人文地理”这个专业。在张承志笔下所有的北方河流中,我最喜欢额尔齐斯河,中国唯一流向北冰洋的河。
  20年后,我终于在新疆北部的小县城布尔津附近见到了这条著名的河。当时,我所表现出来的欣喜,很令同行者费解。他们哪里知道,这条河已经在我心中流淌了20年。当我真正面对它的时候,那种激动和喜悦一时怎么能说得清?
  寻找并且感知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一直是我所有的旅行中最重要内容。而旅行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满足一种地理情结。
  我从小就热爱地名,并且迷恋地图。这种偏好似乎是天生的。我喜欢在地图上一片片大洲、一个个国家、一座座城市、一条条河流、一群群山脉地去查阅,去辨识、去遐想。以后,只要有机会出行,无论天南地北、国内国外、城市农村,走到哪里,我最终都会把它归结到地图的一个点上。
  河流是我的心结之一。地理课上学过的重要河流的名称和它们的流域,我一般都记得。因此,《北方的河》能引起我深深的共鸣。在我没有能力看望那些河流的时候,地图就是最好的媒介。同时,“人文地理”这个专业也对我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当然,就像所有诱惑过我的事物一样,它不久就被新的诱惑取而代之,这就是我至今没有掌握任何专业的原因。
  那时候,我经常不厌其烦地在一张大大的厚纸上作精神行走,沿着铁路、河流、山脉的标记务虚。这种概念之旅,可以到达地图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以至于很多次,当我真正来到某一个地方的时候,就像与久别的亲人重逢,有着似曾相识的熟悉和温暖。一次次地站在研读已久的目的地,站在我思恋多年的河流、山脉旁,心中就有了一个心满意足的了结。
  当2003年秋天,我站在额尔齐斯河畔的时候,又一次完成了这样一种了结。而无数次的了结,成就了我行走人生的梦想。
  细想起来,我对河流的挚爱,似乎更胜于山脉。原因大约是山“在”那里,而河是流动的,它与我心中的某种流动意识自然吻合。山的生命在于它的“坐落”,而河的生命在于它的“奔流”。每一条江河,都有供给它生命的源泉,通常是雪山、冰川。雪水融化成的涓涓清流,从发源地一路走来,随着一条条支流的汇入,水势渐渐波澜壮阔,毫不犹豫地奔向海洋。我觉得河流很像人生。
  近三、四年中,经过数千公里的奔波,我分别拜访了各具魅力的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和伊犁河。这三条北方的河虽然地处新疆,但它们的地理影响却及至全国。单凭那远古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就足以让我久久激动。无数次在地图上游走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有一天会站在它们流经的土地上。
  额尔齐斯河源自阿尔泰山西南坡,有两支源头,自东南向西北纵情奔流,义无反顾。一路上汇集众多支流,归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斋桑湖,再流经俄罗斯的鄂毕河,注入北冰洋。全长2969公里,在我国境内546公里。
  曲折蜿蜒的额尔齐斯河,拥有宽广的河谷,浩大的水势。我们经过下游的支流布尔津河,那一处河段风光壮美,像极具有俄罗斯风格的油画。一想到它的另一头联系着寒冷而神秘的北冰洋,你就不能不对它肃然起敬。
  与额尔齐斯河风格迥异的塔里木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内陆河之一。塔里木河,维吾尔语意为“田地”、“种田”;古突厥语意为“注入湖泊、沙漠的河水支流”。
  塔里木河自西向东,上游阿克苏河源出天山山脉,叶尔羌河及和田河源出喀喇昆仑山脉,三源汇合后称塔里木河。自尉犁县以南折向东南,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北部,注入铁干里克的大西海子,干流全长1321公里。
  

北方的河(2)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十分严重,旱生灌木是最具代表性的植被。主干道含沙量大,历史上经常改道。中游河道曲折,芦草丛生。行至轮台县境内,两岸胡杨林绿荫蔽日,到了秋天,又呈一片金黄,景致极美。
  位于北疆西部的伊犁河则有着另外的容颜和性格。“伊犁河水翻波浪,灌溉着牧场和农庄”。小时候唱过的一首歌,比地理课更早地让我知道了伊犁河。
  这条亚洲中部的内陆河流,古称亦列水、伊丽水,发源于天山西段,上游有三大支流,主源特克斯河发源于汗腾格里峰北侧,向西流至伊宁途中有喀什河流入,随之进入宽大的河谷平原,在我国境内全长约400多公里,流至哈萨克斯坦境内,归宿于巴尔喀什湖。伊犁河从特克斯河源算起,全长1,439公里,河床开阔,支流众多,为新疆径流量之最。
  北方的河,有着北方民族的独特属性,它们生生不已,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它们以坦荡、宽广的襟怀,滋润着北方广袤而干涸的土地,养育着两岸各族人民。
  北方的河,我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敬畏。
  

带本书去开会
昨天下午又有会,而且是开一个下午的长会。想到要在偌大的报告厅里坐一个下午,头一个念头就是赶紧找本合适的书带上。
  不喜欢开会,是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会太多给开伤了。开会时,带本书开小差就成了一个习惯。虽然现在会少多了,但是开会的形式还是没有变,仍然是大家坐在一处,有人说,有人听。一般都是说的兴致勃勃,听的索然无味。我基本上都是当听的,所以一开会总是无精打采,幸亏可以悄悄带本书。
  带什么书去开会很有学问。封面花里唿哨的时尚杂志不能带,目标太大,旁人一看就知道你不务正业。太厚的大部头不能带,不好拿不说,开会看书纯粹是瞎翻,没必要整那么大动静。不禁看的书不能带,坐三四个小时,书用不了二十分钟就能翻完,剩下的时间就不好打发了。理论性太强的书也不能带,心不在焉看不进去,还不如通俗书解闷。
  以前开会我最喜欢带字典,事先把一本旧字典拆成三四摞,变成巴掌大的薄本本,经常揣在兜里,一开会就能派上用场。读字典最大的好处是随便翻到那页,都有不认识的字,常读常新;随便看到哪里,都能停得下来,说走就走。这些年各式各样的书越来越多,就不怎么看字典了。昨天带的是2006年第三期《读书》,内有聂华苓回忆梁实秋的文章。
  有人问,开会看书,会怎么办?别急,长期应付开会,训练了我的注意力分配能力,我非常擅长边听会边看书。听会可以达到传达会议内容的程度,看书可以达到复述文章大意的程度。其实做某些事用不着一心一意,一心二用或者三心二意就足以了,比如开会。
  开会要不要带书,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要去开有我发言的会,你们最好不要带书,我好容易才有一次上台的机会,大家好歹给点面子。
  

凡人开博
前一个时期,名人开博很是热闹。如今,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的凡人草根也渐渐遍地“开博”,使得博客像一切正在流行的文化元素一样,迅速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这种男女老少皆宜的玩法,我早就想试它一试了。但由于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所以直到最近才行动。从去年12月14日至今,“开博”数月,正在兴头上,即使某一日上网不便,也会在几天内更新。没有时间写,便以发旧作为主,好在从前勤奋,存货不少。
  原以为“开博”就是有块自留地,经营好自家菜园子就其乐融融了。真正当了博“客”,才发现这里竟然是一个空间无限的文化宝库!平时,大众接受的信息大多来自媒体,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件和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我们只能看到进入记者编辑视线、又经过他们编撰的极少部分二手货,绝大多数原生态的信息被淹没在了匆匆流逝的平凡日子里。
  凡人博客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窗,一扇可以走出媒体禁锢的大众视野之窗。从这个意义上说,读博比写博能给人带来更大的益处和快乐,这么丰富的阅读内容,令我喜出望外!
  我一直怀疑自己患有一种叫做“阅读强迫症”的顽疾,它可能与我在成长年代患有的“阅读饥渴症”相关。也许那时候可看的书太少,长期处于饥渴状态,使我在信息爆炸时代,面对铺天盖地的报刊、书籍、电视和网络应接不暇,产生强烈的吞读愿望。只要眼睛睁着,手闲着,就一定得读点什么才是,开会、如厕、乘车,甚至走路,只有阅读的时候;心里才会踏实,才会平静,否则就要心急,就要浮躁。就像一个小时候总也吃不饱的人,突然面对大量无论垃圾食品还是美味佳肴,都有旺盛的食欲,不把自己撑个腹满肚圆才怪。如今,有了博客这样一个好去处,我的“强迫阅读”就更有的读了。
  读一堆文字在肚里有用吗?古人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还真是如此。虽说百闻不如一见,但是世界之大,谁也不可能走遍,不能亲身经历的事情,不能亲自去的地方,都可以通过阅读弥补。更何况阅读所获得的知识与信息,经常是可以用得着的。
  当然,就像什么好东西都不能多吃一样,过量阅读也有副作用。视力疲劳、颈椎病就不去说它了,老话说“人生识字糊涂始”。读得多了,脑子乱了,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越来越差,人就变得糊涂了。另外,如果战争、凶杀、腐败、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消息充斥你的眼球,难免让你增加忧虑和烦恼,要不说“眼不见心不烦”呢。
  想来想去,治疗阅读强迫症唯一有效的方法,恐怕就是出门旅行了。什么时候我也能像那些总是脚下生风的博友一样,每年行它万里路,咱的这个顽疾可能就有治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感悟上海(1)
感悟上海这座城市,是从我小时候开始的。我幼年时曾在安徽省会合肥生活过几年,外祖父供职的那所大学,各系的知名教授几乎都来自上海,据说为了吸引上海籍的教授到这里工作,学校专门为他们修建了西式风格的住宅楼。
  我对那些教授和他们风度优雅的夫人发生兴趣,首先是因为他们的吴侬软语。上海人无论男女,人人说一种只有他们自己能听懂的语言,那声音听起来又甜又软,像水晶糖一样粘粘的,而且半透明,我很喜欢听这种燕子呢喃似的美妙方言。
  上海人的穿着也很有品位。不见得多么好的布料,却因剪裁得体,做工精致,穿在身上就显出了与众不同。记得邻居家有一段料子,几家铺子都说买少了,不够做衣服。拿到上海,裁缝师傅量完尺寸就夸料子买得好:“多一寸浪费,少一寸不够”。做成一件春秋装,式样新颖,美观合体。上海人的精打细算,确实名不虚传。
  上海人秀气。他们吃饭用小碗、小碟,不像北方人,大人、小孩都端着大海碗。上海的妈妈们管他们的孩子叫“弟弟、妹妹”,我一直想不通,这么一叫妈妈不是成了孩子的“姐姐”了吗?
  在人们印象中,上海是全国最好的城市,我的一位上海籍的朋友曾认真对我说过,“我家往上好几代可都是真正的上海人啊”。那时候的上海,好比现在人们心目中的纽约或者巴黎。
  合肥离上海不远,到上海去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是我的一个愿望。后来回到北京上中学,我的数学老师就是上海人。他当时不到三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